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1180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参的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提高刺参成活率和回捕率、 降低养殖成本、便于商品参收获和利于及时清塘处理的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 法。
背景技术
剌参(^ oWc/zopMs/qpom'cws Selenka)也称仿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海参纟冈Holothuroidea, 楣手目Aspidochirotida, 仿朿慘属 ^w幼'c/zo/7M。刺参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且不含胆固醇,含有的硫酸软骨素 有强体抗衰、抑制肿瘤的功效。因此剌参是高级滋补品,为海珍品之冠。目前, 剌参池塘养殖的主要方式是造礁养殖,是在原养虾池塘投石造礁作为刺参的附 着基,以满足刺参栖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剌参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但是 这一养殖模式却存在许多弊端第一.由于石头及运输费用较高,加之所造石头 礁及池塘只适用于刺参养殖,因此使用投石造礁就提高了刺参的养殖成本;第 二.因石块固定于池底,难以对多年养殖的池塘进行清底;第三,收获时必须 雇佣潜水员潜水收捕,费时费力,而且还会有剌参藏于石块之间不能被收获, 不但造成刺参回捕率低,同时也无法进行清塘处理。为了解决刺参投石造礁养 殖所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号为200720011893.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 调斜插板式池塘海参养殖礁笼",可替代投石造礁,具有海参附着面积大、可 随意调节水层高度、便于水质管理及海参收获等优点。但是,刺参池塘礁笼养 殖必需严格控制礁笼放置密度、刺参投放密度以及培水指标等,否则,将直接 影响刺参的生长及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剌参成活率和回捕率、降低养殖成本、便于 商品参收获和利于及时清塘处理的剌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 如下步骤进行
a.建立刺参养殖池;b. 对刺参养殖池进行清塘处理并将水排出;
c. 按间距为2 3m、 1200个/公顷的密度放置礁笼,然后再纳进0.45 0.55m 深的自然海水且进行培水,使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10 20mg/L,浮游动物 <10mg/L,附着生物50 60g/m2,底栖生物〈70mg/m^
d. 将参苗放入礁笼,投放规格为100 500头/kg,每个礁笼中投50头,然后 用网衣将礁笼封闭,再进自然海水至水深至少1.5m;
e. 养殖剌参至商品规格;
f. 收获刺参时,取出礁笼,拿出附着基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所述b步骤是在养殖池中进入海水30 40cm深,全池泼洒150 300 kg/hm々票
白粉或900 1200kg/hn^生石灰,处理时间为2天。
所述c步骤的自然海水的盐度28 36、 pH7.8~8.4、溶解氧4 llmg/L、 COD10 15mg/L。
所述e步骤的养殖剌参是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至少20%,同时调节池水pH 值7.8 8.4。
本发明是用礁笼代替石礁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克服了石礁所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礁笼所具有的优点,并可促进剌参生长,提高剌参的成活率,具体 优点如下
1. 礁笼的合理分布、剌参投放密度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培水指标的严格要求, 可促进刺参生长,提高刺参的成活率;由于礁笼内部有剌参附着基,在池底同 等面积的前提下,可增加刺参附着面积50%以上,有效利用水体养殖空间,产 量可达每亩420kg左右;
2. 当池塘底部淤泥积累过多、水质恶化时,可将刺参与礁笼一同取出,然 后进行清塘,比造礁养殖模式更彻底、更有效,同时也可对礁笼进行清洗,保 证刺参生活环境;
3. 由于刺参是在礁笼内养成,刺参的天然敌害及池底杂藻难以进入礁笼内, 可大大提高其成活率;
4. 收获时只需将礁笼整体取出,将附着基取出收集刺参即可,无需雇佣潜 水员潜水收捕,省时省力,降低剌参养殖成本,又可提高刺参回捕率,增加产
5.礁笼是由无毒的聚乙烯材料制成,可回收利用,其成本低于石头礁且 无需开山取石,可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a. 建立剌参养殖池选择在海水潮流畅通、水质清新(盐度28 36, pH7.8 8.4,溶解氧4 llmg/L, COD10~15mg/L)、无污染、无大量河流(淡水) 流入的地区建池,参池面积以5hm2 (5公顷)左右为宜,池深应保证水深至少 1.5m,池底为泥底或泥沙底并设置2个高低进排水闸门;
b. 对刺参养殖池进行清塘处理并将水排出;清整池第后进水30 40cm,全 池泼洒漂白粉(150~300 kg/hm2)或生石灰(900-1200kg/hm2)清塘,清除池 塘中的野杂鱼和蟹类等,伊除池塘中刚毛藻等大型植物,清塘2天后将水排干;
c. 按间距为2-3m、 1200个/公顷的密度放置礁笼,然后再纳进0.55m深的自 然海水且进行培水,使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10 20mg/L,浮游动物〈10mg/L, 附着生物50 60g/m2、底栖生物〈70mg/m、
d. 将参苗放入礁笼,投放规格为500头/kg的刺参,每个礁笼中投50头,然 后用网衣将礁笼封闭,再进自然海水,水深2.0m;
e. 养殖18月,刺参至商品规格,体重平均达到135g/头,成活率80%;
f. 收获刺参时,取出礁笼,拿出附着基捕大(符合规格要求)留小,轮捕 轮放,产量达到432kg/667m2。
实施例2:
a b步骤同实施例l;
c. 按间距为3m、 1200个/公顷的密度放置礁笼,然后再纳进0.45m深的自然 海水且进行培水,使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10 20mg/L,浮游动物〈10mg/L, 附着生物50 60g/m2、底栖生物〈70mg/m
d. 将参苗放入礁笼,投放规格为100头/kg的刺参,每个礁笼中投50头,然 后用网衣将礁笼封闭,再进自然海水,水深1.5m;
e. 养殖12月,刺参至商品规格,体重平均达到120g/头,成活率92%;养殖 期间每日应换水一次,换水量20%以上,可根据池塘水温和水质情况及时调整 换水量, 一般春秋季换水量在25%左右,夏季高温期池塘日换水量要在50%以 上。夏眠期间或池水水质恶化时应加大换水量,低温期可少换水。养殖期间应 根据情况进行投饵和更换网衣。当池水pH值在7以下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 每次用量为225 375kg/hm2,直至池水pH值在7.8 8.4为止。可以混养对虾、 沙蚕和海带等, 一方面可以改善底质和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产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a.建立刺参养殖池;b.对刺参养殖池进行清塘处理并将水排出;c.按间距为2~3m、1200个/公顷的密度放置礁笼,然后再纳进0.45~0.55m深的自然海水且进行培水,使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10~20mg/L,浮游动物<10mg/L,附着生物50~60g/m2,底栖生物<70mg/m2;d.将参苗放入礁笼,投放规格为100~500头/kg,每个礁笼中投50头,然后用网衣将礁笼封闭,再进自然海水至水深至少1.5m;e.养殖刺参至商品规格;f.收获刺参时,取出礁笼,拿出附着基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 步骤是在养殖池中进入海水至30 40cm深,全池泼洒150-300 kg/hm巧票白粉或 900 1200kg/hn^生石灰,处理时间为2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c步骤的自然海水的盐度28 36、 pH7.8~8.4、溶解氧4 llmg/L、 COD10 15mg/L。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 步骤的养殖刺参是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至少20%,同时调节池水pH值7.8 8.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刺参成活率和回捕率、降低养殖成本、便于商品参收获和利于及时清塘处理的刺参的池塘礁笼养殖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建立刺参养殖池;对刺参养殖池进行清塘处理并将水排出;按间距为2~3m、1200个/公顷的密度放置礁笼,然后再纳进0.45~0.55m深的自然海水且进行培水,使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10~20mg/L,浮游动物<10mg/L,附着生物50~60g/m<sup>2</sup>,底栖生物<70mg/m<sup>2</sup>;将参苗放入礁笼,投放规格为100~500头/kg的刺参,每个礁笼中投50头,然后用网衣将礁笼封闭,再进自然海水,水深至少1.5m;养殖刺参至商品规格;收获刺参时,取出礁笼,拿出附着基捕大留小,轮捕轮放。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491220SQ20091001061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9日
发明者张义伟, 磊 王, 文 赵 申请人:大连水产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