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的浮漂,特别是称为中通浮漂的类型的浮漂。
背景技术
作为钓鱼之际所用的浮漂有称为‘中通浮漂’的类型。
在该‘中通浮漂’中,第1类型称为‘固定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固定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沿轴向具有钓鱼线从其中穿过的贯通孔,使钓鱼线穿过该贯通孔后,再把止动销等插入贯通孔而将钓鱼线定位于贯通孔内,从而把浮漂固定于钓鱼线上的任意的纵长方向位置。
‘中通浮漂’的第2类型称为‘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例如,历来的该类型的浮漂,具有带钓鱼线从其中穿过的贯通孔的主体部,并且该贯通孔的水底侧出口的直径被小直径化。而且,把浮漂止动件安装于钓鱼线后,进行钓鱼操作(参照特开平8-33443号公报)。
在该第2类型的浮漂中,如果把钓钩组件投入水中,则中通浮漂浮游于水面,在安装于钓鱼线的前端的钓坠或钓钩等的重量的作用下钓鱼线从前端侧沉降。如果钓鱼线沉降到安装浮漂止动件的位置后,则浮漂止动件碰到游动浮漂的贯通孔内的小直径部,使钓鱼线的沉降停止。这样一来,可以使钓钩位于离水面一定的深度。
这种‘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用于所要捕获的鱼生活在较深的水域的场合。也就是说,如果所要捕获的鱼生活在较深的水域,则由于按该水深设定浮漂与钓钩组件之间的距离,所以浮漂与钓钩组件之间的距离较长。如果在浮漂与钓钩组件之间的距离长的场合利用‘固定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则由于只能在卷线轴上把钓鱼线卷绕到该浮漂的位置,所以难以取到挂在钓钩组件上的鱼。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变更浮漂与钓钩组件之间的距离的‘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成为必要。
此外,如果利用这种‘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则通过调整浮漂止动件的位置,能容易地变更钓钩组件所处的深度,可以机动地适应钓鱼场所的状况。
但是,在上述这种‘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中出现问题。
作为第1个问题,历来的‘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存在着受风的影响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历来的‘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中,即使把钓钩等钓钩组件留在离水面一定的深度,如果位于水面的钓鱼线受强风而飘动,则钓鱼线反向穿过浮漂并从水面被拉起,从而使钓钩等钓钩组件被向上拉至比预定的深度浅的位置,如果钓钩所处的水深变化,则不能捕获所要的鱼。
对于这种问题,可以考虑在主体部的贯通孔的上侧的口端,配置防止钓鱼线的浮漂止动件的逆行用的环等的处理方法。
但是,即使采用上述处理方法,作为第2个问题,在历来的‘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中还存在着在鱼钓在钓钩组件上时不能对‘上钩’作出迅速反应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进一步采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半游动钓钩组件用中通浮漂’进行钓鱼时,即使受到风等的影响钓鱼线的浮漂止动件也能靠上述环而留在中通浮漂的主体部内,由此,可以防止钓钩等钓钩组件被拉到比预定的深度浅的位置。但是,由于浮漂止动件与上述环处于接触状态,即使钓在钓钩组件上的鱼拉动钓鱼线也发生浮漂止动件碰到贯通孔内的小直径部分为止在贯通孔内移动的一定的时间滞后。由于钓鱼者看到浮漂的动作而对‘上钩’作出反应,所以这种时间滞后对钓鱼者及时且适当地对‘上钩’作出反应而把鱼钓在钓钩来说成为大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漂,其即使受到风的影响,钓鱼线也不容易被拉起,从而可以使钓钩位于一定的深度。进而,提供一种钓鱼者可以可靠地对‘上钩’作出反应的浮漂。
本发明的浮漂,是把浮漂止动件安装于钓鱼线而在钓鱼之际所用的浮漂,备有主体部,该主体部沿铅直方向形成有用于使钓鱼线从其中穿过的贯通孔;第1限制机构,该第1限制机构限制穿过前述贯通孔的钓鱼线的浮漂止动件向水底侧的导出;以及第2限制机构,该第2限制机构用于限制被前述第1限制机构所限制的钓鱼线的浮漂止动件从被第1限制机构所限制的状态向上侧被反向地导出。
该浮漂在使钓鱼线穿过主体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使用。例如,把线结或小球安装于钓鱼线的一定的位置,并将其作为浮漂止动件。如果把连接于钓鱼线的前端的钓钩组件投入水中,则主体部浮游于水面,钓鱼线靠安装于钓鱼线的前端的钓坠或钓钩等钓钩组件的重量从前端侧沉降。如果钓鱼线沉降到线结等浮漂止动件的位置,则第1限制机构卡住线结等,限制钓鱼线进一步向水底侧导出。由此,钓鱼线的沉降停止。这样一来,可以使钓钩等钓钩组件位于离水面一定的深度。
另一方面,如果在水面上,钓鱼线因强风等而飘动,则有时钓鱼线反向地从浮漂止动件向上空方向被拉回。在该场合,第2限制机构卡住靠第1限制机构限制向水底侧的移动的钓鱼线的线结等浮漂止动件,限制钓鱼线从该位置向上侧被反向导出。由此,把沉降的钓钩的深度保持在一定的位置。这样一来,在浮漂止动件被第1限制机构所限制的状态下,第2限制机构限制钓鱼线的反向导出。由此,在鱼挂在钓钩组件上,鱼拉动钓鱼线之际,浮漂瞬时地碰到第1限制机构,使浮漂作出反应。
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的浮漂,其还备有第1构件,该第1构件作为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的构件,形成有连通于前述贯通孔并且直径小于前述贯通孔的孔,在该孔的内周面上形成多个凹凸;以及第2构件,该第2构件作为与前述第1构件保持一定间隔地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的前述第1构件的上侧的构件,具有在前述贯通孔的轴向上朝水底方向倾斜且在径向上向内伸出的凸缘,其中,前述第1构件是前述第1限制机构,前述第2构件是前述第2限制机构。
该浮漂也是在使钓鱼线穿过主体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使用。此外,把线结或小球等作为浮漂止动件安装于钓鱼线的一定的位置。如果把钓钩组件投入水中,则主体部浮游于水面,钓鱼线靠安装于钓鱼线的前端的钓坠或钓钩等钓钩组件的重量从前端侧沉降。钓鱼线的线结等浮漂止动件穿过第2构件到达主体部的贯通孔内,然后,线结等浮漂止动件被卡在第1构件的小直径的孔内,由此限制钓鱼线进一步向水底侧被导出。由此,钓鱼线的沉降停止。
另一方面,如果在水面上,钓鱼线因强风等而飘动,则虽然钓鱼线反向地从浮漂止动件向上空方向被拉回,但是钓鱼线的线结等被第2构件的凸缘卡住,钓鱼线不会进一步向上侧被反向拉回。再者,用卷线轴卷取钓鱼线时,进一步将钓鱼线从主体部向上侧拉出,能使钓鱼线的线结等跨越凸缘。
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的浮漂,其还备有磁铁,该磁铁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并具有连通于前述贯通孔的孔;以及磁性体,该磁性体装设于钓鱼线上的规定位置,其中,前述第1限制机构和前述第2限制机构是前述磁铁,前述磁性体是前述浮漂止动件。
该浮漂也是在使钓鱼线穿过主体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使用。此外,把磁性体作为浮漂止动件安装于钓鱼线的一定的位置。如果把钓钩组件投入水中,则主体部浮游于水面,钓鱼线靠安装于钓鱼线的前端的钓坠或钓钩等钓钩组件的重量从前端侧沉降。钓鱼线的磁性体到达主体部的贯通孔内并磁性吸着于磁铁,由此限制钓鱼线进一步向水底侧被导出。由此,钓鱼线的沉降停止。
另一方面,如果在水面上,钓鱼线因强风等而飘动,则虽然钓鱼线反向地从浮漂止动件向上空方向被拉回,但是磁性体磁性吸着于磁铁,钓鱼线不会向上侧被反向拉回。再者,如果用卷线轴卷取钓鱼线时,进一步将钓鱼线从主体部向上侧拉出,则可以解除钓鱼线的磁性体与磁铁的磁性吸着。
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的浮漂,其还备有磁性体,该磁性体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并具有连通于前述贯通孔的孔;以及磁铁,该磁铁装设于钓鱼线上的规定位置,其中,前述第1限制机构和前述第2限制机构是前述磁性体,前述磁铁是前述浮漂止动件。
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的浮漂,其中,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局部地形成与其他部分相比小直径化的部分,所述浮漂还备有作为与前述第1构件保持一定间隔地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的前述小直径化的部分的上侧的构件,并且该构件具有在前述贯通孔的轴向上朝水底方向倾斜且在径向上向内伸出的凸缘,前述贯通孔的小直径化的部分是前述第1限制机构,前述构件是前述第2限制机构。
该浮漂也是在使钓鱼线穿过主体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使用。此外,在钓鱼线的一定的位置上形成线结等浮漂止动件。如果把钓钩组件投入水中,则主体部浮游于水面,钓鱼线靠安装于钓鱼线的前端的钓坠或钓钩等钓钩组件的重量从前端侧沉降。钓鱼线的线结穿过构件到达主体部的贯通孔内,被卡在贯通孔的小直径化部分,能限制钓鱼线进一步向水底侧被导出。由此,钓鱼线的沉降停止。另一方面,如果在水面上,钓鱼线因强风等而飘动,则虽然钓鱼线反向地从浮漂止动件向上空方向被拉回,但是钓鱼线的线结被构件的凸缘卡住,钓鱼线不会向上侧被拉回。如果用卷线轴卷取钓鱼线时,将钓鱼线进一步从主体部向上侧拉出,则钓鱼线的线结等能跨越凸缘。
再者,在本发明的浮漂中,最好使第1限制机构和第2限制机构配置于主体部的贯通孔的轴向的中央附近。
如果用本发明的浮漂,则即使受到风的影响,钓鱼线也不容易被拉回而可以使钓钩位于一定的深度。进而,钓鱼者可以可靠地对‘上钩’作出反应。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浮漂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浮漂的使用形态的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浮漂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浮漂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浮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中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浮漂,由主体部1,收容于主体部1的内部的钓坠2,和凸缘体3组成。
主体部1是由发泡聚氨酯或ABS树脂等硬质合成树脂材料来构成的球状的构件。作为浮漂总体其与水的相对比重调整为大约1左右。浮漂用来漂浮于水面附近。在主体部1上沿一个轴向贯通有贯通孔1a。在该贯通孔1a的水底侧的开口中嵌入固定有钓坠2。此外,凸缘体3邻接于钓坠2且在其上面侧嵌入固定于贯通孔1a中。
钓坠2插入固定于将贯通孔1a的一方的开口附近的内周面局部切削而扩径化的部分。钓坠2由例如铅或黄铜、其他金属等来构成。钓坠2沿轴向贯通有孔,该孔连通于上述主体部1的贯通孔1a。钓坠2的孔的在主体部1的内部一侧具有较大且与贯通孔1a的直径相一致的直径,而该孔的在主体部1的外部一侧被小直径化。在小直径化的孔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延伸地形成凹凸槽。该小直径化的孔的直径设定成钓鱼线L能够穿过的程度,例如,设定成0.5~1.5mm左右。浮漂的这种钓坠2所配置的一侧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水底的一侧。
凸缘体3是内嵌于贯通孔1a中的大致呈管状的构件,其由合成树脂材料等来构成。凸缘体3的管子的孔也可以加工成越往贯通孔1a的底面侧越小直径化的形状。特别是,该凸缘体3的底面侧(钓坠2一侧)端部成为向水底方向倾斜且在径向上向内侧伸出的凸缘。该凸缘体3的最小直径稍大于上述钓坠2的孔的最小直径,可以设定成2.0~4.0mm左右。该例如,可以通过把贯通孔1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局部地大直径化后,再将凸缘体3从贯通孔1a的上端侧强行嵌入至该大直径化的部分,从而使凸缘体3嵌入。该钓坠2与凸缘体3的距离最好是设定成1.0~4.0mm左右。
像这样所构成的浮漂,像以下这样使用。首先,如图2(a)中所示,在把来自卷线轴的钓鱼线L穿过钓鱼竿的规定的钓鱼线导向器后,从凸缘体3经由主体部1的贯通孔1a穿过钓坠2的孔。然后,在钓鱼线L的前端部装设钓钩或弹丸坠等必要的构件。此外,在浮漂的卷线轴一侧的钓鱼线L的一部分上,把钓鱼线另外打结形成浮漂止动结P,或者安装小球等‘浮漂止动件’。
如图2(b)中所示,如果把钓钩组件投入水中,则使钓坠2朝水底侧而浮漂的主体部1浮游于水面,钓鱼线L靠安装于钓鱼线L的前端的钓坠或钓钩等的重量从前端向水底方向沉降。钓鱼线L的浮漂止动结P穿过凸缘体3到达主体部1内的贯通孔1a,卡在钓坠2的小直径部分。钓鱼线L被限制而不会进一步向水底侧导出,从而使钓鱼线L的沉降停止。
另一方面,如图2(c)中所示,如果在水面上,钓鱼线L因强风等而飘动,则钓鱼线L相反地从浮漂向上空方向(钓鱼竿一侧)被拉回。但是,钓鱼线L的浮漂止动结P卡在凸缘体3的内侧的凸缘上,钓鱼线L不会进一步向上侧返回。由此,从浮漂到钓钩的距离不变化,可以使钓钩位于一定的水深位置。进而,在鱼挂在钓鱼线L的前端的钓钩组件的钓钩上,鱼拉动钓钩的场合,浮漂止动结P立即碰到钓坠2,浮漂的主体部1出现反应。钓鱼者可以瞬时地知道鱼的‘上钩’而把鱼钓起来。
再者,如果用卷线轴卷取钓鱼线L等,浮漂到达钓鱼竿的钓鱼线导向器,进一步施加从主体部1向上侧拉出钓鱼线L的力,则钓鱼线的浮漂止动结P跨越凸缘体3的凸缘并从其中穿过,可以充分地卷起钓鱼线L。
〔第2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中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浮漂,由主体部11,和收容于主体部11的内部的磁铁12组成。此外,在钓鱼线L上另外装设磁性体13。
主体部1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是由发泡聚氨酯或ABS树脂等硬质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球状的构件。沿一个轴向贯通有贯通孔11a。该贯通孔11a的一方的开口附近特别地使其一段小直径化。在该贯通孔11a的小直径化的一侧收容磁铁12。再者,也可以在另一侧的开口中另外装设保护环等。
磁铁12是中央有孔贯通的带孔圆盘形的构件。其外径与贯通孔11a大直径部分的内径一致,其内径与贯通孔11a的小直径部分的内径一致,并收容于贯通孔11a内。再者,磁铁12的内径(贯通孔11a的小直径部分的内径)设定成钓鱼线L能从其中够穿过的程度,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例如,设定成0.5~1.5mm左右。这种磁铁12还作为钓坠起作用,浮漂的装设磁铁12的一侧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水底方向。
磁性体13是由金属等制成的构件,其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和从外部到达该贯通孔的窄缝。使钓鱼线L从窄缝滑入贯通孔,通过施加压力把磁性体13压扁,使磁性体13装设于钓鱼线L上的任意的位置。虽然该磁性体13只要能够收容于主体部11的贯通孔11a内的大直径部分就可以了,但是其直径最好大于贯通孔11a的小直径部分的直径。
像这样所构成的浮漂,像以下这样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把来自卷线轴的钓鱼线L穿过钓鱼竿的规定的钓鱼线导向器后,引向主体部11的贯通孔11a,然后从磁铁12的孔引出。然后,在钓鱼线的前端侧装设钓钩或弹丸坠等必要的构件。使磁性体13相对于主体部11更接近钓鱼竿的一侧。
如果把钓钩组件投入水中,则使磁铁12一侧为水底侧而浮漂的主体部11浮游于水面,钓鱼线L靠安装于钓鱼线L的前端的钓坠或钓钩等的重量从前端侧向水底方向沉降。固定于钓鱼线L上的磁性体13收容于主体部11的贯通孔11a内,并磁性吸着于磁铁12。而且,限制钓鱼线L进一步向水底侧导出,从而使钓鱼线L的沉降停止。
另一方面,如果在水面上,钓鱼线L因强风等飘动,则钓鱼线L反向地从浮漂向上空方向被(钓鱼竿一侧)拉回。但是,磁性体13磁性吸着于磁铁12,钓鱼线L不会向上侧返回。由此,从浮漂到钓钩的距离不变化,可以使钓钩位于一定的水深位置。进而,如果用卷线轴卷取钓鱼线L等,浮漂到达钓鱼竿的钓鱼线导向器后,进一步对钓鱼线L施加从主体部11向上侧引出的力,则钓鱼线L的磁性体13从磁铁12脱开,可以充分地卷起钓鱼线L。
再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浮漂上用磁铁,并且把磁性体用作钓鱼线的浮漂止动件,但是其也可以互换。
〔第3实施方式〕进而,示出另一个变形例。
如图4中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浮漂,由主体部21、收容于主体部21的内部的钓坠22,和凸缘体23组成。主体部21和凸缘体23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省略其说明。
钓坠22插入并固定于局部切削主体部21的贯通孔21a的一方的开口附近的内周面而扩径化的部分。钓坠22例如由铅或黄铜、其他金属等来构成。钓坠22沿轴向有孔贯通,该孔连通于上述主体部21的贯通孔21a。钓坠22的孔直径小于贯通孔21a。其直径设定成钓鱼线L能够从其中穿过的程度,例如设定成0.5~1.5mm左右。这种钓坠22所配置的一侧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水底一侧。
在这种浮漂中,通过在钓鱼线L的规定位置上,装设例如止浮球P1,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
〔第4实施方式〕
进而,示出另一个变形例。
如图5中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浮漂,由主体部31和凸缘体33组成。
在主体部31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形成有贯通孔31a。主体部31的贯通孔31a在其轴长方向中央附近的一定区域中,比其他部分小直径化而加工成颈状。在成为颈状的部分,贯通孔31a形成1.0mm左右的孔径。邻接于成为颈状的部分的上侧的凸缘体33内嵌于贯通孔31a。凸缘体33与上述实施方式是同样的,省略其说明。再者,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主体部31中的水底侧适当配置钓坠。
在这种浮漂中,通过在钓鱼线L的规定位置上,装设浮漂止动件P2,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浮漂,是把浮漂止动件安装于钓鱼线而在钓鱼之际所用的浮漂,备有主体部,该主体部沿铅直方向形成有用于使钓鱼线从其中穿过的贯通孔;第1限制机构,该第1限制机构限制穿过前述贯通孔的钓鱼线的浮漂止动件向水底侧的导出;以及第2限制机构,该第2限制机构用于限制被前述第1限制机构所限制的钓鱼线的浮漂止动件从被第1限制机构所限制的状态向上侧被反向地导出。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漂,其还备有第1构件,该第1构件作为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的构件,形成有连通于前述贯通孔并且直径小于前述贯通孔的孔,在该孔的内周面上形成多个凹凸;以及第2构件,该第2构件作为与前述第1构件保持一定间隔地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的前述第1构件的上侧的构件,具有在前述贯通孔的轴向上朝水底方向倾斜且在径向上向内伸出的凸缘,其中,前述第1构件是前述第1限制机构,前述第2构件是前述第2限制机构。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漂,其还备有磁铁,该磁铁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并具有连通于前述贯通孔的孔;以及磁性体,该磁性体装设于钓鱼线上的规定位置,其中,前述第1限制机构和前述第2限制机构是前述磁铁,前述磁性体是前述浮漂止动件。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漂,其还备有磁性体,该磁性体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并具有连通于前述贯通孔的孔;以及磁铁,该磁铁装设于钓鱼线上的规定位置,其中,前述第1限制机构和前述第2限制机构是前述磁性体,前述磁铁是前述浮漂止动件。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浮漂,其中,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局部地形成与其他部分相比小直径化的部分,所述浮漂还备有作为与前述第1构件保持一定间隔地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内部的前述小直径化的部分的上侧的构件,并且该构件具有在前述贯通孔的轴向上朝水底方向倾斜且在径向上向内伸出的凸缘,前述贯通孔的小直径化的部分是前述第1限制机构,前述构件是前述第2限制机构。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浮漂,其中,前述第1限制机构和前述第2限制机构配置于前述主体部的贯通孔的轴向的中央附近。
全文摘要
一种浮漂,其即使受到风的影响,钓鱼线也不容易拉回而可以使钓钩位于一定的深度。该浮漂由主体部(1),收容于主体部(1)的内部的钓坠(2),和凸缘体(3)组成。钓坠(2)插入固定于主体部(1)的贯通孔(1a)的一方的开口附近。沿轴向有孔贯通着,该孔连通于上述主体部(1)的贯通孔(1a)。凸缘体(3)在主体部(1)的贯通孔(1a)内,内嵌于邻接于上述钓坠(2)的上侧。该浮漂的该凸缘体(3)的水底侧的端部,成为向水底方向倾斜且在径向上向内伸出的凸缘。
文档编号A01K93/00GK1509604SQ20031012248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5日
发明者东山贵一, 菊池利行, 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