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蜗牛及蚯蚓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0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昆虫与蜗牛及蚯蚓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态养殖与循环经济产业。通过本系统的设施 运作,将植物资源和废弃污染物资源转化为优质动物蛋白和和高效有机 肥。
技术背景
由于受到资源、环境、人口的多重约束,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清 洁生产、可持续发展已为世人瞩目。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饲料生产, 而作为饲料蛋白所需的鱼粉因过度捕捞而面临资源枯竭。昆虫、蜗牛、 蚯蚓恰恰是最好的动物高蛋白的资源,开发利用极具潜力。
昆虫生物种群具有天赋的疯长本性,由于它要求的疯长条件在自然 状况下极易满足,所以常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呈现。据测算, 一对苍蝇4 个月能繁育2000亿个蛆,可积累纯蛋白600多吨,蝇蛆从卵发育到成虫, 平均只需11天,总生物量(体重)增加300倍。 一只蝗虫每天吞食的植 物超过它的体重。昆虫作为低等动物,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中,它的 生产效率却为哺乳动物的40倍,是迄今用其他方法生产动物蛋白所无法 达到的,昆虫与环境的适应关系是亿万年来长期进化的结果,绝大多数 的昆虫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昆虫的"益"与"害",应从经 济、社会、环境效益多方面的观点分析。利用昆虫疯长潜势,开发昆虫 资源产业,可化"害"为"益"。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未被充分利用的生 物资源。据统计,世界上已知的昆虫种类达到100万种以上,它相当于 地球上所有动物总数的3/4和整个陆生动物重量的4/5。昆虫资源的应 用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历史上能称得上"产业化"的仅有家蚕、蜜蜂等少数几种。昆虫的食物来源广泛,利用其取食植物和腐食性特点, 有效地将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
以工程方式营造昆虫养殖的生态环境,将昆虫人工养殖结合蜗牛养 殖,蛇顿养殖,相互配合,形成空中、地面、地下的生态产业链。昆虫 的食物残渣和粪便是蜗牛的食粮,蜗牛的粪便又养殖了蚯顿,而蚯顿的 粪便又用于种植植物,而植物又饲养昆虫,这个一个科学的闭环式生态 循环经济产业。在一块土地上通过立体生态养殖,生产出昆虫、蜗牛、 蚯顿三种高蛋白物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设容易,立体化养殖 节约了土地和建设成本的昆虫与蜗牛及蚯虫引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1、 一种昆虫与蜗牛及蚯虫引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包括由生态养殖 棚罩设施装置、生态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态养殖棚罩设施装置由生态养殖框架棚罩与封闭式门 帘设置为框架外罩式,将生态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 施装置封闭在里面,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装置设置由昆虫养殖器、蜗牛 养殖器、蚯顿养殖槽,所述的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设置由自 动喷淋器与棚内植物种植层。
2、 如技术方案l所述的昆虫与蜗牛及蚯顿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 其中,所述的的昆虫养殖器位于装置的上部,养殖器外套防逃网罩,内 中放置饮水盆、饲料盆,底部为漏洞式分隔板,同时也连接蜗牛养殖器, 为其之顶板,蜗牛养殖器位于装置的中部,内设饮水盆,底部为漏洞式 分隔板,同时也连接蛇蚓养殖槽顶部;蜗牛养殖器放置与地面平行,蚯 蚓养殖槽位于装置的下部,埋于地下泥土中。生产系统, 其中,所述的生态养殖框架棚罩的高度为4米,宽度和长度可根据实际情 况选定,面积小可几十平方米,大可至几千平方米,生态循环养殖装置的 体积根据生态养殖框架棚罩的面积相应而定,可以若干个养殖装置组成 群落,棚内植物种植层面积与生态循环养殖装置占地面积的比例为5: 1。
本实用新型通过生态养殖棚罩设施和植物饲料种植营造了昆虫人工 词养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养殖装置将昆虫养殖、蜗牛养殖、蚯蚓养殖 连成一体,构建了循环生态经济产业链。具有结构简单,建设容易,立
体化养殖节约了 土地和建设成本等优点。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图。
附图中,生态养殖框架棚罩(1)、封闭式门帘(2)、自动喷淋器(3)、 棚内植物种植层(4)、昆虫养殖器(5)、蜗牛养殖器(6)、蚯蚓养殖器 (7)。 具体实,式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是这样的,参照附图所示, 一种昆虫与蜗 牛及蚯蚓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包括由生态养殖棚罩设施装置、生态 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其中,所述的生态养 殖棚罩设施装置由生态养殖框架棚罩(1)与封闭式门帘(2)设置为框 架外罩式,将生态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封闭 在里面,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装置设置由昆虫养殖器(5)、蜗牛养殖器 (6)、姬顿养殖槽(7),所述的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设置由 自动喷淋器(3)与棚内植物种植层(4);所述的的昆虫养殖器(5)位 于装置的上部,养殖器外套防逃网罩,内中放置饮7jC盆、饲料盆,底部 为漏洞式分隔板,同时也连接蜗牛养殖器(6),为其之顶板,蜗牛养殖器(6)位于装置的中部,内设饮水盆,底部为漏洞式分隔板,同时也连 接蛇蚓养殖槽(7)顶部;蜗牛养殖器(6)放置与地面平行,蚯衂养殖 槽(7)位于装置的下部,埋于地下泥土中;所述的生态养殖框架棚罩(l) 的高度为4米,宽度和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面积小可几十平方米, 大可至几千平方米,生态循环养殖装置的体积根据生态养殖框架棚罩(1) 的面积相应而定,可以若干个养殖装置组成群落,棚内植物种植层(4) 面积与生态循环养殖装置占地面积的比例为5: 1比较适宜。
系统运行使用时,事先在生态养殖框架棚罩(1)内种植甜高梁、饲 用玉米、黄竹草等秸杆植物,长至1.5米至2米高,形成棚内植物种植 层(4),然后进行分片收割作为饲用茎叶。将蝗虫放入昆虫养殖器(5), 词料盆内添加植物茎叶,如养殖蝇蛆或黄粉虫,则在饲料盆内添加猪粪、 麦麸、酒糟;昆虫养殖器(5)的残渣、粪便通过分隔板间隙漏落至中层 的蜗牛养殖器(6);将锅牛种放置于蜗牛养殖器(6),饮水盆内添加水, 适量添加植物茎叶饲料,蜗牛养殖残渣和粪便通过分隔板间隙漏落至下 层的蚯蚓养殖槽(7)成为蚯蚓的食粮。蚯蚓养殖槽(7)内50%容积放 置泥土,预留50%的空间,接纳上层漏落的残渣粪便。经过养殖周期, 分别收获昆虫、蜗牛、蚯虫引,将其烘干、粉碎后成为高蛋白词料。
权利要求1、一种昆虫与蜗牛及蚯蚓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包括由生态养殖棚罩设施装置、生态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养殖棚罩设施装置由生态养殖框架棚罩(1)与封闭式门帘(2)设置为框架外罩式,将生态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封闭在里面,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装置设置有昆虫养殖器(5)、蜗牛养殖器(6)、蚯蚓养殖槽(7),所述的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设置有自动喷淋器(3)与棚内植物种植层(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与蜗牛及蚯顿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昆虫养殖器(5)位于装置的上部,养殖器外套 防逃网罩,内中放置饮水盆、饲料盆,底部为漏洞式分隔板,同时也连 接蜗牛养殖器(6),为其之顶板,蜗牛养殖器(6)位于装置的中部,内 设饮水盆,底部为漏洞式分隔板,同时也连接蚯虫引养殖槽(7)顶部;蜗 牛养殖器(6)放置与地面平行,蚯蚓养殖槽(7)位于装置的下部,埋 于地下泥土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与蜗牛及蚯蚓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养殖框架棚罩(1)的高度为4米,宽度和 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面积小可几十平方米,大可至几千平方米, 生态循环养殖装置的体积根据生态养殖框架棚罩(1)的面积相应而定, 可以若干个养殖装置组成群落,棚内植物种植层(4)面积与生态循环养 殖装置占地面积的比例为5: 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与蜗牛及蚯蚓生态养殖循环生产系统,包括有生态养殖棚罩设施装置、生态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生态养殖棚罩设施装置由生态养殖框架棚罩与封闭式门帘设置为框架外罩式,将生态循环养殖装置、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封闭在里面,所述的生态循环养殖装置设置有昆虫养殖器、蜗牛养殖器、蚯蚓养殖槽,所述的植物种植层与生态环境设施装置设置有自动喷淋器与棚内植物种植层。优点是结构简单,建设容易,立体化养殖节约了土地和建设成本。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1414347SQ20092014050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张善财, 伟 郭, 坤 郭, 强 郭, 陈宜浩 申请人:郭 强;郭 伟;张善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