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8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 和小麦蚜虫的复配杀菌杀虫剂。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面积已达2300万公顷,仅次于水稻。小 麦生长期常见的病害有38种、虫害有37种。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位居 小麦三大病害的前两位,小麦蚜虫居虫害之首。这"两病一虫"的危害,可 以损失小麦50%的产量,严重时可能导致绝产。所以这"两病一虫"就成为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化学药剂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三唑类(Triazoles)杀菌剂在防 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三唑酮(triadimefon)作 为三唑类最早商品化的药剂,在整个防治过程中成为主打品种,但研究表 明,由于长期使用,小麦锈病和白粉病菌对其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戊唑醇(tebuconazole)同属于三唑类的杀菌剂,用于种子处理和叶面喷 洒,对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等具有很好的防 治效果。该药是近年推向市场的新型杀菌剂,具有用量少,见效快的特点, 但是价格偏贵,防治成本较高。吡虫啉(imidacloprid)对小麦蚜虫不但具 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天敌安全,属于环境友好型药剂。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始终存在着两大问题, 一是长期、大量、单一的使 用化学药剂,使其产生了抗药性,防病治虫效果欠佳。二是在小麦较长的 生长期间,白粉病、锈病、蚜虫三者混合同期发生与危害,可是,农民往 往却只对单一的病虫害采取单独的防治方法,造成费工、费时,费力。要 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手段之一是化学药剂的复配。
对于杀菌剂的复配,国内外做过一些研究,中国专利CN1918989A"— 种杀菌剂组合物"是将烯肟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混配,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有一定的防效,但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黄瓜
白粉病的危害。专利CN101379992A"—种含有烯唑醇和噻菌灵的植物杀菌 剂"是将烯唑醇和噻菌灵复配用于防治假尾孢属、啄孢属、子囊菌属、担 子菌属、核腔菌属病菌。专利CN1561732A"—种防治麦类病害的复配杀菌 剂"是由三唑酮、福美双和苯氧菊酯构成的三元复配,用于防治麦类白粉 病和锈病,兼治小麦其他真菌性病害。专利CN101133737A"20。/。丁硫-戊 唑醇可湿性粉剂及其生产方法"是把杀虫剂和杀菌剂两种不同的农药混合 而成的杀虫杀菌剂,兼有杀虫、杀菌作用,功效明显提高,增产显著。上 述专利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是,综合来看,或者只注重杀菌的效果,或者 只强调杀虫的作用,很少涉及将防止药剂抗性的产生及发展与一次施药兼 治"两病一虫"或多种病虫害统一考虑的问题。
发明概述
本发明将戊唑醇、三唑酮和任选的吡虫啉三者复配,目的是使老药三 唑酮能够焕发青春,继续发挥作用,使戊唑醇用量降低,减少价格成本, 能够有效地防止抗性的发展,同时还能达到一次施药,病虫兼治的效果。 生产上实用和市场前景广阔。
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各项
1. 一种小麦杀菌复配剂,其包含戊唑醇、三唑酮和药用辅剂。本文所 述的药用辅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可以用于制备农药的各种辅剂,包 括例如溶剂、乳化剂、助剂、吸附剂、填料、表面活性剂等。
2. 根据以上l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 量比率为3~9:7~1。本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当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量比 率在3 ~ 9 : 7 ~ 1的区间内时,可以获得明显的增效作用(见实施例部分)。
3. 根据以上2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 量比率为3 :7、 5:5、 7:3、 8 : 2或9 : 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 案中,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5 : 5。
4. 根据以上1至3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为乳油、微乳剂 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
5. —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包含以下有效成分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该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还可以包括各种药用辅剂,包括例 如溶剂、乳化剂、助剂、吸附剂、填料、表面活性剂等。
6. 根据以上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戊唑醇、三唑酮和
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0 50 : 1.0 ~ 50 : 1.0~10。
7. 根据以上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 酮的重量比率为3~9:7~1。
8. 根据以上7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 酮的重量比率为3 : 7、 5 : 5、 7 : 3、 8 : 2或9 : l。
9. 根据以上5至8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为乳油、 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
10. 根据以上9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乳油、微乳 剂或可湿性粉剂所含有的组分及配比如下(按重量比)
乳油
戊唑醇1 15% 三唑酮1~30% 吡虫啉1~10°/。 乳化剂5~10% 溶剂补至100%。
微乳剂
戊唑醇
三唑酮
吡虫啉
有机溶剂
助剂

1~15%
1~30%
1~腦
8~12%
3~5%
补至100%
可湿性粉剂
戊唑醇 1~15% 三唑酮 1~30°/0吡虫啉 1~10%
助剂 3 10% 吸附剂、填料 补至100%。
11. 以上1-4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在防治小麦锈病和小麦白 粉病中的应用。
12. 以上5-10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在防治小麦锈病、 小麦白粉病和小麦蚜虫中的应用。
发明详述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的复配杀菌杀虫 剂,不但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而且还能有效防止病虫抗性的 发展。
对此,我们针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和小麦蚜虫做了室内生物测定, 活体实验,田间防治试验;用多种药剂复配,研制成即增效又防止抗性还 能病虫兼治的复配杀菌杀虫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杀菌杀虫复配剂(制剂),其主要有 下述成分组成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常规生产工艺制成农药为乳 油(EC)、微乳剂(ME)、可湿性粉剂(WP)。
按配制IOOO克重的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的各种剂型的混剂,其制剂 含量的优选范围是(按重量计)戊唑醇1 15%、三唑酮1~30%、吡虫啉 1~10%、助剂、溶剂和填料等10~80%,前提条件是满足各组分的百分比 之和为100%。根据应用不同,可制成不同的含量和配方的多种剂型。
各剂型所含组分及配比如下
3%~30°/。乳油
戊唑醇1~15% 三唑酮1~30°/0 吡虫啉1~10% 乳化剂5~40% 溶剂 35~85%3%~30°/。微乳剂
戊唑醇1~15% 三唑酮1~30% 吡虫啉1~10% 有机溶剂8~12% 助剂3~5°/。 水补至100%
3%~30%可湿性粉剂
戊唑醇1~15% 三唑酮1~30% 吡虫啉1~10°/。 助剂 3~10% 吸附剂、填料35-85%
本发明具有与以往复配药剂不同的作用,不但增强了杀菌作用,提高 了防效,而且有效地延缓了抗性的发展;同时三种药剂合用,兼治蚜虫, 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其次,复配剂使用量显著降低, 减少了环境污染。再次,该复配剂材料易得,成本降低,工艺简单,制作 方便,易于生产,适于推广。
经生物测定表明,本发明的复配药剂对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明显增 效,对小麦蚜虫也有良好的兼治作用。田间试验对小麦叶病的防效达90%, 对小麦白粉病防效90%以上,对小麦麦长管蚜的防控不低于98%。该药兼 有杀菌、杀虫作用,使用方便,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积 极扣和节能减排之国策。同时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可直接转变成生产力, 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不应理解为以任何方式限 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另外指出,本文中列出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w/w) c
实施例1
10%乳油的制备(按重量计)戊唑醇3%,三唑酮5%,吡虫啉2%, 农用乳剂500 # 5.5°/。,农用乳剂600 #2.5%,甲醇5%,二甲苯补足至100%。 以上原药和农用乳剂的商购来源如下-戊唑醇江苏省盐城市绿叶化工有限公司
三唑酮江苏省渐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吡虫啉江苏省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农用乳剂500#:河北省邯郸市新迪亚有限公司 农用乳剂600 # :江苏省如东江山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2
20%乳油的制备(按重量计)戊唑醇5%,三唑酮12°/。,吡虫啉3%, 农用乳剂500 # 7.5%,农用乳剂600 # 2.5%,甲醇8%, 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施例3
35°/。乳油的制备(按重量计)戊唑醇12%,三唑酮20%,吡虫啉3%, 农用乳剂500 # 10%,农用乳剂600 # 3°/。,甲醇10%, 二甲苯补足至100%。
实施例4
30%微乳剂的制备(按重量计)戊唑醇10%,三唑酮17%,吡虫啉3%, 有机溶剂(二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v/v): 4: 1) 8 10%,表面活性 剂15~20% (乳化剂0204和602的混合物(v/v): 3: 1),丙二醇3 5%, 水补至100%。乳化剂0204商购自江苏省如东江山化工有限公司并且乳化 剂602商购自江苏省如东江山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5
20%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按重量计)戊唑醇5%,三唑酮12%,吡虫 啉3%,十二烷基硫酸钠1%,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经混合充分搅拌,达到325目过筛细度。 实施例6
30%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按重量计)戊唑醇7%,三唑酮20%,吡虫 啉3%,十二烷基硫酸钠1%,羧甲基纤维素1%,木质素磺酸钠10%,轻 质碳酸钙补足至100°/。。混合搅拌达到325目筛细度。
实施例7
对小麦锈病的毒力和增效系数的测定。用活体测定的方法取得生测数 据,然后利用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求出三唑酮和戊唑醇的致死中浓度 ECso值。根据Wadley(1945,1947)公式1计算并与实测的EC5o值进行比较, 据公式2评价复配剂的联合作用效果。
复配剂理论EC50计算公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公式l
联合作用效果评价计算公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formula>
公式2
式中,A、 B是各成分,而a和b是这些成分在复配药剂中的比例, EC5o(th)是复配药剂的理论反应值,EC5。(。b)是实测值;SR表示相互作用系数。
药剂选用戊唑醇,三唑酮,采用小麦叶锈病菌的活体测定方法,根据 结果计算EC5o和增效系数(SR)。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配比药剂防治小麦 叶锈病菌时,戊唑醇和三唑酮(3:7、 5:5)复配明显增效,其中戊唑醇和 三唑酮3:7的配比组合更为突出。表1复配剂不同剂量配比及其单剂对小麦叶锈病的EC5()的测定
药 剂配比 WAV回归方程EC邻(mg/L)95%置信区间相互作用系数 (SR)
三唑酮一Y=-1.7534+1.3971x125.72105.04—146.96一
戊唑醇—Y=0.0384+1.1840x65.9645.00_86.91一
戊挫醇:三唑酮1:9Y=-1.6096+1.3541x131.80110.85 — 152.760.87
戊唑醇:三唑酮2:8Y=2.3107+0.5570x124.91103.96—145.870.85
戊唑醇:三唑酮3:7Y=0.6434+1.1357x46.3525.39—67.302.13
戊唑醇:三唑酮4:6Y=2.0231+0.7181x62.7741.82—83.721.47
戊唑醇:三唑酮5.5Y=-0.1628+1.282x56.1535.19—77.101.54
戊唑醇:三唑酮6:4Y=0.5726+0.9404x110.8189.86—131.760.73
戊唑醇:三唑酮7:3Y=-0.8469+1.3297x81.2360.28_102.190.95
戊唑醇:三唑酮8:2Y=2.1751+0.6172x97.2375.62—118.850.75
戊唑醇:三唑酮9:1Y=0.0196+1.1289x82.4357.33— 107.520.84
实施例8
对小麦白粉病的毒力和增效系数的测定。药剂戊唑醇,三唑酮和吡 虫啉,采用叶段法,将3cm的小麦长叶段,在复配药剂中浸泡5秒取出, 凉干,然后放在含苯并咪唑的培养基上观察,设清水为对照,每浓度3个 重复,每个重复一个表面皿。然后在沉降塔内接白粉菌,接种后把培养皿 放入17"C (±rC)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依据所得结果,算出EC5o和增 效系数(SR)。结果表明,戊唑醇和三唑酮复配对小麦白粉病明显增效, 以组合5:5为最佳。
表2复配剂不同剂量配比及其单剂对小麦白粉病菌的EC5C的测定
药剂配比 WAV回归方程EC知(mg/L)95%置信区间相互作用系数 (SR)
三唑酮—Y=-1.0157+1.2162x140.64120.55-160.73—
戊唑醇—Y=0.2054+U914x55.9435.85-76.04—
戊唑醇三唑酮1:9Y=-0.0014+1.0797x102.7582.66-122.840.58
戊唑醇三唑酮2:8Y=0.9116+0.8648x113.0391.24-134.820.56
戊唑醇三唑酮3:7Y=0.4816+1.0230x82.8361.88-103.790.82
戊唑醇三唑酮4:6Y=0.3614+1.0221x93.6368.53-118.720.79
戊唑醇三唾酮"Y=0.4255+1.3103x57.0836.13-78.041.52
戊唑醇三唑酮6:4Y=0,9310+0.9445x74.3053.34-95.250.99
戊唑醇三唑酮7:3Y=0.7477+1.0471x58.0343.10-72.961.18
戊唑醇三唑酮8:2Y=1.5156+0.7563x100.1879.22-121.140.63
戊唑醇三唑酮9:1Y=0.2226+1.1506x63.5743.48-83.670.94实施例9
复配剂对麦长管蚜的毒力测定。方法是小麦蚜虫人工接虫,每盆小麦
苗接20头以上,每个处理6次重复,24h检查死亡率,以对数死亡机率值 算得LCso。设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复配剂和单剂吡虫啉之间没有 差异,完全可用于小麦蚜虫的防治,可以肯定不影响对小麦锈病和白粉病 的防治效果。
表3复配剂和吡虫啉单剂对麦长管蚜的毒力测定
药 剂配比 W/W回归方程LC邻(mg/1^相互作用系数(SR)
吡虫啉—Y=3.7918+1.2341x(12.15±2.97)Aa一
戊唑醇:三唑酮3:7Y=3.4377+0.5786x(14.88士1.28)Aa1.19
戊唑醇:三唑酮Y=3.4443+1.4323x(15.55±1.63)Aa1.28
实施例10
复配剂对小麦锈病的室内药效。采用喷雾法接菌,将小麦叶锈病菌孢
子溶于酒精中,后喷雾至盆栽麦苗(2叶期)上,放入保湿塔内8~24h。 病菌充分发病后施药,每盆麦苗为一个重复,每个单剂和配方6个重复, 设清水为对照,20。C恒温室内培育。采用7^es"vwm/RwWz/o^m's interaction 0~9级分级法,按叶片上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其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斑;
l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6 10%; 5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喷药后分别于5d、 10d调査小麦叶锈病菌的感染情况,计算病情指数 和校正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戊唑醇三唑酮,以3 : 7、 5 : 5、 7 : 3、 8 : 2和9 : 1的配比组合为好,其中5 : 5的组合最佳,其防治效果与戊唑 醇单剂相当,但均显著高于三唑酮单剂(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表4戊唑醇与三唑酮复配剂及其单剂对小麦叶锈病菌的防治效果
药 剂配比药前 病指-(%)施药后5天施药后10天WAV病指(%)防治效果(%)病指(%)防治效果(%)
三唑酮52.3341.75(57.88±1.35) deD24.89(75.71±5.01)bcC
戊唑醇—48.6717.33(81.20±1.66;>abA10.50(88.98±1.82)aA
戊唑醇:三唑酮1:955.6746.67(55.75±1.09)eD39.33(63.92±5.90) cC
戊唑醇:三唑酮2:855.0036.33(65.13±0.55)dBC27.33(74.62±5.11)bcC
戊唑醇:三唑酮"46.3315.00(82.91 ±7.47) aA12.33(86.40±4.41) aAB
戊唑醇:三唑酮4:650.6723.33(75.69±1.59)abcAB21.67(78.16±1.16)bBC
戊唑醇:三唑酮58.3317.33(84.31±0.52)aA10.67(90.66±0.67) aA
戊唑醇:三唑酮6:452.3334.67(65.03±6.72) dBC26.00(74.62±5.94) bcC
戊唑醇:三唑酮"51.6724.33(75.14±2.95)abcAB13.67(86.49±2.06) aAB
戊唑醇:三唑酮8:250.3316.33(82.87±2.42) aA14.67(85.12±0.59)aAB
戊唑醇:三唑酮9:148.6726.67(72.93±8.27) bcdAB12.50(87.72±1.77)aA
清水(CK)-■——47.3389.67—92.67—
注防治效果后面的字母表示不同供试药剂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相同
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为/^0.05,大写字母为&0.01),下同。
实施例11
复配剂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药效。小麦白粉菌采用沉降塔接种,把苗 期小麦(1叶期)放入沉降塔中,将白粉菌孢子从上面的入口吹入,待孢
子沉降约15min后,取出麦苗,于2(TC恒温室培育备用。待病菌充分发病 后,进行施药,每盆为一个重复,每个处理三个重复,设清水为空白对照, 作好标记,于20'C恒温室内培育。试验分别于喷药后5天、IO天调査小 麦白粉菌保护性的感染情况,并记录。白粉病严重度调査亦采用 7MeWvMm/i^/n'i/bm^ interaction 0~9级分级法进行调查,算得病情指数 和药效。结果显示,复配剂3:7 9:1组合较三唑酮单剂都有很好的增效作 用,以5:5组合的增效最明显;但与戊唑醇效果相当。表5戊唑醇与三唑酮复配剂及其单剂对小麦白粉病病菌的防治效果
药 剂配比 W:W药前 病指 (%)施药后5天施药后10天
病指(%)防治效果(%)病指(%)防治效果(%)
三唑酮一51.0044.58(58.36±7.63) dC24.33(75.35±8.16) dC
戊唑醇一30.500.33(99.48±9.01) aA0.83(98.71 ±0.00) aA
戊,醇:三哇酮1:957.3324.33.(79.78±2.91) cB18.17(85.04±5.92) cBC
戊唑醇:三唑酮2:842.673.67(95.91±4.75) abAB10.33(88.57±12.24) bcABC
戊唑醇:三唑酮3:751.6712.33(88.63士11.53)abcAB12.00(96.95±2.64) abAB
戊唑醇:三唑酮4:644.3314.33(84.60±0.62) bcAB11.67(87.58±2.22) bcABC
戊唑醇:三唑酮5:544.001.00(98.92±0.00) aA2.00(97.85±0.00) abAB
戊唑醇:三唑酮6:442.6711.83(86.79±16.20) abcAB11.33(87.46士3.38)bcABC
戊唑醇:三唑酮7:334.007.67(89.26±8.21) abcAB3.33(95.37±4.46) abcAB
戊唑醇:三哇酮8:235.001.83(97.50±4.32) abAB3.00(95.95±7.01) abAB
戊唑醇:三唑酮9:126.330.67(98.79士2.10)aA2.33(95.82±10.3) abAB
清水(CK)一43.6791.67—92.5一
实施例12
复配剂对小麦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喷洒接种法,将小麦叶锈病 菌水溶液直接喷到麦叶表面,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湿一晚,次日晨揭去塑 料薄膜。每小区对角线选择代表性样点5个,每点面积lm2,插牌标记, 每次均在固定样点内取样;每样点每次调查30株小麦;病情严重度调查 采用7MeW/vw附/Rw^/onm;s interaction 0~9级分级法,每株小麦调查顶部 三片叶片;分别在药前和药后7d、 10d调查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显 示,复配剂7天和10天的防效均好于单剂三唑酮和戊唑醇,其中复配剂 与三唑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尸<0.05);由于复配剂中戊唑醇和三唑酮的 含量均低于单剂,说明复配剂增效突出。表6复配剂及其单剂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药 剂浓度施药后7天施药后10天(mg/L)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戊唑醇:三唑酮 (5:5, W/W)10012.3581.58±2.17aA7.4990.18±0.72aA
20%三唑酮(EC)20012.5478.67±2.60bA10.1184.89±3.27bA
:12.5%戊唑醇(ME)10012.5680.58±1.21aA8.3388.68±2.14aA
清水(CK)_64.1一72.85一
实施例13
复配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于小麦拔节期接种小麦白粉病 菌。接种时小麦长势均一、良好。每小区样点5个,每样点面积lm2,固 定取样;每样点每次调查小麦30株。根据改进的CYMMIT0 9级分级标 准调査整株小麦,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斑;
1级第1叶片有少数病斑<2%;
2级第1叶片病斑面积占总整张叶片面积的3% 10%; 3级第2叶片病斑面积<10°/。,第l叶片病斑面积<25%;
4级;第2叶片病斑面积占11% 25%,第1叶片病斑面积>25%;
5级第3叶片病斑面积<10%、第2叶片病斑面积占26% 50°%, 第1片叶病斑面积>50%;
6级第3叶片病斑面积占11% 25%、第2叶片病斑面积占<50 %,第1叶片病斑面积〉50%;
7级第4叶片病斑面积<10%、第3叶片病斑面积占26% 50%, 第2片及以下叶病斑面积>50%;
8级旗叶病斑面积《5%,旗叶以下叶片病斑面积>50%;
9级整株叶片病斑面积大于整片叶面级50%,穗部发病。
分别在药前和药后3天、7天调査病情指数。防治后第7天的结果说 明,三种药剂对白粉病的效果都在90%以上,复配剂的效果好于单剂三唑 酮和戊唑醇,由于复配剂中戊唑醇和三唑酮的含量均低于单剂,证明增效明显,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表7复配剂及其单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药 剂
戊唑醇:三唑酮 (5:5, W/W)
浓度(mg/L)
施药后3天
施药后7天
100
病,,数(%)—防治,(, ,情指^(%) 防治效果(%)
9I.21±1.67Aa
37.53
47.28士0.72Aa
6.30
20%三唑酮(EC) 200 12.5%戊唑醇(ME) 100 清水CK 一
39.00
39.01 74.44
46.40±0.60Aa 46.41±1.85Aa
7.15 6.93 74.49
卯.24士1.59Aa 90.54±1.94Aa
实施例14
复配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每小区对角线取样点5个,每样 点面积l m2,小麦蚜虫挂牌定株调査,每样点20株小麦。分别于药前和 药后1天、3天、5天、7天调查虫量。结果表明,复配剂和单剂吡虫啉对 小麦蚜虫都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复配剂和单剂吡虫啉施药后1天 的麦蚜减退率分别为94.93%和93.99%,防治效果分别为95.49%和94.44%; 施药后3天到7天的虫口减退率均在96%以上,复配剂的防治效果略好于 单剂。表明吡虫啉和两种杀菌剂复配后,其杀虫作用没有减退,合用后能 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
表8复配剂及其单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m施药后3天 药后S天 药后7天 她岈虫 -■--
药 剂 基数 虫口 虫口 虫口
(mg/L)(头)减退率防治效果(%)减退率防治效果(%)减退率防治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戊唑醇:三唑酮
(5:5, W/W) 100 4664 98.81 诉.54士0.02Aa99.20 卵.81士0.39Aa 99.55 S 9.06±0.61Aa
2.5%吡虫啉(ME)20 5336 96.15 97.22士1.66Aa97.11 98.25±0.71Aa 98.95 97.55±0.82Aa 清水CK 一 5162 18.68 — 32.81 — 52.67 —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杀菌复配剂,其包含戊唑醇、三唑酮和药用辅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 的重量比率为3 9:7 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三唑酮 的重量比率为3:7、 5:5、 7:3、 8 : 2或9 : 1。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其为乳油、微 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
5. —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包含以下有效成分戊唑醇、三唑 酮和吡虫啉。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戊唑醇、三唑 酮和吡虫啉的重量比为1.0 50 : 1.0~50 : 1.0~10。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 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3 ~ 9 : 7 ~ 1 。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戊唑醇和 三唑酮的重量比率为3 : 7、 5 : 5、 7 : 3、 8 : 2或9 : 1。
9. 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为乳 油、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形式。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其中所述乳油、 微乳剂或可湿性粉剂所含有的组分及配比如下(按重量比)乳油戊唑醇1~15% 三唑酮1~30% 吡虫啉1~10% 乳化剂5~10% 溶剂补至100%微乳剂戊唑醇 1~15%三唑酮 l~30°/o吡虫啉 1 10°/。有机溶剂 8~12%助剂 3~5%水 补至100%可湿性粉剂戊唑醇 1 15% 三唑酮 1 30% 吡虫啉 1 10% 助剂 3~10%吸附剂、填料 补至100% 。
11. 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复配剂在防治小麦锈病和小 麦白粉病中的应用。
12. 权利要求5-10任一项所述的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在防治小麦锈 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蚜虫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杀菌、杀虫复配剂的研制和应用。该复配剂主要由戊唑醇、三唑酮和吡虫啉所组成。可制成乳油、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经生物测定表明,对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明显增效,对小麦蚜虫也有良好的兼治作用。田间试验对小麦叶病的防效达90%,对小麦白粉病防效90%以上,对小麦麦长管蚜的防控不低于98%。该药兼有杀菌、杀虫作用,使用方便,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扣合节能减排之国策。同时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可直接转变成生产力,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01N43/653GK101617674SQ20091016671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娇 尹, 煜 曹, 曹雅忠, 李克斌, 王玉卿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