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式电热驱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4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式电热驱虫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属电热蚊香片类。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热蚊香片是采用原纸片或棉质纤维在药液中浸润或用药液滴润后烘干而制成的;可以想象,此时的有效成份分子(药物)直接裸露围绕在载体(原纸片或棉质纤维)分子周围,在开始使用的数小时内,较易挥发的药物分子轻易逸出,但由于传统型电热蚊香片推动药分子逸出的唯一动力是电热器的温度,因此,在经过4-5小时后,残留在蚊香片内的药物分子其挥发温度要高于电热器所能提供的温度,就再也无法逸出。这就是传统的电热蚊香片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将有效组成成份包裹在一层胶体分子中间,具有持续药效长的,驱杀蚊虫类效果高,且环保的新一代驱虫片。
本发明内燃式电热驱虫片的组成是,0~3%的除虫菊酯类药物,包括烯丙菊酯、Es-生物烯丙菊酯、S-生物烯丙菊酯、生物烯丙菊酯、右旋烯丙菊酯等,0~3%的胺菊酯(或右旋胺菊酯),6~0%的炔丙菊酯(或其衍生产品)、1~6%的增效醚(PBO),6~1%的柴油,10~40%淀粉,7~2%的脂肪酸,28~3%的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硝酸钾、硝酸钠、高锰酸钾等),30~12%的滑石粉,12~30%的变性淀粉。将上述组成成分均匀混合后,采用粉末压制成形法制成。
本内燃式电热驱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驱杀蚊虫类效果明显,药效持续时间长,经江浙两省疾控中心检测,药效持续时间达16小时以上,释放均匀,经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其毒理为微毒级,药效符合国家《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B级标准。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配方百分比,举5个具体实施例,列表如下

上述各组份的功能如下1、除虫菊酯类药物包括烯丙菊酯、Es-生物烯丙菊酯、S-生物烯丙菊酯、生物烯丙菊酯、右旋烯丙菊酯以及胺菊酯和炔丙菊酯两种作为主剂,对害虫进行驱赶和灭杀。
2、增效醚(PBO)作为主剂的增效剂,对主剂药效有增强作用。
3、柴油作防潮剂使用,防止药片在空气中受潮。
4、淀粉作燃料使用,在电热器温度和特殊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
5、脂肪酸作导热剂使用,在一定的温度下,脂肪由固体变成液体下流时,被加热后又上行,从而使热量传递均匀。
6、氧化剂它能产生发热的氧化反应,并能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7、滑石粉作冷却剂使用,它能控制反应温度和速度,使其缓慢进行。
8、变性淀粉如酸性淀粉,作胶体使用,用它包裹药物分子,使其缓慢逸出。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是,将各组分均匀混合后,采用粉末压制形成法制成。
此配方组合经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其毒理为微毒级。药效符合国家《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B级标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0~3%的除虫菊酯类药物,0~3%的胺菊酯,6~0%的炔丙菊酯,1~6%的增效醚(PBO),6~1%的柴油,10~40%淀粉,7~2%的脂肪酸,28~3%的氧化剂,30~12%的滑石粉,12~30%的变性淀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其特征是除虫菊酯类药物包括烯丙菊酯、Es-生物烯丙菊酯、S-生物烯丙菊酯、生物烯丙菊酯、右旋烯丙菊酯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其特征是所述氧化剂包括氯酸钾、氯酸钠、硝酸钾、硝酸钠、高锰酸钾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其特征是胺菊酯,还可以是0~3%的右旋胺菊酯的等同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其特征是炔丙菊酯,还可以是6~0%的衍生产品的等同物。
全文摘要
一种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属电热蚊香类,包括烯丙菊酯(或Es-生物烯丙菊酯、S-生物烯丙菊酯、生物烯丙菊酯、右旋烯丙菊酯等)、胺菊酯(或右旋胺菊酯)、炔丙菊酯(或其衍生产品)、增效醚(PBO)、柴油、淀粉、脂肪酸、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硝酸钾、硝酸钠、高锰酸钾等)、滑石粉、变性淀粉等配组成分均匀混合后,经粉末压制成形后制成。该内燃式电热驱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驱杀蚊虫类效果明显,药效持续时间长,经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其毒理为微毒级,药效符合国家《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B级标准,药效持续时间达16小时以上。
文档编号A01N61/00GK1692739SQ20051003901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
发明者徐云, 顾正飞 申请人:徐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