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药物变异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5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铃薯的药物变异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将良种马铃薯渭会2号、陇薯6号用药物浸泡之后,2009年大田种植后,可使再 生株系的染色体及有丝分裂发生变异,将自然变异的十万分之的可能性缩小到十分之一, 由一个品种变异成十个以上品种,可分早熟、中熟、晚熟三个品系。2010年4月下旬种植时 发芽良好。第二年种植时将变异薯块用药物浸泡再次让它变异,得到更好的基因组合。马铃薯从实生籽育种来看品种有成千上万,基因大约有好几万对,总之药物变异 法变异的年代越多,品种越多。药物变异法,对种植20年以上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脱毒处理的渭会2号,经过药 物变异法变异后将植株感染病毒明显缩小,高度不足50厘米,叶片缩小、卷曲的萎笃,品种 经过药物变异后茎粗、叶茂株高1. 7米以上,叶片特别发达,所结的薯块的数量单株是原品 种的1到3倍。植株抗病能力明显增强,这个实验说明,在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的同 时,排除了病毒感染,使新的植株健壮生长。
背景技术
目前科学上用转基因技术栽培转基因作物和饲养转基因动物,转基因药物,至今 还未发现基因突变技术,所以我发明的马铃薯药物变异法,补充了基因突变这门学科上的 空白。给植物学上增添了新的一页,基因突变法。

发明内容
马铃薯药物变异法,种植的薯块都可以作为优良种薯使用。具体实施方法将变异后的优良种选育出之后,将单株分开,单贮留种,来年种植。
权利要求
将挑选好的马铃薯良种如渭会2号、陇薯6号,本地区在每年4月中下旬,把出窖后放在空房子内,使温度保持在8℃至15℃之间,由散射光线即可。当芽眼刚刚萌动到小白芽锥时用0.01%至0.5%的碘伏溶液内,溶液温度保持在6℃至10℃之间,浸泡3小时至48小时后取出,凉晒5 15天切块后种植,结果马铃薯的基因突变株数达到10%。1、2009年我将渭会2号,用0.01%碘伏溶液浸泡消毒后种植60株结果变异6株。①、其中有3株地上茎由60多厘米,升高到1.7米,茎很粗,由绿色变为紫色,叶柄升长2至3倍,叶片肥大,叶色光亮,给薯块特别晚,8月下旬,开始结薯,薯块呈圆形或圆柱形,白皮白肉花白色。②、2株茎高90厘米,花白色薯块上半部紫色,下半部白色,薯肉上半部有紫红色的,下半部为淡黄色的,有的薯肉为淡黄色,为中熟品种,薯形扁长形,芽眼变浅。③、1株株高75厘米,茎淡紫,分枝较多,花白色,薯形为四边形,薯皮较粗,结薯集中,薯块9粒,大小差不多为中熟品种。2、将挑选好的马铃薯良种,陇薯6号用0.1%碘伏溶液浸泡过的湿土在每年的4月中旬,将来发芽的马铃薯埋在湿土内芽长到0.5厘米长时,取出薯块切块种植,结果变异株数达到10%以上,将晚熟品种,变异早早熟和中熟,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芽眼变少,有黄皮黄肉的,有白皮白肉的。从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在绿叶上滴上碘液结果绿叶变蓝,说明它产生了淀粉,这说明碘与叶片中的有机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并没有将有机质中的染色体和基因破坏,导致了它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使它变异成新的个体的根本原因。
2.从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在绿叶上滴上碘液结果绿叶变蓝,说明它产生了淀粉,这说明碘 与叶片中的有机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并没有将有机质中的染色体 和基因破坏,导致了它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使它变异成新的个体的根本原因。
全文摘要
药物变异法,是将发芽的马铃薯用药物溶液浸泡3小时至48小时或将未发芽的马铃薯埋在药物溶液浸泡过的湿土内,让它发芽后切块种植,是它的基因突变的一种方法。
文档编号A01H5/02GK101919354SQ20101018294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杜林东 申请人:杜林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