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62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叶采摘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茶叶采摘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采摘机,属于采茶机械领域。背景技术
从80年代起,炒制茶叶逐渐由手工向机械炒制发展。由于炒制效率的提 高,导致鲜叶供不应求,采摘工序成了难关,采摘效率亟待提高。传统的茶 叶采摘需要人工进行,虽然选择的鲜叶较大小为均匀、完整性好,但采摘效 率非常低,不能及时大量采摘,不仅无法满足机械炒制的需求,而且还会错 过采摘季节,导致大面积的嫩茶变成老叶,降低甚至失去经济价值。目前的 采摘机通常为燃油驱动机构带动刀片进行剪切,产量及效率较传统采摘大幅 提升,然而这种驱动方式震动较大,刀片尺寸大,在振动情况下,很难在茶 树的茶蓬上选择规格适中的鲜叶,操作较难控制,以至于造成大量断叶,导 致机械采摘茶叶大小不一、品质普遍较低,不能用于采摘品质要求高的名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 陷,提供一种振动幅度小、便于选叶控制、采摘质量高、尤为适合采摘名茶
的茶叶采摘机。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茶叶采摘机,包括一组相互配合的刀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片刀片架设
在支撑框上, 一开口位于刀片下方的茶兜连接在支撑框上,所述的刀片末端
与驱动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通
过导线连接有电瓶。采用直流电机并用电瓶供电,有效解决了燃油驱动机构
带来的振动问题,可方便的选择大小合适的鲜叶进行采摘,采摘的鲜叶均匀
3一致、叶片完整,采摘质量明显提高,尤为适合采摘高级名茶,而且电瓶供
电,采摘机重量轻,携带方便。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补充,可以增加如下技术特征或其组合 所述的一组刀片均呈带有锯齿的长条状,两片刀片均架设在支撑框上。
这种设置方式的刀片相互平行相向往复运动,即可将置于锯齿间的鲜叶剪切
下来,收集到茶兜中。
所述的一组刀片一端相互铰接呈剪刀状,其中自由摆动的刀片末端与传
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将直流电机的动力传递到自由摆动的刀片上,使其以
铰接处为中心往复摆动,不断地与架设在支撑框上的另一边刀片合拢、张开,
剪切鲜叶。
所述的刀片有效长度为30-300毫米。较小规格的刀片长度采摘面积小,
很适合由于鲜叶生长速度不一致、茶树茶蓬形状不规则的情况,便于有针对 性的选择大小合适的叶片进行采摘或者选摘,有助于提高采摘质量。
所述的支撑框成u型,其转弯处包覆有柔性材料。支撑框也可以便于手握
持,不同的采摘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握持,保持机体平衡,便 于操作。
所述的支撑框后方设有平行于刀片的L型管形手柄。亦供采摘人握持,保 持机体平衡,便于控制刀片剪切位置。
所述的直流电机后方连接有手柄, 一开关设置于手柄上。供采摘人另一 只手握持,保持机体平稳工作,有助于选择合适鲜叶进行采摘,开关设于手 柄上便于控制直流电机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直流电机驱动小型刀片剪切鲜叶,工作时振动幅度小,采摘面积小,便于控制机体选择合适大小的鲜叶进行采摘,嫩茶叶片完 整性好,既弥补了传统手工采摘效率低的缺陷,又提高了采摘鲜叶的质量, 尤为适合采摘高级名茶,不同的采摘人均能舒适地握持,机体轻,便于携带, 适合野外长时间工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片,2、传动机构,3、直流电机,4、电瓶,5、手柄,6、 开关,7、管形手柄,8、支撑框,9、茶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 步的说明。
如图1、 2所示,茶叶采摘机,包括一组相互配合、带有锯齿的长条状的 刀片1,两片刀片均架设在U型支撑框8上,刀片1有效长度为30-300毫米。一 开口位于刀片下方的茶兜9连接在支撑框8上,支撑框8后方设有平行于刀片的 L型管形手柄7。刀片末端与驱动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2,驱动机构为直流 电机3,直流电机3通过导线连接有电瓶4。直流电机3后方连接有手柄5, 一开 关6设置于手柄5上。支撑框8、管形手柄7转弯处包覆有柔性材料。手柄5上亦 可保护柔性材料,便于握持。
刀片组还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组刀片1末端相互铰接呈剪刀状,其 中自由摆动的刀片末端与传动机构2连接。
使用时,可这样操作
采摘前检査电瓶电量是否充足,电源线是否完好,刀片是否灵活滑动,可加注适量机油保证润滑,启动察看工作正常后,可携带至茶园中进行采摘。 采摘时将电瓶4背在身上,先将右手握手管形手柄7,后将左手握住手
柄5用拇指启动开关6,使直流电机3运转并通过传动机构2带动刀片运动。在 身边的相邻两行茶树的一个半蓬茶面上从左向右进行采摘和选摘。采摘时, 机体可依托在茶蓬上,减轻手持负担,并控制采摘的叶片进入刀片1的深度, 按照预定的鲜叶大小规格进行采摘。采摘人沿着两行茶树间的垄沟走动,并 适时调整刀片1方向,刀片1即可快速、高效、高品质的剪切鲜叶,剪切下的 鲜叶进入刀片下方的茶兜9中,待茶兜盛满1公斤左右时,先停机,再将鲜叶 从茶兜9移到其他盛器中。
采摘后,对电瓶4进行充电,清理刀片1上的茶渍和杂物。如果长期停机 要在刀片1上涂敷机油并用塑料膜包好。电瓶4每隔一个月要充电一次。
以上图1、 2所示的茶叶采摘机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 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形状、规 格、材质和色彩等方面的修改,在此不多赘述。
权利要求1. 茶叶采摘机,包括一组相互配合的刀片(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片刀片架设在支撑框(8)上,一开口位于刀片下方的茶兜(9)连接在支撑框(8)上,所述的刀片末端与驱动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2),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直流电机(3),直流电机(3)通过导线连接有电瓶(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刀片(1) 均呈带有锯齿的长条状,两片刀片均架设在支撑框(8)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刀片(1) 一端相互铰接呈剪刀状,其中自由摆动的刀片末端与传动机构(2)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1) 有效长度为30-300毫米。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8)成U 型,其转弯处包覆有柔性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8)后 方设有平行于刀片的L型管形手柄(7)。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叶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电机(3) 后方连接有手柄(5), 一开关(6)设置于手柄(5)上。
专利摘要茶叶采摘机,属于采茶机械领域。现有传统手工采摘效率低;机械采摘机不适合采摘品质要求高的名茶。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组相互配合的刀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片刀片架设在支撑框上,一开口位于刀片下方的茶兜连接在支撑框上,刀片末端与驱动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驱动机构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电瓶,其优点在于工作时振动幅度小,采摘面积小,便于控制机体选择合适大小的鲜叶进行采摘,嫩茶叶片完整性好,既弥补了传统手工采摘效率低的缺陷,又提高了采摘鲜叶的质量,不同的采摘人均能舒适地握持,机体轻,便于野外工作。
文档编号A01D46/00GK201263312SQ2008201645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8日
发明者石柏山 申请人:石柏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