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7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收割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 一 种收割机 刀具。
技术背景目前收割机种类较多,既有结构复杂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也 有小型推车式收割脱粒 一体化机以及人力手摇收割机,上述收割 机使用的刀具主要有锯齿刀片整齐排列并用铆钉在钢条上构成 上、下层刀,通过往复运动切割稻麦、另一种为旋转盘刀具通过 旋转切割,还有一种是剪切刀具,上述刀具都存在消耗功率大, 效率低,刀具极易损坏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消耗功 率小,效率高,不易损坏的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由一个条状定刀片和数个条状动刀片、动刀片支臂、刀片轴及与动力轴连接构件组成,定刀片固定连接于稻麦收割机割台前方的分禾器上部,动刀片支臂一端与刀片轴固定连接,刀片支臂另一端与动刀片固定连接,刀片轴一 端设有与动力轴相连的构件。动刀片个数为2-IO个为佳。动刀片支臂可与旋转轴中部固接,动刀片支臂也可固接于旋 转轴两侧,两个相对应的支臂分别与一个动刀片端部固定连接。
数个动刀片间距相等。
使用时,先将定刀片固定于割台前方的分禾器上部,刀片轴 与割台两侧支架上的轴承座套接,刀片轴的连接构件链轮或皮带 轮通过链条或皮带与动力轴相连,定刀片与动刀片最近工作距离以0.1—0.5cm为佳,收割时通过动力轴带动刀片轴旋转,动刀片 向前下方转动,刚开始时其可起到联合收割机的拨禾器的作用, 当其与定刀片相近时即起到切割作用,割下的稻、麦穗在动刀带 动下,较方便进入其后的脱粒仓进行脱粒,由于其仅是切割稻、 麦穗颈部,因而所耗功率小,效率高,也为后面的脱粒打下省力 高效的基础,加之定刀片与动刀片都是条状结构,强度大,不易 损坏。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与现有 技术相比,其有以下优点 一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二是能耗 小,效率高。三是经久耐用,不易损坏。四是不易被植物杆茎缠 绕,故障率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个条状定刀片3和 数个条状动刀片6、动刀片支臂8、刀片轴7及与动力轴连接的 构件构成。定刀片固定连接于稻麦收割机割台2前方的分禾器1 上部,定、动刀片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但其应不超过割台上刀 片轴两支架9间距,动刀片支臂8—端与刀片轴7固定连接,支 臂8—端与动刀片6固定连接,动刀片支臂另一端与刀片轴固定连接,动刀片可以是中部只与一个支臂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两端 分别与两个对应的动刀片支臂端部固接,如果是动刀片中部与一 个动刀片支臂固接时,则动刀片支臂与刀片轴中部固定连接,如 果是动刀片两端分别与两个对应的动刀片支臂一端固接时,则对 应的两动刀片支臂另一端分别与刀片轴两侧固定连接,本实施例 选用后者。如果动刀片成对称排列,可将对应的两个动刀片支臂 设计成一个整体,其中部与刀片轴固接。刀片轴的长短根据需要 而定, 一般以旋转到最低点时,动刀片与定刀片间距为o.i —0.5mm为佳,动刀片的个数根据需要而定,可以是二个,四个、 六个、八个,也可是三个、五个、七个、九个,各动刀片的间距 应相等。本实施例选用四个动刀片,相对应的二个刀片支臂设计 成一整体,刀片轴一端设有传动构件4、 5,所说传动构件可以是 皮带轮4或齿轮,以便通过链条或皮带5与动力轴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由一个条状定刀片(3)和数个条状动刀片(6)、动刀片支臂(8)、刀片轴(7)及与动力轴连接构件(4、5)组成,其特征在于定刀片(3)固定于稻麦收割机割台(2)前方的分禾器(1)上部,动刀片支臂(8)一端与刀片轴固定连接,刀片支臂另一端与动刀片固定连接,刀片轴一端设有与动力轴相连的构件(4、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其特征在 于动刀片(6)个数为2-10,动刀片支臂(8)与刀片轴(7)中部固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其特征在 于动刀片支臂(8)固接于刀片轴(7)两侧,两个相对应的支 臂(8)分别与动刀片(6)端部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其特征在 于数个动刀片(6)间距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麦收割机割穗刀具,由一个条状定刀片(3)和数个条状动刀片(6)、动刀片支臂(8)、刀片轴(7)及与动力轴连接构件(4、5)组成,其特征在于定刀片(3)固定于稻麦收割机割台(2)前方的分禾器(1)上部,动刀片支臂(8)一端与刀片轴固定连接,动刀片支臂另一端与动刀片固定连接,刀片轴一端设有与动力轴相连的构件(4、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经久耐用,不易损坏,能耗小,效率高,故障率低。
文档编号A01D45/04GK201029308SQ20072007969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5日
发明者魏朝模 申请人:魏朝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