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apid Cycling Synchrotron
1)Rapid Cycling Synchrotron快循环同步加速器
1.Beam loss control is a key point in the design of high power facilities like the Rapid Cycling Synchrotron(RCS) of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中的射频低电平控制系统是基于FPGA的全数字控制系统,旨在完成对射频频率、加速电压和同步加速相位的控制。
英文短句/例句

1.Magnet Design of 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Rapid Cycling Synchrotron;中国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磁铁的设计
2.Design of Horizontal Paint Bump Magnet Prototype for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Rapid Cycling Synchronous Injection中国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加速器注入系统水平涂抹凸轨磁铁样机的设计
3.Harvard synchrocyclotron哈佛同步回旋加速器
4.Dubna synchrocyclotron杜布纳同步回旋加速器
5.CERN synchrocyclotroCERN同步回旋加速器
6.separated function type synchrotro分离酌式同步加速器
7.Glasgow synchrotron格拉斯哥同步加速器
8.combined function type synchrotron组合机能型同步加速器
9.cyclotron radiation and synchrotron radiation回旋加速器辐射和同步加速器辐射
10.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 Speed Burst Demodulator高速突发解调器的快速同步技术研究
11.Design of the Module-2N+1 Synchronous Counter with Cyclic-Code;2N+1进制同步循环码计数器设计
12.Design and Accomplishment of Monitoring System in RCS Power Supply of CSNS快周期同步加速器磁铁电源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13.rapid-access loop快速访问道;快速访问环;快速访问循环;快速循环取数区
14.Helical circular mixture ,fast and uniform stirring.螺旋循环搅拌使得原料混合更加均匀、快速。
15.A Study on the Rapid Aging Test Method for Three Way Catalytic Converter;三元催化转化器快速老化循环试验研究
16.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ng Step of Circling Economy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Fujian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步伐 确保福建可持续发展
17.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ng Step of Circling Economy and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Fujian;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步伐 确保福建可持续发展
18.Accelerate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加快循环经济步伐 强力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
相关短句/例句

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Rapid Cycling Synchrotron (CSNS/RCS)中国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加速器
3)storage ring synchrotron储存环同步加速器
4)synchrotron[英]['si?kr?,tr?n][美]['s??kr?,trɑn]同步加速器
1.Research and design of power supply for synchrotron dipole magnet;同步加速器二极磁铁电源的研究
2.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and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calculation based on RF ferrite loaded coaxial cavity in synchrotron are presented.介绍了同步加速器高频铁氧体加载腔体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计算过程。
3.The principle of beam energy measurement and its correction in synchrotrons are described.叙述了同步加速器中束流能量测量和修正的原理,推导出关于闭合轨道畸变和校正二极子强度的束流能量的修正公式,介绍了这些公式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应用,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5)loop accelerator循环加速器
1.The basic theory of the loop accelerator is presented.介绍ASIC设计中多重循环的自动处理方法,说明循环加速器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后端设计这一主要难点,分析和论述硬件综合过程中功能单元分配、基于硬件代价的模调度、寄存器文件设计方法及数据路径生成等关键技术,并具体给出实现过程中功能模块的划分、主要数据结构及模块间接口。
6)hydrokineter加速循环器
延伸阅读

回旋加速器辐射和同步加速器辐射  当带电粒子(通常是电子)垂直注入均匀的恒磁场绕磁力线作圆周运动时,即使粒子的速率恒定,它也具有向心加速度,从而产生电磁辐射。由非相对论性(vc)低能电子发射的,叫回旋加速器辐射,由相对论性(v≈c)高能电子发射的,叫同步加速器辐射。它们首先是在回旋加速器和同步加速器中被观察到的,因而得名。有的文献中将两者统称回旋加速器辐射,苏联文献中常称为磁轫致辐射。    此两种辐射的偏振状态相似,都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线偏振,在沿磁场的方向上圆偏振,在斜方向上一般是椭圆偏振(见光的偏振)。    两种辐射的频谱和角分布的特点有很大不同。回旋加速器辐射的谱是由拉莫尔角频率Ω0,及其谐频组成的分立谱(e和m0分别是电子的电荷和静止质量,B为磁感应强度,с为光速)。能量主要集中在基频,谐频成分极弱;辐射的方向性不强。相对论性电子的能量为γm0с2, 其中 v 是电子速度。 由于相对论效应,随着电子能量的增大,电子的质量m=m0γ增大,拉莫尔角频率 的数值减小,并因电子速度上的差异而有所分散,从而使回旋加速器辐射的谱线间隔减小,线宽加大。在极端相对论性条件下,辐射谱变为连续的,这便是同步加速器辐射。与回旋加速器辐射相比,同步加速器辐射具有以下一些不同的特征:    ① 存在一个临界角频率(R为粒子轨道半径),在其附近能谱有极大值。ωωc时,辐射功率谱正比于ω时;ωωc时,正比于(ω/ωc)┩exp(-ω/ωc)。  随着γ 的增大,能谱的极大值向更高级的谐频转移。    ② 对于给定的磁场,总辐射功率正比于γ2;对于给定轨道半径,它正比于γ4,即总辐射功率随粒子能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强。    ③ 辐射的方向性极强,它像探照灯似地分布在以粒子运动方向为轴的极窄角锥内,锥的半角宽度θ~1/γ(见图)。    电子回旋运动产生电磁辐射的最早理论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初,G.A.肖脱于1912年计算了经典原子模型的辐射。40年代,Д.Д.伊万年科和И.Я.坡密朗丘克以及J.S.施温格曾考虑了这类辐射对设计圆形粒子加速器的重要性。尔后朱洪元(1948)和施温格(1949)发展了有关回旋加速器辐射的理论,这些理论公式已列入标准的教科书。理论计算表明,同步加速器中带电粒子能量U 因辐射而产生的损耗率为  q为电荷。此式表明,随U 的增加极快。此外,对于质量小的电子,这种辐射消耗特别严重(∞m0-4)。这种辐射是高能圆形轨道加速器中最主要的能量损失机制。为了减少它,通常要采用很大的半径R。    同步加速器辐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度准直并可连续调谐的强光光源。特别是在真空紫外和X射线波段,尚无可用的激光器与之匹敌。50年代同步加速器辐射已被广泛研究,60年代前期,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K.科德林、R.P.马登和他们的合作者开始把180MeV的同步加速器当作辐射源用于原子光谱的研究。近年来美国、苏联、日本和西欧许多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用同步加速器或储存环发出的同步加速器辐射来进行光化学、生物学、固体及其表面、材料学、光子散射、非线性光学、X射线全息、X射线显微学、X 射线光刻等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以前多借助于粒子物理学的装置,近年来一批专用的设备正在设计或制造中。    同步加速器辐射是天体物理学中一种重要辐射机制。目前普遍认为,很多具有幂律谱和偏振的非热宇宙射电辐射来源于高能粒子的同步加速器辐射。这类射电源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为中国《宋史》记载的蟹状星云中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遗迹。    参考书目   G A.Schott,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CambridgeUniv.Press, Cambridge,1912.   D.I.Vanenko and J. Pomeranchuk, Phys. Rev.,Vol.65,p.343,1944.   J. Schwinger, Phys. Rev., Vol 70, p.798,1946.   H. Y. Tzu, Proc. Roy. Soc., A192, P.231,1948.   J. Schwinger, Phys, Rev., Vol. 75, P.1912,1949.   J. D.杰克逊著,朱培豫译:《经典电动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J.D.Jackson,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1976.)   K. Codling and R.P.Madden,J.Appl.Phys.,Vol.36,p.380,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