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饵甩竿钓绕线轮自定位可调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10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饵甩竿钓绕线轮自定位可调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括地来说涉及鱼竿绕线轮的制动系统。更具体地,但并非作为限定,本发明涉及带饵甩竿钓绕线轮(baitcast fishing reels)的可调制动系统。
在该技术领域中带饵甩竿钓绕线轮众所周知。典型地,带饵甩竿钓绕线轮包括有一对对置侧板的拼合架;从架上伸出的底座,用以把绕线轮连接到鱼竿上;卷线轴,可转动地装在拼合架侧板之间,用以收放鱼线;卷线轴轴杆,卷线轴紧固于其上,轴杆两端穿过拼合架侧板;卷线轴轴杆上的小齿轮(典型的为螺旋齿轮);用手转动的摇把;以机械方式把摇把连接到卷线轴轴杆小齿轮上的齿轮系及曲轴组件;均匀绕线机构,在绕线时横向移动卷线轴,以保证鱼线沿卷线轴长度方向均匀地缠绕;防止摇把反转的离合器机构;外部操作器(典型的为拇指手柄),用作投饵时将小齿轮从卷线轴轴杆上脱开,让卷线轴自由旋转;卷线轴阻力或卷线轴制动机构。
在大多数情况下,左右侧盖可拆卸地连在拼合架侧板上,以容纳绕线轮的各个操作机构。典型地,右手带饵甩竿钓绕线轮(即为用右手操作者设计的绕线轮)被构造成卷线轴阻力或卷线轴制动机构布置在左侧盖下;摇把可转动地安装在右侧盖的外部;曲轴,齿轮系,小齿轮,离合器,及防反转机构布置在右侧盖下。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几乎所有右手型式的带饵甩竿钓绕线轮都可以通过简单地反转绕线轮部件的布置和结构来做成左手绕线轮,这样,左手绕线轮就成了右手型式绕线轮的镜象。
卷线轴阻力或制动系统普遍应用到带饵甩竿钓绕线轮中以减轻鱼线打滑(也称作“鱼线嵌套”)问题。因带饵甩竿钓绕线轮使用横向定位的在投饵时旋转的卷线轴,所以比甩竿绕线轮(spinning reels)及旋转诱饵钓投饵绕线轮(spin casting reels)更容易发生打滑问题。此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卷线轴在投饵时所带的旋转动量引起。带饵甩竿钓绕线轮中最常用的阻力/制动机构形式为磁阻力制动器和离心(摩擦)制动系统。
许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喜好之会影响到适合某次投饵的制动力大小。这导致了带饵甩竿钓绕线轮可调制动系统的开发。例如,美国专利第5,108,042号中公布了一种可调磁阻力机械装置,在绕线轮卷线轴的端部施加磁阻力。磁力减慢了投饵中卷线轴的旋转速度。美国专利第5,108,042号中的机械装置包括附装有多个磁铁的磁性承载环;磁性承载环紧固于其上的可轴向移动的凸轮盘;穿过右盖的凹槽而凸出的调节转盘。转盘包括凸轮,凸轮可操作地与凸轮盘协同运作,以便有选择地将承载环向或背离卷线轴端部移动,调节施加到卷线轴上的磁阻力大小。
美国专利第5,950,949号公布了一种离心制动系统,其中系统所施加的制动力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调节。同美国专利第5,108,042号中的磁性系统一样,美国专利第5,950,949号中的离心系统采用外部可调节制动转盘,其上有多个光滑的凸轮滑边。在美国专利第5,950,949号的离心系统中,制动转盘上的凸轮滑边将转盘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制动环的轴向移动,由此有选择地调节能与制动环接触的制动块数量。
美国专利第5,108,042号和第5,950,949号中的各光滑转盘凸轮系统,在转盘的有效转动范围内,均可提供几乎无限数量的可能制动位置。因而,这样的系统可提供高度的可调节性。但都还需要大量的实验过程,来确定较好的制动位置,以及当进行所需的调节时来对该位置再定位。另外,当在美国专利第5,950,949号公布形式的离心制动装置中使用时,该系统不保证制动表面总是正确地被定位,从而以正确定位来防止制动元件对制动环前缘的摩擦及/或阻碍。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为带饵甩竿钓绕线轮提供可调制动系统,系统包括自定位调节机构,以提供适应大多数操作环境的适当数量的不连续制动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使钓鱼者能容易地返回先前制动位置的可调制动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在不连续制动位置之间提供光滑、流畅的移动。
也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确保在离心制动系统中采用时,制动表面总是正确地定位在预期的制动位置,因而制动元件不对制动表面的前缘产生摩擦及/或阻碍。
本发明提供满足上述需求及减轻上述问题的鱼竿绕线轮制动装置。该创造性的装置最好包括侧盖;制动转盘,可转动地位于侧盖中,使得能从侧盖外部够得着并操作制动转盘,制动转盘有多个预定位置;或是在制动转盘或是在侧盖上提供的至少一个凸轮凸角;以及V形弹簧,可操作地连接到制动转盘或侧盖之中的另一个上,与凸轮凸角相互作用,从而,当V形弹簧位置对着凸轮凸角的某部分,且制动转盘没有位于其预定位置之一上时,V形弹簧将作用到凸轮凸角的该部分上,促使制动转盘旋转到预定位置之一上。
通过研究附图及阅读下述优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其它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对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图1所示为装有可调节自定位制动装置的带饵甩竿钓绕线轮2的透视图。
图2所示为带饵甩竿钓绕线轮2右侧部件的剖面图。
图3所示为绕线轮2右侧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所示为绕线轮2右侧盖的正面内部视图。
图5所示为创造性制动装置1所采用的制动基本部件28的优选图6所示为制动基本部件28装配好后的透视图。
图7所示为制动基本部件28前视立面图。
图8所示为制动基本部件28侧视立面图。
图9所示为制动基本部件28中所采用的制动元件34的后视立面图。
图10所示为制动元件34的侧视立面图。
图11所示为制动元件34的前视立面图。
图12所示为制动元件34的顶部视图。
图13所示为卷线轴盖144的内部透视图。
图14所示为创造性制动装置1中所采用的制动环部件30的外部透视图。
图15所示为制动环部件30的内部透视图。
图16所示为创造性制动装置1中所采用的制动转盘24的内部透视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可调节制动装置(装入在带饵甩竿钓绕线轮2中)如
图1-16所示。带饵甩竿钓绕线轮2包括有右侧板6及左侧板8的拼合架4;可转动地装配在拼合架4中侧板6和8之间的卷线轴10;卷线轴轴杆11穿过卷线轴10;右侧盖14紧固在侧板6上;摇把16,从右侧盖14中伸出,可用手操作,以转动卷线轴10;绕线轮底座18,位于拼合架4底部,用作将绕线轮2连接到鱼竿上;以及紧固在左侧板8上的左侧盖20。当绕线轮2进行装配时,创造性制动装置1的制动转盘24穿过右侧盖20中的圆孔26凸出。
虽然为了方便,在本文中将该创造性装置展示及描述为装入了右手带饵甩竿钓绕线轮,但是,该创造性装置同样适用于左手绕线轮。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几乎所有右手型式的带饵甩竿钓绕线轮都可以通过简单地反转绕线轮部件的布置和结构来做成左手绕线轮,这样,左手绕线轮就成了右手型式绕线轮的镜象。
创造性制动装置1最好包括创造性的制动转盘24;制动基本部件28;及制动环部件30。制动基本部件28最好包括多个制动元件34;制动元件卡座36;以及卡座盖38。每一个制动元件34最好如图9-12中所示为T形结构。制动元件卡座36最好是大体上为圆柱形的部件,包括旋转纵轴54;前纵向端56;后纵向端58;圆柱形外表面60;以及多个T形的径向凹槽68a、68b、68c、68d、68e、及68f,用以可滑动地夹持住制动元件34。
每一个凹槽68a-f的深度由前径向肩66到凹槽底面80的距离决定。凹槽68a-f最好沿卡座36均匀布置,且最好配置成(a)凹槽68a与凹槽68b在同一条直径线上相对布置,并且深度相等,(b)凹槽68c与凹槽68d在同一条直径线上相对布置,并且深度相等,(c)凹槽68e与凹槽68f在同一条直径线上相对布置,并且深度相等,(d)凹槽68c及68d的深度超过凹槽68a及68b的深度,(e)凹槽68e及68f的深度超过凹槽68c及68d的深度。在下文中将会解释,凹槽68a-f的不同深度可预期得到较宽范围内的特殊制动设置。
卡座盖38最好包括第一对同样的、在同一条直径线上相对布置的向后伸出的凸台102及第二对同样的、在同一条直径线上相对布置的向后伸出的凸台104。凸台102最好有与卡座凹槽68c及68d的前槽腔92相对应的尺寸形状。凸台104最好有与卡座凹槽68e及68f的前槽腔92相对应的尺寸形状。从而,卡座盖38可操作地将制动元件34卡在卡座凹槽68a-f的T形部分78中。
在此使用的术语“前”或“向前”是指特性前面和/或所处位置背离卷线轴10的端部55。术语“后”或“向后”,相反地指特性前面和/或所处位置朝向端部55。
制动基本部件28紧固在绕线轮2上,因而部件28与卷线轴10一起旋转。贯穿卡座36的以花键联接的孔道64,安装在卷线轴轴杆11的外表为花键的部分109上。当以这种方式紧固时,制动基本部件28的旋转轴54与卷线轴10的旋转轴在同一直线上。
当制动基本部件28与卷线轴轴杆11一起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促使元件34在凹槽68中径向向外滑动远离轴线54。制动元件34的尺寸使得,至少在元件34滑动到其最外端径向位置时,制动元件34的制动板48通过外表面60上形成的凹槽开口76从卡座36中凸出。
制动环部件30包括有圆柱形内制动面122的制动环120;以及夹持和支承制动环120的套环124。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制动环部件30可以用整体结构来代替,在该结构中,例如,圆柱形制动面整体形成在套环124内。
套环124包括套环体126,有大体为圆柱形的后面部分125,及向内收缩锥形的前面纵向端部分127;在后面部分125中形成的圆柱形内孔128,在其中制动环120是以挤压配合或以其它方法卡住;平面内展前端壁130;多个(最好是3个)圆柱通孔132,穿过沿端壁130并围绕其均匀分布;贯穿前端壁130的中心孔134;在套环体126前纵向端上的多个(最好是三个)互动结构136。
互动结构136径向凸出到中心孔134中,并沿其均匀分布。每个互动结构136最好包括基于前端壁130,径向伸出到中心孔134中的臂138;从侧臂138末端部分向前凸出的圆凸台140。
对带饵甩竿钓绕线轮来说普遍情况下,绕线轮2包括卷线轴内盖144,内盖包括圆柱内孔146,用以安装卷线轴轴杆的轴承或轴瓦148;多个(最好是2个)径向突耳150;位于径向突耳150上的通孔152;径向突出的半耳结构151,有在其外端形成的半圆切口153。孔152及切口153的尺寸和位置设计成可接纳侧盖20内部的内螺纹凸台156,因而可以用螺栓或螺钉154将卷线轴盖144紧固到侧盖20上。
在该创造性装置中,最好将卷线轴144改进,使其包括位于卷线轴盖144前表面的圆柱孔158;在圆柱孔158中大体为圆柱形的内壁160;位于圆柱孔158里端的径向壁162;圆柱形导柱168,从圆柱孔158中心向前凸出;多个槽170,贯穿内端壁162,并纵向伸展到孔158的圆柱壁160中。卷线轴盖144中纵向槽170的数量,对应制动套环124前端的互动结构136的数量。纵向槽170的尺寸及分布,使得互动结构136能被容纳在槽170中,用以相对卷线轴盖144作前后往复运动。
卷线轴144还包括,多个向后凸出有内螺纹的凸台172,其尺寸及分布使其能被装入到制动套环124的前镗孔132中,因而套环124可在凸台172上前后滑动。凸台172装入镗孔132后,弹簧174套在凸台172上,并用螺栓或螺钉176固定。弹簧174对制动套环124的前端壁130施加持续的偏置力,该持续作用促使套环124向前处于卷线轴盖144中。

图1、3、4及16中的最佳显示,制动转盘24最好包括圆形转盘面板180;转盘面板180前表面上的抓握结构182;从转盘面板180的后表面中心伸出的圆柱套184,其尺寸大小能让导柱168可转动地装入其中;三个曲线凸轮186从转盘面板180的后表面凸出;转盘面板180的外边缘提供有三个圆形凸轮凸角196、198和200。
凸轮186环绕在圆柱套184周围。凸轮186装入到卷线轴盖144的前圆柱孔158中,以邻接着圆柱形内壁160做旋转运动。凸轮186与互动结构136相互作用,因而可选择地将制动环部件30在一系列的制动位置上移动。
抓握结构182从转盘面板180的前表面向前凸出,并包括圆柱形外壁188;横穿抓握结构182的中心向前凸出的棱190;在抓握结构182前表面上形成的且被抓握棱190分开的一对指槽或指孔192。从抓握结构182的圆柱形外壁188到圆形转盘面板180的过渡,形成了沿制动转盘24周围伸出的径向肩194。
每个凸轮186与一个互动结构136可进行相互作用。每个凸轮186最好包括凸轮底端/引导端处的第一平台202;第一倾斜段204;第二平台206;第二倾斜段208;第三平台210;第三倾斜段212;第四平台222。每一倾斜滑边部分204、208及212最好有大体上连续的斜面。
制动转盘24可转动地卡在(a)侧盖20上圆孔26周围形成的内径向肩216及(b)卷线轴盖144外表面218之间。最好在制动转盘24的前径向肩194与侧盖20的内径向肩216之间,放置减少摩擦的薄环217,垫圈或其它类似元件。转盘面板180的后表面可滑动地邻接着卷线轴盖144的外表面218。
创造性制动装置1还包含V形弹簧(即基本上为V形、U形或其它类似弯曲形状的弹簧)214,弹簧卡在侧盖20上形成的槽246中。槽246的形状(最好是如图4中所示的T形)使得V形弹簧214的向外成一定角度的端部215,被卡在槽246中但又能自由向外移动/伸缩。从而,弹簧214的弯曲部分219在被凸轮凸角196、198及200接触和推动(改变形状)时,可以向内(即按箭头223所指方向)伸缩。
V形弹簧214预期与凸轮凸角196、198及200相互作用,因而,每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转盘24时,如果必要的话,弹簧214将作用在凸轮凸角196、198及200上使转盘24稍稍转动,从而弹簧214的前缘总是位于凸轮凸角196、198及200之间和/或旁边的凹陷220之一中。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者将转盘24转动到一个“在中间”的位置,在此位置上凸轮凸角196、198及200其中之一处于与V形弹簧214接触的状态,弹簧214将推压并沿凸轮凸角的圆形边线滑动,沿最近凹陷220的方向产生一个旋转力。由于V形弹簧的形状,当与凸轮凸角196、198及200行动一致时,弹簧214严格垂直作用在凸轮凸角上的点只是每个凸角的一个极小最外缘点,所以不产生旋转力。但在这些点上,制动部件弹簧174的偏置力通过互动结构136作用在转盘24的凸轮滑边186上,使转盘24顺时针方向旋转。
凸角196、198及200之间的凹陷220与制动系统特定的制动位置相对应。如
图16中的最佳显示,转盘凸轮186的第二凸轮平台206布置得比第一凸轮平台202靠后,第三凸轮平台210布置得比第二凸轮平台206靠后,第四凸轮平台222布置得比第三凸轮平台210靠后,从而,对应转盘24的四个凹陷220,凸轮滑边186更好地提供了四个清楚的制动位置。然而,即使譬如凸轮186的斜面是连续的,斜面上没有平台,也能用凸轮凸角196、198及200与弹簧214建立起特别的预定制动位置。由于弹簧214经过凸轮凸角196、198及200时,既产生听得见的声音又产生触动的感觉,因而指示了转盘的到位。
当装配该创造性装置时,弹簧174促使制动套环124向前,因而使制动套环124的互动结构136与转盘凸轮186保持可操作的接触。当互动结构136的圆凸台140位于第一凸轮平台202时,制动环部件30最好保持在最前面的非制动位置,在该位置上没有制动元件34接触到制动环120。当使用者逆时针转动制动转盘24时,凸轮186的第一倾斜段204作用到互动结构136上,推动互动结构136和制动环部件30向后。当互动结构经过转盘凸轮186的第一倾斜段204时,弹簧214同时经过第一凸轮凸角200。当互动结构136与转盘凸轮186的第二平台206结合时,弹簧214将位于凸轮凸角200和198间的凹陷220中,从而将转盘24及制动环部件30卡在初始制动位置228中。当使用者继续逆时针转动转盘24,凸轮186的第二倾斜段208将互动结构136进一步向后推,这样圆凸台140将依次位于凸轮平台210上,且V形弹簧214位于凸轮凸角198和196间的凹陷220中,从而将转盘24及制动环部件30卡在中间制动位置。最后,当使用者继续逆时针转动转盘24时,凸轮186的第三倾斜段212将互动结构136进一步向后推,这样圆凸台140将依次位于凸轮平台222,且V形弹簧214位于凸轮凸角196和转盘24上的凸舌234之间的凹陷220中,从而将转盘24及制动环部件30卡在完全制动位置。
如果在操作转盘24时,使用者不是将制动转盘24的位置对正从而使V形弹簧214的最外缘位置对正在凹陷220中,而是让弹簧214与凸轮凸角196、198及200的某部分处于接触状态,偏置的V形弹簧214将以足够的力量作用在凸轮凸角196、198及200的曲线外缘上,从而自动旋转转盘24,直到V形弹簧214位于最靠近的凹陷220中。
在转盘面板180外缘的凸舌234和244起限制制动转盘24旋转的作用,因而,(a)当逆时针转动制动转盘24时,凸轮186的平台222不会旋转到越过互动结构136的位置,以及(b)当顺时针转动转盘24时,平台202不会旋转到越过互动结构136的位置。制动转盘24的转动,顺时针方向由凸舌234紧靠盖肩236来限制,逆时针方向由凸舌244紧靠盖肩238来限制,肩236和238位于侧盖20内。故该创造性制动系统既不能转过上述“完全制动位置”,也不能转过上述“非制动位置”。该创造性装置的制动位置最好用制动转盘24外表面上的指示记号240来标明。记号240最好与侧盖20外表面上的位置箭头242或其它形式的标记一起使用,以指示该创造性制动系统的操作位置。
在该创造性制动系统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四个位置箭头,每个箭头分别对应上述四个制动位置之一。卡座36中制动元件34的偏移位置,协同制动环120的轴向移动,保证了当该创造性装置从一个制动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时,提供不同大小的制动力。凹槽68a与68b中的制动元件34的纵向轴40,位于第一个与卡座轴54垂直的平面内。凹槽68c与68d中的制动元件34的纵向轴40,位于第二个与卡座轴54垂直的平面内。凹槽68e与68f中的制动元件34的纵向轴40,位于第三个与卡座轴54垂直的平面内。由于凹槽68a-f有不同的深度,第二平面布置得比第一平面靠后,依次地,第三平面布置得比第二平面靠后。当制动环120位于上述“非制动位置”时,没有制动元件34能接触到制动表面122。上述“初始制动位置”,在另一方面,就是形成最小制动设置,在此位置上制动环120只将卡座凹槽68a和68b中的制动元件34包入其中。上述“中间制动位置”,提供中间制动设置,在此位置上制动环120将卡座凹槽68a、68b、68c和68d中的制动元件34包入其中。最后,当位于上述“完全制动位置”时,制动环120将所有制动元件34包入其中,且所有制动元件34都能接触制动环120。
该创造性系统确保制动环120总是保持在被选的、协调的、预定的制动位置上。因此,制动元件34不会对制动环120的后缘121产生阻碍,而总是位于就制动面122而论的恰当位置(接触或不接触)。另外,使用者总是能知道系统所处的位置,以及知道施加的相关程度的制动力。
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虽然该创造性装置的实施例1,使用了三个凸轮186及相应的三个互动结构136,但该创造性装置可随意使用一、二、三或更多个凸轮186。此外,虽然实施例1中的凸轮186有平台区域与凹陷220提供的不连续制动位置相对应,但有连续斜面的凸轮或有多样化斜面的凸轮均可使用。再者,虽然实施例1提供四个特定制动设置,一般任何数量的制动设置均可使用。该创造性装置最好提供至少两个制动位置。
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虽然上述该创造性装置实施例1包含离心制动部件28,其它制动部件(如磁力制动部件;或使用径向伸展棒的离心制动部件,径向伸展棒带有制动重,板,和/或滑动安装的刚毛)也能在本发明中采用。
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通过在盖孔26周围且与盖孔26同心的弧上,在侧盖20上或内造出凸轮凸角196、198及200,来获得对制动转盘24的相同操作和感觉。V形弹簧214随之位于制动转盘24上,从而,V形弹簧214与转盘24一起转动,同固定的凸轮凸角196、198及200相互作用。
此外,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通常该创造性装置可在任何形式的带饵甩竿钓绕线轮中应用。
因而,本发明非常适于实现其目标并获得上述及本文中内含的结果和优点。虽然为了公布的目的仅对本文中的优选实施例作了描述,但多种多样的变化及更改对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此类变化及更改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定义下的本发明的精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鱼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包括有多个预定位置的制动转盘,所述制动转盘包括至少一个凸轮凸角;以及V形弹簧,可操作地位于所述的绕线轮中,与所述凸轮凸角相互作用,从而,当所述V形弹簧位置对着所述凸轮凸角的某部分,且所述制动转盘没有位于所述预定位置之一上时,所述V形弹簧将对所述凸轮凸角的所述部分施加作用力,促使所述制动转盘旋转到所述预定位置之一上。
2.权利要求1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节离心制动部件,其中,所述制动转盘可用手操作,以调节所述离心制动部件。
3.权利要求2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制动部件包括可移动的制动环,可操作地与所述制动转盘保持联系;以及多个制动元件,用作与所述制动环接触从而产生制动力。
4.权利要求3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定位置包括非接触位置,其中无任何所述制动元件与所述制动环接触;以及至少一个接触位置,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制动元件与所述制动环接触。
5.权利要求1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转盘还包括有多个平台的至少一个凸轮滑边,在平台处对应所述制动转盘的所述制动位置。
6.权利要求1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所述预定位置的方法。
7.一种鱼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包括侧盖;制动转盘,可转动地位于所述侧盖中,使得能从所述侧盖外部够得着并操作所述制动转盘,所述制动转盘有多个预定位置;所述制动转盘及所述侧盖其中之一上提供的至少一个凸轮凸角;以及V形弹簧,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制动转盘及所述侧盖之中的另一个上,与所述凸轮凸角相互作用,从而,当所述V形弹簧位置对着所述凸轮凸角的某部分,且所述制动转盘没有位于所述预定位置之一上时,所述V形弹簧将作用到所述凸轮凸角的所述部分上,促使所述制动转盘旋转到所述预定位置之一上。
8.权利要求7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节离心制动部件,该离心制动部件包括可移动的制动环,可操作地与所述制动转盘保持联系;以及多个制动元件,用作与所述制动环接触从而产生制力。
9.权利要求8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定位置包括非接触位置,其中无任何所述制动元件与所述制动环接触;以及至少一个接触位置,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制动元件与所述制动环接触。
10.权利要求7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转盘包括,有多个平台的至少一个凸轮滑边,在平台处对应所述制动转盘的所述制动位置。
11.权利要求7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所述预定位置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鱼竿绕线轮的制动装置,包括:侧盖;制动转盘,可转动地位于侧盖中,使得能从侧盖外部够得着并操作制动转盘,制动转盘有多个预定位置;或是在制动转盘或是在侧盖上提供的至少一个凸轮凸角;以及V形弹簧,可操作地连接到制动转盘或侧盖之中的另一个上,与凸轮凸角相互作用,从而,当V形弹簧位置对着凸轮凸角的某部分,且制动转盘没有位于其预定位置之一上时,V形弹簧将作用到凸轮凸角的该部分上,促使制动转盘旋转到预定位置之一上。
文档编号A01K89/00GK1304654SQ00127048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0日
发明者C·S·利陶, H·金 申请人:布伦瑞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