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有核再生珠的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80956阅读:36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淡水有核再生珠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珠养殖的方法,尤其是淡水有核珍珠的养殖方法。
国内外的淡水珍珠养殖中,一般是采取开(杀)蚌取珠的方法来获取珍珠;收获珍珠后,养殖蚌即再无使用价值。也有少数厂家采用手术的方法取珠,取珠后将育珠蚌再次养殖,使育珠蚌的珍珠囊再行分泌出珍珠质,经过1-2年的养殖,便可收获到再生珠。该方法是在淡水珍珠取珠时,采用手术作业的方法将育珠蚌放置在手术台上,张开蚌口后,一只手拿开口刀,另一只手拿钩针,二只手配合将珍珠取出,手术完毕后,将蚌放回吊养。由于该种方法工艺简单,只是将取珠后的育珠蚌简单地放回水中养殖,依靠原有的珍珠囊不定型的分泌珍珠质生产珍珠,养殖出来的再生珠品质较差,大多数为形状不规则的扁形珠;因此,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再生珠经济价值不高,而又需占用水面、使用人员进行管理,经济效益较差,故现在很少有厂家采用此方法进行持续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淡水河蚌的育珠蚌养殖淡水有核再生珠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利用育珠蚌的再生能力、缩短珍珠的养殖时间,并且可以提高淡水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淡水有核再生珠的养殖方法是将养殖好的淡水河蚌育珠蚌,用手术的方法取出珍珠;然后,将另外制备好的珠核送入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中,再行养殖育珠,培育的珍珠便可成为淡水有核再生珠。
上述育珠蚌的珍珠囊位于育珠蚌的外套膜中。
为了培育出直径较大的再生珠,上述珠核的直径大于从育珠蚌体内取出的珍珠的直径。
为了生产出来全珍珠质的再生珠,所述的珠核可用淡水无核珍珠研磨制成。
本发明的原理是,在淡水珍珠收获时,采用手术的方法将珍珠取出,并保全育珠蚌的原有珍珠囊,根据珍珠囊的大小选择规格适宜的珠核,进行手术插核,将珠核插入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内,插入的珠核一般比取出的珍珠直径大1mm以上,该手术是将收获珍珠与插入珠核一次进行;并且,因为是在原有珍珠囊中再次插核,所以插核时不需要送入细胞小片。根据珍珠养殖的珍珠囊再分泌原理,育珠蚌在第一次手术后,形成的珍珠囊开始分泌的物质是珍珠基质;而再次插入珠核时育珠蚌的珍珠囊一开始分泌出来的物质就是珍珠质。因此,再次插入的珠核一开始就被镀上珍珠质,生产出来的有核再生珠的质量比第一次插核生产出来的珍珠的质量会更好。
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淡水育珠蚌,无论是无核育珠蚌或者是插圆、扁核的育珠蚌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淡水有核再生珠,可以对以前只能废弃的育珠蚌进行再次利用;本发明可以利用育珠蚌进行多次的插核以生产淡水有核再生珠,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发展持续生产的战略。本发明可以减少培育珍珠过程中养殖母蚌的时间;一般养殖培育无核珠需要5年的时间,有核珠需要2.5年的时间,而用育珠蚌培育淡水有核再生珠只需1-2年时间便可收获珍珠,缩短了育珠时间;如果插入的珠核是采用淡水无核珍珠制成,培育的再生珠只需在珠核的表面镀上一层500微米的珍珠质即可,这种方法只需要一年时间便可完成一个育珠周期,培育出来的珍珠为全珍珠质再生珠,因此节约了养殖育珠时间,并且生产出来的全珍珠质再生珠市场售价高。由于本发明是利用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生产珍珠,插入的珠核表面镀上的全部都是珍珠质,珍珠表面美观、光泽性好,珍珠质量高。因为在育珠蚌的珍珠囊中,可插入比上次收获珍珠的直径大1-2毫米的珠核,收获的有核再生珠要比上次收获的珍珠的直径大3毫米以上,故使用本发明可生产出大型珍珠。本发明的手术蚌至收获时成活率60%,商品珠率70%。每只蚌可产珠5g,珍珠直径8-15mm,每公斤珍珠的平均售价5万元以上,每只成活育珠蚌可创产值250-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利用淡水河蚌的育珠蚌培育再生珠,使用的育珠蚌可以是生产无核珍珠的育珠蚌或者插圆、扁核的有核珍珠的育珠蚌,在收获珍珠时采用手术方法将珍珠取出,同时注意保全其珍珠囊,使珍珠囊不要遭到破坏,然后,用送核器或者镊子将珠核送入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中,伤口经抗菌类药液消毒处理后,再放回水中养殖育珠,经过1-2年的培育即可收获有核再生珠。育珠蚌插核的部位主要是在外套膜中,也可以是在内脏囊中,一般来说,淡水珍珠的插核位置是在外套膜中。在手术过程中,先后对育珠蚌进行二次药物注射处理,第一次是在手术前,用氨基酸、三磷酸腺苷等营养类药物注射内脏生殖腺中,以加强育珠蚌的软体机能活力、增强对手术创伤的抵抗力;第二次是在手术后,用金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等抗菌类药物滴入伤口及浸泡手术蚌,可起到消炎、灭菌的作用。插核培育再生珠是在收获珍珠后,利用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插入珠核,因此,不需要同时插入细胞小片;插入的珠核的直径可大于比前次收获的珍珠的直径,可大1-2毫米左右,而收获的珍珠直径可比上次收获的珍珠直径大4毫米左右,因此说,本发明的技术可生产出来大型珍珠。本发明可以在同一育珠蚌进行多次插核,即育珠蚌在收获有核再生珠之后,还可以继续插入珠核,生产再生珠,这样,可以做到育珠蚌的反复利用,既节约了育珠的时间,又减少了母蚌培育所花费的资金,真正做到了有限资源的反复利用。本发明的育珠蚌在插核手术时,所插入的珠核可以是用淡水无核珍珠研磨而成,这样,培育出来的珍珠就是全珍珠质的淡水有核再生珍珠。
实施例1利用三角帆蚌插入细胞小片培育无核珍珠,插入细胞小片32块,可产珠32粒,经三年的养殖,珍珠直径φ5-7mm,用手术方法收取珍珠10粒,在原珍珠囊中插入φ6-9mm的珠核8粒,手术用送核器或者镊子将珠核送入外套膜中的珍珠囊中。手术作业时,首先在手术蚌的内脏囊的生殖腺中注射1ml氨基酸营养液;手术后每个伤口滴入100ppm浓度的四环素溶液2-3滴,再用50ppm的四环素溶液浸泡手术蚌半个小时,再放回水中吊养。手术后的育珠蚌放回水中,原来的珍珠囊再行分泌珍珠质,镀在插入的珠核上,经过1.5年时间的培育,可收获5粒φ8-12mm的有核再生珠,每只蚌产商品珠5g,产值250元,并有原来插入的细胞小片生产的无核珍珠20粒,合计每只蚌产值高达300元,比单独生产无核珍珠提高3-5倍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2利用插圆核的育珠蚌培育有核再生珠,其作法及手术过程同上例。但第一次插入的珠核6粒,收获φ8-10mm的珍珠4粒;第二次插入φ9-11mm的珠核4粒,收获φ10-15mm的珍珠3粒,产量5克,每只育珠蚌产值高达500元。
权利要求
1.一种淡水有核再生珠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养殖好的淡水河蚌育珠蚌,用手术的方法取出珍珠;然后,将另外制备好的珠核送入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中,进行养殖育珠,培育出来的珍珠便可成为淡水有核再生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育珠蚌的珍珠囊位于育珠蚌的外套膜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珠核的直径大于从育珠蚌体内取出的珍珠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珠核的直径比从育珠蚌体内取出的珍珠的直径大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珠核可用淡水无核珍珠、淡水蚌壳或者海水贝壳研磨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育珠蚌是养殖过淡水有核珍珠或者淡水无核珍珠的育珠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育珠蚌是养殖过淡水有核再生珠的育珠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插核手术时用送核器或者镊子将上述珠核送入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插核手术过程中对育珠蚌进行药物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处理分别是在手术前将营养类药物注射在育珠蚌的内脏生殖腺中,以及在手术后用抗菌类药物滴入育珠蚌的伤口或者用药物浸泡育珠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营养类药物为氨基酸、三磷酸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抗菌类药物为金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淡水有核再生珠的养殖方法是:将养殖好的淡水河蚌育珠蚌,用手术的方法取出珍珠;然后,将另外制备好的珠核送入育珠蚌原有的珍珠囊中,再行养殖育珠,培育的珍珠便可成为淡水有核再生珠。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淡水育珠蚌,可以对以前只能废弃的育珠蚌进行再次利用。本发明可以利用育珠蚌进行多次的插核以生产淡水有核再生珠,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发展持续生产的战略。本发明可以减少培育珍珠过程中养殖母蚌的时间,并且珍珠质量好、颗粒大,市场售价高。
文档编号A01K61/00GK1294846SQ0012995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2日
发明者谢绍河 申请人:澄海市新溪珍珠养殖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