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

文档序号:370079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乔木树种的钩梢方法,尤其是一种近熟龄用材林木钩除主干 梢部,促进主干径向生长,提高林木蓄积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材林木钩梢,是林木的一种修剪方法。
修剪,普遍应用于果树生产中。通常在栽种时或幼年期,进行主干修剪 整形,将植株修剪成一定形状。如桃树的自然开心形,梨树的疏散分层形等。 修剪技术也应用于茶叶和苦丁茶等经济林木。部分农作物也要修剪。如棉花 修枝,油菜采摘主苔等。
作为修剪方法之一的钩梢, 一般只用于竹林,主要是毛竹。在大风多雪 地方的毛竹,进行适当钩梢,可以减少风雪危害,保持竹竿端直,生产毛料, 增加收益。钩梢强度不超过竹杆长度的三分之一,以钩梢后竹竿基本能直立
为度。每株保留枝桠15 20盘以上。竹子移栽造林时,也要砍去竹梢,砍(钩) 梢强度更大些,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发明专利申请号 200510061439. 6和200510061440. 9,就是一种毛竹母竹和異用竹林的钩梢与 修剪方法。
现有用材林培育中,林木梢部过细,径粗不足,尤其是梢头长、用途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用材林培育中, 林木梢部过细,径粗不足,尤其是梢头长、用途差的弊端,提供一种促进树 木主干直径(径向粗度)生长,提高用材林立木蓄积量的钩梢方法。本发明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其特征是对高度生长接近停滞、尚未停止的近熟龄用材林木的主干实施钩梢,钩
去主干梢部约50cm 100cm的长度,以促进林木主干增粗。 在树木休眠季节实施钩梢。 上述用材林木钩梢方法
钩梢对象,以培育用材为目的、顶端优势明显的用材林木。
适用林龄,IV龄级的近熟林。具体掌握在林木高度生长停滞之前2 5 年时;此时林木高度生长接近停止,但尚未完全停滞、仍在继续生长。在特
殊需要时,钩梢的林龄可以提前。
钩梢长度,钩去树木主干顶梢长度约50cm 100cm。 钩梢工具,毛竹钩梢专用工具钩刀。
钩梢季节,树木休眠期。如浙江地区为10月 次年3月份。 钩梢次数,用材林木的整个林分,要根据林木高度差异,分二次进行钩
梢第一次在林木梢部高生长停滞前4 5年;第二次在林木梢部高生长停
止生长前2 3年。
第一次钩梢钩除平均高度及超过此高度的林木梢端, 一般约占总株数的
1/2多一些;钩去小于平均高度的林木梢端;每次钩梢后的翌年,如钩梢切 口新长出直立萌芽,要予以剪除。
用材林木钩梢与毛竹钩梢有本质上的差别
A. 对象不同本发明对象是木本植物——用材林木;毛竹钩梢对象为散 生竹类;。
B. 年龄有别用材林木年龄是近熟林,非幼年期, 一般在20年以上;毛
竹钩梢适宜年龄为1年,正当生长旺盛的幼年期。
c.目的差异用材林木钩梢旨在促进树干径粗生长,提高木材的产量和 质量;毛竹钩梢主要目的在于防风雪灾害,促进地下部分一一竹鞭生长,但 竹材不利,质量有所下降。
D.钩梢强度不一样用材林钩梢强度较小,钩除的长度通常不超过1米; 毛竹钩梢强度较大,钩除长度至少在2米以上。本发明方法有如下几条优点
1. 消除用材林木顶端优势,改善林分光照环境;
2. 促进林木主干增粗,其中胸径生长量可增长10% 13%,小头直径生长
量增加20% 29%;
3. 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增加15% 26%;
4. 促进林木个体平衡,减少树干尖削度,提高木材质量。 用材林木钩梢的增产机理用材林木主干明显,具有顶端生长优势。但
其高度生长和直径(粗度)生长的关系,却是对立统一关系,即既相互统一, 又相互矛盾。所谓统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高生长和粗度生长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林木主干长得愈高,主干的径粗愈大,反之亦然。所谓矛盾,就 是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又相互抑制,相互影响,倘若高度生长过大,就会影 响到粗度生长,导致直径太小。故适当控制高度生长,可促进粗度的生长。 况且近熟林梢端部分长而细小,利用价值甚差,任其继续向上生长已无实际 意义。此时,也正值林木高度生长将快停止、尚未停止的近熟林龄期间,钩 除其主干梢部,消除顶梢生长优势,使高度生长完全停止下来,就能有力促 进林木的粗度生长,从而显著提高立木蓄积量和木材质量。


图1为对用材林木进行钩梢前的示意图。
图2为对用材林木钩梢之后的示意图。 图中1-主干梢部,2-钩梢切口, 3-林木主干,4-侧枝。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
檫树(Sassafyas tsumu Hemsl.)近熟龄林木钩梢
A. 造林栽植在茶园地旁栽植檫树,单条密株方式造林(钩梢前的用材 林木见图l),株距为2米,林龄12年,从中随机取样50株,作为钩梢试验。
B. 钩梢分二次进行,第一次钩梢,12年生,首先确定大于和等于平均高度的单株林木27株,于3月份钩去其顶梢长度50cm 80cm;第二次钩梢, 13年生时。再对其余小于平均高度的单株林木23株进行钩梢,方法同第一 次(钩梢后的用材林木见图2)。
C. 修剪对以上各次钩梢,分别于翌年剪除其梢端切口新产生的直立萌条。
D. 修枝保留长冠型树冠,使树冠长度达到一级长冠型树冠标准,即树 冠长度与树干髙度之比>2/3。
E. 其他培育管理措施同普通檫树林木。
本实施例14年生檫树单株蓄积量达到0. 3573立方米,比对照增加25. 9%。 实施例二
杉木(Cuiminghamia laceolata)幼林钩梢
A. 人工林林地面积O. 5亩,造林密度每亩593株,株行距1.5米X0. 75米。
B. 林龄 5年生林。
C. 钩梢为了培育特定长度4米 5米的小规格木材,实施钩梢技术措 施。第一次钩梢,于当年12月份,钩去平均高度以上的植株的梢头,钩去部 分长度为40cm 50cm;第二次钩梢,于次年12月份再钩去其余植株的梢头, 方法同第一次,钩去部分长度为40cm 50cm。
D. 修剪对以上各次钩梢,分别于翌年剪去其梢端切口上产生的新萌条。
E. 修枝只修枯枝,不修活枝,保持一级长冠型树冠。
F. 其他培育措施同普通造林林分。
本实施例经钩梢的杉木,到7年生时,立木平均蓄积量比对照增长21. 5%, 5米高处的直径比对照增长35. 6%。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其特征是对高度生长接近停滞、尚未停止的近熟龄用材林木的主干实施钩梢,钩去主干梢部约50cm~100cm的长度,以促进林木主干增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其特征是在树木休眠季 节实施钩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其特征是在林木高度生 长停滞之前2 5年时实施钩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林木高度 差异,分二次进行钩梢第一次在林木梢部高生长停止前4 5年;第二次在 林木梢部高生长停止前2 3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次钩梢钩 除平均高度及超过此高度的林木梢端;第二次钩梢钩去小于平均髙度的林木 梢端;每次钩梢后的翌年,剪除钩梢切口新长出的直立萌芽。
全文摘要
用材林木的钩梢方法,涉及乔木树种的钩梢方法,现有用材林培育中,林木梢部过细,径粗不足,尤其是梢头长、用途差,本发明方法,是对高度生长接近停滞、尚未停止的近熟林木主干,实施钩梢技术措施,在树木休眠季节,钩(砍)去树干梢部长度约50cm~100cm,以促进林木主干增粗,达到显著增产的目的。消除用材林木顶端优势,改善林分光照环境;促进林木主干增粗,其中胸径生长量可增长10%~13%,小头直径生长量增加20%~29%;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增加15%~26%;促进林木个体平衡,减少树干尖削度,提高木材质量。
文档编号A01G23/00GK101601364SQ20081006227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2日
发明者杜宏彬 申请人:杜宏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12月03日 19:34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