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

文档序号:31776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弃地生态恢复
技术领域
,涉及损毁宅基地快速生态恢复及复垦,特别是涉及地震灾后损毁宅基地的快速生态恢复及复垦技术。
背景技术
:据四川省国土部门统计,"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灾区损毁和灭失宅基地达S20hm2。结合新农村建设,为保障农村居民居住安全,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690号)要求,丧失住宅的农村居民要搬离原址,统一规划以达到土地节约集约目的。损毁宅基地虽然分布较为零散,但大多数宅基地地势相对平缓、土壤层较厚、占地面积较大,且宅基地周围有相当数量的耕作基础,有些原本就是耕地,因此具有恢复为耕地的潜力。另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资料分析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平均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而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用地153!112计算,今后每年约有183.6万hm2的农村宅基地可能闲置不用,如果对这些荒旧宅基地资源进行复垦,将大量增加我国的后备农地资源。目前,宅基地恢复及复垦常用的技术归结起来主要为清渣一清理基础一填埋建渣一土地平整一翻耕。该技术以工程机械或人力投入为主,在清理宅基地废弃物后通过简单的翻耕使其转变为耕地,随即开展农业生产。然而此种宅基地的恢复及复垦方法只注重耕地数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复垦后耕地质量的提升。宅基地土壤由于长期压实,存在土壤板结严重、容重大、孔隙度小、透气性能差、微生物活动弱、基础肥力低等问题,使得复垦后的耕地短时间内很难适宜耕作。震后灾区亟待恢复生产,如果复垦后的耕地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势必影响灾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因此,震后宅基地恢复不仅是要增加耕地数量,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关技术迅速改良宅基地土壤物理性质、恢复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实现宅基地土壤的生态恢复,为灾区复垦一批高质量的耕地。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宅基地复垦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即快速又生态的宅基地生态恢复及复垦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宅基地复垦后耕地质量差和土壤肥力低难以达到快速恢复农业生产需要的现象。本发明利用固体废弃物清理、硬化层破碎及客土技术实现土壤耕层的快速恢复,同时,针对复垦后耕地生产力低下的问题,利用"绿肥+经济林果"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绿肥植物的栽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培肥土壤,并且减少油桃生长所需化肥投入,为作物生长提供有利土壤环境,实现土壤的生态改良和新增农田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作为优选,所述生态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采用固体废弃物清理,利用动力机械,清除宅基地残留的废弃建筑材料,对不能再利用的废弃建筑材料就近挖坑填埋;B、硬化层破碎,在表面建渣清理后,清除墙体基础、道路基础和/或晒坝基础及硬化层表面,挖出房屋基础;C、客土恢复耕层,土壤层厚度小于40cm的地方用客土覆盖;D、绿肥植物与经济林果相结合的土壤生物修复,绿肥植物与经济林果采用团状混种的方式,将经济林果栽植成规则的块状并在树下播种绿肥植物。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A步骤的填埋深度大于1.5m。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C步骤中覆盖客土厚度不低于0.5m,客土距离不超过覆盖地20km。作为进一步优选D步骤中所述绿肥植物为豆科植物,所述经济林果为油桃。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豆科植物为三叶草、紫花苜蓿或光叶紫花苕,并将其分别种植于客土修复后的宅基地上。作为进一步优选D步骤中绿肥植物播种前先进行23天晒种,下雨前后泥土湿润时播种,播后覆盖细土12cm,在春季的3月中下旬播种或秋季的8月中下旬播种;三叶草每亩用种量为0.50.75kg,紫花苜蓿每亩用种量为11.5kg,光叶紫花苕每亩用种量为1.52kg,在苗期施用35kg/亩尿素作追肥;团状混种于整地完成后按株行距2mX4m打穴,定植穴长、宽、深为0.8mX0.8mX0.6m,每穴施农家肥1520kg,于5月底定植油桃幼苗,绿肥种子撒播于整好的厢中,播后翻嵌入土;绿肥植物在进入盛花期前进行翻埋,先将绿肥割倒、切碎、暴晒后翻埋,翻埋深度1520cm,翻埋后晒田增温。作为进一步优选翻埋时,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20kg。作为进一步优选绿肥植物在秋季的8月中下旬播种。其具体做法和原理为1.固体废弃物清理利用动力机械如挖掘机为基础,清除宅基地残留的废弃建筑材料。清除过程中对有回收价值的建渣要尽量回收;对能再次利用的建渣做到物尽其用;对不能利用的建渣采取就近挖坑填埋,填埋深度大于1.5m,保证填埋建渣不影响以后耕作及污染耕作层土壤;对危险废物集中专门处置。2.硬化层破碎在表面建渣清理后,还需清除墙体基础和道路或晒坝基础及硬化层表面,挖出房屋基础,如混泥土、砖块、石块等,能继续使用者为农民继续使用,不能使用者用于复垦田坎修筑,从而降低宅基地恢复中的使用成本。3.客土恢复耕层土壤层厚度小于40cm的地方需要客土,且覆土厚度不低于0.5m,客土质量能满足基本耕作要求,客土距离不超过20km。在客土覆盖后,将表土整平,整地要求精细,无杂物,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土碎的播种要求。在平整土地基础上建立田间排灌系统。分厢挖沟,整厢宽度2m,沟深2030cm。田块四周开挖排灌沟及田中间的十字沟,深度比厢沟深10cm。挖出来的泥土不要堆放在沟沿上,应投放到畦中间,使畦面似鲫鱼背状,以免积水。4."绿肥+经济林果"的土壤生物修复根据震区宅基地恢复现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筛选出三叶草、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等豆科绿肥植物作为土壤生物修复的绿肥材料。上述绿肥植物不仅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它们还具有重要的饲用价值,能为灾区恢复养殖业提供重要的原料。此外,在种植绿肥时团状混种油桃等经济林果,确保在快速培肥土壤的基础上,灾区农民能取得短期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促进了立体农业在灾后生产恢复中的实现,有效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实施上述土壤生物修复的原理(1)合理播种。播种前先进行23天晒种,用多菌灵拌种进行病害防治,选择下雨前后泥土湿润时播种,播后覆盖细土12cm。三叶草、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春、秋季皆可播种,春季播种在3月中下旬进行,秋季播种在8月中下旬进行。由于秋季土壤墒情好,杂草生长弱,有利于绿肥生长成坪,选择此时期播种效果最佳。三叶草每亩用种量为0.50.75kg,紫花苜蓿每亩用种量为11.5kg,光叶紫花苕每亩用种量为1.52kg。(2)适当肥水管理。豆科绿肥虽根系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因视苗长势酌情施用35kg/亩尿素作追肥以达到"小肥养大肥"的效果,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后不必施用肥料,苗期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成坪后如遇长期干旱需适当灌水。(3)"果一肥"团状混种。即将油桃栽植成规则的块状并在树下播种绿肥。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于整地完成后按株行距2mX4m打穴,定植穴长、宽、深为0.8mX0.8mX0.6m,每穴施农家肥1520kg,于5月底定植油桃幼苗,油桃定植后第2年开始挂果,第3年开始进入主产期。绿肥种子根据前述用种量均匀撒播于整好的厢中,播后翻嵌入土,以种子不外露为宜。(4)翻埋。绿肥作物在进入盛花期前进行翻埋。先将绿肥割倒、切碎、稍加暴晒以失水萎蔫,便于翻埋,翻埋深度1520cm。翻埋后晒田增温,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再行灌水,以加速其分解腐烂,提高绿肥的转化率。收割后大量的磷、钾元素被植株茎叶带走,可结合翻地,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20kg,增产效果相当明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宅基地恢复为耕地过程中将工程技术、客土技术及土壤生态恢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耕层快速恢复,土壤质量迅速改良,兼顾恢复过程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上述方法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彭州市新黄村损毁宅基地快速生态恢复及复垦中的试验,其具体作法为(1)2008年5月底采用大型挖掘机械对损毁宅基地表面固体废弃物及硬化层进行清理,共计整理损毁宅基地7.5亩;(2)然后对土壤层厚度小于40cm的区域实施客土修复,覆土厚度为50cm。在客土覆盖后,平整土地,分厢挖沟。整厢宽度2m,沟深20cm,同时在田块四周开挖排灌沟,深度比厢沟深10cm;(3)整地完成后按株行距2mX4m打穴,定植穴长、宽、深为0.8mX0.8mX0.6m,每穴施农家肥15kg,定植油桃幼苗;(4)8月20日进行绿肥植物播种,三叶草、紫花苜蓿和光叶紫花苕分别播种2.5亩,其中三叶草每亩用种量为0.75kg,紫花苜蓿每亩用种量为1.5kg,光叶紫花苕每亩用种量为2kg;(5)在绿肥植物播种后4个月采集土样进行分析化验,测得土壤各主要理化性质均比未进行生态恢复的宅基地复垦土壤明显改良,参见表1。由于绿肥植物具有培肥地力及保持水土的功效,油桃长势良好,后期肥料投入比一般果园降低20%以上。定植后第2年开始挂果,每亩产量300kg,果实售价4元/kg,亩产值1200元。第3年起进入主产期,预计产量将达1500kg/亩,实现产值6000元/亩。表1生态恢复前后宅基地复垦土壤(020cm)理化性质变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采用固体废弃物清理,利用动力机械,清除宅基地残留的废弃建筑材料,对不能再利用的废弃建筑材料就近挖坑填埋;B、硬化层破碎,在表面建渣清理后,清除墙体基础、道路基础和/或晒坝基础及硬化层表面,挖出房屋基础;C、客土恢复耕层,土壤层厚度小于40cm的地方用客土覆盖;D、绿肥植物与经济林果相结合的土壤生物修复,绿肥植物与经济林果采用团状混种的方式,将经济林果栽植成规则的块状并在树下播种绿肥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的填埋深度大于1.5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覆盖客土厚度不低于0.5m,客土距离不超过覆盖地20k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中所述绿肥植物为豆科植物,所述经济林果为油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科植物为三叶草、紫花苜蓿或光叶紫花苕,并将其分别种植于客土修复后的宅基地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中绿肥植物播种前先进行23天晒种,下雨前后泥土湿润时播种,播后覆盖细土12cm,在春季的3月中下旬播种或秋季的8月中下旬播种;播三叶草时每亩用种量为0.50.75kg,播紫花苜蓿时每亩用种量为11.5kg,播光叶紫花苕时每亩用种量为1.52kg,在苗期施用35kg/亩尿素作追肥;团状混种于整地完成后按株行距2mX4m打穴,定植穴长、宽、深为0.8mX0.8mX0.6m,每穴施农家肥1520kg,于5月底定植油桃幼苗,绿肥种子撒播于整好的厢中,播后翻嵌入土;绿肥植物在进入盛花期前进行翻埋,先将绿肥割倒、切碎、暴晒后翻埋,翻埋深度1520cm,翻埋后晒田增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绿肥植物翻埋时,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20kg。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绿肥植物在秋季的8月中下旬播种。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损毁宅基地经济林果与绿肥配置生态恢复的方法,属于废弃地生态恢复
技术领域
。目前废弃、损毁宅基地恢复及复垦常用的方法是清渣—清理基础—填埋建渣土地平整—翻耕,宅基地恢复后难以达到耕地质量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本发明提出“固体废弃物清理—硬化层破碎—客土—绿肥+经济林果”的宅基地生态恢复方法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结合,在实现耕层土壤快速恢复的同时,土壤质量迅速改良,兼顾恢复过程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深入发展带来了新的进步和发展空间。文档编号A01B79/02GK101743840SQ200910312040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发明者吴德勇,张世熔,徐小逊,朱荣,李婷,林海川,蔡艳,贾永霞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徐小逊;林海川;朱荣;李婷;张世熔;贾永霞;吴德勇;蔡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