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36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属于植物耕作与栽培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大面积的盐碱地限制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传统的盐碱地治理方法多采取工程措施,通过排水淋碱、以淡压咸、降低地下水位等实现盐碱地的改良,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但这些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工程量大、费用高,且治理改良的时间长,一般3-5年方能改造好。另外,在滨海盐碱地区,由于海拔较低、地下水位高,很难用该法降低地下水位,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依据季风气候区的降雨条件,结合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作物本身耐盐特性,提供一种新型的耕作种植方法,在盐碱区实现作物当年种植当年丰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夏季种植的作物完整秸秆翻压在土壤之下,使土体形成“土壤相”和“秸秆相”的“两相结构”,阻断土壤的泛碱,在其上土壤中播种冬小麦。
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步骤可完成夏玉米和冬小麦的轮种耕作(1)土壤表层脱盐春季在未改良的盐碱耕地上,平整土地,周围筑堰,以蓄纳雨水或灌水,使土壤表层脱盐;(2)夏玉米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夏玉米;(3)冬小麦种植在夏玉米收获时,仅摘取玉米穗,植株直立留在田中,利用拖拉机或拖拉机带动的扶平器把玉米植株推倒平铺在土壤表面,土壤耕翻时利用拖拉机带动铧犁,把平铺的玉米植株整株翻压于土壤20-30cm以下,之后利用圆盘播种机播种冬小麦。
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适于两相耕作的土壤含盐量在0.2-1.0%之间。
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在未改良盐碱地土壤表面脱盐需要蓄水或灌水量为100吨/亩。
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中所述的耕翻土地前,亩施氮肥≥30公斤,满足小麦的生长和秸秆腐烂消耗氮元素的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
1、利用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季实施灌水压碱治理在黄淮海地区一般情况下,在春季随着温度升高,土壤蒸发强烈,土壤深层盐分随土壤水分沿土壤毛细管上移积聚到土壤表层或作物根层,影响作物生长;在夏季随着降雨量增加,降水将土壤表层盐分淋洗到土壤深层,使土壤表层盐分降低或脱盐;在秋冬季节,由于温度较低,土壤蒸发减弱,土壤盐分可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
2、用秸秆或秸秆腐殖质阻断土壤盐碱上移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土壤中的盐离子随土壤水沿土壤毛细管上下运移。待来年利用秸秆或秸秆腐殖质层将土壤毛细管隔断,可阻止土壤盐分上移表聚,使土壤表层保持低盐环境。
3、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选择种植品种夏玉米和冬小麦属于耐盐较差的作物。但夏玉米生长季节适逢雨季,土壤淋洗作用强烈,土壤保持较低的含盐量,生长期土壤耕层含盐量在0.2%左右,对夏玉米的生长没有影响;冬小麦发芽和苗期的耐盐力较差,在0.2%左右,拔节后可耐0.4%左右。根据这一规律,解决小麦苗期的盐害问题成为管理的关键。
采用本发明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可在盐碱区实现作物当年种植当年丰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应用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003年6月,在河北省海兴县滨海盐碱地上播种夏玉米,播种时适逢春雨,因此省略围堰灌水步骤,测定20cm土层土壤的含盐量为0.18%,夏玉米生长正常。收获后,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并把玉米秸秆就地压倒,旋耕埋入25cm的土壤层再播种小麦,亩施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同时设计清除玉米秸秆的地块直接种植冬小麦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面积各5亩。播种小麦品种为沧6002,亩播种量15公斤,播种时测定20cm土壤层的含盐量为0.2%,播种后,两组出苗情况一致。2004年3月17日小麦返青期调查,本发明的地块耕层20cm土壤含盐量在0.22%左右,整个地块比较均匀,无死苗现象;对照的含盐量在0.4-0.8%之间,死苗率在80%以上。收获时,本发明试验组产量达411公斤/亩,而对照组的产量只有86公斤/亩。
权利要求
1.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夏季种植的作物完整秸秆翻压在土壤之下,使土体形成“土壤相”和“秸秆相”的“两相结构”,阻断土壤的泛碱,在其上的土壤中播种冬小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步骤可完成夏玉米和冬小麦的轮种耕作(1)土壤表层脱盐春季在未改良的盐碱耕地上,平整土地,周围筑堰,以蓄纳雨水或灌水,使土壤表层脱盐;(2)夏玉米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夏玉米;(3)冬小麦种植在夏玉米收获时,仅摘取玉米穗,植株直立留在田中,利用拖拉机或拖拉机带动的扶平器把玉米植株推倒平铺在土壤表面,土壤耕翻时利用拖拉机带动铧犁,把平铺的玉米植株整株翻压于土壤20-30cm以下,之后利用圆盘播种机播种冬小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适于两相耕作的土壤含盐量在0.2-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未改良盐碱地土壤表面脱盐需要蓄水或灌水量为100吨/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耕翻土地前,亩施氮肥≥30公斤,满足小麦的生长和秸秆腐烂消耗氮元素的需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将夏季种植的作物完整秸秆翻压在土壤之下,使土体形成“土壤相”和“秸秆相”的“两相结构”,阻断土壤的泛碱,在其上的土壤中播种冬小麦,完成夏玉米和冬小麦的轮种耕作,本发明的技术进步效果表现在1.利用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季实施灌水压碱治理;2.用秸秆腐植质阻断土壤盐碱上移;3.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选择种植夏玉米和冬小麦,采用本发明盐碱地作物两相耕作方法可在盐碱区实现作物当年种植当年丰产,对保障盐碱区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01B13/00GK1596571SQ20041001242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9日
发明者刘小京, 孙家灵, 段德玉, 乔海龙, 张秀梅, 毛任钊, 李伟强, 杨艳敏, 李存桢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