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膜上节水滴灌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2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山地膜上节水滴灌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山地灌溉的技术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山地膜上节水滴灌管。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陕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与种植技术也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在政府的指导下,将过去15-25℃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坡地及部分窄梯田全面退耕植树种草,随着退耕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人们对单位面积的农业种植产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种植不得不以多种新技术的投入追求高产出。但陕北黄土高原水是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本区自然降雨较少,年均降雨量400-450mm,且时空分布不均,60%以上降雨集中在7-9三个月,与农作物生长期严重错位,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陕北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为了在单位面积获得粮食高产,政府补贴发展了大量的窖窑集雨农业,由于窖窑建筑成本高,又缺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窖窑集雨工程仅能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很难应用到农田灌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灌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方案,是在耕作地的上部利用坡地、生产道、庭院或屋顶等修设互通的集雨场、沉淀池和贮水池,并在其内铺设防渗材料,使丰雨期的地表径流水收集贮存,然后将贮水池的水用塑料软管引流到灌溉地,引水管上接有三通引流管,该管的出口分别接有滴灌管,并在每个滴灌管上连接一个水量控制器。由于山地膜垄起伏不平,引水管在膜上低凹处水流受压不匀,高、低处滴灌水流速不均衡,可用连接在滴灌管上水量控制器调节达到均匀滴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是集雨贮水可减少局部地块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二是膜上滴灌的水源是完全利用自然降雨,再利用坡地自然高差将水直接引到生产用地,用滴灌管灌溉,从集雨、贮水到水输送和滴灌全过程不需动力,所以节水、省电、节劳、增产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滴灌头是塑料软管,滴水时可插入膜下,将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灌溉后不破坏地表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土壤空隙率比漫灌高25%,土壤通气性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以下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的山地膜上节水滴灌管,是在耕作地的上部利用坡地、生产道、庭院或屋顶等修设互通的集雨场(1)、沉淀池(2)和贮水池(3),并在其内铺设防渗材料,使丰雨期的地表径流水收集贮存,贮水池的下侧通过联接盘(4)连接着引水管(6),引水管上装有水流控制阀(5),出口连接着塑料引流管(7),该引流管上通过三通管(8)分别可接有多个支流管(10),支流管上装有水流控制阀(9),并通过装有的多个三通(11)连接着插入地膜(12)的多头滴灌管(13),该滴灌管上分别装有水流控制器(14),由于山地膜垄起伏不平,引水管在膜上低凹处水流受压不匀,高、低处滴灌水流速不均衡,可用连接在滴灌管上水量控制器调节达到均匀滴灌。
权利要求1.一种山地膜上节水滴灌管,是由集雨场、沉淀池、贮水池、引水管、水流控制阀和多头滴灌管互相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耕作地的上部利用坡地修设互通的集雨场(1)、沉淀池(2)和贮水池(3),并在其内铺设防渗材料,使丰雨期的地表径流水收集贮存,贮水池的下侧通过联接盘(4)连接着引水管(6),引水管上装有水流控制阀(5),出口连接着塑料引流管(7),该引流管上通过三通管(8)分别可接有多个支流管(10),支流管上装有水流控制阀(9),并通过装有的多个三通(11)连接着插入地膜(12)的多头滴灌管(13),该滴灌管上分别装有水流控制器(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地膜上节水滴灌管,它是在耕作地上部修设互通的集雨场、沉淀池和贮水池,并在其内铺设防渗材料,使丰雨期的地表径流水收集贮存,贮水池的下侧通过联接盘连接着引水管,引水管上装有水流控制阀,出口连接着塑料引流管,该引流管上通过三通管分别接有插入地膜的多头滴灌管,该滴灌管上分别装有水流控制器。
文档编号A01G25/02GK2682818SQ20032012089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0日
发明者杨荣慧, 张海, 王延平, 孙保胜 申请人:杨荣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