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技术及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55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技术及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及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肥蘑菇在国外已有栽培,但其属于高温型菌株。目前,尚未见到低温型菌株的栽培报道。在我国的河北、青海、新疆等地有野生的低温型菌株。因大肥蘑菇具有个大,肉厚,外观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长期以来仅靠野生采集。但野生资源极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想提供一种大肥蘑菇(Agaricus bitorguis(Quel.)Sacc)中国野生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及栽培技术。本发明的大肥蘑菇菌种来源于河北省康保县野生菇,CGMCC保藏No.1255。
本发明涉及的大肥蘑菇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是样品子实体肥大,新鲜时白色,污白到淡蛋壳色。菌盖近光滑或有花纹样裂纹,边缘平滑且向内卷,直径8~10cm,成熟时可达21cm,顶部平或稍下凹。菌肉厚,1.5~2.5cm,细嫩,结实,白色,伤处变色不明显,具蘑菇香气味。菌柄粗壮,圆柱形,白色,长2~6cm,粗4~5cm,最粗达9cm。菌褶离生,较密,初期肉粉色,后变褐色至褐黑色,不等长。菌环双层,厚,白色,生柄之中部。菌褶小片放入2%的KOH液中观察孢子,广椭圆形至近球形,光滑,含油滴,6~8×5.5~6.2μm,在melzen液中变色不明显。褶缘囊体宽棒状或宽椭圆形,丛生,无色或带浅黄色,24~33×6.1~10μm。
样品形态等特征表明,属于担子菌类,伞菌目Agaricales,蘑菇科Agaricaceae,蘑菇属Agaricus,大肥蘑菇Agaricus bitorguis(Quel.)Sace,发现地人们又称香肥菇,肉口蘑。它的菌肉肥厚,味鲜。自然分布在河北、青海、新疆等。
本发明的菌株分离培养技术按以下方法一、母种分离培养1、培养基组份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PH7-7.5;或马铃薯185g、麦麸15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或在上述两配方中再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
2、培养基制作先将马铃薯去皮、切薄片,加水煮沸7-10分钟,过滤取汁。然后加入葡萄糖、琼脂粉及配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煮溶拌均,并补足原配方中的用水量。
将煮制的溶液趁热分装于试管内,每支10ml,用棉球塞紧试管口。按每五支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上塞有棉球的一端,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加热121-126℃。压力1.1-1.5kg/cm2,灭菌30分钟。取出试管摆斜面,凝固后为母种培养基。
3、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进行表皮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小块菌肉组织移入培养基斜面上,置于18-20℃下培养15-20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的2/3,则为母种。
二、原种或栽培种生产1、培养料配方小麦粒或谷粒或棉籽皮97%、白糖、碳酸钙、石膏粉各1%,再按上述配料总量加入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PH7-7.5。
2、拌料先将麦粒或谷粒用水泡软,再用热水煮透软化后均匀地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用棉籽皮作主料时,用水充分阴湿,并堆积发酵1-2天,含水量60%,再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3、装瓶或装袋生产原种选用标准菌种瓶或葡萄糖输液瓶或罐头瓶装入培养料,至八成满,用旧报纸和聚丙烯膜封口;生产载培种因用量大除用菌种瓶、葡萄糖输液瓶或旧罐头瓶外,可用长18-20cm、宽12-15cm的一头开口的1-2层聚丙烯袋,每袋装培养料高度10-12cm,用线绳扎口或套口颈环塞棉球方法封口或用配套的封口环封口。
4、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法,加热121-126℃,压力1.1-1.5kg/cm2,用菌种瓶装料的需维持1.5-2小时;用聚丙烯袋装料需维持2小时。采用常压设备灭菌,温度100℃,维持8-10小时。
5、冷却把灭菌后菌种瓶或菌种袋,放入接种室自然温度下,冷却到20-23℃,准备接种。
6、接种生产原种在无菌条件下取母种一块接入瓶内料面中央;生产栽培种在无菌条件下取原种2-3g接入瓶或袋内料面上,散开均匀。用培养料装瓶或装袋时的方法封口。
7、培养把接入菌种的瓶或袋,放入经消毒的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放置整齐,在温度18-2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培养30-35天,菌丝长满瓶或袋。达到菌丝洁白、浓密,结块性强,无杂菌污染的标准。
本发明的菌株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适用于床式栽培、地沟栽培、畦式栽培。
1、栽培料配制比例
以麦类或水稻或玉米或豆类等作物干秸草或干牧草和家畜、家禽的干粪便作主料,配入磷肥、石膏作辅料。配制比例,以每平方米用主料40kg计算,作物干秸草或干牧草16-20kg。干粪便24-20kg,辅料磷肥、石膏粉各400g。
2、栽培料发酵方法先将主料分别用水充分阴透,建堆发酵。自然气温下发酵7天左右,堆内温度60-7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并加入辅料。5-7天后堆内温度80℃以上维持一天进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6-7天翻一次,连续翻3-5次。栽培料的发酵以达到秸草变深褐色,且含大量白色放线菌,具有糟味,含水量55-60%为标准。
3、栽培料上床和接种菌苗料上床厚度20-24cm,采取撒播方法,每平方米接入1.5标准瓶菌种,并在菌种上盖栽培料2cm。
4、菌丝生长期管理播种菌种后,栽培室应关严通风口保湿,菌丝生长深度达5-10cm后,每日通风一次,每次30-40分钟;菌丝生长深度达15-18cm后,每日通风2次,各1-2小时,地面泼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温度维持在18-21℃。
5、覆土及管理菌丝生长深度达20cm后,应及时在栽培料面上覆土。要求用肥沃的壤土,含水量18-20%,覆土厚度2-3cm.。每日昼夜通风,并在覆土上喷细水一次,覆土含水量不低于18%,室内保持16-18℃,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
6、出菇管理每天昼夜通风,地面泼水一次,覆土上每天喷细水一次,空气相对湿度85-90%,室内温度10-18℃。防止超过18℃。
7、采收在子实体八成熟时,菌盖内卷的边缘仍贴紧在菌柄上,开始采收。
本发明的大肥蘑菇菌株具有个大、肉厚、外观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特点。它与草菇、香菇、猴头菇的氨基酸含量比较如下草菇香菇 猴头菇 大肥菇菌株氨基酸种类 16 16 16 18氨基酸总量 19.64 13.6719.69 27.49(mg/100g)人体必须氨基 7 77 8酸种类(种)必须氨基酸总量 7.414.88 7.26 9.42(mg/100g)本发明的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及栽培方法,经过选择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培养方法。实现了野生大肥蘑菇菌株驯化、人工栽培。而且,栽培料来源广,栽培成本低,单位面积总产量达到8.8-9.5Kg/m2。
中国野生种大肥菇菌株与国外大肥菇菌株生长温度比较中国野生种大肥菇菌株 国外大肥菇菌株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25℃7~36℃适宜生长温度18~20℃ 24~31℃子实体生长发育 温 度5~20℃20~29℃最适生长温度范围1~18℃ 25~27℃特 殊 点5℃下仍继续 26℃以下很难分化出菇和生长子实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分离培育技术实施例1称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薄片。加水1000ml,煮沸7-10分钟,过滤取汁。然后加入葡萄糖20g、琼脂粉18g及配料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煮溶拌均,并补足原配方中的用水量。控制PH7-7.5将煮制的溶液趁热分装于试管内,每支10ml,用棉球塞紧试管口。按每五支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上塞有棉球的一端,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加热121-126℃。压力表1.1-1.5kg/cm2,灭菌30分钟。取出试管摆斜面,凝固后为母种培养基。
采集新鲜子实体,进行表皮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小块菌肉组织移入培养基斜面上,置于18-20℃下培养10-15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的2/3,则为母种。
实施例2称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薄片。加水1000ml,煮沸7-10分钟,过滤取汁。然后加入葡萄糖20g、琼脂粉18g煮溶拌均,并补足原配方中的用水量。控制PH7-7.5。以下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取去皮马铃薯185g、切薄片,称麦麸15g、加水1000ml、煮沸7-10分钟,过滤取汁,然后加入葡萄糖20g、琼脂粉18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煮溶拌匀,补足原配方中的用水量,以下方法同实施例1。
原种培养技术实施例4称取小麦粒9.7Kg,、白糖、碳酸钙、石膏粉各0.1K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5g。先将麦粒用水泡软,再用热水煮透软化后均匀地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控制PH7-7.5。
选用标准菌种瓶装入培养料,至八成满,用旧报纸和聚丙烯膜封口。采用高压灭菌法,加热121-126℃,压力1.1-1.5kg/cm2,维持1.5-2小时;把灭菌后的菌种瓶,放入接种室自然温度下,冷却到20-23℃,准备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取母种一块接入瓶内料面中央;用培养料装瓶时的方法封口。把接入菌种的瓶子,放入经消毒的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放置整齐,在温度18-20℃,空气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培养30-35天,菌丝长满瓶。达到菌丝洁白、浓密,结块性强,无杂菌污染的标准。
实施例5称取棉子皮9.7Kg、白糖、碳酸钙、石膏粉各0.1K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5g。先将棉子皮用水充分阴湿,并堆积发酵1-2天,含水量在60-65%,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控制PH7-7.5。选用旧罐头瓶装入培养料,至八成满,用旧报纸和聚丙烯膜封口。以下方法同实施例4。
栽培方法实施例6以每平方米用主料40Kg计算,称取小麦秸草20Kg、干鸡粪20Kg、辅料磷肥、石膏、各400g。先将主料分别用水充分阴透,按一层秸杆一层鸡粪堆积成宽限1.5m、高1.5m长不限的四周垂直的长方体发酵堆。自然气温下发酵7天左右,堆内温度60-7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并加入辅料。5-7天后堆内温度80℃以上维持一天进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6-7天翻一次,连续翻3-5次。栽培料的发酵达到秸草变深褐色,且含大量白色放线菌,具有糟味,含水量55-60%为标准。
选择床式栽培,料上床厚度20-24cm,采取撒播方法,每平方米接入1.5标准瓶菌种,并在菌种上盖栽培料2cm。播种菌种后,栽培室应关严通风口保湿,菌丝生长深度达5-10cm后,每日通风一次,每次30-40分钟;菌丝生长深度达15-18cm后,每日通风2次,各1-2小时,地面泼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温度维持在18-20℃。菌丝生长深度达20cm后,应及时在栽培料面上覆土。要求用肥沃的壤土,含水量18-20%,覆土厚度2-3cm.。每日昼夜通风,并在覆土上喷细水一次,覆土含水量不低于18%,室内保持16-18℃,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覆土内出现原基或小幼菇后。每天昼夜通风,地面泼水一次,覆土上每天喷细水一次,相对空气湿度85-90%,室内温度10-18℃。防止超过18℃。在子实体八成熟时,菌盖内卷的边缘仍贴紧在菌柄上,开始采收。
实施例7称取玉米秸杆16Kg、干牛粪24Kg辅料磷肥、石膏粉各400g。发酵方法同实施例6。选择地沟栽培,地面挖宽1.5m、深0.5m长不限的地沟。将挖出的土堆在沟四周高0.3m,沟顶用木椽或粗竹杆搭成棚架,架上再盖聚乙烯膜,膜上加盖秸草或草帘遮阴、保湿。栽培及管理方法同实施例6。
实施例8称取干牧草18Kg、干羊粪22Kg辅料磷肥、石膏粉各400g。发酵方法同实施例6。选择畦式栽培,地面作畦,宽1.5m,深0.2m,长度不限,四周作畦埂高度0.2m。畦埂上架木棍,盖聚丙烯膜和草帘遮阴、保湿。栽培及管理方法同实施例6。
实施例9称取豆类秸杆18Kg、干猪粪22Kg辅料磷肥、石膏粉各400g。发酵方法同实施例6。选择床式栽培,栽培及管理方法同实施例6。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其特征为,按以下方法步骤一、母种分离培养(!)、培养基组份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PH7-7.5;或马铃薯185g、麦麸15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或在上述两配方中再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2)、培养基制作先将马铃薯去皮、切薄片,或加麦麸加水煮沸7-10分钟,过滤取汁;然后加入葡萄糖、琼脂粉或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煮溶拌均,并补足原配方中的用水量;将煮制的溶液趁热分装于试管内,每支10ml,用棉球塞紧试管口,按每五支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上塞有棉球的一端,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加热121-126℃,压力1.1-1.5kg/cm2,灭菌30分钟,取出试管摆斜面,凝固后为母种培养基;(3)、分离培养采集新鲜子实体,进行表皮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小块菌肉组织移入培养基斜面上,置于18-20℃下培养15-20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的2/3,则为母种;二、原种或栽培种生产(1)、培养料配方小麦粒或谷粒或棉籽皮97%、白糖、碳酸钙、石膏粉各1%,再按上述配料总量加入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PH7-7.5;(2)、拌料先将麦粒或谷粒用水泡软,再用热水煮透软化后均匀地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用棉籽皮作主料时,用水充分阴湿,并堆积发酵1-2天,含水量60%,再拌入白糖、石膏粉、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3)、装瓶或装袋生产原种选用标准菌种瓶或葡萄糖输液瓶或罐头瓶装入培养料,至八成满,用旧报纸和聚丙烯膜封口;生产栽培种因用量大除用菌种瓶、葡萄糖输液瓶或旧罐头瓶外,可用长18-20cm、宽12-15cm的一头开口的1-2层聚丙烯袋,每袋装培养料高度10-12cm,用线绳扎口或套口颈环塞棉球方法封口或用配套的封口环封口;(4)、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法,加热121-126℃,压力1.1-1.5kg/cm2,用菌种瓶装料的需维持1.5-2小时;用聚丙烯袋装料需维持2小时;采用常压设备灭菌,温度100℃,维持8-10小时;(5)、冷却把灭菌后菌种瓶或菌种袋,放入接种室自然温度下,冷却到20-23℃,准备接种;(6)、接种生产原种在无菌条件下取母种一块接入瓶内料面中央;生产栽培种在无菌条件下取原种2-3g接瓶入或袋内料面上,散开均匀,用培养料装瓶或装袋时的方法封口;(7)培养把接入菌种的瓶或袋,放入经消毒的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放置整齐,在温度18-2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培养30-35天,菌丝长满瓶或袋,达到菌丝洁白、浓密,结块性强,无杂菌污染的标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其特征为所述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其特征为所述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185g、麦麸15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水1000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其特征为所述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1858、麦麸15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水1000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其特征为所述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8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维生素B110mg,水1000ml。
6.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为(1)、栽培料配制比例以麦类或水稻或玉米或豆类等其它作物干秸草或干牧草和家畜、家禽的干粪便作主料,配入磷肥、石膏作辅料,配制比例,以每平方米用主料40kg计算,作物干秸草或干牧草16-20kg,干粪便24-20kg,辅料磷肥、石膏粉各400g;(2)、栽培料发酵方法先将主料分别用水充分阴透,堆放发酵,自然气温下发酵7天左右,堆内温度60-7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并加入辅料,5-7天后堆内温度80℃以上维持一天进行第二次翻堆,以后每6-7天翻一次,连续翻4-5次,栽培料的发酵达到秸草变深褐色为标准,且含大量白色放线菌,具有糟味,含水量55-60%;(3)、栽培料上床和接种菌苗料上床厚度20-24cm,采取撒播方法,每平方米接入1.5标准瓶菌种,并在菌种上盖栽培料2cm;(4)、菌丝生长期管理播种菌种后,栽培室应关严通风口保湿,菌丝生长深度达5-10cm后,每日通风一次,每次30-40分钟;菌丝生长深度达15-18cm后,每日通风2次,各1-2小时,地面泼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温度维持在18-21℃;(5)、覆土及管理菌丝生长深度达20cm后,应及时在栽培料面上覆土;要求用肥沃的壤土,含水量18-20%,覆土厚度2-3cm,每日昼夜通风,并在覆土上喷细水一次,覆土含水量不低于18%,室内保持16-18℃,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6)、出菇管理每天昼夜通风,地面泼水一次,覆土上每天喷细水一次,相对空气湿度85-90%,室内温度10-18℃,防止超过18℃;(7)、采收在子实体八成熟时,菌盖内卷的边缘仍贴紧在菌柄上,开始采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及栽培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大肥蘑菇野生资源极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本发明经过选择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培养条件,实现了大肥蘑菇的人工栽培。本发明的栽培技术易于掌握,栽培料来源广泛,易于在农村大面积推广。
文档编号A01G1/04GK1666589SQ20041009241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5日
发明者田绍义 申请人:田绍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