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84385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毒防治剂,特别涉及一种由马齿苋、甘草等几种植物制备的植物源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中一类种类繁多、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重要病害,被称为植物的“癌症”。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为化学防治,然而在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的同时,相应地给生态环境、人畜生存质量、非靶标生物等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而防治效果也达不到生产的实际要求。植物中含有对植物病毒起抑制、钝化的活性物质,是开发高效、低度、经济的植物病毒防治剂的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制得该植物源抗病毒剂是由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 L)、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和助剂经一定的工艺加工而成,其中各种原料的用量为马齿苋(干)200~400kg/m3,甘草100~200kg/m3,板蓝根350~450kg/m3,助剂100~200kg/m3。
上述植物源抗病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新鲜的马齿苋,用水蒸气蒸煮至其主茎柔软,晾干至含水量小于10%,得干燥马齿苋;(2)称取干燥的甘草,分3次用水熬制,熬制温度90℃。每次熬制后过滤出液体,滤渣再加水进行下次提取。第一用水量为甘草重量的4倍,熬制时间8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加水量为甘草重量的2倍,熬制4小时。合并三次熬制液体,得甘草熬制液;(3)分别按配方称取干燥,加入到甘草熬制液中,在90℃温度下熬制8小时,滤出液体,得熬制浓溶液;(4)按配方称取助剂,加入到熬制浓溶液中,加水定容至1m3,搅拌均匀,即得植物源抗病毒剂。
所用的助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本发明的植物源抗病毒剂,生物活性高,兑水后叶面喷雾或灌根施用,防治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毒病。经实验证明,对番茄、辣椒、西葫芦、烟草等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毒病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可提高烟草的抗病性,并具有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及改善农产品品质等优点,且对动植物无毒无残留,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符合当前农药发展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申请人以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 L)、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板蓝根(I.Indigotica)等几种植物材料为原料,经过提取加工培植配制成了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以下简称VFB)。
1.VFB的配制按以下配方分别配制VFB1、VFB2、VFB3VFB1马齿苋200kg、甘草200kg、板蓝根450kg、助剂200kg/m3;VFB2马齿苋300kg、甘草100kg、板蓝根400kg、助剂150kg/m3;VFB3马齿苋400kg、甘草150kg、板蓝根350kg、助剂100kg/m3;1.1VFB1配制VFB1的配比为马齿苋200kg、甘草200kg、板蓝根450kg,其配制方法如下(1)采集新鲜的马齿苋,用水蒸气蒸煮至其主茎柔软,晾干至含水量小于10%,得干燥马齿苋;(2)称取干燥的甘草200kg,分3次用水熬制,熬制温度90℃。每次熬制后过滤出液体,滤渣再加水进行下次提取。第一用水量为甘草重量的4倍,熬制时间8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加水量为甘草重量的2倍,熬制4小时。合并三次熬制液体,得甘草熬制液;(3)分别称取干燥马齿苋200kg和板蓝根450kg,加入到甘草熬制液中,在90℃温度下熬制8小时,滤出液体,得熬制浓溶液;(4)按配方称取助剂200g,加入到熬制浓溶液中,加水定容至1m3,搅拌均匀,即得植物源抗病毒剂VFB1。
1.2VFB2配制VFB2的配比为马齿苋300kg、甘草100kg、板蓝根400kg,其配制方法如下(1)采集新鲜的马齿苋,用水蒸气蒸煮至其主茎柔软,晾干至含水量小于10%,得干燥马齿苋;(2)称取干燥的甘草100kg,分3次用水熬制,熬制温度90℃。每次熬制后过滤出液体,滤渣再加水进行下次提取。第一用水量为甘草重量的4倍,熬制时间8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加水量为甘草重量的2倍,熬制4小时。合并三次熬制液体,得甘草熬制液;(3)分别称取干燥马齿苋300kg和板蓝根400kg,加入到甘草熬制液中,在90℃温度下熬制8小时,滤出液体,得熬制浓溶液;(4)按配方称取助剂150g,加入到熬制浓溶液中,加水定容至1m3,搅拌均匀,即得植物源抗病毒剂VFB2。
1.3VFB3配制
VFB3的配比为马齿苋400kg、甘草150kg、板蓝根350kg、,其配制方法如下(1)采集新鲜的马齿苋,用水蒸气蒸煮至其主茎柔软,晾干至含水量小于10%,得干燥马齿苋;(2)称取干燥的甘草150kg,分3次用水熬制,熬制温度90℃。每次熬制后过滤出液体,滤渣再加水进行下次提取。第一用水量为甘草重量的4倍,熬制时间8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加水量为甘草重量的2倍,熬制4小时。合并三次熬制液体,得甘草熬制液;(3)分别称取干燥马齿苋400kg和板蓝根350kg,加入到甘草熬制液中,在90℃温度下熬制8小时,滤出液体,得熬制浓溶液;(4)按配方称取助剂100g,加入到熬制浓溶液中,加水定容至1m3,搅拌均匀,即得植物源抗病毒剂VFB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用的助剂按照刘步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农药剂型加工技术》有关农药助剂的章节的助剂类型进行选择即可。
2.VFB抗病毒活性研究2.1对TMV体外钝化作用测定结果采用枯斑法测定了3种植物粗提物和VFB1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结果见表1。从表1可看出,这3种植物粗提物和VFB1对TMV都表现出一定的钝化作用,但VFB1的钝化效果高于植物粗提物。植物粗提物中马齿苋的钝化效果最好,达到41.67%,但仍明显低于VFB1和病毒A处理。VFB1对TMV钝化作用表现出时间效应,随钝化时间的延长,钝化效果逐渐增强,钝化0.5h、1h、2h后,其钝化效果分别为44.41%、55.62%和64.43%,均高于相同条件下对照药剂病毒A的钝化效果。
表13种植物粗提物和VFB对TMV体外钝化作用测定结果


注寄主材料为心叶烟;右半叶为药剂处理,左半叶为对照;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2.2对TMV初侵染抑制作用测定结果采用枯斑法测定了3种植物粗提物和VFB2对TMV初侵染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3种植物粗提物对TMV初侵染的抑制作用均较弱;而VFB2对TMV初侵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药24h、48h后接种,其在50倍、100倍和200倍剂量下,对TMV的抑制效果分别为54.33%、46.88%、42.67%和55.60%、48.57%、44.07%,其抑制效果与病毒A相近。
表23种植物提取物和VFB对TMV初侵染抑制作用测定结果


注同表1。
2.3对TMV增殖抑制作用的测定结果采用枯斑法测定了3种植物粗提物和VFB2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这3种植物粗提物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均较弱,抑制率均低于20%。而VFB2对TMV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50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与病毒A 500倍处理效果相当。
2.4室内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试验结果2.4.1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保护作用测定结果VFB3对烟草花叶病毒病保护作用测定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VFB3各处理对烟草花叶病毒病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以“喷雾+灌根”的保护效果最高,14d和21d的保护效果分别达到75.00%和51.11%,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病毒A同期的保护效果。另外,不同施药方式影响VFB3的保护作用,其中喷雾法处理的效果最差,其次为灌根法,而“喷雾+灌根”的处理效果最好。可见,VFB3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
表33种植物提取物和VFB对TMV增殖抑制作用测定结果


注同表1。
表4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保护作用测定结果

注每处理重复3次,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之平均值;小写字母,P<0.05,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2.4.2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治疗作用测定结果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治疗作用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VFB3在“喷雾+灌根”处理方式下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治疗作用最好,14d和21d的治疗效果分别达到68.75%和41.67%,明显高于病毒A同一时期的治疗效果。与保护作用试验相同,施药方法也影响VFB3的治疗效果,其中“喷雾+灌根”处理的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喷雾和灌根。
表5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治疗作用测定结果

注同表4。
2.5田间药效试验各处理对南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VFB1各处理和病毒A对南瓜病毒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VFB1各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病毒A,最高防效可达68.27%。对于VFB1而言,不同的施药方式对其防效也有较大的影响,以喷雾效果最好,防效可达68.27%,其次为喷雾+灌根和灌根,防效分别为52.75%和49.26%。
表6VFB对南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2.6小结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各原料配比制得VFB及其三种主要植物成分对TMV均有一定的体外钝化作用,对TMV初侵染和复制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差。在这三种植物中,以马齿苋的活性最好,其体外钝化、抑制病毒初侵染和增殖均明显好于甘草和板蓝根。将这几种植物经提取加工成VFB制剂后,其活性得以显著提高,其中以体外钝化作用最好,明显高于病毒A;对病毒的初侵染也有较好的抑制作刚;而对病毒复制增殖抑制效果较差。室内盆栽试验表明,VFB对烟草花叶病毒病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且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施药14d、21d后,VFB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5.00%、51.11%,治疗效果分别为68.75%、41.67%,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病毒A。田间药效表明,VFB对南瓜病毒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在稀释250倍的浓度下,其喷雾防效达68.27%。由此可见,VFB对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制得该植物源抗病毒剂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原料组成,马齿苋200kg/m3~400kg/m3,甘草100kg/m3~200kg/m3;板蓝根350kg/m3~450kg/m3,助剂100kg/m3~200kg/m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抗病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新鲜的马齿苋,用水蒸气蒸煮至其主茎柔软,晾干至含水量小于10%,得干燥马齿苋;步骤二,称取干燥的甘草,分3次用水熬制,熬制温度90℃,每次熬制后过滤出液体,滤渣再加水进行下次提取,第一次用水量为甘草重量的4倍,熬制时间8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加水量为甘草重量的2倍,熬制4小时,合并三次熬制液体,得甘草熬制液;步骤三,分别按配方称取干燥马齿苋和板蓝根,加入到甘草熬制液中,在90℃温度下熬制8小时,滤出液体,得熬制浓溶液;步骤四,按配方称取助剂,加入到熬制浓溶液中,加水定容至1立方米,搅拌均匀,即得植物源抗病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制得该植物源抗病毒剂的有效成分由以下原料组成,马齿苋200kg/m
文档编号A01P1/00GK101019558SQ20071001749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3日
发明者马志卿, 冯俊涛, 殷培军, 王海鹏, 李广泽, 江志利, 张兴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