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诱捕功能的捕鼠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13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诱捕功能的捕鼠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笼,特别是一种有诱捕功能的捕鼠笼。
背景技术
捕鼠笼由笼门和由老鼠触动诱饵后即关门的机关组成,它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许多使用者都发现鼠笼捕第一只老鼠不困难,但捕了一只老鼠后捕第二只就难多了,捕了几只老鼠后捕鼠率直线下降,尽管笼外老鼠还很多,笼内也放上很有诱惑力的食品,老鼠就是远远避开不愿进入,使鼠笼很难再捕到鼠。人们总把捕了第一只鼠以后难再捕到鼠的原因归咎于捕鼠笼沾上了鼠气味,使笼外的鼠闻到鼠气味而害怕并不敢进入。
经研究发现,老鼠天生并不害怕捕鼠器、也不怕鼠气味;还发现,老鼠善于以超声波传递各种信息。捕到鼠后,捕鼠笼会捕鼠的信息会在鼠类中迅速传播,使以后老鼠对该捕鼠笼避而远之。为了提高捕鼠率,必须对现有的捕鼠笼改进,首先使老鼠亲近捕鼠笼器、对老鼠先进行诱捕,把头一批进入捕鼠笼摄吃的老鼠作为“信使”放回去。他们的安全返家,可以产生欺骗、蒙蔽作用,会使其它老鼠以为捕鼠笼是安全的,消除对捕鼠笼的恐惧感,产生诱骗作用,等诱捕成功后再突然支上机关,就会取得很好的捕鼠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应该使捕鼠笼同时兼备诱捕和捕捉功能——捕鼠笼可随时转为允许老鼠自由出入该捕鼠笼摄食诱饵的诱捕鼠笼,又可随意恢复为老鼠只能进不能出的捕捉鼠笼。则先进行诱捕,消除老鼠对捕鼠器的恐惧感后,才进行捕鼠,从而提高捕鼠率。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可方便地调整工作状态的捕鼠笼,以产生诱捕效果,提高捕鼠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捕鼠笼,它包括笼体,依弹簧力关闭的笼门、门把手、压杆、挂诱饵的悬杆构成,其特征是在笼体上还装有一个可卡住压杆或门把手的锁扣。
作为现有技术的捕鼠笼,其待捕状态是压杆铰链端压门把手向上后,使笼门水平张开,门把手平卧于笼顶,再把压杆自由端插入悬杆的上园孔,使笼子处于可随时捕鼠的戒备状态。当老鼠入笼活动后,使悬杆脱离对压杆的制约,在弹簧力作用下,笼门关闭完成捕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捕鼠笼,由于在笼体上另设置了锁扣,实现了打开笼门时,可以方便地进行两种选择既可用悬杆制约压杆,亦可用锁扣制约门把手或压杆。如用悬杆制约压杆则为待捕的戒备状态;如用锁扣制约门把手或压杆,将使笼子无法关闭,此时笼内放上诱饵,鼠笼就处于允许老鼠自由出入摄食、笼门常开、吃诱饵后可安全离开的诱捕状态。使老鼠误以为捕鼠笼是安全场所,并把该信息传递给同类。当诱捕成功、笼外老鼠都以为捕鼠笼是放置可口食品的场所、很安全,放上的诱饵很快就被老鼠吃光时,才进入第二步骤,这时捕鼠者把压杆从锁扣内移入悬杆的上园孔,使鼠笼由诱捕状态突然转变为捕捉状态。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捕鼠笼,可以极方便地调整鼠笼的工作状态。以提高捕鼠率。


图1为所述捕鼠笼关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所述捕鼠笼开门待捕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所述捕鼠笼被卡住压杆,处于笼门张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所述捕鼠笼被卡住门把手,处于笼门张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所述捕鼠笼在使用挂环为锁扣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所述捕鼠笼在使用夹持扣为锁扣的立体示意图。
捕鼠笼由铁丝网构成笼体1、依弹簧力关闭的笼门2、门把手3、压杆4、悬杆6构成。在笼体1上固定一个可卡住门把手3或压杆4的锁扣5,该锁扣呈钩状。
图1为处于关门状态的捕鼠笼。图2是压杆4穿过门把手3且端头插在悬杆6上园孔中、鼠笼处于开门待捕鼠的戒备状态。在此状态下,若笼中有鼠牵动诱饵7,则悬杆6解除对压杆4的约束,在弹簧力作用下笼门2自动关闭。图3是压杆4卡在钩状的锁扣5中,笼门不由悬杆6控制,捕鼠笼处于诱捕状态,可允许老鼠自由出入。图4是门把手3卡在钩状的锁扣5中,笼门不由悬杆6控制,捕鼠笼为诱捕状态。
锁扣5不限于图2所示的形状,也可如图5所示,在铁丝网笼体1上悬有一个挂环为锁扣5,使用时将挂环提起套在压杆4上即可。锁扣5还可以如图6所示,在笼体1上固定一个夹持扣为锁扣5。使用时将压杆4卡入夹持扣5中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有诱捕功能的捕鼠笼,包括笼体(1)、依弹簧力关闭的笼门(2)、门把手(3)、压杆(4)、挂诱饵的悬杆(6)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笼体(1)上加装有可卡住门把手(3)或压杆(4)的锁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鼠笼,其特征在于锁扣(5)为套环状或钩状或者是夹持扣。
专利摘要一种有诱捕功能的捕鼠笼,由笼体、笼门、门把手、压杆、悬杆等组成,其特征是在笼体上加装有一个可卡住门把手或压杆的锁扣。使所述的捕鼠笼可以极方便地调为笼门张开、老鼠可自由出入的诱捕笼;又可以随时调整为处于戒备状态的捕捉笼。实现先诱后捕的捕鼠法,明显提高捕鼠率。
文档编号A01M23/16GK2738567SQ20042009418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曾粤宗 申请人:曾粤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