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4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土栽培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无土栽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的栽培,特别涉及水培或无土栽培,尤其涉及适合家庭、商 场、酒店、办公室等场合使用的水培或无土栽培专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重视室内外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布置,特 别是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种工业污染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劣,人类生活环境 的绿化显得更加迫切,于是人类生活环境如家庭、商场、酒店、办公室等场合种植
了许多盆栽式花丼植物,现有技术用于植物栽培的设备包括
1、 土栽法,在盆底带有小孔的花盆内装入泥土,在泥土上再栽培植物,该栽培方 法应用范围较广;缺点是不清洁卫生、不美观,而且浇水和施肥的时间和数量难以 把握,养护工作繁重;用户想起来时,就浇浇水和施施肥,工作一忙,没有及时给所述 植物补充水份和肥料,就会导致所述植物枯死,尤其是用户长时间在外出差,更是如 此;
2、 水栽法,在装有水的容器中栽培植物,该栽培方法应用范围小,也不美观;
3、 无土栽培法,该栽培方法相比土栽法来说清洁卫生,养护工作简便,于是深受 广大用户的喜爱。但是现有技术无土栽培法的专用装置有的结构非常简单和不美观,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320108374. 2,专利名称无土栽培设备,包括外盆、 用来设置营养液的储液盒、加液管、浮标、植料和引液绳,储液盒置于外盆内,由 盒体及盒盖组成,在盒盖上至少置有三个孔加液管孔,浮标孔以及引液孔;加液 管通过储液盒的盒盖上的加液管孔插入于储液盒内,由二端连通的管体和塞子组 成;浮标通过储液盒的盒盖上的浮标孔插入于储液盒内,由浮标套、置有刻度标记 的浮标杆以及浮标桶组成;植料置于外盆内的储液盒的盒盖上面,是木炭和浮石混 合物;引液绳通过储液盒的盒盖上的引液孔, 一端置于盒体内并浸没于营养液中, 另一端嵌置于植料中;该装置虽然成本不高,管理省事、省时,但是不美观,而且不适 宜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栽培,移动也不方便。
现有技术无土栽培法的还有一种专用装置结构较复杂,移动与使用不方便,不 适合于家庭、商场、酒店、办公室等场合使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200820082529. 2,专利名称多元立体无土种植装置,包括立式架体,架体内的底部 设有养液槽,养液槽的上端设有植管,植管的上方至架体顶端之间层设安装穴盆的层架,养液槽内设有水泵,水泵一端的水管分流连接至各层穴盆下方与层架固连的 储液槽内及植管内,各储液槽的另一侧还设有排液管并连接至架体外的废液槽,该 装置虽然操作方便、整体循环性佳等,但是也不美观,移动与使用不方便,体积较大, 不适合于家庭、商场、酒店、办公室等场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 结构独特的无土栽培设备,具有体积小、移动与操作方便、美观大方、清洁卫生和 管理省事省时等优点,特别适合家庭、商场、酒店、办公室等场合使用,而且还可当
作装饰品和适宜种植不同高度的栽培物。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栽培器主体、补光机构和固定所述补光机构的支
撑机构,以及驱动栽培器主体之水泵和补光机构工作的控制电路组件;所述无土栽 培设备还包括底部设有容腔的底座;所述支撑机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后面,所述 补光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所述栽培器主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控 制电路组件包括按钮操作面板,所述控制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容腔中,所述按 钮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前侧面,所述按钮操作面板上各按钮对应的各按键穿 越所述底座前侧面后与所述控制电路组件电连接。
所述底座上表面向内设置有凹槽;所述栽培器主体包括用来盛装营养液的储液 盆,所述储液盆大体呈船形,其底面联接一个与所述船形储液盆同等壁厚的平底凸 台,所述平底凸台的外框尺寸与所述底座凹槽内框尺寸适配;借助所述储液盆底面 的平底凸台卡入所述底座凹槽内,所述栽培器主体平稳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之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无土栽培设备结构设计独特,借助台灯和船的设计构思,巧妙地将栽培器 主体和补光机构设置安装在底座上,同时巧妙地将水泵、入液口、泄液口和浇灌口 都设置在体积较小的所述船形储液盆的内腔内,移动时只需要用户提着下固定柱, 就可以方便地移到合适的地方;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具有体积小、移动与操作 方便、美观大方、清洁卫生和管理省事省时等优点,特别适合家庭、商场、酒店、 办公室等场合使用,而且还可当作装饰品;由于补光机构与栽培器主体之间的距离 可以调节,适宜种植不同高度的栽培物。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的轴测投影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另一个方向的轴测投影示意图3是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底座与上固定柱装配在一起的轴测投影示意图4是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中储液盆的轴测投影示意图,储液盆为 倒置状态,即储液盆底部朝上;
图5是图4中所述储液盆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的剖视示意图7是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中储液盆外盖、储液盆内盖、支撑架装 配在一起的轴测投影示意图,支撑架上没有安装水泵;
图8是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中储液盆外盖、储液盆内盖、支撑架装 配在一起的仰视示意图,支撑架上没有安装水泵;
图9是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中储液盆外盖、储液盆内盖、支撑架装
配在一起的主视示意图,支撑架上已安装了水泵,并局部剖视;
图'10是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中储液盆外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n是图10中B-B的剖视示意图12是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中储液盆内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所述无土裁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中储液盆内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C的剖视示意图15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补光机构与上固定柱装配在一起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仰视示意图17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底座的仰视示意图,图中已装有控制电路组件; 图18所述无土栽培设备之底座盖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l、图2、图17和图18,—种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栽培器主体20、补光 机构30和固定所述补光机构30的支撑机构40,以及驱动栽培器主体20之水泵和补 光机构30工作的控制电路组件50;所述无土栽培设备还包括底部设有容腔11的底 座IO;所述支撑机构40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IO后面,所述补光机构30固定在所述 支撑机构40的上端;所述栽培器主体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控制电路组件 50包括按钮操作面板51,所述控制电路组件50设置在所述底座10容腔11中,控制电路组件50 —般用螺丝52固定在所述底座10容腔11中,所述按钮操作面板51设 置在所述底座10的前侧面12,所述按钮操作面板51上各按钮对应的各按键(图中未 画出)穿越所述底座10前侧面12后与所述控制电路组件50电连接,如本实用新型 无土栽培设备的按钮操作面板51上设计有灯开/关的按钮511、功能选择按钮512 和重新设定按钮513等。当控制电路组件50和其各导电线(图中未画出)连接并固 定好后,底座10底部用底座盖19封盖住。
参见图3至图6,所述底座IO上表面向内设置有凹槽13;所述栽培器主体20包 括用来盛装营养液的储液盆21,所述储液盆21大体呈船形,其底面联接一个与所述 船形储液盆21同等壁厚的平底凸台211,所述平底凸台211的外框尺寸与所述底座 10凹槽13内框尺寸适配;借助所述储液盆21底面的平底凸台211卡入所述底座10 凹槽13内,所述栽培器主体20平稳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
参见图3至图6,所述底座10凹槽13内底面设置有两条呈"八"字形的凸筋 131;对应地,所述储液盆21之平底凸台211的内底面设置有两条呈"八"字形的与 平底凸台211同等壁厚的凸筋214,同时在凸筋214处,所述储液盆21之平底凸台 211的外底面向内形成两条呈"八"字形的凹槽215。
当所述栽培器主体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储液盆21底面的平底凸台 211卡入所述底座10凹槽13内时,所述底座10凹槽13内底面的两条"八"字形 凸筋IM刚好嵌入所述储液盆21之平底凸台211外底面的两条"八"字形凹槽215 内,使所述栽培器主体20平稳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
参见图5至图14,所述栽培器主体20还包括储液盆外盖23、储液盆内盖24、 支撑架25和多个用来固定栽培物的网状物件26。
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联接有两圈形状相同的内、外封闭凸筋232、 233, 内封闭凸筋232各处厚度相同、是由多条曲线连接成,外封闭凸筋233各处厚度也 相同、也是由多条曲线连接成;所述内封闭凸筋232的高度h比所述外封闭凸筋233 的高度H要小,所述两内、外封闭凸筋232、 233之间围成一个封闭沟槽234;所述内 封闭凸筋232围成的区域235内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物件26外部形状适配的通孔231, 该通孔231与所述网状物件26同等数量;在所述区域235内还分别设置有与各对应 通孔231同心的圆简形凸起236,所述圆简形凸起236的内径与所述通孔231的内径 同等;所述内封闭凸筋232围成的区域235内还设置有诸多螺丝柱237。
所述储液盆内盖24外部形状与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的封闭沟槽234形状相同,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沿着外边缘联接有与所述储液盆外盖23封闭沟槽 234适配的凸边?44;所述储液盆内盖24设有比所述储液盆外盖23通孔231内径略 小的通孔Ml,所述两通孔241、231同等数量,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各通孔241 边缘分别设置有营养液流出到栽培物上的向外凸起的浇灌口 243;所述储液盆内盖 24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各对应通孔241同心的内、外圆简形凸起245、 246,所 述内圆筒形凸起245的高度hl比所述外圆简形凸起246的高度Hl要小,所述内圆 简形凸起245的内径与所述通孔241的内径同等,所述内圆简形凸起245的外径与 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之圆筒形凸起236的内径适配,所述外圆简形凸起246的 内径比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之圆筒形凸起236的外径要大,所述两内、外圆 简形凸起245、246之间围成沟槽247,所述各外圆简形凸起246上都开有缺口 2461, 所述各浇灌口 243将各对应的内圆简形凸起245切开一个缺口后与所述沟槽247相 连通;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设有与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之螺丝柱237同等数 量的螺丝通孔248;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中部附近设置由封闭突起249围成的 容腔2491,该容腔2491内设有营养液流入的入液口 242,所述容腔2491内设置有螺 丝柱2492。
所述支撑架25头部252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的封闭突起249内框适配; 所述支撑架25内联接有一隔板253,该隔板253将所述支撑架25分成上、下两个容 腔254、 255;所述下容腔255内的隔板253上设置有带通孔2511的柱体251,所述 通孔2511与所述上容腔254相连通;所述隔板253上还设置与所述储液盆内盖24 下底面螺丝柱2492相适配的螺丝通孔2531;所述支撑架25底部周边向外延伸有四 条支撑脚256、 257、 258、 259,所述各支撑脚的下底面与所述支撑架25的下底面 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四条支撑脚256、 257、 258、 259各设置有缺口 2561、 2571、 2581、 2591。
用各螺丝28将所述储液盆内盖24固定在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上,所述储液盆内 盖24上表面的凸边244刚好卡入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的封闭沟槽234内,而 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的各圆筒形凸起236插入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两内、 外圆筒形凸起245、 246之间围成的沟槽247内,并且所述圆筒形凸起236的内圏紧 贴所述内圆简形凸起245的外圈,所述圆简形凸起236的外圈与所述外圆简形凸起 246的内圈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与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之间 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储液盆内盖24和储液盆外盖23上各自对应的两通孔241、 231 同心共同构成容纳各网状物件26的栽培穴孔27。
所述支撑架25头部252插入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由封闭突起249围成的 容腔2491内,用螺丝固定后,所述支撑架25的上容腔254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由封闭突起围成的容腔"91共同构成入液容腔。所述水泵22固定在所述 支撑架25的下容腔255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借助所述连接管221与所述支撑 架25内的柱体251相连接;所述连接管221包括硬连接管2211和软连接管2212, 硬连接管2211与所述水泵22的出水口相连接,软连接管2212将硬连接管2211和 所述支撑架25内的柱体251连接起来,硬连接管2211用工程塑料一次注射成型,软 连接管2212材料是橡胶。
所述储液盆外盖23、储液盆内盖24、支撑架25、水泵22和各网状物件26装 配好后安装在所述储液盆21上时,所述支撑架"的下底面和其上的四条支撑脚 256、 257、 258、 259压在所述储液盆21平底凸台211的内底面上,所述四条支撑脚 256、 257、 258、 259上的各缺口 2561、 2571、 2581、 2591刚好避开各对应的凸筋 214。支撑架25上的水泵22位于储液盆21的营养液中。
参见图12至图14,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底面设置凹槽240,该凹槽240的外壁 2401位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封闭突起249的外恻,所述凹槽240底面设置有 泄液口 2402;位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底面的入液口 242和泄液口 2402两侧相邻 的所述各外圆简形凸起246之间设置有挡液凸台2403,如图12中,位于所述储液盆 内盖24上底面的入液口 242和泄液口 2402两侧的所述各外圆筒形凸起246共有四 个,每相邻两个所述各外圆简形凸起246之间设置有挡液凸台2403,共设置了三个挡 液凸台2403;所述挡液凸台2403的高度与所述外圆简形凸起246的高度Hl同等。 于是营养液从所述储液盆内盖24的入液口 242流出并能够迅速地流向所述各外圆 简形凸起246的缺口 2461后由所述浇灌口 243流出到栽培物上,而有小部分营养液 从所述入液口 242流出后只能绕过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底面两边的外圆简形凸起 246后慢慢地从所述凹槽240的泄液口 2402流回到所述储液盆21内;也就是说,营 养液从入液口 242流到所述各外圆简形凸起246的缺口 2461的路程比较短,而营养 液从入液口 242流到泄液口 2402的路程较长;当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与储液 盆外盖23下底面之间的容腔内营养液较多时,泄液口 2402还起到一个分流的作用, 使一部分营养液流回到所述储液盆21内。
参见图5至图8,所述储液盆2内壁上设有诸多定位筋条213,所述各定位筋条 213的上表面2131在同一个平面上并比所述储液盆21上表面要低。
所述储液盆外盖23的外框与所述储液盆21内腔口适配,当所述储液盆外盖23、 储液盆内盖24、支撑架25、水泵22和多个网状物件26装配好后安装在所述储液 盆21上时,所述各定位筋条213的上表面2131顶在所述储液盆外盖23的下表面上。参见图5和图6,所述储液盆21内设置有一个中空的柱体212,所述柱体212的 上表面开有一个通孔2121,所述柱体212的下底部圆周边开有一个缺口 2122,所述 中空的柱体212内腔设置有一个浮球(图中为画出);通过从所述通孔2121中可观察 所述浮球的位置,用来判断所述储液盆21内是否添加营养液。
参见图l和图7至图10,所述储液盆外盖23前面还设置有一个可以转动的翻盖 239;将翻盖239打开,可以观察所述储液盆21内的柱体212中浮球的位置;也可直 接将翻盖239打开后将营养液倒入到所述储液盆21内。
上述底座IO、储液盆21、储液盆外盖23、储液盆内盖24、支撑架25和翻盖 239用工程塑料一次注射成型。
参见图1至图3和图15,所述支撑机构40包括下固定柱41和上固定柱42,所 述下固定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IO后面,所述补光机构30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柱 42的上端。
所述下固定柱41为中空的柱体,所述上固定柱42也为中空的柱体,所述上固定 柱42的外部形状与所述下固定柱41的中空容腔411适配,如所述下固定柱41为中 空的椭圆柱体,所述上固定柱42也为中空的椭圆柱体;或者是,所述下固定柱41为 中空的圆柱体,所述上固定柱42也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下固定柱41后面开有与所 述中空容腔411相连通的多个定位孔412,如图2所示,共设置有七个定位孔412;所 述上固定柱42后面开有"U"形槽422,该"U"形槽与所述上固定柱42的中空容腔 相连通,使所述"U"形槽的中间部位形成活动的弹片423,所述弹片423的自由端设 置有向外的突起4231,所述突起4231的外部尺寸略小于所述定位孔412的孔径。
所述上固定柱42插入所述下固定柱41的中空容腔411内上下移动,此时所述 下固定柱41的中空容腔411内壁压迫所述上固定柱42之弹片423上的突起4231, 使所述弹片423的自由端连同其上的突起4231向所述上固定柱42的中空容腔内移 动;当需要将所述上固定柱42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柱41的某一定位孔412时,使所述 上固定枉42之弹片423上的突起4231移动到该定位孔412处,在所述弹片423弹 力作用下,所述突起4231从该定位孔412中穿出,于是所述上固定柱42就停留在所 述下固定柱41上合适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的补光机构30与栽培器主体20之间的距离受所述下 固定柱41的中空容腔411的深度、上固定柱42的长度和定位孔412数量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下固定柱"共设置有七个定位孔412,于是补光机构30与栽培
器主体20之间的距离可有七个不同的尺寸,于是补光机构30照射在栽培器主体20 上的栽培物的可有七种不同的光线强度;并且根据各栽培物的高度,来调节补光机 构30与栽培器主体20之间的距离,如有的栽培物比较高,就需要将补光机构30与 栽培器主体20之间的距离调远点。
参见图16,所述补光机构30包括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柱42上端的灯罩31,以及 安装在所述灯罩31内的两只灯32,所述两只灯32在所述灯罩31呈"八"字形设置。
参见图1至图1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的工作原理 以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之栽培器主体20的储液盆外盖23上设置有两排共 七个通孔231为例,对应地网状物件26也为七件。
栽培时,可将栽培物(如西红柿、草莓、各种花卉等植物的种子或幼苗)搁置在 所迷储液盆外盖23通孔231与储液盆内盖24通孔241共同组成的栽培穴孔27处 的网状物件26上,图1和图2中,只有一个栽培穴孔27内放置有网状物件26,其它 六个栽培穴孔27上图中没有画出网状物件26;可同时种植七种栽培物;储液盆21内 盛装有营养液;通过按钮操作面板51上各按钮将栽培物的程序设置好,通电使水泵 22工作,水泵22工作将储液盆21内的营养液抽出经连接管221、所述支撑架25内 柱体251的通孔2511送到所述支撑架25的上容腔254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 面由封闭突起249围成的容腔2491共同构成入液容腔内,然后由该入液容腔内的入 液口 242流入到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与储液盆外盖23之间形成的容腔内,再由该容 腔经所述储液盆内盖24之各外圆简形凸起246上的缺口 2461流入到所述储液盆外 盖23之圆简形凸起236外圈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之外圆简形凸起246内圈之间的 间隙后由浇灌口 243将营养液送到栽培物的根部或网状物件26下部,使栽培物吸收 到营养液。
当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如室外,可不需要开启补光机 构30;而当所述无土栽培设备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如室内,则需要开启补光机构30, 可以根据不同栽培物在不同时间段的生长特性,来调节补光机构30与栽培器主体20
之间的距离,使补光机构30之发光源照射在不同栽培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光线强度不
同,让栽培物充分吸收光,使栽培物迅速地健康生长。
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与现有技术结构完全不一样,借助台灯和船的设计构 思,巧妙地将栽培器主体20和补光机构30设置安装在底座10上,同时巧妙地将水泵22、、入液口 242、泄液口 2402和浇灌口 243都设置在体积较小的所述船形储液 盆21的内腔内,移动时只需要用户提着下固定柱41,就可以方便地移到合适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具有体积小、移动与操作方便、美观大方、清洁卫生和管 理省事省时等优点,特别适合家庭、商场、酒店、办公室等场合使用,而且还可当作 装饰品;由于补光机构30与栽培器主体2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适宜种植不同高度 的栽培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 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
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
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栽培器主体(20)、补光机构(30)和固定所述补光机构(30)的支撑机构(40),以及驱动栽培器主体(20)之水泵和补光机构(30)工作的控制电路组件(5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设有容腔(11)的底座(10);所述支撑机构(40)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0)后面,所述补光机构(30)固定在所述支撑机构(40)的上端;所述栽培器主体(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控制电路组件(50)包括按钮操作面板(51),所述控制电路组件(50)设置在所述底座(10)容腔(11)中,所述按钮操作面板(51)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前侧面(12),所述按钮操作面板(51)上各按钮对应的各按键穿越所述底座(10)前侧面(12)后与所述控制电路组件(50)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表面向内设置有凹槽(13);所述栽培器主体(20)包括用来 盛装营养液的储液盆(21),所述储液盆(21)大体呈船形,其底面联接一个与所述 船形储液盆(21)同等壁厚的平底凸台(211),所述平底凸台(211)的外框尺寸与 所述底座(IO)凹槽(13)内框尺寸适配;借助所述储液盆(21)底面的平底凸台 (211)卡入所述底座(10)凹槽(13)内,所述栽培器主体(20)平稳地设置在所述底 座(10)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凹槽(13)内底面设置有两条呈"八"字形的凸筋(131);对应 地,所述储液盆(21)之平底凸台(211)的内底面设置有两条呈"八"字形的与平 底凸台(211)同等壁厚的凸筋(214),同时在凸筋(214)处,所述储液盆(21)之平 底凸台(211)的外底面向内形成两条呈"八"字形的凹槽(215);当所述栽培器主体(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储液盆(21)底面的平 底凸台(211)卡入所述底座(10)凹槽(13)内时,所述底座(10)凹槽(13)内底面的 两条"八,,字形凸筋(131)刚好嵌入所述储液盆(21)之平底凸台("1)外底面的 两条"八"字形凹槽(215)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器主体(20)还包括储液盆外盖(23)、储液盆内盖(24)、支撑架(25) 和多个用来固定栽培物的网状物件(26);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联接有两圈形状相同的内、外封闭凸筋(232、 233),所述内封闭凸筋(232)的高度(h)比所述外封闭凸筋(233)的高度(H)要小 所述两内、外封闭凸筋(232、 233)之间围成一个封闭沟槽(234);所述内封闭凸 筋(23"围成的区域(23"内设置有与所述网状物件(26)外部形状适配的通孔 (231),该通孔(231)与所述网状物件(26)同等数量;在所述区域(235)内还分别 设置有与各对应通孔(U1)同心的圆简形凸起(236),所述圆筒形凸起(236)的内 径与所述通孔("1)的内径同等;所述内封闭凸筋(232)围成的区域(235)内还设 置有诸多螺丝柱(237);所述储液盆内盖(24)外部形状与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的封闭沟槽 ("W形状相同,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沿着外边缘联接有与所述储液盆外 盖(23)封闭沟槽(234)适配的凸边(244);所述储液盆内盖(24)设有比所述储液 盆外盖(23)通孔(231)内径略小的通孔(241),所述两通孔(241 、 231)同等数量, 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各通孔(241)边缘分别设置有营养液流出到栽培物 上的向外凸起的浇灌口 (243);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各 对应通孔(241)同心的内、外圆简形凸起(245、 246),所述内圆简形凸起(245)的 高度(hl)比所述外圆简形凸起(246)的高度(Hl)要小,所述内圆简形凸起(245) 的内径与所述通孔(241)的内径同等,所述内圆简形凸起(245)的外径与所述储 液盆外盖(23)下底面之圆简形凸起(236)的内径适配,所述外圆简形凸起(246) 的内径比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之圆简形凸起(236)的外径要大,所述两 内、外圆简形凸起(245、 246)之间围成沟槽(247),所述各外圆简形凸起(246)上 都开有缺口 (2461),所述各浇灌口 (243)将各对应的内圆简形凸起(245)切开一 个缺口后与所述沟槽(247)相连通;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设有与所述储液盆外 盖(23)下底面之螺丝柱(237)同等数量的螺丝通孔(248);所述储液盆内盖(24) 下底面中部附近设置由封闭突起(249)围成的容腔(2491),该容腔(2491)内设有 营养液流入的入液口 (242),所述容腔(2491)内设置有螺丝柱(2492);所述支撑架(25)头部(252)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的封闭突起(249) 内框适配;所述支撑架(25)内联接有一隔板(253),该隔板(253)将所述支撑架 (25)分成上、下两个容腔(254、 255),所述下容腔(255)内的隔板(253)上设置有 带通孔(2511)的柱体(251),所述通孔(2511)与所述上容腔(254)相连通;所述隔 板(253)上还设置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螺丝柱(2492)相适配的螺丝通 孔(2531);所述支撑架(25)底部周边向外延伸有四条支撑脚(256、 257、 258、 259), 所述各支撑脚的下底面与所述支撑架(25)的下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四条支 撑脚(256、 257、 258、 259)各设置有缺口 (2561、 2571、 2581、 2591);用各螺丝(28)将所述储液盆内盖(24)固定在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上,所述 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的凸边(244)刚好卡入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的封 闭沟槽(234)内,而所述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的各圆简形凸起(236)插入所述 储液盆内盖(24)上表面两内、外圆简形凸起(245、 246)之间围成的沟槽(247)内, 并且所述圆简形凸起(236)的内圏紧贴所述内圆简形凸起(245)的外圈,所述圆 简形凸起(236)的外圈与所述外圆简形凸起(246)的内圈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储 液盆内盖(24)上表面与储液盆外盖(23)下底面之间形成一个容腔,所述储液盆 内盖(24)和储液盆外盖(23)上各自对应的两通孔(241 、 231)同心共同构成容纳 各网状物件(26)的栽培穴孔(27);所述支撑架(25)头部(252)插入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由封闭突起 (249)围成的容腔(2491)内,用螺丝固定后,所述支撑架(25)的上容腔(254)与所 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由封闭突起(249)围成的容腔(2491)共同构成入液容 腔;所述水泵(22)固定在所述支撑架(25)的下容腔(255)内,所述水泵(22)的出 水口借助所述连接管(221)与所述支撑架(25)内的柱体(251)相连接;所述储液盆外盖(23)、储液盆内盖(24)、支撑架(25)、水泵(22)和各网状 物件(26)装配好后安装在所述储液盆(21)上时,所述支撑架(25)的下底面和其 上的四条支撑脚(256、 257、 258、 259)压在所述储液盆(21)平底凸台(211)的内 底面上,所述四条支撑脚(256、 257、 258、 259)上的各缺口 (2561、 2571、 2581、 2591)刚好避开各对应的凸筋(21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底面设置凹槽(240),该凹槽(240)的外壁(2401)位 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下底面封闭突起(249)的外恻,所述凹槽(240)底面设置 有泄液口 (2402);位于所述储液盆内盖(24)上底面的入液口 (242)和泄液口 (2402)两侧相邻的所述各外圆简形凸起(246)之间设置有挡液凸台(2403),所述 挡液凸台(2403)的高度与所述外圆简形凸起(246)的髙度(H1)同等。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盆(21)内壁上设有诸多定位筋条(213),所述各定位筋条(213)的 上表面(2131)在同 一个平面上并比所述储液盆(21)上表面要低;所述储液盆外盖(23)的外框与所述储液盆(21)内腔口适配,当所述储液盆 外盖(23)、储液盆内盖(24)、支撑架(25)、水泵(22)和多个网状物件(26)装配 好后安装在所述储液盆(21)上时,所述各定位筋条(213)的上表面(2131)顶在所述储液盆外盖(23)的下表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盆(21)内设置有一个中空的柱体(212),所述柱体(212)的上表面 开有一个通孔(2121),所述柱体(212)的下底部圆周边开有一个缺口 (2122),所 述中空的柱体(212)内腔设置有一个浮球。
8. 根据权利要求4 7任一项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盆外盖(23)前面还设置有一个可以转动的翻盖(239)。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0)包括下固定柱(41)和上固定柱(42),所述下固定柱的下 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0)后面,所述补光机构(30)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柱(42)的上 端;所述下固定柱(41)为中空的柱体,所述上固定柱(42)也为中空的柱体,所述 上固定柱(42)的外部形状与所述下固定柱(41)的中空容腔(411)适配;所述下固 定柱(41)后面开有与所述中空容腔(411)相连通的多个定位孔(412);所述上固 定柱(42)后面开有"U"形槽(422),该"U,'形槽与所述上固定柱(42)的中空容 腔相连通,使所述"U"形槽的中间部位形成活动的弹片(423),所述弹片(423)的 自由端设置有向外的突起(4231),所述突起(4231)的外部尺寸略小于所述定位 孔(412)的孔径;所述上固定柱(42)插入所述下固定柱(41)的中空容腔(411)内上下移动,此 时所述下固定柱(41)的中空容腔(411)内壁压迫所述上固定柱(42)之弹片(423) 上的突起(4231),使所述弹片(423)的自由端连同其上的突起(4231)向所述上固 定柱(42)的中空容腔内移动;当需要将所述上固定柱(42)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柱 (41)的某一定位孔(412)时,使所述上固定柱(42)之弹片(423)上的突起(4231) 移动到该定位孔(412)处,在所述弹片(423)弹力作用下,所述突起(4231)从该定 位孔(412)中穿出,于是所述上固定柱(42)就停留在所述下面定柱(41)上合适的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机构(30)包括固定在所述上固定柱(42)上端的灯罩(31),以及安 装在所述灯罩(31)内的两只灯(32),所述两只灯(32)在所述灯罩(31)呈"八"字形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包括栽培器主体、补光机构、固定补光机构的支撑机构和底部设有容腔的底座,以及驱动栽培器主体之水泵和补光机构工作的控制电路组件;支撑机构下端固定在底座后面,补光机构固定在支撑机构的上端;栽培器主体设置在底座上;控制电路组件包括按钮操作面板,控制电路组件设置在底座容腔中,按钮操作面板设置在底座的前侧面,按钮操作面板上各按钮对应的各按键穿越底座前侧面后与控制电路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无土栽培设备具有体积小、移动与操作方便、美观大方、清洁卫生和管理省事省时等优点,特别适合家庭、商场、酒店、办公室等场合使用,而且还可当作装饰品和适宜种植不同高度的栽培物。
文档编号A01G31/06GK201332617SQ2008202359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田瑞全, 罗海涛, 董长平 申请人:深圳智英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