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00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尤其是在过滤器的盖底 支撑座上安装循环水开启阀、防气阻装置或安装组合的装水阀、排气阀的自动清除和排放 鱼缸垃圾的过滤器。
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水族行业生产的鱼缸外过滤器主要工作原理是鱼缸水从过滤器内的 过滤滤材上部往过滤滤材下部过滤。虽然有一定的过滤效果,但存在明显缺陷1、鱼缸中鱼 垃圾绝大部分滤积在过滤滤材的上部,过滤滤材易被堵塞影响出水量,需要经常打开过滤 器清洗被垃圾堵塞的过滤材料费心、费时、费力、浪费水资源;2、各滤层提篮侧面未设置定 位、定向凹槽容易装错过滤净化位置;3、现有过滤器内提篮的柔性密封带凹槽未设置到提 篮上端外侧面为下凹形槽,填装柔性密封带费时、不顺畅;4、现有技术鱼缸内的垂直充氧嘴 未设置充氧气泡遮挡罩,充氧时气泡随着爆裂瞬间形成的微小水珠飞溅到鱼缸四周玻璃面 上,久之使玻璃面上形成水锈影响缸内观赏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尤其是在过滤 器盖底支撑座上安装循环水开启阀、防气阻装置或安装组合的装水阀、排气阀的自动清除 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以下简称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公知的过滤器上进行改造,过滤器盖和过滤 桶采用紫外线不能穿透的材料。在过滤器的盖底支撑座上分别安装现有的静音水泵;循 环水开启阀、防气阻装置或组合装水阀、排气阀;通过温控装置的控制,达到鱼适宜的饲养 温度;通过臭氧紫外线杀菌装置的控制,即可实现杀灭循环缸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采用从下 向上过滤鱼缸水的工作原理,按水流过滤方向在过滤桶内依次顺序放置过滤层提篮、生化 层提篮、陶瓷层提篮、树脂层提篮、活性炭层提篮、提篮盖。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四种技术 方案都可实现。技术方案1 图1、图30、图31、图35是本技术方案的原理。1、将出水阀座(2)的 延伸管缩短到静音水泵(26)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1)的延伸管插入到过滤器内底面 (9)的靶面位置(66) ;3、过滤器内底面的另一侧安装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 ;4、过滤器内底 面(9)与扇形水流导向板(53)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底面连为一体,图30、图31两 种设计选择其一。通过静音水泵(26)动力,使缸水以及绝大部分鱼垃圾直接进入过滤器内 底面(9),而绝大部分鱼垃圾又因自重自然在过滤器内底面沉淀并等待适时排放。只有极少 微小颗粒鱼垃圾从下向上过滤滤积在滤材内,并通过滤材内硝化细菌不断有效的净化、分 解处理,使净化后的水质又循环到鱼缸内。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过滤器内滤材被堵塞和清洗 滤材的麻烦,而沉淀在过滤器内底面(9)的鱼垃圾通过垃圾排放阀和导向装置实现自动清 除和排放鱼缸垃圾、促使水质稳定、鱼健康生存三重效果。[0006]技术方案2:图2、图32、图33、图34、图35是本技术方案的原理。1、将出水阀座 (2)的延伸管缩短到静音水泵(26)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1)安装到过滤器内底面(9) 的一侧;3、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的另一侧;4、过滤器内底面(9) 与扇形水流导向板(53)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或平行排列水流导向板(7)底面连为 一体,图32、图33、图34三种设计选择其一。后续原理及达到效果同技术方案1相同。技术方案3:图3、图30、图31、图35是本技术方案的原理。1、将出水阀座(2)的 延伸管缩短到静音水泵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1)的延伸管插入到过滤器内底面(9)的 靶面位置(66) ;3、喇叭状垂直吸污管(5)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另一侧,喇叭状垂直吸 污管(5)通过向上对接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安装在盖底支撑座(91)的管座上。4、过 滤器内底面(9)与扇形水流导向板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的底面连为一体,图30、图31两 种设计选择其一。后续原理及达到效果同技术方案1相同。技术方案4:图4、图32、图33、图34、图35是本技术方案的原理。1、将出水阀座 (2)的延伸管缩短到静音水泵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1)安装到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 3、喇叭状垂直吸污管(5)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另一侧,喇叭状垂直吸污管通过向上对 接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安装在盖底支撑座的管座(91)上。4、过滤器内底面(9)与扇形 水流导向板(53)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或平行排列水流导向板(7)底面连为一体。 图32、图33、图34三种设计选择其一。后续原理及达到效果同技术方案1相同。图1、图3中的进水阀座⑴延伸管在过滤器内底面(9)可对接安装喇叭状垂直吸 污管(5)。图3、图4中喇叭状垂直吸污管(5)通过向上对接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可采用 进水延伸管及座的结构形式对接。过滤器外形可设置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多角形状。进水阀座(1)、出水阀座(2)、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在过滤器上安装可以进行角 度定位并转动;也可设置为万向进水阀座、万向出水阀座、万向垃圾排放阀座结构实现角度 调整和转动。图1中进水阀座(1)、出水阀座⑵的延伸管,图2中出水阀座的延伸管,图3中进 水阀座、出水阀座、垃圾排放阀直角座⑶的延伸管,图4中出水阀座、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的 延伸管分别装入各自盖底支撑座(91)的管座中进行密封对接;图1至图4的各阀座在过滤 器盖上分别设计了相对应的各阀座盖孔和螺丝固定孔,当各阀座的延伸管及密封圈装入盖 底支撑座的管座后,将螺丝拧入螺丝固定孔和盖底支撑座的螺丝孔座内,由于各阀座盖孔 的卡位使延伸管及密封圈在管座中无法向上移位,避免了漏、渗水现象发生。进水阀、出水阀、垃圾排放阀的一端管口与其座的密封对接,可采用现有的活接头 螺套进行密封对接或采用现有的水用快速接头进行密封对接,阀的另一端管口与软管的密 封对接也可采用卡扣或可调整的卡扣进行固定对接;也可将阀的一端管口采用活接头螺套 进行密封对接,其活接头螺套内活接头密封对接端位置设置相咬合的定位凹槽和凸键,通 过活接头螺套旋紧使活接头实现密封定位对接,阀的另一端管口采用水用快速接头进行密 封对接,水用快速接头密封对接端位置设置相咬合的定位凹槽和凸键,通过水用快速接头 实现密封定位对接,定位对接安装后的阀体无法转动。垃圾排放阀选择现有电磁阀或未设置电磁的阀或定时电磁阀。鱼垃圾排放有两种方案方案1 在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安装电磁阀或未设置电磁的阀,然后根据鱼缸内日常鱼垃圾进入过滤器内底面产生的垃圾量和水质变化规律,通 过其阀人工定期排放鱼垃圾和鱼缸水。方案2 在鱼缸内设置水位器装置,在过滤器内底面 (9) 一侧安装定时电磁阀,然后根据鱼缸内日常鱼垃圾进入过滤器内底面产生的垃圾量、水 质变化规律和其阀排放鱼缸水流量,设定排放鱼垃圾和排放鱼缸水时间。当鱼缸水排放下 降到冬季最多是鱼缸水容量的五分之一或夏季最多是鱼缸水容量的三分之一时,鱼缸内设 置的水位器装置自动向缸内补充水源。图5中装水阀(17)工作原理首先拧开装水阀(17),然后向过滤器内注水,过滤 器内的空气会因水的挤压挤出过滤器外,装满水后没有气泡出现时拧上装水阀,即可通电 启动过滤器。图5中排气阀(16)工作原理在通过垃圾排放阀进行缸内换水时,因经常忘记关 闭出水阀,此情况下当缸水面下降离开鱼缸内充氧嘴(114)时,会造成空气经鱼缸内充氧 嘴、出水阀吸入过滤器中并形成气阻,当气阻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影响出水阀正常出水时,可 以通过排气阀(16)排出,免去了拆下出水阀上连接的软管而进行排放气阻的烦琐。图5中排气软管弧形防滑凸缘(15)可设置为弧形防滑凹槽。图5中定位夹板(18)工作原理当装水阀(17)拧紧后,盖底支撑座(91)上的定 位夹板卡住装水阀的开口槽,使装水阀无法转动,排气阀可以任意开、闭;定位夹板也可以 设置在过滤器盖中。图49中定位滑动板(104)工作原理拧紧装水阀(17)后,拨动过滤器盖上的月牙 凹槽(106)使定位滑动板(104)卡住装水阀的开口槽,再将螺丝拧入滑动板底部凹槽固定 螺丝孔座(105)内或在滑动板底部凹槽固定螺丝孔座的原位置设计安装有凹槽的定位弹 片,当定位滑动板卡住装水阀的开口槽时,定位弹片自行弹起卡住定位滑动板或将滑动板 底部凹槽固定螺丝孔座的位置移位到装水阀开口槽处设置有凹槽的定位弹片结构或设置 有凹槽的弹性凸块结构或设置螺丝孔座和螺丝结构卡住开口槽,使装水阀无法转动,排气 阀(16)任意开、闭。定位滑动板(104)也可设置在盖底支撑座(91)上。图50中“V”形定位夹板(107)工作原理有弹性的“V”形定位夹板安装在盖底支 撑座(91)上“V”形定位夹板凹槽中,当装水阀(17)定位时“V”形定位夹板自行卡住装水 阀开口槽使其无法转动,排气阀(16)可以任意开、闭;“V”形定位夹板也可以设置在过滤器 盖(10)中;“V”形定位夹板也可以设计为“U”形定位夹板。带转动固定槽、直角固定键组合的装水阀(17)、排气阀(16)与装水阀座的组装 将图51垂直插入到图53中,使转动固定0°槽的位置与直角固定键在0°的位置对齐,再 将装水阀顺时针转动90°,使转动固定0°槽插入0°至90°直角固定键(110)90°的位 置,即完成锁位组装。图6中循环水开启阀(22)工作原理用手掌压循环水开启阀,此时过滤器内的空 气经防气阻球(24)与防气阻锥形座(25)之间向外排出,当抬起循环水开启阀(22)时循环 水开启阀在弹簧(19)的作用下自行回位,此时防气阻球与防气阻锥形座(25)密封闭合,产 生真空吸力,使缸水经进水阀自动被吸入过滤器内,过滤器内的空气会因缸水的挤压从出 水阀端排出。当过滤器内空气被排尽,即出水阀没有气泡流出时,即可通电启动过滤器。图6中泄水键(23)可以设计多个三角形锥状或设计多个方形锥状。其工作原理 使静音水泵(26)抽出的水经多个泄水键之间流出;将防气阻球(24)卡位在泄水键与防气阻锥形座之间。图6中防气阻球(24)的工作原理防气阻球的比重比水的比重略大。在进行缸内 换水、缸水面下降离开鱼缸内充氧嘴(144)时,由于防气阻球和防气阻锥形座(25)闭合密 封,使空气无法经鱼缸内充氧嘴(144)、出水阀进入过滤器内而造成气阻。防气阻球与防气 阻锥形座密封结合处,其防气阻锥形座也可设计为相配套的圆弧形座。带轴的密封活门防气阻装置图54工作原理带轴的密封活门(112)的比重比水的 比重略大。由于密封活门带轴,其定位与密封效果好。密封活门可设计为圆形锥状、方形 锥状、椭圆形锥状、菱形锥状、多角形锥状并与相配套的锥形座进行防气阻密封,在进行缸 内换水、缸水面下降离开鱼缸内充氧嘴时,由于带轴的密封活门(112)和密封活门座(113) 的密封闭合,使空气无法经鱼缸内充氧嘴、出水阀进入过滤器内而造成气阻。带轴的密封活 门(112)的下方斜侧面密封结合处,可设计为相配套的弧形活门、弧形座。锥形密封活门防气阻装置图55工作原理锥形密封活门(114)的比重比水的比重 略大。由于锥形密封活门下端采用定向、定角度导杆(116)和定向、定角度导杆管套(117) 结构其上下垂直移动不走偏,密封效果更好。锥形密封活门可设计为圆形锥状、方形锥状、 椭圆形锥状、菱形锥状、多角形锥状并与相配套的锥形座进行防气阻密封,在进行缸内换 水、缸水面下降离开鱼缸内充氧嘴时,由于锥形密封活门(114)和锥形密封活门座(115)的 密封闭合,使空气无法经鱼缸内充氧嘴(144)、出水阀进入过滤器内而造成气阻;锥形密封 活门的下方斜侧面密封结合处可设计为相配套的弧形活门、弧形座。“T”形密封活门防气阻装置图56工作原理“T”形密封活门(119)的比重比水的 比重重略大。由于“Τ”形密封活门下端采用定向、定角度导杆和定向、定角度导杆管套,使 “Τ”形密封活门经定向、定角度导杆达到垂直上下移动不走偏,角度不位移。“Τ”形密封活 门与“Τ”形密封活门座(121)进行防气阻密封效果好。在进行缸内换水,当缸水面下降离 开鱼缸内充氧嘴时,由于“Τ”形密封活门和“Τ”形密封活门座的密封闭合,使空气无法经鱼 缸内充氧嘴、出水阀进入过滤器内而造成气阻。“ T ”形密封活门与“ T ”形密封活门座密封结 合处,可设计为相配套的弧形活门、弧形座。当定向、定角度导杆卡环(118)滑脱时,锥形密封活门或“Τ”形密封活门上方的泄 水键可以限位其密封活门上移。与带轴的密封活门、锥形密封活门、“Τ”形密封活门连为一体的泄水键可随着活门 多种锥状的变形与其座相配套吻合;密封活门下端连为一体的泄水键(23),其键的槽底是 直角键槽底或设计为弧形键槽底,起着泄水、定位密封作用。图1至图4中的侧面设有多个水质净化观察镜孔(12),镜孔是直孔或喇叭孔形,通 过镜孔可以看到过滤后其内部水质净化情况。提篮盖(13)工作原理盖住过滤材料。图7中进水延伸管外孔(27)工作原理可使进水阀座(1)的延伸管垂直插入到过 滤器内底面(9)对应的位置。无孔圆面(28)工作原理静音水泵(26)下端管口中心与无孔圆面中心上下同心 其垂直距离一厘米左右;因缸内鱼垃圾经多层滤材过滤后,有少量的微小垃圾沉淀在各层 提篮内滤材面上,静音水泵下端管口因有无孔圆面遮挡水流方向是拐弯直向上出水,使其 遮挡位置下方相对抽力减弱,不易把微小颗粒的鱼垃圾抽走,更有利于各层提篮内滤材面上微小颗粒鱼垃圾沉淀、净化、分解处理。定位板(29)工作原理防止各层提篮与盖底支撑座(91)底面之间移位。定位板 上平面也可设置在图47中盖底支撑座(91)底面相对应的位置,使盖底支撑座(91)底面与 定位板连为一体。提篮(14)包括过滤层提篮(136)、生化层提篮(137)、陶瓷层提篮(138)、树脂层 提篮(139)、活性炭层提篮(140)。图9中下凹槽(36)工作原理在过滤层提篮外底面设置下凹槽(36)与导向板上 平面相咬合或导向板上平面设置柔性密封材料并与过滤层提篮外底面相对位置触合,迫使 污水按导向板导向方向排出。提篮定位、定向安装有三种方案选择其一即可方案1 图9中过滤层提篮外侧面的半截定位、定向凹槽(34)与过滤桶(93)内侧 面的凸键边沿设置倒角并相咬合安装,这样过滤层提篮只能安装在此位置,其它层的提篮 因未设置定位、定向凹槽在此位置无法安装。方案2:图67中过滤层提篮(136)外侧面有四道定位、定向凹槽;生化层提篮 (137)外侧面有四道定位、定向凹槽(141),其中一道是半截定位、定向凹槽(34);陶瓷层提 篮(138)外侧面有三道定位、定向凹槽,其中一道是半截定位、定向凹槽;树脂层提篮(139) 外侧面有两道定位、定向凹槽;其中一道是半截定位、定向凹槽;活性炭层提篮(140)外侧 面有一道半截定位、定向凹槽,因最上层活性炭提篮的进水延伸管(32)也起着定位、定向 作用,所以活性炭提篮外侧面也可不设置定位、定向凹槽。以上各层提篮外侧面的定位、定 向凹槽与过滤桶内的凸键边沿设置倒角并相配套咬合,使各层提篮的安装位置不会装错, 有利于提篮按过滤次序对缸水过滤。方案3 在过滤器内底面(9)、水流床(59)的底面、导向板、水流拦截板(57)的上 平面和水流斜坡面上设置提篮定位、定向导杆与过滤层提篮外底面设置的下凹形导杆座相 配套咬合或安装提篮时使提篮定位、定向导杆插入过滤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座中,又不影响 过滤器内的进水量,进行对过滤层提篮的定位、定向安装。柔性密封带卡在柔性密封带凹槽(33)中和有弹性的密封毛塑(37),可以同时防 止鱼垃圾未经过滤从过滤提篮外侧面与过滤桶内侧缝隙之间流过,这样就形成了双层密 封,也可采用单层密封。将图9中柔性密封带凹槽(33)也可设置到提篮上端外侧面为下凹形槽结构或倒 “U”形凹形槽结构或倒“V”形凹形槽结构,填装柔性密封带时更顺畅。图10中过滤层提篮内的进水延伸管座(31)外侧面底部与网状小方孔(30)外边 沿之间有1.5厘米宽的圆形无孔宽边(38);过滤层提篮内底部四边沿与网状小方孔(30) 外边沿之间有1. 5厘米宽的无孔宽边(39)。在过滤层提篮内装入张力小甚至没有张力的过滤层滤材或生化球或石英砂时,其 滤材的侧面分别与过滤层提篮内侧面、过滤层提篮内进水延伸管及座外侧面进行侧面之间 面的触合缝隙大,采用图10中圆形无孔宽边(38)和无孔宽边(39)结构。可分别防止污水 未经过滤直接从过滤层提篮内侧面、进水延伸管及座外侧面与滤材侧面缝隙之间流出。提篮部分上下移动槽与提篮把部分结构图11的安装和工作原理将直角挂钩面 (44)和倒角弹片(45)装进带有平面倒角(42)、倒角固定键(41)直角挂钩接触面(40)的提篮上下移动槽中;倒角固定键(41)和倒角弹片(45)因有倒角上下移动时顺畅;直角挂钩 面(44)上移与直角挂钩接触面(40)进行面接触以及倒角弹片的弹力支撑使之不易滑脱; 提篮上下移动槽的底槽孔采用堵头密封,以防止鱼垃圾未经过滤从此槽中流出。提篮部分轴头座槽、提篮把部分转动轴头结构图12、图13工作原理转动轴头 (46)侧面宽度略大于轴头座槽(47)中槽孔,将转动轴头垂直插入轴头座槽(47)中,因轴头 座槽有弹性,卡住转动轴头不易拔出;提篮把(43)放置在提篮把平行凸缘(48)上,便于各 层提篮叠放。提篮轴头座槽(47)的槽底孔采用堵头密封,防止鱼垃圾未经过滤从此槽中流 出ο提篮部分凸轴座孔、提篮把部分倒角凸轴结构图14、图15工作原理倒角凸轴直径略大于凸轴座孔(50)直径,凸轴座孔有弹性,将倒角凸轴推入凸轴座孔中,使倒 角凸轴不易拔出;提篮把(43)放平在提篮把平行凸缘(48)上,便于各层提篮叠放。倒角凸 轴(49)与凸轴座孔(50)采用密封圈垫或密封套进行密封安装,防止鱼垃圾未经过滤从凸 轴座孔流入提篮内。当进水阀座(1)安装到过滤器内底面(9)的一侧时,取消过滤器图47中进水延伸 管座(31)、进水延伸管(32)、进水阀座盖(103)的结构;将图7提篮盖上的进水延伸管外孔 (27)、各层提蓝进水延伸管及座结构,设置为网状小方孔(30)结构。提篮盖和提篮的安装有六种方案并选择其一即可方案中进水延伸管(32)上端 管口外侧边沿、进水延伸管座(31)内侧边沿设置倒角安装时顺畅。方案1 将图7中进水延伸管外孔中(27)滑配装入图47中进水延伸管座(31)的
外侧面,再将图9中提篮的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图47中进水延伸管座(31)中,然
后下一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上一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座中,依次组装各层提 m
rm. ο方案2 将图8中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到图47进水延伸管座(31)中,再 将图9提篮带有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图8中进水延伸管座(31)中,然后下一层提 篮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上一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座中,依次组装各层提篮。方案3 将提篮进水延伸管上端管口的密封圈(11)采用下凹形密封环套,可将图 47中进水延伸管座(31)设计为进水延伸管(32)并滑配装入图7中进水延伸管外孔(27) 内,再穿过其下提篮进水延伸管上端的下凹形密封环套内,然后下一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及 下凹形密封环套滑配装入上一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座中,依次组装各层提篮。方案4:将图8中进水延伸管(32)设计为对接的进水延伸管座(31),将图47中进 水延伸管座设计为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图8已设置的进水延伸管座的上端管座 中,然后将下一层提篮的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图8已设置的进水延伸管座的下端 管座中,下一层提篮的进水延伸管及密封圈滑配装入上一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座中,依次组 装各层提篮。方案5 将图8中进水延伸管座(31)设计为对接的进水延伸管(32),其上端管口 及下凹形密封环套滑配装入图47中进水延伸管座中,其下端管口滑配装入其下提篮的进 水延伸管上另设置的下凹形密封环套内,下一层提篮的进水延伸管及下凹形密封环套滑配 装入上一层提篮进水延伸管座中,依次组装各层提篮。方案6 图47中进水延伸管座(31)设计为进水延伸管(32);图8中进水延伸管(32)设计为进水延伸管座,其管口的上端装配下凹形密封环套,再将图47中进水延伸管座 已设计的进水延伸管滑配装入图8中已设计的下凹形密封环套内,再将提篮的延伸管滑配 装入图8进水延伸管座下部,下一层提篮的进水延伸管滑配装入上一层提篮的进水延伸管 座中,依次组装各层提篮。提篮盖、提篮的形状设计要与过滤器的形状设计相配套。图1至图4的侧面设有垃圾观察镜孔(8),镜孔是直孔或喇叭孔形,通过镜孔可以 观察到其内部的垃圾处理情况。过滤器内底面(9)的设置1、在过滤器内底面(9)设置水流斜坡面或圆形水流斜 坡面并整体在过滤器内底面(9)中垂直抬高一厘米左右,使过滤器内底面(9)相对深度达 到一厘米左右形成水流床(59);斜坡面上的鱼垃圾通过自然下滑和水流冲击沉淀到水流 床中;2、也可将水流床面设计为“U”型结构。为了使排污更顺畅,本实用新型设计1、垃圾排放阀及座孔内直径大于或等于进 水阀及座孔内直径;2、过滤器内底面(9)及水流床的底面是水平的,也可以设计为进水端 的底面位置高,垃圾排放端的底面位置低。水流拦截板(57)可增加对水流床、水流斜坡面上的水流冲击。水流斜坡面分水流直线斜坡面(6)、水流凹线斜坡面(60)、水流凸线斜坡面(61) 三种;在过滤器内底面(9)以水流床为界线,两侧水流直线斜坡面可以是对称的或是不对 称的。水流斜坡面底端与水流床交汇边线形成了斜坡面底边沿线,斜坡面底边沿线在过 滤器内底面(9)两侧设置分斜坡面底边沿直线、斜坡面底边沿凹线、斜坡面底边沿凸线可 以是对称的或是不对称的。圆形水流斜坡面分圆形水流直线斜坡面(62)、圆形水流凹线斜坡面(63)、圆形水 流凸线斜坡面(64)三种在过滤器内底面(9)可以是对称的或是不对称的。平行排列水流导向板(7)、“八”字形排列水流导向板(52)、扇形排列水流导向板 (53)、双“八”字形排列水流导向板(54)、双扇形排列水流导向板(55)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单体水流导向板(51)组成,并统称为水流导向板。水流导向板、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水流拦截板(57)的侧面分水流垂直侧 面、水流直线斜坡侧面、水流凹线斜坡侧面、水流凸线斜坡侧面,所以在过滤器内底面(9) 每一组合水流导向板的侧面或侧面之间可以是对称的或是不对称的;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 的侧面可以是对称的或是不对称的;水流拦截板的侧面可以是对称的或是不对称的。图28、图29中万向进水管口(65)的安装和工作原理通过过滤器盖底支撑座 (91)上进水阀座(1)及延伸管垂直向下对接万向进水管口,图28使万向进水管口安装在圆 形过滤器内底面(9)圆形水流斜坡面上端,靠近过滤器内底面(9)内侧位置;通过进水阀座 的水平延伸管对接,图29使万向进水管口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上的圆形水流斜坡面上 端,靠近过滤器内底面(9)的内侧位置。喇叭状直角吸污管(4)的喇叭管口端朝向圆形水 流床底面,其垂直距离1厘米左右。万向进水管口在圆形过滤器内底面(9)最佳角度调整 是顺着水流旋转方向水平定位。在图28、图29中喇叭状直角吸污管(4)的原安装位置可设计为喇叭状垂直吸污 管(5)的结构,并通过其上延伸管及座对接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安装在过滤器盖底支撑座(91)上,该设计分别适用于图1的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的延伸管,图2的进水阀座(1)、垃圾 排放阀直角座(3)的延伸管,图4的进水阀座的延伸管安装。圆形水流斜坡面除在圆形过滤器内底面(9)图28、图29安装外,也可在方形、椭圆 形、菱形、多角形状过滤器内底面(9)安装。水流斜坡面、水流拦截板除在方形过滤器内底面(9)图30至图34安装外,也可在 圆形、椭圆形、菱形、多角形状过滤器内底面(9)安装。水流导向板、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除在各自方形过滤器内底面(9)图30、图31、图 32、图33、图34安装外,也可在圆形、椭圆形、菱形、多角形状过滤器内底面(9)安装。过滤器内底面(9)上的半圆形筋条支架(58)、水流拦截板(57)、导向板的上平面 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其上平面支撑最底层提篮底面。图46中喇叭状直角吸污管的凸形定位键(87),与其垃圾排放延伸管上的凹形开 口定位槽咬合装配其结构可相互换位。其凸形定位键可设计为平头键结构或弧形键结构与 垃圾排放延伸管配套咬合。图2、图4中进水阀座(1)的安装也可采用图46的结构设置。图47中盖底支撑座(91)上进、出水延伸管上端管口内侧面及其阀座结构可按图 46中排水密封圈凹槽(143)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结构进行配套设置。图47中扣板(88)的工作原理扣板通过其密封圈(11)起到密封连接过滤器盖 (10)与过滤桶(93)的作用。图47中搬手柄(89)的工作原理搬手柄外边缘设置弧形下凸边;过滤器盖(10) 对称侧面位置设置凹槽或过滤桶(93)的对称侧面与桶底面直角位置处设置直角方形凹槽 面,其凹槽边沿设置弧形下凸边,起到搬动过滤器时防止手滑脱的作用。图48温控装置工作原理通过两个防水导热热敏电阻的双向控制和温控调节,确 保过滤器内的水温控制在设定值,使鱼达到适宜的饲养温度。温控装置安装方案1、电热 管(96)和防水导热热敏电阻(98)分别安装在盖底支撑座(91)上,另一个防水导热热敏电 阻(99)安装在鱼缸内。方案2、电热管(96)和防水导热热敏电阻(98)分别安装在过滤器 盖底支撑座上,另一个防水导热热敏电阻(99)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的一侧。上述两个 方案选择其一。臭氧紫外线杀菌装置工作原理利用紫外线产生臭氧以及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 用,实现杀灭鱼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图69中鱼缸内充氧嘴(144)垂直朝下,增大对缸底鱼垃圾的冲击力;图35中定距 凸缘(70)与凹凸槽(69)咬合调整,使鱼缸内伸缩式出水管下端管口与缸底调整至0. 5-lcm 距离1、缸内底部鱼垃圾很容易被抽干净。2、避免小鱼被吸走。图69圆柱形状充氧气泡遮挡罩,其外形可设置方形、圆锥形、椭圆柱形、多角柱 形、伞形状,当鱼缸内充氧嘴(144)垂直朝下充氧产生气泡上浮至水平面时,气泡随着爆裂 瞬间形成的微小水珠飞溅到鱼缸四周玻璃面上,久之使玻璃面上形成水锈影响缸内观赏效 果。为了解决此问题,在鱼缸内充氧嘴上端设置充氧气泡遮挡罩(145),使气泡无法从开口 方形遮挡板条(148)之间流出罩外,气泡在爆裂瞬间形成的微小水珠只能飞溅到开口方形 遮挡板条(148)的内侧面,而不会飞溅到鱼缸玻璃面上。为了增大图38直角螺栓的安装位置空间,图36中设计了 0° -45°转动凸形方块(74),图40中设计0° -45°转动凸形圆块(84),图37、图41设计了相对应的0° -45°转 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解决了垃圾排放阀直角座在0°水平位置遮挡同平行直角螺栓安 装位置的难题。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实施方案方案1:如图36、图37、图38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74)和垃圾排放阀 直角座(3)装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装入 垃圾排放阀凹形底座(72)上,盖定位圆形凸缘安装到座定位圆形凹槽内,开口槽与“T”形 槽对齐,然后再将直角螺栓中直角螺杆弯头朝下,经开口槽水平推入“T”型槽中,使螺帽转 动定位凸缘装入0° -90°转动凹槽0°的位置,当螺帽转动定位凸缘从0°转到90°位置 时,螺帽上所设置的螺帽转动定位孔(82)也随着对准0° -90°转动凹槽(73)0°的位置, 此时将自攻螺丝拧入螺帽转动定位孔内并延伸到0° -90°转动凹槽0°位置的底部,使螺 帽实现了在0°和90°两个角度的锁位,防止了螺帽在安装后的角度移位,即完成总体安 装。方案2 如图38、图40、图41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圆块(84)和垃圾排放阀 直角座装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后续安装按方案1的安装进行,即完成 总体安装。方案3:如图42、图43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装入 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与垃圾排放阀凹形底 座(72)对齐,将自攻螺丝对准自攻螺丝孔(85)拧入到自攻螺丝凹槽孔座(86)内,即完成 总体安装。方案4:如图44、图45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圆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装入 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与垃圾排放阀凹形底 座(72)对齐,将自攻螺丝对准自攻螺丝孔拧入到自攻螺丝凹槽孔座内,即完成总体安装。方案5:如图37、图57、图58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 座装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装入垃圾排放 阀凹形底座(72)上,盖定位圆形凸缘安装到座定位圆形凹槽内,开口槽与“T”形槽对齐,然 后将“T”形螺杆座装入“T”形槽中,使“T”形螺杆放在开口销螺帽凹座中间位置,再拧上螺 帽,使螺帽上开口销凹槽与“T”形螺杆上开口销孔对齐,插入开口销即完成总体安装。方案5的安装同样适用方案2带0° -45°转动凸形圆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装 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的安装。方案6:如图59、图60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装入 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然后拧紧紧固螺套(126),再将自攻螺丝拧入紧固 螺套定位座孔(127)内,卡住紧固螺套开口槽(128)即完成总体安装。图60中紧固螺套定位座孔(127)的位置可设计安装有凹槽的定位弹片结构,当拧 紧紧固螺套时定位弹片自行弹起卡住紧固螺套上的开口槽,使紧固螺套无法转动。紧固螺 套定位座孔(127)的位置也可设计为带凹槽的弹性凸块结构或图5中定位夹板(18)结构 或图49中定位滑动板(104)结构或图50中“V”形定位夹板(107)结构。方案6的安装同样适用方案4带0° -45°转动凸形圆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装 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的设计安装。[0093]方案7:如图37、图38、图61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 座装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中,后续安装将平分切割成两半的垃圾排放阀直角 座盖(71)按照方案1的安装组装在垃圾排放阀凹形底座(72)上,即完成总体安装。方案7的安装同样适用方案2的设计安装。方案8:如图37、图58、图62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 座装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中,后续安装将平分切割成两半的垃圾排放阀直角 座盖(71)按照方案5的安装组装在垃圾排放阀凹形底座(72)上,即完成总体安装。方案8的安装同样适用方案2的设计安装。方案9:如图43、图63所示,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装入 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然后将被平分切割成两半的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 (71)用自攻螺丝对准自攻螺丝孔拧入到自攻螺丝凹槽孔座内,即完成总体安装。方案9的安装同样适用方案4的设计安装。方案10 如图64、图65所示,将被平分切割成上、下半圆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的上 盖中“T”形滑动板推入“T”形槽内最上端,使上盖带定位圆形凸缘的“U”形弹块(133)被 推到超过上座定位圆形凹槽(77)的高度,再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 座装入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中,然后再把下盖“T”形滑动板推入“T”形槽 中,再使上下盖的定位圆形凸缘分别推入各自的座定位圆形凹槽中,盖平面滑动键及键槽 (134)也同步进行盖平面对位,即完成总体安装。方案10中图65的安装同样适用方案2的设计安装。方案11 如图64、图66所示,安装方法与方案10中图64、图65相同,此时盖连接 座(131)自行对齐,盖平面滑动键及键槽(134)进行盖平面对位,然后在盖连接座上拧入自 攻丝或螺栓或卡扣或设计为凹凸键咬合锁位,即完成总体安装。方案11中图66的安装同样适用方案2的设计安装。图65、图66中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的上盖上部边沿或下盖下部边沿处可分 别设置有凹槽的弹片结构或有凹槽的弹性凸块结构进行对盖的锁位;也可在上下盖边沿处 设置开口槽,在开口槽位置设置有凹槽的弹片结构或有凹槽的弹性凸块结构或螺丝孔座和 螺丝结构或图5中定位夹板(18)结构或图49中定位滑动板(104)结构或图50中“V”形 定位夹板(107)结构,对盖进行锁位。图65中带定位圆形凸缘的“U”形弹块(133)或设计带定位圆形凸缘的“V”形弹 块结构或在其定位圆形凸缘边沿周围设计有弹性的波纹状结构,同样可避免与座定位圆形 凹槽(77)锁位前的硬摩擦。“U”形弹块(133)内的定位圆形凸缘或“V”形弹块内的定位圆形凸缘或有弹性的 波纹状内的定位圆形凸缘设计为可调整的定位圆形凸缘,以调整定位圆形凸缘与座定位圆 形凹槽的咬合弹力大小;也可在定位圆形凸缘与座定位圆形凹槽相咬合的中心位置,设置 螺丝孔座和螺丝孔结构,对盖进行再锁位。图64中“T”形槽(79)和图65、图68中“T”形滑动键(142)也可设置为相配套的 直角形槽和直角形滑动键。方案12:分别将0° -45°转动凸形方块(74)设置为0°凸形方块,垃圾排放阀直 角座的延伸管上设置螺纹,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设置为0°方块凹槽及凹形管座,然后将0°凸形方块和垃圾排放阀直角座及延伸管装入0°凹槽及凹形管座内,在过 滤器内底面(9)用双螺母拧紧延伸管上的螺纹,即完成总体安装。也可将0° -45°转动凸 形方块(74)设置为0°凸形半圆块,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设置为0°半圆块 凹槽及凹形管座,进行总体安装。方案12同样适用方案4的设计安装。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实施方案中可分别将方案1、方案3、方案5、方案7、方案8、 方案9中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进行0°位置连为一体,该设置 可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的密封安装固定在0°即水平位置。此时取消0° -45°转动凸形方 块结构,将0° -45°设置为0°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结构。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实施方案中可分别将方案2、方案4中垃圾排放阀直角座 (3)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进行0°位置连为一体,该设置可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的密 封安装固定在0°即水平位置。此时取消0° -45°转动凸形圆块(84)结构,将0° -45° 设置为0°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结构。图37中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可设计在相对应位置图36垃圾排放 阀直角座盖(71)中。图41中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可设计在相对应位置图40垃圾排放 阀直角座盖(71)中,此时的0° -45°转动凸形圆块(84)设计在其相对应的另一侧。图43中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可设计在相对应位置图42垃圾排放 阀直角座盖中。图45中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可设计在相对应位置图44垃圾排放 阀直角座盖中,此时的0° -45°转动凸形圆块(84)设计在其相对应的另一侧。图37和图41中两种结构的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座(75)可分别设置在图 65和图66即被平分切割成上、下半圆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图36中0° -90°转动凹槽(73)底部90°向0°方向预留图38螺帽转动定位 凸缘(81)直径宽的距离处设置有凹槽的弹性圆形定位凸缘(132),当螺帽转动定位凸缘转 到90°时,有凹槽的弹性圆形定位凸缘(132)卡住螺帽转动定位凸缘进行90°锁位。图38中螺帽转动定位孔(82)也可移位到螺帽中的其它位置,设计在不与图36中 0° -90°转动凹槽(73)安装后相重合的位置,此时与螺帽转动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即图 36中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上设置定位孔座,直角螺栓图38安装锁位后,用自攻螺丝连 接螺帽转动定位孔(82)和定位孔座进行直角螺栓再锁位,也可将定位孔座设计为有凹槽 的弹性凸块结构进行锁位。图65、图66中盖平面滑动键及键槽(134)进行盖平面对位的设计同样适用图61 至图63被平分切割的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1);图65中盖开启方形凹槽(135)和图66中 月牙凹槽(106)的设计可互换设置,同样适用图61至图63被平分切割的垃圾排放阀直角 座盖;图66中盖连接座(131)也可设计在图61、图62、图63和图65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 上相对应的位置上进行双重锁位。图1中进水阀座(1)、出水阀座(2),图2中出水阀座,图3中进水阀座、出水阀座、 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图4中出水阀座、垃圾排放阀直角座在盖底支撑座(91)的管座上与 过滤器盖的设计安装也可以按照以上“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实施方案”进行安装。[0120]图1、图28、图29的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图2进水阀座、垃圾排放阀直角座,图 4进水阀座在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的安装也可以按照图1的进水阀座在盖底支撑座(91) 的管座中与过滤器盖(10)的结构进行安装。喇叭状直角吸污管⑷和喇叭状垂直吸污管(5)的管口内或管口外设置滤网装置。图47中温控开关(95)、灯开关(101)也可设置在盖底支撑座(91)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打破了鱼友人工从鱼缸内直接向外清除鱼 垃圾的老传统模式,使用中省心、省时、省力、免去了清洗过滤器内过滤滤材的麻烦,节约了 水资源;因不用清洗过滤滤材使其过滤滤材里硝化细菌原生息繁殖环境得到自然保护,有 利于降解、净化鱼垃圾中的有害物含量,使净化后的水又循环到鱼缸中,通过垃圾排放阀实 现了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不用清洗过滤器,促使水质稳定、鱼体健康生存三重有益效
^ 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中虚线箭头方向指示为水流过滤方向,实线箭头方向指示为水流垃圾排放方 向。图1至图4是过滤器水流过滤、垃圾排放原理侧视图;图5 组合的装水阀和排气阀、定位夹板侧剖图;图6 循环水开启阀和球形防气阻装置的侧视图;图7 提篮盖方案1结构俯视图;图8 提篮盖方案2结构侧剖图;图9 过滤层提篮侧剖图;图10 过滤层提篮俯视图;图11 提篮部分上下移动槽与提篮把部分结构安装侧剖图;图12、图13 提篮部分轴头座槽与提篮把部分转动轴头结构安装侧剖图;图14、图15 提篮部分凸轴座孔与提篮把部分倒角凸轴结构安装侧剖图;图16 单体水流导向板俯视图;图17 平行排列水流导向板俯视图;图18 “八”字形排列水流导向板俯视图;图19 扇形排列水流导向板俯视图;图20 双“八”字形排列水流导向板俯视图;图21 双扇形排列水流导向板俯视图;图22 水流直线斜坡面侧剖图;图23 水流凹线斜坡面侧剖图;图24 水流凸线斜坡面侧剖图;图25 圆形水流直线斜坡面侧剖图;图26 :圆形水流凹线斜坡面侧剖图;图27 圆形水流凸线斜坡面侧剖图;[0148]图28 圆形过滤器内底面(9)设置圆形水流直线斜坡面的俯视图;图29 进水阀座安装在圆形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其内设置圆形水流直线斜坡面 的俯视图;图30 方形过滤器内底面(9)的靶面位置、扇状垃圾排放原理俯视图;图31 方形过滤器内底面(9)靶面位置、蛇状弧形垃圾排放原理俯视图;图32 进水阀座安装在方形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的扇状垃圾排放原理俯视图;图33 进水阀座安装在方形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的蛇状弧形垃圾排放原理俯视 图;图34 进水阀座安装在方形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的平行排列垃圾排放原理俯视 图;图35 鱼缸内伸缩式出水管侧剖图;图36、图37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1正视图;图38:直角螺栓正视图;图39:直角螺栓侧视图;图40、图41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2正视图;图42、图43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3正视图;图44、图45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4正视图;图46 垃圾排放阀直角座及盖安装部分侧剖图;图47 过滤器部分结构侧剖图;图48 温控装置原理图;图49 组合的装水阀和排气阀、定位滑动板俯视图;图50 组合的装水阀和排气阀、“V”形定位夹板侧剖图;图51 带转动固定0°槽组合的装水阀和排气阀侧剖图;图52 带转动固定90°槽组合的装水阀和排气阀侧剖图;图53 带直角固定键的装水阀座侧剖图;图54 带轴的密封活门防气阻装置侧视图;图55 锥形密封活门防气阻装置侧视图;图56 :“T”形密封活门防气阻装置侧视图;图57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5正视图;图58 :“Τ”形螺栓侧剖图;图59 部分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6侧剖图;图60 部分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6正视图;图61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7正视图;图62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8正视图;图63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9正视图;图64、图65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10正视图;图66 垃圾排放装置总体安装方案11正视图;图67 各层提篮定向、定位安装方案2侧剖图;图68 是图65、图66半圆形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部分侧视图;[0184]图69 圆柱形状充氧气泡遮挡罩侧剖图。图中1.进水阀座;2.出水阀座;3.垃圾排放阀直角座;4.喇叭状直角吸污管; 5.喇叭状垂直吸污管;6.水流直线斜坡面;7.平行排列水流导向板;8.垃圾观察镜孔; 9.过滤器内底面;10.过滤器盖;11.密封圈;12.水质净化观察镜孔;13.提篮盖;14.提 篮;15.排气软管弧形防滑凸缘;16.排气阀;17.装水阀;18.定位夹板;19.弹簧;20、夹板 凹槽;21、排气球头;22、循环水开启阀;23、泄水键;24、防气阻球;25、防气阻锥形座;26、 静音水泵(M) ;27、进水延伸管外孔;28、无孔圆面;29、定位板;30、网状小方孔;31、进水延 伸管座;32、进水延伸管;33、柔性密封带凹槽;34、半截定向、定位凹槽;35、各层提篮卡位 凸边;36、下凹槽;37、密封毛塑边;38、圆形无孔宽边;39、无孔宽边;40、直角挂钩接触面; 41、倒角固定键;42、平面倒角;43、提篮把;44、直角挂钩面;45、倒角弹片;46、转动轴头; 47、轴头座槽;48、提篮把平行凸缘;49、倒角凸轴;50、凸轴座孔;51、单体水流导向板;52、 “八”字形排列水流导向板;53、扇形排列水流导向板;54、双“八”字形排列水流导向板;55、 双扇形排列水流导向板;56、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7、水流拦截板;58、半圆形筋条支架; 59、水流床;60、水流凹线斜坡面;61、水流凸线斜坡面;62、圆形水流直线斜坡面;63、圆形 水流凹线斜坡面;64、圆形水流凸线斜坡面;65、万向进水管口 ;66、靶面位置;67、伸缩节; 68、泄水圆孔;69、凹凸槽;70、定距凸缘;71、垃圾排放阀直角座盖;72、垃圾排放阀凹形底 座;73、0° -90°转动凹槽;74、0° -45°转动凸形方块;75、0° -45°转动凹槽及凹形管 座;76、盖定位圆形凸缘;77、座定位圆形凹槽;78、开口槽;79、“T”形槽;80、螺帽凹槽;81、 螺帽转动定位凸缘;82、螺帽转动定位孔;83、直角螺杆;84、0° -45°转动凸形圆块;85、 自攻螺丝孔;86、自攻螺丝凹槽孔座;87、凸形定位键;88、扣板;89、搬手柄;90、装水阀座; 91、盖底支撑座;92、静音水泵座;93、过滤桶;94、缓冲座垫;95、温控开关;96、电热管;97、 连接电热管金属外壳的地线;98和99是防水导热热敏电阻;100、可调式温控显示器;101、 紫外线灯开关;102、防水臭氧紫外线灯;103、进水阀座盖;104、定位滑动板;105、滑动板底 部凹槽固定螺丝孔座;106、月牙凹槽;107、“V”形定位夹板;108、转动固定0°槽的位置; 109、转动固定90°槽的位置;110、0° -90°直角固定键;111、轴;112、带轴的密封活门; 113、密封活门座;114、锥形密封活门;115、锥形密封活门座;116、定向、定角度导杆;117、 定向、定角度导杆管套;118、定向、定角度导杆卡环;119、“T”形密封活门;120、“Τ”形密封 活门密封圈;121、“Τ”形密封活门座;122、开口销螺帽凹座;123、“Τ”形螺杆;124、“Τ”形 螺杆上开口销孔;125、螺帽上开口销凹槽;126、紧固螺套;127、紧固螺套定位座孔;128、紧 固螺套开口槽;129、平分切割线;130、“Τ”形滑动板;131、盖连接座;132、有凹槽的弹性圆 形定位凸缘;133、带定位圆形凸缘的“U”形弹块;134、盖平面滑动键及键槽;135、盖开启方 形凹槽;136、过滤层提篮;137、生化层提篮;138、陶瓷层提篮;139、树脂层提篮;140、活性 炭层提篮;141、定位、定向凹槽;142、“Τ”形滑动键;143、排水密封圈凹槽;144、鱼缸内充 氧嘴;145、充氧气泡遮挡罩;146、罩固定螺丝孔座;147、罩固定螺丝;148、开口方形遮挡板
^^ ο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公知水族行业生产的鱼缸外过滤器上进行改造,在图47中过滤器盖(10) 上安装温控开关(95)控制盖底支撑座(91)上安装的温控装置,温控装置电源线通过温控开关(95)控制与静音水泵(26)端电源线的火线和零线并联;在过滤器盖上安装紫外线灯 开关(101)控制盖底支撑座上安装的防水臭氧紫外线灯(102),防水臭氧紫外线灯电源线 通过紫外线灯开关(101)控制与静音水泵端电源线的火线和零线并联。本实用新型与鱼缸连接方法和公知的鱼缸外过滤器相同。实施例1 图1、图30、图31、图35是本技术方案1、将出水阀座⑵的延伸管缩 短到静音水泵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1)的延伸管插入到过滤器内底面(9)的靶面位置 (66) ;3、过滤器内底面(9)另一侧安装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 ;4、过滤器内底面(9)与扇形 水流导向板(53)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的底面连为一体,图30、图31两种设计选择 其一。实施例2 图2、图32、图33、图34、图35是本技术方案1、将出水阀座的延伸管缩 短到静音水泵(26)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安装到过滤器内底面(9)的一侧;3、垃圾排放 阀直角座(3)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的另一侧;4、过滤器内底面(9)与扇形水流导向板 (53)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或平行排列水流导向板(7)的底面连为一体,图32、图 33、图34三种设计选择其一。实施例3 图3、图30、图31、图35是本技术方案1、将出水阀座的延伸管缩短到静 音水泵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的延伸管插入到过滤器内底面(9)的靶面位置(66) ;3、喇 叭状垂直吸污管(5)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另一侧,喇叭状垂直吸污管(5)通过向上对 接使垃圾排放阀直角座⑶安装在盖底支撑座(91)的管座上。4、过滤器内底面(9)与扇 形水流导向板(53)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的底面连为一体,图30、图31两种设计选 择其一。实施例4 图4、图32、图33、图34、图35是本技术方案1、将出水阀座的延伸管缩 短到静音水泵(26)下端管口 ;2、将进水阀座(1)安装到过滤器内底面(9) 一侧;3、喇叭状 垂直吸污管(5)安装在过滤器内底面(9)另一侧,喇叭状垂直吸污管(5)通过向上对接使 垃圾排放阀直角座(3)安装盖底支撑座的管座(91)上。4、过滤器内底面(9)与扇形水流 导向板(53)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56)或平行排列水流导向板(7)的底面连为一体,图 32、图33、图34三种设计选择其一。
权利要求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其特征是在过滤器的盖底支撑座上安装循环水开启阀、防气阻装置或安装组合的装水阀、排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其特征是出水阀座的 延伸管缩短到静音水泵(26)下端管口 ;进水阀座的延伸管插入到过滤器内底面(9)的靶面 位置;过滤器内底面(9)另一侧安装垃圾排放阀直角座;过滤器内底面(9)与扇形水流导 向板或蛇状弧形水流导向板底面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其特征是柔性密封带 凹槽(33)设置到提篮上端外侧面为下凹形槽结构或倒“U”形凹形槽结构或倒“V”形凹形 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其特征是进水延伸管 座(31)设计为进水延伸管(32);进水延伸管(32)设计为进水延伸管座,其管口的上端装 配下凹形密封环套,再将进水延伸管座已设计的进水延伸管滑配装入已设计的下凹形密封 环套内,再将提篮的延伸管滑配装入进水延伸管座下部,下一层提篮的进水延伸管滑配装 入上一层提篮的进水延伸管座中,依次组装各层提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其特征是盖底支撑座 (91)上进、出水延伸管上端管口内侧面及其阀座结构按排水密封圈凹槽(143)和垃圾排放 阀直角座(3)结构进行配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其特征是“U”形弹块 (133)内的定位圆形凸缘或“V”形弹块内的定位圆形凸缘或有弹性的波纹状内的定位圆形 凸缘设计为可调整的定位圆形凸缘,以调整定位圆形凸缘与座定位圆形凹槽的咬合弹力大 小;也可在定位圆形凸缘与座定位圆形凹槽相咬合的中心位置,设置螺丝孔座和螺丝孔结 构,对盖进行再锁位。
专利摘要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的过滤器,本实用新型打破了鱼友人工从鱼缸内直接向外清除鱼垃圾的老传统模式,过滤器提篮填装柔性密封带更顺畅;充氧嘴设置了充氧气泡遮挡罩,避免了玻璃缸面形成水锈而影响观赏。通过水泵动力,使缸水及绝大部分鱼垃圾直接进入过滤器内底面,而鱼垃圾又因自重自然在过滤器内底面沉淀并等待适时排放。只有极少微小颗粒鱼垃圾从下向上过滤滤积在滤材内,并通过滤材内硝化细菌不断有效的净化、分解处理,使净化后的水质又循环到鱼缸中。有效避免了过滤器内滤材被堵塞和清洗滤材的麻烦,使滤材内硝化细菌原生息繁殖环境得到自然保护。通过垃圾排放阀实现自动清除和排放鱼缸垃圾,促使水质稳定、鱼体健康生存三重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1674883SQ2010201347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李风广 申请人:李风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