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96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鱼类运输渔箱中的一种供氧装备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较大规模、高密 度和长时间运输大规格鲜活商品鱼的车载式渔箱用供氧系统管路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活鱼运输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究竟采用哪种运输方法,应该综合考虑运输鱼类 的品种和对象(成鱼或鱼苗鱼种)、规格大小、经济价值、运输距离的长短、运输总量、运输 密度以及运输成本和环境因素,最终选择安全高效的运输方法和配置相应的运输装备。活鱼运输通常采用有水运输和无水运输两种基本方法。有水渔箱活鱼运输方法,通常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大类型。传统的封闭式运输法就是将鱼和水置于密闭充氧的容器中进行有氧运输,运输器 具通常采用塑料袋和橡胶袋。此法,一般用于装运鱼苗种以及飞机运输亲鱼种,运输距离可 能长,但是运输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活鱼运输旨在于多运鱼、少运水和少死鱼,尽力创造适宜于鱼类成活的良好和稳 定的水质环境,避免与消除各种非突发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现代活鱼运输应该以接近于鱼类生态的有水运输及物理性质的循环水处理方法 为最佳,因为只此更贴近自然、更加食品安全。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鱼的体质、渔箱的结构形状、运输时间、装运密 度、溶氧浓度、水温与水质以及运输管理等,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渔箱的一般功能是装载活鱼和水,它们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大小与其载运车辆的类 型、载重量、装运密度以及系统装备等等关系密切。现代渔箱主要由钢板或者玻璃钢材料制作,很少使用铝合金材料制做的;在形状 上大都是方形和直角的,有些渔箱底部做成了圆弧形,有些是椭圆状的。短时间运输用渔箱通常是无箱盖开放式的,长时间和远距离的运输用渔箱必须是 有箱盖封闭式的,而且是填充有隔热材料的双层结构型保温渔箱,同时还要配置必备的循 环水处理设备。适应长距离运输的优质渔箱,一定要对载运的鱼类不会造成任何的伤害。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氧和水”,排除体质和意外两个因素,可以说鱼类在运输过程 中正常成活的必要条件是恰当的低水温、足够的溶解氧和良好的水质,三者缺一不可。过去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鼓风机对渔箱水体进行曝气增氧,而今多数则通过氧气瓶 或者液氧罐供给渔箱水体纯氧气体。渔箱内的增氧曝气管或与散气石类的曝气器联接于一 起被固定在渔箱内的底部,且呈蛇形状或直线状裸露布置,连接渔箱外供氧设备的输氧管 道通常被固定在渔箱内壁上,如此装运小型鱼类尚可以,但是运输大规格鱼类且为高密度 时就会发生严重损伤鱼体的事故。尤其是在降温环境下,鱼类的活动能力大为降低,如果频 繁的摩擦增氧曝气管及其附件,挤压和伤害鱼体就会不可避免,因此长时间和远距离运输 的鲜活鱼类的成活率都会较低。
为了能较大规模、高密度和长时间运输大规格的鲜活商品鱼,尤其是满足6Kg以 上鲜活鱼类及全程运时超过72小时的长距离车载运输,本发明人公开了《一种车载运输活 鱼用封闭式渔箱》,其特征是所述渔箱呈U字形,U字的横条处为渔箱前部的横向鱼舱,U字 的两竖条处为渔箱的两侧纵向鱼舱;横向鱼舱位于汽车驾驶室的近端,纵向鱼舱与车体行 进方向一致;在渔箱的两侧纵向鱼舱之间设置有抬高踏板的人行走道;所述渔箱的所有侧面和底面均为保温的双层结构,内外层板面之间填充隔热材 料;在所述渔箱的横向鱼舱与纵向鱼舱的顶部安置可以水平移动开闭的透视门;在所述两侧纵向鱼舱的后部分别设置一预处理室,所述预处理室由鱼舱内腔的三 侧面板和一垂直前面板以及一后中间隔断板围成的上部空间与其内置的水处理滤材构成; 在平行于箱内底板的后中间隔断板上开设若干通水孔,垂直前面板的上端面低于顶部透视 门的下框沿一段距离,在垂直前面板上高于水处理滤材位置线以上开设通水孔,在预处理 室的顶部覆盖一具有透气管的后盖板;在所述横向鱼舱的前部设置一混水室,所述混水室由鱼舱内腔的三侧面板和一垂 直后面板以及一前中间隔断板围成的上部空间与其内置的水处理滤材构成,在平行于箱内 底板的前中间隔断板上开设若干通水孔,垂直后面板的上端面低于顶部透视门的下框沿一 段距离,在垂直后面板上低于中间隔断板位置线以下开设通水孔,在混水室中设置回流水 环状管,在混水室的顶部覆盖一具有透气管的前盖板;在横向鱼舱中垂直插入纵向布置的鱼舱隔板甲,在两侧的纵向鱼舱中垂直插入横 向布置的鱼舱隔板乙,在鱼舱隔板甲和鱼舱隔板乙的板面上开设若干通水孔,鱼舱隔板甲 和鱼舱隔板乙将横向鱼舱和纵向鱼舱分隔成多个横向和纵向水体连通的小型鱼舱;鱼舱隔 板甲和鱼舱隔板乙的两侧端部与鱼舱内侧面板上的凹口插槽相配合;在所述渔箱的所有鱼舱的底部设置结构形状匹配的舱底透水板,经支承垫高柱与 箱内底板固定联接,舱底透水板的前端与混水室的垂直后面板接触,舱底透水板的后端与 预处理室的垂直前面板接触,舱底透水板的板面上开设若干通水孔;在舱底透水板与箱内底板之间布置安装氧气曝气管;垂直插入的鱼舱隔板乙和鱼舱隔板甲的下端面与舱底透水板的上表面接触;在两侧纵向鱼舱的箱内底板上开设多个装有滤水网罩的舱底吸水口 ;在两侧纵向鱼舱的后舱壁上近中部且为预处理室的下部位置处开设多个上部吸 水口 ;在两侧纵向鱼舱的后舱壁上处于箱内底板最低位置开设多个排泄口。渔箱中供氧用曝气管的安装方式和配置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需要有一种渔箱 供氧用曝气管的更为科学的配置结构,使得活鱼运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和均勻持续地供给 渔箱水体足够的溶解氧,从而有效提高活鱼运输的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鱼运输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更为科学的配置结构,解 决鱼体损伤和供氧曝气管破裂等难题,有效地提高运输活鱼的成活率。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结构实现。
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渔箱内安置开设有通水孔的舱底透水板,在所述舱底透水板的下面悬置氧气曝 气管和输氧分支管;所述的氧气曝气管和输氧分支管水平布置经由管接头相互连接;输氧分支管布置 在渔箱的舱底一侧,若干根氧气曝气管并排布置且仅以其一端采用T型方式垂直连接一根 输氧分支管;或者,输氧分支管布置在渔箱的舱底两侧,若干根氧气曝气管并排布置且以其 两端采用工字型方式垂直连接两根输氧分支管;所述的氧气曝气管和输氧分支管由环状抱箍及紧固零件与所述的舱底透水板固 定联接;所述的舱底透水板上开设的通水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所述的舱底透水板与渔箱的箱内底板通过支承垫高柱固定联接,支承垫高柱的高 度大于氧气曝气管、输氧分支管和抱箍及紧固零件连接与紧固后的结构外形高度尺寸。进一步,所述渔箱是U形的或是矩形的,抑或是椭圆形的;所述渔箱是有箱盖封闭式的,抑或是无箱盖开放式的;所述渔箱是内外板面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的双层结构型的,抑或是单层结构型 的。进一步,所述氧气曝气管的氧气来源于液氧罐;液氧罐通过供氧总管、一只氧气流 量显示仪连接纯氧气体分配器,继而通过多只流量控制阀将输氧总管与输氧支管连接,再 通过输氧支管与输氧分支管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氧气曝气管是微孔曝气软管,抑或是微孔曝气硬管;所述微孔是纳 米级,抑或是微米级。进一步,所述若干根氧气曝气管的并排间距为10至50厘米。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活鱼运输渔箱用供氧曝气管的更为科学 的配置结构,能够避免鱼体表面与氧气曝气管和输氧管路以及固定联接件的直接接触而引 起的摩擦损伤;能够避免发生大规格鱼体挤压氧气曝气管和输氧管路所导致的破裂事故; 能够做到舱底污水和沉积物的循环吸除更彻底,免于发生氧气曝气管的表面堵塞问题。本 发明能够安全可靠和均勻持续地供给渔箱水体足够的溶解氧,能够有效提高活鱼运输的成 活率。


图1是本发明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的一实施例,显示了液氧罐、供 氧总管、氧气流量显示仪、纯氧气体分配器、流量控制阀、输氧总管、输氧支管、输氧分支管 与氧气曝气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同时显示了舱底透水板与渔箱的箱内底板之间支承垫高 柱、氧气曝气管、输氧分支管和抱箍及紧固零件之配置关系;图2是本发明从一种渔箱上方往下观察,悬置于舱底透水板下面的若干根氧气曝 气管以其一端采用T型方式垂直连接一根输氧分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从另一种渔箱上方往下观察,悬置于舱底透水板下面的若干根氧气 曝气管以其两端采用工字型方式垂直连接两根输氧分支管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渔箱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舱底透水板与渔箱的箱内 底板之间垫高柱、曝气管、输氧分支管和抱箍及紧固零件之配置关系。图中,1是氧气曝气管、2是输氧分支管、3是舱底透水板、4是抱箍及紧固零件、5是 支承垫高柱、6是箱内底板、7是渔箱、8是输氧支管、9是输氧总管、10是流量控制阀、11是 纯氧气体分配器、12是氧气流量显示仪、13是供氧总管、14是液氧罐、15鱼舱。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配置结构。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在渔箱7内安置开设有通水孔的舱底透水板 3,在所述舱底透水板3的下面悬置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2 ;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和 输氧分支管2水平布置经由管接头相互连接;输氧分支管2布置在渔箱7的舱底一侧,若干 根氧气曝气管1并排布置且仅以其一端采用T型方式垂直连接一根输氧分支管2 ;或者,输 氧分支管2布置在渔箱7的舱底两侧,若干根氧气曝气管1并排布置且以其两端采用工字 型方式垂直连接两根输氧分支管2 ;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2由环状抱箍及紧 固零件4与所述的舱底透水板3固定联接;所述的舱底透水板3上开设的通水孔为圆形孔 或腰形孔;所述的舱底透水板3与渔箱7的箱内底板6通过支承垫高柱5固定联接,支承垫 高柱5的高度大于氧气曝气管1、输氧分支管2和抱箍及紧固零件4连接与紧固后的结构外 形高度尺寸。所述渔箱7是U形的或是矩形的,抑或是椭圆形的;所述渔箱7是有箱盖封闭式 的,抑或是无箱盖开放式的;所述渔箱7是内外板面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的双层结构型的, 抑或是单层结构型的。本发明适用面广,且特别适用于高密度装运大规格成品鱼的渔箱,可 应用于多种形状、结构的渔箱。所述氧气曝气管1的氧气来源于液氧罐14 ;液氧罐14通过供氧总管13、一只氧气 流量显示仪12连接纯氧气体分配器11,继而通过多只流量控制阀10将输氧总管9与输氧 支管8连接,再通过输氧支管8与输氧分支管2连接。本技术方案提供了由液氧罐至氧气 曝气管之纯氧供气系统管路的连接关系,能更方便地制作、配置和安全使用。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是微孔曝气软管,抑或是微孔曝气硬管;所述微孔是纳米级, 抑或是微米级。根据应用场合、取材条件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材质的曝气管。所述若干根氧气曝气管1的并排间距为10至50厘米,在所列范围内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渔箱(7)内安置开设有通水孔的舱底透水板(3),在所述舱底透水板C3)的下面悬置 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O);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 水平布置经由管接头相互连接;输氧分支管 (2)布置在渔箱(7)的舱底一侧,若干根氧气曝气管⑴并排布置且仅以其一端采用T型方 式垂直连接一根输氧分支管O);或者,输氧分支管( 布置在渔箱(7)的舱底两侧,若干 根氧气曝气管(1)并排布置且以其两端采用工字型方式垂直连接两根输氧分支管O);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O)由环状抱箍及紧固零件(4)与所述的舱底透 水板(3)固定联接;所述的舱底透水板( 上开设的通水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所述的舱底透水板C3)与渔箱(7)的箱内底板(6)通过支承垫高柱(5)固定联接,支 承垫高柱( 的高度大于氧气曝气管(1)、输氧分支管( 和抱箍及紧固零件(4)连接与紧 固后的结构外形高度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渔箱(7)是U形的或是矩形的,抑或是椭圆形的;所述渔箱(7)是有箱盖封闭式的,抑或是无箱盖开放式的;所述渔箱(7)是内外板面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的双层结构型的,抑或是单层结构型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氧气曝气管(1) 的氧气来源于液氧罐(14);液氧罐(14)通过供氧总管(13)、一只氧气流量显示仪(12)连 接纯氧气体分配器(11),继而通过多只流量控制阀(10)将输氧总管(9)与输氧支管(8)连 接,再通过输氧支管(8)与输氧分支管( 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 是微孔曝气软管,抑或是微孔曝气硬管;所述微孔是纳米级,抑或是微米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若干根氧气曝气 管(1)的并排间距为10至50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鱼类运输渔箱中的一种供氧装备结构,一种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配置结构,在渔箱(7)内安置由支承垫高柱(5)抬高位置且开设有通水孔的舱底透水板(3),在舱底透水板(3)的下面悬置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2);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2)水平布置且以T型或工字型结构形式经由管接头相互连接;所述的氧气曝气管(1)和输氧分支管(2)由环状抱箍及紧固零件(4)与舱底透水板(3)固定联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广泛适用于活鱼运输渔箱供氧用曝气管的更为科学的配置结构,能够避免鱼类与氧气曝气管及其联接件直接接触,可以解决鱼体损伤和供氧曝气管等的破裂难题,能够安全可靠和持续地供给渔箱水体足够的溶解氧以及有效提高活鱼运输的成活率。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2077805SQ20101055898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陈庆余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