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5111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施,尤其是涉及水产养殖污水排放渠道的一种净化设施。
背景技术
水生生物对水域中的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要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必须 从生产的源头——养殖水域抓起。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 资料表明,我国现有70%以上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约1/3的湖泊富营养化,3000多 千米的河段鱼虾基本绝迹。面对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除了环保等部门要加 大执法力度,减少各种陆源污染外,海洋与渔业部门应首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 减少对水产养殖本身造成的污染。养殖水域的容量是有限的,若不顾及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盲目扩大养殖规模, 只能使水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产量降低、病害加重、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对养殖水 域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整顿养殖秩序,将养殖规模控制在水域环境的负荷力范围内。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场、育苗场的污水基本上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加之很多地 方的场家数量多、距离近,场与场之间的进水口、排水口往往近在咫尺,根本不能保证生活、 生产用水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水产养殖用水的排放管理,控制水域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河道内使用的生物浮床比较简易,且其所培育净化物种较随意,仅针对表层 水面的净化和利用,对下部的水质没有处理措施。河道污染部分主要是来自水产养殖污水 排放,因此,要治理好河道,需要对水产养殖的排放进行控制和处理,另外,传统水产养殖对 水资源消耗颇大,为了治理改善河道的水质,综合利用好河道的水资源,本发明对由水产养 殖池塘流入河道的污水排放渠道提出了一种净化处理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明应用于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附属污 水排放渠道中的一种净化水质的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可以针对不 同水层应用。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包括由管件构成的矩形框架,在框架中设置编织网,由此形成 浮在污水排放渠道水面上的上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床框架的管件为0 50 75毫米的PVC管,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宽比为1 1.5,在长度方向可按1的比例延续迭加;在所述上浮床的下方,由编织网编织成网箱形成下浮床,下浮床编织网的网孔尺 寸为0. 8至1. 5厘米。进一步,所述框架的宽度为污水排放渠道宽度的70-80%,所述下浮床网箱的高度 为污水排放渠道深度的70-80%。进一步,所述下浮床编织网为聚乙烯丝编织网,网孔尺寸为1厘米。
一种箱式生物浮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浮床编织网上种植水生植物,在下浮床网箱中养殖小型滤食性鱼,在网箱的 底部养殖贝类。进一步,所述小型滤食性鱼为花白鲢,每立方水体放养4 8尾,鱼体长3 6厘 米。进一步,所述贝类为河蛘。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为蕹(Wng)菜。采用本技术方案,一种箱式生物浮床,由水框架式上浮床和水下网箱构成。水上浮 床框架采用050 75毫米的PVC管构成,长宽比为1.5 1+1+1+1,浮床中间和水下网箱均 使用聚乙烯编织网,网箱的网目为1厘米,网箱深度视水深而定。一般使用环境为标准化养 殖池塘附属养殖废水排放沟渠,宽度为160 220厘米,水深120 180厘米。相应,框架 的宽度和网箱的水 下高度在污水排放渠道的宽度和深度的70-80%为宜,既便于水的流通, 又能取得较好的和净化处理效果。本发明分成水上和水下两部分,可以对不同水层进行水质调节净化处理。在水面 浮床上插种经济型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净化水中富营养物并将其作为养料供植物生 长;水下网箱可以放养底层贝类和中层滤食性鱼类来分解底层有机沉淀物和水中悬浮颗 粒。水上浮床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氨氮、磷等污染元素并转化成其生长 元素,推荐种植蕹菜,即空心菜,种植本地优势经济型食用植物,种植方便,勿需管理,且有 一定美观价值;水下网箱中放养小型滤食性鱼类,推荐花白鲢,非饵料性鱼类,成本低无需人工管 理,成活率高,避免因鱼体死亡所造成的额外污染,通过其食性调控水中悬浮颗粒及多余浮 游生物,密度为每立方水体放养4 8尾,规格为鱼体长3 6厘米;水下网箱底部放养贝 类,如河蛘,有助于分解水底层有机营养物沉积。本发明的优越性和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方案,本发明分成水上和水下两部分,可以对不同水层进行水质调节 净化处理。污染元素可被生物吸收达到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水上浮床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氨氮、磷等污染元素并转化成其生长 元素,种植本地优势经济型食用植物,种植方便,勿需管理,成本低且有一定美观价值;水下网箱中放养小型滤食性鱼类,非饵料性鱼类,成本低无需人工管理,成活率 高,避免因鱼体死亡所造成的额外污染,通过其食性调控水中悬浮颗粒及多余浮游生物,有 助于分解水底层有机营养物沉积。


图1是本发明箱式生物浮床的一种实施方式,从上往下观察的俯视图,显示了上 浮床及其在编织网上种植的水生植物;图2是本发明箱式生物浮床的一种实施方式,从侧面观察的视图,显示了上、下浮 床及其在编织网上种植水生植物,在浮床下网箱中养殖小型虑食性鱼,在网箱的底部养殖 贝壳。
图中,1是框架、2是编织网、3是水生植物、4是小型滤食性鱼、5是贝类。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包括由管件构成的矩形框架1,在框架1中设置编织网2,由此 形成浮在污水排放渠道水面上的上浮床,所述上浮床框架1的管件为0 50 75毫米的PVC管,如此材质和规格的管件具有 恰好的强度、刚性和浮力,适宜制作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1的长宽比为1 1. 5,在长度方向可按1的比例延续迭加;如此比 例的框架1形成的刚性有合适的稳定性,随着污水排放渠道的长度,可以逐个延伸、连续、 迭加,形成更大的净化处理装置。在所述上浮床的下方,由编织网2编织成网箱形成下浮床,下浮床编织网2的网孔 尺寸为0. 8至1. 5厘米;具有较好的养殖环境,又不至鱼类游出。所述框架1的宽度为污水排放渠道宽度的70-80%,所述下浮床网箱的高度为污 水排放渠道深度的70-80%。使得污水排放渠道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能较好地净化处理污 水。所述下浮床编织网2为聚乙烯丝编织网,网孔尺寸为1厘米。具有前述效果更好 的网孔尺寸。—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式生物浮床的使用方法在上浮床编织网上种植水生 植物3,在下浮床网箱中养殖小型滤食性鱼4,在网箱的底部养殖贝类5。所述小型滤食性鱼4为白鲢,每立方水体放养4 8尾,每尾鱼体长3 6厘米。 如此养殖密度和鱼类大小,适合处理水质。所述贝类5为河蛘。所述水生植物3为蕹菜。是取得净化处理效果较好的推荐对象。实施例中的上浮床由四块面组成,构架采用给排水管,规格根据浮床大小而定,每 块面长宽比为1 1.5,宽度为渠道宽度的70%-80%,表面编制覆盖普通的单层编织网,网 目为1厘米;水下网箱高度根据水体而定,亦为水深的70% -80%。浮床表层栽种植物根据本地优势品种的生物特性,结合污水中具体污染元素决 定;水下网箱放养一般体长不超过6厘米的滤食性鱼类,密度根据由水质环境而定,一般为 4 8尾,底层贝类视水底淤泥情况投放。水上浮床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氨氮、磷等污染元素并转化成其生长 元素,水下网箱中放养小型滤食性鱼类,通过其食性调控水中悬浮颗粒及多余浮游生物,水 下网箱底部放养贝类,有助于分解水底层有机营养物沉积。
权利要求
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包括由管件构成的矩形框架(1),在框架(1)中设置编织网(2),由此形成浮在污水排放渠道水面上的上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床框架(1)的管件为毫米的PVC管,所述矩形框架(1)的长宽比为1∶1.5,在长度方向可按1的比例延续迭加;在所述上浮床的下方,由编织网(2)编织成网箱形成下浮床,下浮床编织网(2)的网孔尺寸为0.8至1.5厘米。FSA00000140514500011.ti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式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宽度为污水排放渠 道宽度的70-80%,所述下浮床网箱的高度为污水排放渠道深度的7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式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床编织网(2)为聚乙烯丝 编织网,网孔尺寸为1厘米。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式生物浮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浮床编织网上种植水生植物(3),在浮床下网箱中养殖小型滤食性鱼(4),在网箱 的底部养殖贝类(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箱式生物浮床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滤食性鱼(4) 为花白鲢,每立方水体放养4 8尾,每尾鱼体体长3 6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箱式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贝类(5)为河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箱式生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3)为蕹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施,一种箱式生物浮床,包括由管件构成的矩形框架(1),在框架(1)中设置编织网(2),由此形成浮在污水排放渠道水面上的上浮床,所述上浮床框架(1)的管件为毫米的PVC管,所述矩形框架(1)的长宽比为1∶1.5,在长度方向可按1的比例延续迭加;在所述上浮床的下方,由编织网(2)编织成网箱形成下浮床,下浮床编织网(2)的网孔尺寸为0.8至1.5厘米;一种箱式生物浮床的使用方法,在上浮床编织网上种植水生植物(3),在下浮床网箱中养殖小型滤食性鱼(4),在网箱的底部养殖贝类(5)。本发明分成水上和水下两部分,可以对不同水层进行水质调节净化处理,污染元素可被生物种吸收同时又达到净化水体效果。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1828538SQ20101018959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刘兴国, 吴娟, 徐皓, 朱浩, 顾兆俊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