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

文档序号:138744阅读:18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人工诱集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瓢虫防治害虫的技术主要有1、保护助长和人工助迁瓢虫防治农田害虫。通过作物间作套种或在农田周围植树种草来增加瓢虫数量,用网捕等人工捕捉的办法将其迁入有蚜虫危害的农田,达到田间瓢虫控制蚜虫危害的目的。研究较多的为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2、引进与移殖有益瓢虫防治果园害虫。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有益瓢虫3种,分别为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和小黑瓢虫,前2种瓢虫已在我国定殖,后一种瓢虫正在研究之中。3、繁殖释放。对人工繁殖瓢虫国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用人工卵赤眼蜂用来饲养七星瓢虫,虽然提高了成活率,但连续饲养几代后成虫不再产卵,丧失了生殖能力。多异瓢虫的人工饲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瓢虫产卵前期长,产卵量低,卵孵化率低。
本发明依据十一星瓢虫取食量大,繁殖速度快,有明显的夏蛰群聚性的规律与特征,是棉蚜虫诸多天敌中的优势种群,主要分布于新疆南疆棉花产区的特点,在棉田瓢虫数量中占绝对优势,是多种蚜虫的有效天敌的基本事实,以目前生物防治的最新理念,在人工繁殖开发天敌资源还未有明显结果的今天,率先以人工诱集的方法从自然界获得大量的十一星瓢虫天敌资源加以储备并有效利用获得成功。通过人工诱集释放十一星瓢虫,为其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棉田田埂或周边树木林带,将若干个箱体四周面上开有均等缝隙的诱集箱分别放置在棉田周围的田埂上或挂在棉田周边树木林带上或玉米诱集带上;将诱集箱内放入花粉或蜂蜜和栖息物纸或树叶或杂草来吸引瓢虫,将诱集到的瓢虫可以放在低温0--10℃下进行越冬,也可以做为种瓢随时释放到有蚜虫危害的地方进行防治。防治后的十一星瓢虫不仅自身得到了繁殖,数量成倍增长,而且还可通过十一星瓢虫防治不同季节作物上的蚜虫危害,达到使该天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循环利用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棉田田埂或周边树木林带,将若干个箱体(1)四周面上开有均等缝隙(2)的诱集箱分别放置在棉田周围的田埂上或挂在棉田周边树木林带上或玉米诱集带上;将诱集箱内放入花粉或蜂蜜和栖息物纸或树叶或杂草来吸引瓢虫,在诱集箱内四周每条缝隙上边沿固定上遮挡物(3)纸或各种软质布;将诱集到瓢虫的诱集箱放入低温0--10℃下进行储藏或作为种瓢随时释放到有蚜虫危害的农田进行防治。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的特点为1、十一星瓢虫本身具备明显的群聚越夏特性,而南疆棉区其它种类的瓢虫不具备;2、诱集时间一般放在棉田蚜虫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时进行诱集,因为十一星瓢虫的种群数量与棉田蚜虫的种群数量有明显的跟随反应,随着高峰期后蚜虫数量的迅速减少,十一星瓢虫的数量也迅速下降,并开始迁出棉田寻找隐蔽场所进行越夏,此期是最佳诱集时间。
3、诱集箱位置选择,选择蚜虫数量多的棉田边的阴凉处诱集效果比较好,或挂在棉田边的玉米带或林带上。
4、诱集物质。有些物质对十一星瓢虫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如蜂蜜、花粉蜜等。待棉田瓢虫种群数量下降迁出棉田后再将诱集箱取回储藏备用。诱集到的瓢虫可以放在低温(0--10℃)下进行越冬,也可以做为种瓢随时释放到有蚜虫危害的地方进行防治。防治后的十一星瓢虫不仅自身得到了繁殖,数量成倍增长,而且还可通过十一星瓢虫防治不同季节作物上的蚜虫危害,达到使该天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循环利用的效果。


图1为本发明主视2为本发明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首先选择棉田田埂或周边树木林带,将若干个箱体四周面上开有均等缝隙的诱集箱分别放置在棉田周围的田埂上或挂在棉田周边树木林带上或玉米诱集带上;将诱集箱内放入花粉或蜂蜜和栖息物纸或树叶或杂草来吸引瓢虫,在诱集箱内四周每条缝隙上边沿固定上遮挡物纸或各种软质布;将诱集到瓢虫的诱集箱放入低温0--10℃下进行储藏或作为种瓢随时释放到有蚜虫危害的农田进行防治。2002年和2003年在棉田进行了诱集试验见表1表1 不同处理诱集十一星瓢虫的数量 (头/箱)

结果显示,2002年在棉田边的玉米诱集带中诱集十一星瓢虫的数量,处理和对照的平均分别为391头/箱和304头/箱,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003年在棉田边的林带中诱集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平均为102头/箱;田埂次之,平均为53头/箱;棉田中最少,平均为28头/箱。其中林带与田埂和棉田处理的差异显著,原因是十一星瓢虫有在棉田边林带的树皮缝隙中群集越夏的习性。在棉田处理中,木箱中放入蜂蜜的诱集到的十一星瓢虫数量最多,平均为77头/箱;放入花粉蜜(花粉+蜂蜜)的次之,平均为69头/箱;放入花粉的较少,平均为48头/箱;不放任何物质的最少,平均为28头/箱,其中前两者均与后两者差异极显著。主要是因为蜂蜜和花粉蜜的气味对它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两年诱集十一星瓢虫数量差异较大,这主要是与当年棉田蚜虫发生量有关。2002年蚜虫发生高峰期数量为4万头/百株,十一星瓢虫数量为182头/百株;2003年蚜虫发生高峰期数量为2.6万头/百株,十一星瓢虫数量为62头/百株。另外两年的试验结果还显示,诱集箱里诱集的瓢虫98%以上均为十一星瓢虫。这进一步证明此方法对十一星瓢虫诱集的有效性。
将诱集到的十一星瓢虫放在不同的温度下越冬见表2表2 不同温度下十一星瓢虫的越冬存活率(%)温度1个月 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5℃ 97a 96a 93a 86a 69a 55a北疆室外91a 84b 82a 81a 71a 64a南疆室外- -95a --80b10℃96a 95ab 91a 0b室内84a 58c 24b 1b 0b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平均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
结果显示,十一星瓢虫越冬3个月,5℃和10℃下存活率达90%以上,北疆室外温度下为82%,南疆室外温度下为95%,而室温(20℃左右)下仅为24%左右;10℃和室内温度下,十一星瓢虫只能存活3个半月;十一星瓢虫越冬6个月,南疆室外越冬存活率为80%,北疆为64%,5℃下为55%。
用诱集贮藏的十一星瓢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蚜虫试验见表3、表4
表3 棉田中心蚜株上的瓢蚜数量 (头/株)

注*表示1~2龄幼虫,**表示3~4岭幼虫。
5月28日将越冬的种瓢放在纸袋中挂在棉田中的中心蚜株上,7天后,中心蚜株上的十一星瓢虫开始繁殖,成虫为0.4头/株,1、2龄幼虫为1.1头/株,卵为1.5粒/株,蚜虫数量为136头/株;12天后,中心蚜株上的十一星瓢虫各虫态数量迅速增加,成虫为0.9头/株,幼虫为11.3头/株(主要是4龄),卵为30粒/株,蛹为0.3头/株,蚜虫数量为790头/株;17天后,十一星瓢虫基本将蚜虫控制下去,中心蚜株上的蚜虫数量仅为2头/株。而未释放十一星瓢虫的中心蚜株上的瓢虫数量增加很慢(因为田间早期瓢虫数量很少),12天后才出现1龄幼虫和卵,但数量很少,而蚜虫数量却在一直增加;22天后蚜虫数量增加到1584头/株,而瓢虫成虫为0.3头/株,幼虫为2.5头/株,卵为7.8粒/株,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长。
表4 十一星瓢虫防治棉田中心蚜株的效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田间释放十一星瓢虫的中心蚜株明显比未释放瓢虫的中心蚜株受害轻。在蕾期和铃期,释放十一星瓢虫的中心蚜株均比未释放瓢虫的中心蚜株的株高高40.4%和37.7%,果枝数多46.7%和16.9%、蕾数多50%、铃数多44.9%。因此,在棉花早期受蚜害时,及时释放十一星瓢虫完全可以替代化学农药控制蚜虫的危害。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防治蚜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选择棉田田埂或周边树木林带,将若干个箱体(1)四周面上开有均等缝隙(2)的诱集箱分别放置在棉田周围的田埂上或挂在棉田周边树木林带上或玉米诱集带上;将诱集箱内放入花粉或蜂蜜和栖息物纸或树叶或杂草来吸引瓢虫,在诱集箱内四周每条缝隙上边沿固定上遮挡物(3)纸或各种软质布;将诱集到瓢虫的诱集箱放入低温0--10℃下进行储藏或作为种瓢随时释放到有蚜虫危害的农田进行防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诱集十一星瓢虫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选择棉田田埂或周边树木林带,将若干个箱体四周面上开有均等缝隙的诱集箱分别放置在棉田周围的田埂上或挂在棉田周边树木林带上或玉米诱集带上;将诱集箱内放入花粉或蜂蜜和栖息物纸或树叶或杂草来吸引瓢虫,将诱集到的瓢虫可以放在低温0--10℃下进行越冬,也可以做为种瓢随时释放到有蚜虫危害的地方进行防治。防治后的十一星瓢虫不仅自身得到了繁殖,数量成倍增长,而且还可通过十一星瓢虫防治不同季节作物上的蚜虫危害,达到使该天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循环利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A01K67/00GK1528136SQ20031010190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林霞, 田长彦, 马英杰, 胡明芳, 吕昭智, 王平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