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中蜂蜂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00阅读:19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中蜂蜂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蜂用具,具体涉及一种中蜂蜂桶。
背景技术
中华蜜蜂(中蜂)原产于中国。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工蜂体长10 13mm,前翅长 7.5~9.0mm,喙长4.5 5.6mm。体色变化较大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 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3种颜色。处于高山区的中蜂腹部的背、 腹板偏黑,低纬度和低山、平原区偏黄,全身披灰黄色短绒毛。蜂 王体长14 19mm,前翅长9.5mm。体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全身覆 盖黑色和深黄色混合短绒毛。雄蜂体长11 14mm,前翅长10 12mm, 喙长2.31mm,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绒毛。
中蜂分布辽阔,品种资源丰富,其中有的群势强大,有的格外 耐寒,有的蜂王善产。只要精细发掘和选育,各地都有希望获得出 色的好品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及自 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蜂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价格数倍于西 蜂蜜,具有广阔的巿场空间。因此,中蜂作为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 具有较髙的经济价值,将为我国蜂业发展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早 在14世纪,从明代刘基所著《郁离子》灵丘丈人养蜂一节的描述中 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通过生产实践,就对中蜂的经济价值作了肯 定。
但是长期以来,中蜂的养殖局限于传统的桶养方法,常见的是 釆用竹篓或土桶,让中蜂在其中随意造脾贮蜜,每年秋季一次性取 蜜,这种方式破坏了蜂桶,使中蜂不能越冬,造成了大批中蜂资源 的破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中蜂蜂桶。
本实用新型的蜂桶包括上蜂桶和底桶,上蜂桶位于底桶的上面, 上蜂桶上端设有一蜂桶盖,在上蜂桶内上蜂桶盖的下面设有一个或 多个巢框,在底桶上设有巢门用于蜜蜂的进出。
并且,在蜂桶盖下面还设有一个网盖,当打开桶盖观察时,网
盖可以防止蜜蜂从上蜂桶顶端飞出;
并且,在底桶内还设有一个或多个蜂框,在此所产的蜂蜜可作 为蜜蜂越冬的饲料;
并且,在上蜂桶和底桶的侧壁均具设有一对把手,方便蜂桶的 搬运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蜂桶可以呈圆简形、方简形或其他形状,盖板可 以设计成各种造型。在上蜂桶壁上可以雕刻绘制各种漂亮的图形。
本实用新型的蜂桶的优点是,在有蜜源的季节里,蜜蜂在上蜂 桶和底桶内筑巢产蜜,蜜源结束后,取走上蜂桶,经雕琢美化后可 直接售出,既可作观赏之用又可自行取蜜食用;上蜂桶取走后,驱 蜂进入底桶,此时,可以将蜜蜂转入温室,继续培养繁殖,也可将 蜜蜂用于植物授粉。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中蜂的利用率,避免了中蜂 资源的破坏,同时提高了经济价值。


图l是本实用新型圆简形蜂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方简形蜂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是上蜂桶、2是底桶、3是蜂桶盖、4是巢框、5是巢门、 6是网盖、7是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例中,蜂桶包括上蜂桶1和底桶2,上蜂桶1 位于底桶2的上面,上蜂桶1和底桶2之间为活动连接,上蜂桶1 的上面具有一蜂桶盖3,在蜂桶盖3下面还具有一网盖6,在上蜂桶 1和底桶2内分别设有三个竖直放置的巢框4;在底桶2侧壁的下端 设有两个巢门5供蜜蜂进出;在上蜂桶1和底桶2的侧壁分别设有 一对手把,以方便蜂桶搬运移动。在有蜜源的季节里,蜜蜂在上蜂桶1和底桶内筑巢产蜜,蜜源 结東后,取走上蜂桶1,上蜂桶1经雕琢美化后可直接售出,既可作 观赏之用又可自行取蜜食用;上蜂桶l取走后,驱蜂进入底桶2,此 时,可以将蜜蜂转入温室,继续培养繁殖,也可将蜜蜂用于植物授 粉。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 形状呈方简形。当然,本实用新型蜂桶的形状不限于这两种。
权利要求1. 一种组合式中蜂蜂桶,其特征在于,该蜂桶包括上蜂桶和底桶,所述上蜂桶位于底桶的上面,上蜂桶的上面设有一蜂桶盖,在上蜂桶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折叠式蜂框,所述底桶上设有巢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蜂桶,其特征在于,在蜂桶盖下面还设 有一个网盖。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蜂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桶内设有一 个或多个蜂框。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蜂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蜂桶和底桶 的侧壁均具设有一对把手。
5、 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蜂桶,其特征在于,该蜂桶呈 圆简形或方简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蜂组合式蜂桶,该蜂桶包括上蜂桶和底桶,所述上蜂桶位于底桶的上面,上蜂桶的上面设有一上蜂桶盖,在上蜂桶内设有一个或多个蜂框,所述底桶上设有巢门。在有蜜源的季节里,蜜蜂在上蜂桶和底桶内筑巢产蜜,蜜源结束后,取走上蜂桶,经雕琢美化后可直接售出,既可作观赏之用又可自行取蜜食用;上蜂桶取走后,驱蜂进入底桶,此时,可以将蜜蜂转入温室,继续培养繁殖,也可将蜜蜂用于植物授粉。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中蜂的利用率,避免了中蜂资源的破坏,同时提高了经济价值。
文档编号A01K47/00GK201094218SQ200720149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9日
发明者徐希莲, 王凤鹤, 耿金虎, 郭志弘 申请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