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8470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没有发现与本发明相同或类似的肥料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营养素全面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可以满足,更由于营养元素的均衡,可充分提高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足够量有机质返回土壤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肥力及其保水保肥的生物活性的目的;使用本发明富硒生态全元肥料种植生产的农作物,其所含的各种生物态营养素、包括生物态硒,经过了两次生物转化,与现有技术生产的硒酵母、硒麦芽等硒产品相比较不含无机成份,无毒副作用,人体吸收利用率提高,经过实践证明,可以象吃饭一样长期食用,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发明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我国土壤的缺硒状况是一种理想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有二。其一,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返回土壤,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在我国,化学肥料的推广对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多年来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不足,各类土壤植物养分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严重破坏,农产品品质质量下降,水源也遭到严重破坏,本发明可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其二,增加土壤中有机硒含量,提高农作物中生物态硒的含量。微量元素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的必需微量元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但我国有72%的土地处于缺硒状况,主产量地区东北、四川、新疆又是严重缺硒地区,可想而知缺硒人口远远超过72%,缺硒给人体、动植物带来的危害严重,在此不再赘述,运用本发明可生产利于植物吸收的有机全元肥料,利于人和动物吸收的生物态营养物质,大大增强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健康水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的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包括下列主要组份鸡粪(或牛羊粪)、亚硒酸钠、常量微量元素凹凸棒石粘土、干酵母或湿酵母泥、腐植酸、活性硅胶、尿素,其形状为圆豆子粒状颗粒。
本发明生产方法的配比为鸡粪(或牛羊粪)20~50重量份,亚硒酸钠0.5~1重量份,腐植酸5~10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15~30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20~50重量份、活性硅溶胶5~10重量份,尿素10~15重量份。
本发明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为鸡粪(或牛羊粪)、亚硒酸钠、干酵母或湿酵母泥、腐植酸、活性硅溶胶这几种原料放在60~80℃反应釜中反应→混合拌料均匀(40~60分钟)→封闭发酵30天左右→烘干→加入凹凸棒石粘土和尿素→粉碎→制粒→过筛→包装。
本发明可概述为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它包括下列主要组分鸡粪(或牛、羊粪)、常量微量元素凹凸棒石粘土、亚硒酸钠、腐植酸、活性硅溶胶、干酵母或湿酵母泥、尿素,其形状为圆豆子粒状颗粒。本发明通过生物工程方法制成的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其优点为除有高效的固氮、解磷、解钾等活性微生物外,还含有丰富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保证有足够的有机质返回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使用,是实现“生态农业”、替代化肥的理想富硒生态全元肥料。
本发明技术特征为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它包括下列主要组分鸡粪(或牛羊粪)、亚硒酸钠、常量微量元素凹凸棒石粘土、干酵母或湿酵母泥、腐植酸、活性硅胶、尿素,其形状为圆豆子粒状颗粒;所述的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的生产方法,其配比为鸡粪(或牛羊粪)20~50重量份,亚硒酸钠0.5~1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20~50重量份,腐植酸5~10重量份,活性硅溶胶5~10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15~30重量份,尿素10~15重量份;其生产工艺为鸡粪(或牛羊粪)、亚硒酸钠、腐植酸、活性硅溶胶、干酵母或湿酵母泥这几种原料放在60~80℃反应釜中反应→混合拌料均匀(40~60分钟)→封闭发酵30天左右→烘干→加入凹凸棒石粘土和尿素→粉碎→制粒→过筛→包装;其配比为鸡粪(或牛羊粪)20重量份,亚硒酸钠0.5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15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15重量份,腐植酸5重量份,活性硅溶胶5重量份,尿素10重量份;所述的方法,其配比为鸡粪(或牛羊粪)35重量份,亚硒酸钠0.75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35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22.5重量份,腐植酸7.5重量份,活性硅溶胶7.5重量份,尿素12.5重量份;所述的方法,其配比为鸡粪(或牛羊粪)50重量份,亚硒酸钠1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50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30重量份,腐植酸10重量份,活性硅溶胶10重量份,尿素15重量份。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营养素全面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可以满足,更由于营养元素的均衡,可充分提高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足够量有机质返回土壤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肥力及其保水保肥的生物活性的目的;使用本发明富硒生态全元肥料种植生产的农作物,其所含的各种生物态营养素、包括生物态硒,经过了两次生物转化,与现有技术生产的硒酵母、硒麦芽等硒产品相比较不含无机成份,无毒副作用,人体吸收利用率提高,经过实践证明,可以象吃饭一样长期食用,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发明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我国土壤的缺硒状况是一种理想肥料。
具体实施例下面是本发明生产方法配比的几个实施例1、鸡粪(或牛羊粪)20重量份,亚硒酸钠0.5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15重量份、腐植酸5重量份,活性硅溶胶5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20重量份,尿素10重量份。
2、鸡粪(或牛羊粪)35重量份,亚硒酸钠0.75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22.5重量份,腐植酸7.5重量份,活性硅溶胶7.5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35重量份,尿素12.5重量份。
3、鸡粪(或牛羊粪)50重量份,亚硒酸钠1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30重量份,腐植酸10重量份,活性硅溶胶10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50重量份,尿素15重量份。
如需用本发明大量生产肥料,可按上述配比增大各组份含量。
在此想特别提出一个概念“生物态”。我认为这个概念对当今社会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克隆技术都已出现的今天尤为重要。
现代科学将物质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和有机物。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笼统的一个“有机物”已不能满足需要。仅从生物转化的角度,我以微量元素硒为例,简述如下1、无机硒,以亚硒酸钠、亚硒硫酸钠的化学分子式存在,它未经过生物转化,毒性大,人体直接食用危害太大,这也是药准字“硒宝康”(上海产)问世多年来未能起到相应作用的直接原因。
2、硒酵母,人工合成有机硒,只经过一次生物转化,有机无机分离不彻底,长期大量食用对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副作用。这也是药准字“西维尔”(牡丹江生产)问世多年来未能推广普及的原因所在。
3、利用本发明生产的富硒肥料,种植作物,从植物中提取而得到天然有机硒,我们把该种经过两次生物转化,植物提取的天然有机硒,定性为“生物态”硒。从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处于该种状态的硒,生物活性好,人体吸收利用率高,无毒副作用,适合于人体长期食用。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叫天然有机硒?”因为天然有机硒有两种。打个比喻,就像粮食,有施用化肥种出来的和施用农家肥种出来的,其口味和营养价值是有质的区别的。施用亚硒酸钠种出来的富硒植物,只经过一次生物转化,优于人工合成有机硒,但与生物态硒相比较,其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是不言而喻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列主要组分鸡粪、牛羊粪、亚硒酸钠、常量微量元素凹凸棒石粘土、干酵母或湿酵母泥、腐植酸、活性硅胶、尿素,其形状为圆豆子粒状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配比为鸡粪、牛羊粪20~50重量份,亚硒酸钠0.5~1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20~50重量份,腐植酸5~10重量份,活性硅溶胶5~10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15~30重量份,尿素10~15重量份;其生产工艺为鸡粪、牛羊粪、亚硒酸钠、腐植酸、活性硅溶胶、干酵母或湿酵母泥这几种原料放在60~80℃反应釜中反应→混合拌料均匀40~60分钟→封闭发酵30天左右→烘干→加入凹凸棒石粘土和尿素→粉碎→制粒→过筛→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配比为鸡粪、牛羊粪20重量份,亚硒酸钠0.5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15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15重量份,腐植酸5重量份,活性硅溶胶5重量份,尿素1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配比为鸡粪、牛羊粪35重量份,亚硒酸钠0.75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35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22.5重量份,腐植酸7.5重量份,活性硅溶胶7.5重量份,尿素12.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配比为鸡粪、牛羊粪50重量份,亚硒酸钠1重量份,凹凸棒石粘土50重量份,干酵母或湿酵母泥30重量份,腐植酸10重量份,活性硅溶胶10重量份,尿素15重量份。
全文摘要
一种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及其生产方法,它包括下列主要组分鸡粪(或牛、羊粪)、常量微量元素凹凸棒石粘土、亚硒酸钠、腐植酸、活性硅溶胶、干酵母或湿酵母泥、尿素,其形状为圆豆子粒状颗粒。本发明通过生物工程方法制成的富硒生态全元肥料,其优点为除有高效的固氮、解磷、解钾等活性微生物外,还含有丰富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保证有足够的有机质返回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使用,是实现“生态农业”、替代化肥的理想富硒生态全元肥料。
文档编号C05G3/00GK101054315SQ20071002783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8日
发明者李学珍 申请人:李学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