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8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播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涉及一种播种器。背景技术
现有的播种器如图1所示,其大致在组装过程上来讲,部是利用铆钉10将两片对 称的播种器本体11、12予以铆合在一起,另外并配合握柄13及扣合入内的顶掣块14而组 成,且该握柄13及顶掣块14在组合至播种器本体11、12的耳部111、121时,其必须在用 相对的孔洞利用螺丝15来结合,而为现有的播种器结构;但由于此种播种器结构其在组装 时,必须利用到铆钉机和起子工具来分别组合播种器本体11、12及握柄13、顶掣块14,因此 在组装上必须利用到机器,所以容易造成①组装较为复杂麻烦,由于必须以铆钉机将两半 圆弧形的播种器本体11、12铆合,且又要搭配握柄13及顶掣块14的锁固结构,因此组装 的速度也会缓慢;②由于台湾是个高工资的国家,因此就制造业来讲,其在组装时的工时增 加,相对地其成本也会相对地提高,徒然也增加相当的成本花费;③同样地在拆卸时也较为 麻烦,因此其可说是相当的不具有实用性;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由于现有的播种器在使用 后,其都会附着杂草或是其他垢土,因此使用者必须常常清除铆钉铆合处及握柄13与顶掣 块14内的垢土或杂草,而现有的播种器由于无法拆卸,因此常常会发生的就是该铆钉铆合 处遭杂草绊杂而卡死,致始现有的播种器寿命相当不长,实有再加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播种器,其可以使得制造者在组装播种器时较为 方便,完全没有现有播种器结构所带来的因扰,相当的符合现代的需求;而本发明的次要目 的希望可以提供制造业者在组装播种器时更省时且组装速度更快,且不须利用到机器,相 对地成本也可大量减低,相当具有实用性;因此总体来讲,本发明可说是相当具有实用性, 可称为相当突破的一种发明,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图1为现有的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播种器的改良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播种器的改良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播种器的改良结构,其未使用时的作动剖面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播种器的改良结构,请参看图2,其主要为一播种器本体20,该 本体包括第一、二半圆弧片体21、22、握柄30及一压掣柄40,其中该第一、二半圆弧片体21、 22的弧面两端各形成一扣块211及扣孔221,而第一、二两半圆弧片体21、22亦延伸设有第 一、二耳部23、24,该第一、二耳部23J4的顶部则分别形成有一内、外扣耳部231、232、对1、
3242,而该第一、二耳部的外扣耳部232、242则向内凸设有一凸扣耳部233J43 ;而握柄30 设有一内孔31供置放一弹簧32,如此而可以配合压掣柄40顶掣弹簧32于握柄30的内孔 31内,且握柄30及压掣柄40的两侧外端各形成一扣固孔33、41,且靠近外侧则设有一连通 的剖槽34、42,如此而为本发明播种器的改良结构。 而本发明在组装时,请参看图3及图4,其仅要将第一、二半圆弧片体21、22的扣块 211及扣孔221相对应而扣合,其播种器本体20的下端便已稳固扣合,之后可将弹簧32置 入握柄30的内孔内,并利用握柄30的剖槽34沿着第二耳部M的第二耳部241插入,并使 其插入预定的深度而使第二耳部的M2凸扣耳部243得以扣固在握柄30的扣固孔33上; 而待握柄30扣固在第二耳部M后,同样地再将压掣柄40的剖槽42沿着第一耳部23的第 一耳部231插入,并使其插入预定的深度而使其第一耳部的232凸扣耳部233可以扣固在 压掣柄40的扣固孔41上,如此而可以达到相当简易的组装结构,如图3所示。
权利要求
1. 一种播种器,其主要为一播种器本体,该本体包括第一、二半圆弧片体、握柄及一压 掣柄,而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两半圆弧片体的弧面两端各形成一扣块及扣孔,而该两半圆弧片体亦延伸设有 第一、二耳部,该第一、二耳部的顶部则分别形成有一内、外扣耳部,而该外扣耳部则向内凸 设有一凸扣耳部;而握柄设有一内孔供置放一弹簧,如此而可以配合压掣柄顶掣弹簧于握柄的内孔内, 且握柄及压掣柄的两侧外端各形成一扣固孔,且靠近外侧则设有一连通的剖槽,如此而可 以经由环环相扣的原理而达到简易组装及拆卸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播种器,其主要为一播种器本体,该本体包括第一、二半圆弧片体、握柄及一压掣柄,其中该两半圆弧片体的弧面两端各形成一扣块及扣孔,而该两半圆弧片体亦延伸设有第一、二耳部,该第一、二耳部的顶部则分别形成有一内、外扣耳部,而该外扣耳部则向内凸设有一凸扣耳部;而握柄设有一内孔供置放一弹簧,如此而可以配合压掣柄顶掣弹簧于握柄的内孔内,且握柄及压掣柄的两侧外端各形成一扣固孔,且靠近外侧则设有一连通的剖槽,如此而可以达到易于组装拆卸的播种器结构。
文档编号A01C7/02GK102084742SQ20091023187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徐秋珍 申请人:徐秋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