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9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属于新型、高效、低毒的杀菌剂。
二、技术背景我国以麦类作物中的小麦为主,全世界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多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锈病一直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历史上曾经几度大流行,损失惨重,由于抗病品种的培育和推广,20世纪60年代以来未发生大面积流行,但小麦条锈病在西北和华北局部地区的某些年份仍发生严重,叶锈病的发生面积在不断扩大,秆锈病基本未发生过严重危害。由于锈菌变异频繁,生产中所推广的小麦品种又很单一,这些病害又是靠高空传播,病害流行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矮秆小麦品种的推广和水肥条件的改善,发病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并向北方麦区蔓延。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效果很好,但抗药性问题已十分严重。
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是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而来的一类新型仿生合成杀菌剂。杀菌谱广,能有效防治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1992年以来国外相继开发了嘧菌酯和苯氧菌酯等产品,已成功用于防治水稻、禾谷类作物、蔬菜、果树、草坪等数十种植物病害。但是这类杀菌剂的固有抗性风险是高水平的,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且成本较高。这类新型杀菌剂的开发应用为本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
福美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通过与菌体内含有巯基的物质结合,抑制其活性,干扰菌体细胞内正常氧化还原反应,进而阻止多种病原真菌孢子萌芽和菌丝生长。长期使用不容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现有生产中使用的三唑酮低毒、安全、高效、内吸性强,但容易产生抗药性;福美双具有广谱、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和新开发的苯氧菌酯具有低毒、安全、高效、环境相容、抗菌谱广,但成本较高、易产生抗药性及阻止病菌呼吸链电子传递的特殊作用机制等生物学特性,提供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避免彼此的缺点而利用其优点,达到扩大杀菌谱、降低成本、延长残效、提高效果、增加安全性、阻止抗药性发生的目的。
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制剂配方的有效成份含有三唑酮、福美双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主要指苯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采用常规生产工艺制成农药乳油(EC)、悬浮剂(SC)、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G)及水乳剂(EW)、可溶性水剂(SL)等制剂。
配制1000克重三唑酮(triadimefon)·福美双(thiram)·苯氧菌酯(kresoxim-methyl)各种剂型的混剂,其制剂配方最好含有三唑酮0.5%~10%(重量百分比,下文同)、福美双1%~50%、苯氧菌酯3%~50%、助剂、溶剂和填料及水10%~80%。根据防治对象不同,可制成不同含量和配方的各种农药剂型。
各剂型所含组分及配比如下5%~60%乳油三唑酮0.5%~55%福美双1%~50%苯氧菌酯 1%~30%溶剂 35%~85%乳化剂3%~15%5%~50%悬浮剂、水乳剂三唑酮0.5%~55%福美双1%~50%苯氧菌酯 1%~35%溶剂 5%~45%助剂 3%~15%水10%~70%5%~60%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三唑酮0.5%~55%福美双1%~50%苯氧菌酯 1%~30%吸附剂、填料 35%~75%助剂 3%~15%有益效果 发明人通过对上述植物病害的发生、防治药剂的使用技术、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为本发明提供了技术基础。本发明通过利用新型杀菌剂苯氧菌酯与三唑酮、福美双进行复配筛选,其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效、治理抗药性。本发明主要是防治麦类白粉病和锈病,兼治小麦其他多种真菌性病害。本发明符合当前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需要。
复配剂中的三唑酮和福美双对专性寄生菌如白粉病菌和锈菌有很高的杀菌活性,且成本很低。苯氧菌酯也是一种合成的仿生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速效性强,对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都有很强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尤其对专性寄生菌防效好。三药复配后,杀菌谱明显增加,药效增强,对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效稳定在85%以上,其生产成本较单独使用苯氧菌酯降低了20%~35%,真正达到了一药多治的目的。
本发明经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其结果表明,三种成份互容,用途广泛,使用安全,效果显著。与其它农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的配方产品属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的生物性农药,符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环保质量要求。
2.该配方药剂对小麦病害的广谱性强,对不同种类的病原物都能达到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能防治已对其它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病害,并能延缓病菌对配方中单剂出现抗药性。
3.该配方产品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生产成本较单独使用苯氧菌酯降低了20%~35%,农户均能接受。
4.该发明对小麦安全,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效果好,对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效稳定在85%以上,不容易产生抗药性。
四、具体实施方案及效果(一)室内配方筛选毒力和增效系数测定是用三唑酮、福美双和苯氧菌酯原药以不同比例分别溶解于溶剂,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对小麦白粉菌(见表1)和锈菌的抑制活性;或混入培养基质,测定对小麦上其他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计算EC50值和增效系数。根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增效系数(SR)值≥1.5的配比,并进行适当剂型加工。
表1 防治小麦白粉病室内配方筛选结果

(二)田间使用技术及其药效1.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设在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新兴镇,试验田面积0.16hm2,前茬作物为水稻。小麦2002年11月10日撒播,稻茬免耕种植,施用农家肥作基肥,腊肥150Kg/hm2、碳铵450Kg/hm2,返青肥尿素600Kg/hm2。选择感病的小麦品种豫麦34号。2003年5月4日喷药,小麦处于扬花期,5月11日第二次,5月18日第三次,共三次用药。30%三唑酮·福美双·苯氧菌酯SC(福美双原药250g、三唑酮原药30g、苯氧菌酯原药20g、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100g、增稠剂黄原酸胶2g、防冻剂甘油50mL、消泡剂有机硅酮20g、去离子水528mL)每公顷450、600、750mL,对照药剂25%三唑酮WP 600g、50%福美双WP 1500g和30%苯氧菌酯600mL,空白对照不施药。新加坡利农喷雾器,用水量750Kg/hm2。
防治结果见表1,30%三唑酮·福美双·苯氧菌酯SC每公顷600mL和750mL使用剂量的防效分别为81.19%和89.31%,明显高于每公顷450mL的防效(61.37%),而且也比3种对照药剂的防效好,差异显著。
表1 30%三唑酮·福美双·苯氧菌酯SC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2.防治小麦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本试验设在江苏省盐城市郊区,试验面积0.15hm2,前茬作物为棉花。小麦2002年11月16日撒播,播种前施足基肥。选择小麦感病品种盐宁1号。2003年5月10日喷第一次药时只有极个别小麦开始表现症状,此时麦子已处于扬花期,10天后喷第二次药,要求叶面均匀喷雾,用水量750~900Kg/hm2。5月27日调查防效。
防治结果见表2,30%三唑酮·福美双·苯氧菌酯SC每公顷600mL和750mL使用剂量的防效分别为78.91%和90.39%,明显高于每公顷450mL的防效(64.19%),而且也比3种对照药剂的防效好,差异显著。
表2 30%三唑酮·福美双·苯氧菌酯SC防治小麦叶锈病的效果

乳化剂、溶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复合助剂、填料等本领域技术人员都能掌握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制剂配方中的有效成份含有三唑酮、福美双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配制1000克重三唑酮·福美双·苯氧菌酯各种剂型的混剂,其制剂配方含有三唑酮0.5%~10%(重量百分比,下文同)、福美双1%~50%、苯氧菌酯3%~50%、助剂、溶剂和填料及水1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各剂型所含组分及配比如下5%~60%乳油三唑酮 0.5%~55%福美双 1%~50%苯氧菌酯 1%~30%溶剂 35%~85%乳化剂 3%~15%5%~50%悬浮剂、水乳剂三唑酮 0.5%~55%福美双 1%~50%苯氧菌酯 1%~35%溶剂 5%~45%助剂 3%~15%水 10%~70%5%~60%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三唑酮 0.5%~55%福美双 1%~50%苯氧菌酯 1%~30%吸附剂、填料 35%~75%助剂 3%~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指苯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
全文摘要
一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属于新型、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本杀菌剂配方的主要成分有三唑酮(triadimefon)、福美双(thiram)、苯氧菌酯(kresoxim-methyl)、填料、溶剂、水、助剂等成分。应用范围主要是防治麦类白粉病和锈病,兼治小麦其他真菌性病害。按本发明制备的杀菌剂,增效作用显著、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多,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本发明的制剂配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适宜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
文档编号A01N47/10GK1561732SQ200410014348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8日
发明者周明国, 李红霞, 王建新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