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鲟高效育苗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0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西伯利亚鲟高效育苗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西伯利亚鲟的苗种培育工艺。
背景技术
鲟鱼资源由于受水利工程、过度捕捞、水域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 的影响,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目前,鲟鱼己被列为《濒危野生 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保护物种。世界现存的鲟鱼目 鱼类大约27种,5个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我国有8种,主要 分布长江、黑龙江和新疆。
西伯利亚鲟G4c&e/^e7^aeri7)属鲟形目、鲟科,鲟属,分为半 洄游性种群".& 6ae/^')、河居性种群".& "師rr一cW 和湖河性种群".& /^icWe;7w\5)三个亚种,我国主要分布在新 疆的额尔齐斯河。养殖种类为半洄游亚种,由于其良好的养殖特性, 养殖地位已居我国各养殖鲟鱼种类之首。
目前西伯利亚鲟幼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是利用圆形玻璃缸,小水 泥池等进行培育,培育过程中除了增加氧气头进行增氧外,未采取任 何培育工艺。由于未解决幼鱼的培育工艺问题,常常导致在获得高的 受精率、孵化率的情况下不能获得高成活率的苗种。
鱼类的行为是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其行为的策略主 要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西伯利亚鲟同其他鲟鱼一样,在幼苗的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繁殖率和早期发育阶段低成活率的现象"。在鱼 苗培育过程中出现大批量的死亡,直接影响到西伯利亚鲟规模化和产 业化的发展,特别是生产鲟鱼仔酱,影响到外汇收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依据西伯利亚鲟早期行为习性、形态 变化及早期生活史,研制最佳的苗种培育工艺,适时提供最佳的栖息
环境,建立一套从o日龄开始到完成食性转化的培育工艺,提高苗种
的成活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培育池、光照、流水、水深、隐蔽场所、饵
料配备,其特征是给0-5日龄西伯利亚鲟仔鱼提供1300-1600k光照 强度,2-3cm/sec水流速度,水深120cm; 6-7日龄提供隐蔽场所和减 少光照度为240-2801x; 8-9日改变幼苗培育池的底色为浅色或白色, 并提供开口饵料;15-17龄开始食性驯化,调整幼苗的饵料和进行转 食驯化;转食驯化第l天,人工饵料占投喂总量的10%,以后每增加 l天,人工饵料的比例在原基础上相应增加10%,第10天投喂全人 工饵料;经过10天的驯化,转食率达95%以上,转食成功后,夜间 投喂多于白天的投喂;39日龄后白天和夜间平均投喂,这期间提高 水流速为19cm/sec。
本工艺的优点是依据西伯利亚鲟早期的生活史及早期的发育特 征,符合西伯利亚鲟幼苗培育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幼苗规模化培育 的成活率,苗种的成活率从平均50%提高到平均8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孵化出的西伯利亚鲟仔鱼在0-5日龄有趋光、向上游泳和洄游等 习性,在鱼苗培育房增加适当的光照强度,幼苗池增加水的水流,光 照度为1300-16001x,水的流速为2-3cm/sec,这时期的仔鱼栖息在水 的中偏下层,因此,在人工育苗时,幼苗池的水深控制在120cm,保 证其充分的活动空间。
在6-7日龄,西伯利亚鲟仔鱼有藏匿的行为特征,在育苗池设置 小石头堆积的隐蔽场所,让其进行隐蔽,同时减少光照强度,满足其 行为习性的需要,对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非常重要,是发育过程中不可 少的重要环节。
8-9日龄以后,西伯利亚鲟从隐蔽物中出来,并且仔鱼都有喜好 白色栖息地的习性,这一习性与摄食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西伯利亚 鲟仔鱼的开口饵料是浮游动物,它们的体积细小,通过视力难以辨认, 加之仔鱼这时期的其他感觉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仔鱼要寻找有利 于发现食物的环境条件,白色环境反差大,有利于辨别细小食物,所 以,在鱼苗开口摄食时,培育池底色改为浅色或者白色,有利于幼苗 的开口摄食。根据西伯利亚鲟早期仔鱼的器官发育特征,9日龄时出 现第一个生长拐点,生长指数有所下降。9日龄正是西伯利亚鲟仔鱼 由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时期,意味着在这个时期由于营养 源的转变,造成了其生长率的降低。开口摄食期是仔鱼死亡的高峰期, 通过改变培育池的底色,可以保证幼苗在开口阶段能及时的吃到饵 料,保证生命的延续。这时期提供大量的丰年虫,并搭配浮游动物, 满足开口需要。口宽、外侧吻须、内侧吻须和吻长出现生长拐点, 这些拐点的出现和其饵料的转变相关,幼苗开始摄食底栖的水蚯虫引, 将幼苗的食性转化时间由(开口摄食后30天),提早到开口摄食一星 期以后转化,避免太早幼苗的摄食器官发育不完善,口裂太小转食效 果差,太晚食性难以转化的困难,保证西伯利亚鲟幼苗顺利转食成功, 这时期是幼苗培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也是幼苗死亡的第二个高峰 期,在这时期及时进行转食,转食率可达到95%以上,避免幼苗的大 量死亡。转食从第1天开始,人工饵料占总投饵料的10%,依据每增 加1天,人工饵料在原来的基础上相应增加10%,第10天投喂全人 工饵料。经过10天的驯化,转食率达95%以上,转食成功后,根据 西伯利亚鲟昼夜活动频率上的差异,这时期晚上的活动多于白天,夜 间投喂多于白天的投喂,39日龄后仔鱼昼夜活动频率无显著性差异, 白天和夜间平均投喂。
西伯利亚鲟仔鱼背鳍、腹鳍和臀鳍分别在13-14、 17-18、 21-22 日龄时出现生长拐点,此时游泳能力己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此阶段, 提供一定的水流(流速16 cm/sec),以满足苗种的特定需求,促使 幼苗体质得到锻炼,提高了早期幼苗的成活率。
本发明制订了西伯利亚鲟高效育苗技术,符合西伯利亚鲟个体发 育行为生态学特征和早期器官发育的特点,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 苗种的成活率从平均50%提高到平均80%以上。
权利要求
1、西伯利亚鲟高效育苗工艺,包括培育池、光照、流水、水深、隐蔽场所、饵料,其特征是给0-5日龄西伯利亚鲟仔鱼提供1300-1600lx光照强度,2-3cm/sec水流速度,水深120cm;6-7日龄提供隐蔽场所和减少光照度为240-280lx;8-9日改变幼苗培育池的底色为浅色或白色,并提供开口饵料;15-17龄开始食性驯化,调整幼苗的饵料和进行转食驯化;转食驯化第1天,人工饵料占投喂总量的10%,以后每增加1天,人工饵料的比例在原基础上相应增加10%,第10天投喂全人工饵料;经过10天的驯化,转食率达95%以上,转食成功后,夜间投喂多于白天的投喂;39日龄后白天和夜间平均投喂,这期间提高水流速为19cm/sec。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伯利亚鲟高效育苗工艺,其特征是 给6-7日龄提供的隐蔽场所是在育苗池设置小石头堆积的隐蔽场所。
全文摘要
西伯利亚鲟高效育苗工艺,涉及西伯利亚鲟苗种培育,需要提高苗种成活率。本发明包括培育池、光照、流水、水深、隐蔽场所、饵料,其特征是0-5日龄提供1300-1600lx光照强度,2-3cm/sec水流速度,水深120cm;6-7日龄提供隐蔽场所和减少光照度240-280lx;8-9日改培育池底色为浅色或白色,并提供开口饵料;15-17龄开始食性驯化,调整饵料和进行转食驯化;转食第1天,人工饵料占投喂总量的10%,以后每增加1天,人工饵料在原基础上增加10%,第10天投喂全人工饵料;转食成功后,夜间投喂多于白天的投喂;39日龄后白天和夜间平均投喂,这期间水流速为19cm/sec。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518214SQ200810033858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5日
发明者冯广朋, 刘鉴毅, 平 庄, 涛 张, 章龙珍, 峰 赵, 黄晓荣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