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8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植栽器,特别是指一种节省栽种人力及时间,且诱导植物主 根均勻侧生抓地,用以强化水土保持效果的植栽器。
背景技术
现有栽种植物的方式,一是利用花盆将植物栽种其中,二是直接将植物栽种于土 地中,两种方式都需时常适量的浇水;但是,栽种者对于植物的浇水,常发生浇水过多、浇水 不足或长时间未浇水等情况,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枯死或根部腐烂。又,森林及山坡地受到滥垦滥伐,为了预防土石崩塌及土石流的发生,除了进行挡 土墙的施工,须同时配合将大量树木直接种植于土地中,才是最佳水土保持的方式,但由于 抓地力强的植物,根部生长速度缓慢,需要长时间的栽种使根 部大量侧向增生,才能具有抓 地力进而产生水土保持的作用,因此引导植物根部快速均勻侧生并利于往旁往下抓地,乃 为本创作人所欲改良的问题所在。有鉴于此,本创作人设计一种植栽器,适用于单独栽种植物,且将植栽器连同植物 栽种于土地中,形成局部土地地质改良,减少浇水的频率且节省栽种人力及时间,避免长时 间未浇水而造成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且具有水土保持及环保的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植栽器,包括一外盒体、一内盒体,及至少一 用以固定所述外盒体与所述内盒体的定位组。所述外盒体,由一底板及自所述底板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所组 成,由所述底板及所述四个侧板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分为三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 第一堆料区、一第一出水区及一第一储水区。所述四个侧板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区分别具有 多个第一透孔。所述内盒体,由一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壁所组 成,所述内盒体外径小于所述外盒体内径,并设置于所述外盒体内部顶端,由所述底壁及所 述四个侧壁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同样分为三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第二堆料区、一 第二出水区及一第二储水区。所述四个侧壁对应所述第二透孔区分别具有多个第二透孔。所述至少一定位组,具有一杆体及两扣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栽器,包括一外盒体,由一底板及自所述底板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所组成, 所述底板及所述四个侧板界定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至少一侧板具有多个第一透孔;及一内盒体,设置于所述外盒体的内部空间中,由一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上伸 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壁所组成,所述至少一侧壁具有多个第二透孔。实施时,所述外盒体的底板向上延伸多个凸板,每一凸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凸板 的穿孔。[0013]实施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栽器,更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外盒体的水位观测组,该 水位观测组具有一水管、一网片及一浮球,所述水管具有一用以连接于所述外盒体的其中 一侧板的一出水孔的第一端,及一与所述第一端反向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网片结合于所述 第一端,所述浮球容置于所述水管内部,所述浮球顶端面向上延伸一浮标。实施时,所述水管的第二端更结合一与所述水管连通的集水盘。实施时,所述出水孔的位置低于最下方的所述第一透孔。实施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栽器,更包括用以固定所述内盒体于所述外盒体的 内部空间中的至少一定位组。实施时,所述至少一定位组,包括一穿过一侧板一第一透孔及相对应一侧壁一 第二透孔的杆体;及两分别扣组于所述杆体两端的扣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盒体设置于所述外盒体内,以所述杆体穿 设其中一第一透孔及相对应的一第二透孔,再以所述两扣件扣组于所述杆体两端,使所述 内盒体固定于外盒体内部空间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储水区与所述第二储水区储存水液, 减少浇水的频率,避免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并利用所述多个第一透孔与所述多个第二透 孔诱导植物根部均勻侧生,而产生强大抓地力,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立体分解图,显示外盒体与内盒体以定位组加以定位;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合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状态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组合放大剖面图,显示两扣件扣设于杆体两端,将内 盒体与外盒体定位;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组合图,显示网片阻隔栽种土进入水管;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组合剖面放大图,显示浮标上升呈高水位状态;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组合剖面放大图,显示浮标下降呈低水位状态;及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组合剖面图,显示水管第二端结合集水盘。附图标记说明10_外盒体;100-底板;200、200a-侧板;11-第一堆料区;12-第 一出水区;13-第一储水区;14、14a-第一透孔;15-凸板;16-穿孔;17-出水孔;20-内盒 体;300-底壁;400-侧壁;21-第二堆料区;22-第二出水区;23-第二储水区;24、24a_第 二透孔;30-定位组;31-杆体;32-扣件;40-水位观测组;41-水管;411-第一端;412-第 二端;42-网片;43-浮球;44-浮标;50-集水盘;A、A1_栽种土 ;B-植物;C-厨余;L-土地; W、Wl-水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进步性能更易于了解,以下特举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加以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植栽器,包括一开口朝上的外盒体10、一开口朝上且外径小于所述外盒体10内径的内盒体20、至少一定位组30,及一水位观测组40。所述外盒体10,是由一底板100及自所述底板100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200所组成,由所述底板100及所述四个侧板200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分为三个 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第一堆料区11、一第一出水区12及一第一储水区13。所述四个侧 板200对应所述第一出水区12分别具有多个第一透孔14。所述底板100向上凸伸多个凸 板15,每一凸板15各具有多个贯穿所述凸板15的穿孔16,其中一侧板200a并设置一与所 述第一储水区13连通的出水孔17。所述内盒体20,是由一底壁300及自所述底壁300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 个侧壁400所组成,所述内盒体20外径小于所述外盒体10内径,并设置于所述外盒体10 内部空间的顶端,由所述底壁300及所述四个侧壁400界定形成的一内部空间,同样分为三 个区域,由上至下分别为一第二堆料区21、一第二出水区22及一第二储水区23。所述四个 侧壁400对应所述第二出水区22分别具有多个第二透孔24。所述至少一定位组30,用以定位所述内盒体20与所述外盒体10,具有一杆体31 及两扣件32。所述水位观测组40,具有一水管41、一网片42及一浮球43。所述水管41具有一 用以连接于所述出水孔17的第一端411,及一与所述第一端411反向设置的第二端412。所 述网片42结合于所述第一端411,所述浮球43容置于所述水管41内部,所述浮球43顶端 面向上延伸一浮标44,要说明的是,前述出水孔17的位置低于最下方的第一透孔14a(如图 4所示)。请参阅图4、图5,栽种植物时,所述外盒体10内部空间填放栽种土 A,所述内盒体 20设置于所述栽种土 A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外盒体10内部空间的顶端,以所述杆体31穿过 所述外盒体10的其中一第一透孔14,及所述内盒体20相对应的一第二透孔24,接着将所 述两扣件32分别扣组于所述杆体31两端,由于所述扣件32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透孔14孔 径与所述第二透孔24孔径,使所述杆体31不脱出所述第一透孔14及所述第二透孔24,而 固定所述内盒体20及所述外盒体10,所述内盒体20内部空间填放栽种土 Al,并将一植物B 种植于所述内盒体20内部空间,所述植物B根部往下生长,由于所述内盒体20的底壁300 为封闭状,迫使所述植物B根部往侧边、往下均勻生长,并穿过所述多个第二透孔24、所述 多个第一透孔14及所述多个穿孔16,诱导所述植物B根部向下、向侧边生长以产生强大抓 地力量,而达到强化水土保持的效果。上述第二堆料区21则放置肥料(图未显示)以供植 物B根部吸收。浇水时,所述外盒体10与所述内盒体20内过多的水液W、W1分别流到所述第一储 水区13及所述第二储水区23储存,当所述第二储水区23内的水液Wl水位到达最下方的 第二透孔24a高度时,水液Wl则会由第二储水区23经所述第二透孔24a溢流至所述第一 储水区13,渗湿所述外盒体10内部的栽种土 A ;当所述第一储水区13内的水液W水位到达 最下方的第一透孔14a高度时,所述水液W则会由第一储水区13经所述第一透孔14a溢流 出,避免位于所述外盒体10内的植物B根部浸水腐烂。请参阅图6、图7、图8,所述第一储水区13内所储存的水液W由所述水管41的第 一端411流入所述水管41内,并以所述网片42阻隔所述第一储水区13内的栽种土 A进入所述水管41中,当第一储水区13内的水液W水位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孔17时,所述水管41 内水位上升使所述浮球43往上升高,令所述浮标44突出于所述水管41第二端412,而可知 所述第一储水区13内为高水位状态;当所述第一储水区13内部储存的水液W受植物B根 部吸取而减少时,所述浮标44随着所述浮球43同步下降,而可知所述第一储水区13内为 低水位状态,即可进行浇水的动作。请参阅第9图,当所述植栽器连同植物栽种于土地L中时,所述水管41的第二端 412亦可连接一集水盘50,所述集水盘50设置于所述土地L表面上并与所述水管41连通, 藉由所述集水盘50收集雨水或露水再流到第一储水区13中,防止植物因缺水而干枯。请参阅图9,上述内盒体20定位于所述外盒体10内部空间后,所述第一堆料区11 可供堆置厨余C,所述厨余C表面并可覆盖栽种土(图中未绘出),可阻隔所述厨余c发酵 所产生的异味向外飘散,并以所述厨余C发酵后所产生的养分供应植物根部吸收。请参阅图3,所述内盒体20位于所述外盒体10内部空间的高度位置,可藉由所述 杆体31穿组定位于较高或较低位置的第一透孔14及第二透孔24而决定,而可依据种植的 植物特性加以上、下移位调动,具有种植的方便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经由以上的构造组成,而具有以下的进步性—、所述外盒体10的第一储水区13与所述内盒体20的第二储水区23,可储存大 量水液W、W1,用以长时间供所述植物B根部吸取水分,减少浇水的频率且节省人力及时间, 避免长时间未浇水而造成植物B枯死的情况发生。二、所述内盒体20的第二储水区23内的的水液W1储存至最下方的第二透孔24a 高度时,藉由所述第二透孔24a溢流至所述外盒体10的第一储水区13,所述外盒体10第一 储水区13内的水液W储存至最下方的第一透孔14a时,藉由所述第一透孔14a溢流出所述 外盒体10,防止水液W、W1过度浸湿所述植物B的根部,避免所述植物B根部腐烂。三、所述外盒体10的底板100与所述内盒体20的底壁300为封闭状态,利用所述 植物B根部生长的特性,使所述植物B根部向下生长抵触所述底板100与所述底壁300,再 迫使所述植物B根部往四侧边穿过所述多个第二透孔24与所述多个第一透孔14均勻生 长,诱导所述植物B根部向下、向侧边增生,产生强大抓地力量,而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四、所述外盒体10的第一堆料区11内可堆置厨余C,以所述厨余C所产生的养分 供应所述植物B根部吸收,具环保概念。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任何 熟悉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饰。因此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加以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而不限于 先前的描述。
权利要求一种植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盒体,由一底板及自所述底板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板所组成,所述底板及所述四个侧板界定形成一内部空间,所述至少一侧板具有多个第一透孔;及一内盒体,设置于所述外盒体的内部空间中,由一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上伸出且依序连接的四个侧壁所组成,所述至少一侧壁具有多个第二透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体的底板向上延伸多个凸板,每 一凸板具有多个贯穿所述凸板的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栽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外盒体的水位观测 组,该水位观测组具有一水管、一网片及一浮球,所述水管具有一用以连接于所述外盒体的 其中一侧板的一出水孔的第一端,及一与所述第一端反向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网片结合于 所述第一端,所述浮球容置于所述水管内部,所述浮球顶端面向上延伸一浮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第二端更结合一与所述水管 连通的集水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的位置低于最下方的所述第 一透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栽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用以固定所述内盒体于所述外盒 体的内部空间中的至少一定位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定位组,包括一穿过一侧板一第一透孔及相对应一侧壁一第二透孔的杆体;及两分别扣组于所述杆体两端的扣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栽器,包括一外盒体、一设置于所述外盒体一内部空间的内盒体,及至少一用以定位所述内盒体与所述外盒体的定位组;所述外盒体的内部空间由上至下区分为一第一堆料区、一第一出水区及一第一储水区;所述内盒体一内部空间由上至下区分为一第二堆料区、一第二出水区及一第二储水区,通过所述第一储水区与所述第二储水区储存水液,减少浇水的频率,避免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A01G27/02GK201550469SQ200920278968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陈永裕 申请人:陈永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