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轻质联栋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轻质联栋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轻质联栋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实用的大棚,包括有毛竹大棚、钢管大棚及避雨棚,在材料和结构上都存 在着缺陷,如毛竹大棚主要采用毛竹和水泥杆等材料,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抗风雪 能力弱,寿命短,需要年年加固整修,劳动强度大;再如钢管大棚包括单栋或连栋,全 采用钢管结构,成本高,单栋宽度大,抗风雪能力弱;如避雨棚主要采用毛竹和水泥杆 材料,单体结构,相互独立,抗风能力弱,并且棚体宽度窄,操作管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牢固、 作业方便、土地利用率高、保温效果好、取材方便、材质轻便及抗风能力强、适用面广 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包括 有单体棚,单体棚骨架由位于中间的直柱和位于纵向端头的支撑柱组成,支撑柱斜撑于 地面,并通过钢索固定;单体棚梁架包括顶梁和拱梁,顶梁纵向连接于直柱、支撑柱的 顶部,拱梁搭接于顶梁的上部;直柱横向配装有横梁,横梁配装有棚顶支柱,且该棚顶 支柱与拱梁连接,拱梁顶面覆盖有薄膜;单体棚纵向壁面上配装有主支柱、侧支柱和边 支柱,主支柱与侧支柱之间、侧支柱与边支柱之间均配装有辅支柱。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单体棚跨度为6米,棚顶高3.5米,肩高2.5米;上述的直柱和支撑柱均 为水泥材料制成,直柱长度为3.5米,与地面安装时其高出地面2.8米、埋入地面中深度 为0.7米,纵向横向的间距为6米X3米。位于中间的支撑柱长度为4.5米、埋入地面中深度为0.8米;位于两侧的支撑柱 长度为4米、埋入地面中深度为0.8米;再位于最外侧的支撑柱长度为3.5米、埋入地面 深度为1米。上述的支撑杆的顶部用钢索固定,并牵引到柱外2米至2.5米处;横向在支撑杆 顶部95厘米处和135厘米处各用钢索穿孔固定,钢索牵引到柱外1.5米至2米处;挖1米 深、20厘米直径的穴埋锚块,用混凝土固定,将钢索通过花栏螺栓固定在穴埋锚块上。上述的拱梁由毛竹片制成,其宽度为10厘米、长度为7.2米;纵向直柱之间配 装有8根拱梁,且间隔80厘米布置。上述的主支柱位于单体棚纵向壁面的中央位置,其高度、宽度及厚度尺寸分别 为4米、0.35米和0.05米,且埋入地面中深度为0.5米;侧支柱与主支柱相隔1.5米,其 高度、宽度及厚度尺寸分别为3.5米、0.35米和0.08米,埋入地面中深度为0.7米;边支 柱与侧支柱相隔1.5米,其高度、宽度及厚度尺寸分别为3.5米、0.1米和0.1米;辅支柱采用毛竹棍制成,其粗度尺寸为10厘米。上述的单体棚纵向壁面经铁丝固定有弹簧卡槽,且该弹簧卡槽离地面高度为1.7 米;上述的弹簧卡槽中配装有弹簧,且该弹簧与薄膜弹扣压合。上述的主支柱、侧支柱、边支柱及辅支柱的间隔之间处均配装有裙边压膜线, 且裙边压膜线与上述的薄膜压合。上述的单体棚纵向壁面还制有开门体,该开门体的两侧均为侧支柱,侧支柱之 间顶部配有门顶横梁,并用门顶小柱支撑拱梁;开门体后侧支撑有两根构成Λ形的门 柱,并通过两根钢索固定。上述的单体棚纵向每隔12米开一个通气孔,每一通气孔包括有凹形铝片,并通 过弹弓扣与薄膜固定连接;凹形铝片上还连接有塑料绳,并通过滑轮与外部的泥砖块连 接;薄膜与顶梁之间还垫配有枕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单体棚,单体棚骨架由位于中间的直柱和 位于纵向端头的支撑柱组成,支撑柱斜撑于地面,并通过钢索固定;单体棚梁架包括顶 梁和拱梁,顶梁纵向连接于直柱、支撑柱的顶部,拱梁搭接于顶梁的上部;直柱横向配 装有横梁,横梁配装有棚顶支柱,且该棚顶支柱与拱梁连接,拱梁顶面覆盖有薄膜;单 体棚纵向壁面上配装有主支柱、侧支柱和边支柱,主支柱与侧支柱之间、侧支柱与边支 柱之间均配装有辅支柱。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联栋大棚将工业化的标准厂房构造模 式引进到了农业生产上,将单棚改进为联栋模式,方便了作业、行走,提高了土地利用 率和保温效果;采用轻质、经济、环保的毛竹片、杉木棍等材料作为联栋大棚的主要骨 架;由水泥柱、毛竹片、钢索组合为主,单栋双行,单棚宽和水泥柱间距固定,用钢索 将水泥柱纵横固定,顶上均勻分布毛竹片,棚间以水泥柱、钢索相联,即基本形成由水 泥柱毛竹片钢索组合的新型轻质葡萄联栋大棚;利用竹片替代原来钢管降低成本,应地 取材,应用时可根据各自的地理、气候、环境、面积大小、品种成熟期和鲜果市场需求 选择促成或延迟栽培,取材方便,适用面广;棚体纵横钢索,并由边桩线拉紧固定好, 而边桩线固定在深达1米的水泥块中,棚体结构牢固;竹片质量轻于钢管,具有柔韧 性,不易折断;棚内通风顺畅,抗风能力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拱梁与顶梁的连接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中弹弓扣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包括有单体棚,单 体棚骨架由位于中间的直柱29和位于纵向端头的支撑柱18、19、20组成,支撑柱18、
519、20斜撑于地面,并通过钢索21固定;单体棚梁架包括顶梁17和拱梁2,顶梁17纵 向连接于直柱29、支撑柱18、19、20的顶部,拱梁2搭接于顶梁17的上部;直柱29横 向配装有横梁14,横梁14配装有棚顶支柱4,且该棚顶支柱4与拱梁2连接,拱梁2顶 面覆盖有薄膜1;单体棚纵向壁面上配装有主支柱9、侧支柱6和边支柱8,主支柱9与 侧支柱6之间、侧支柱6与边支柱8之间均配装有辅支柱7。一、棚体跨度联栋大棚的跨度可根据规划化生产的大小而定,大棚依据园区 的作业主干线的规划,确定联栋大棚跨度大小,由多个单体棚组合而成。单体棚一般跨 度为6米,棚顶高3.5米,肩高2.5米。二、棚体骨架大棚的直柱采用水泥柱,长3.5米,柱高出地面2.8米,埋入土 中深0.7米,纵横间距为6X3米。纵向棚两头每个单棚分别用5根水泥柱作为支撑杆 18、19、20,支撑杆根据拉紧的情况,与地面保持一个夹角,中心的支撑杆长4.5米,埋 入土深0.8米,间隔中心支撑杆1米的杆长4.0米,埋入土深0.8米,再间隔1米支撑杆长 3.5米,埋入土深1.0米。支撑杆的柱顶用钢索21固定,并牵引到柱外2-2.5米处,横向 在离水泥杆顶部95厘米处和135厘米处各用钢索21穿孔固定,钢索21牵引到柱外1.5-2 米处。挖1米深,20厘米直径的穴埋锚块,用混凝土固定,将钢索21通过14Φ花栏螺 栓固定在锚块上。三、棚体的梁架柱顶部的粗钢索作顶梁,用宽10厘米,长7.2米的毛竹片作 拱梁2,毛竹片每间隔80厘米左右固定一根,纵向两根水泥柱间用8根拱顶。将毛竹片 固定在钢索17上,两根横向水泥柱之间用长1.5米的杉木棍做为棚顶支柱4,棚顶支柱4 固定在横向的上下两根钢索14上。四、联栋大棚的四壁联栋大棚的四壁每单棚使用水泥柱5根,中央一根主支 柱9高X宽X厚分别为4X0.35X0.05米,埋入土中深0.5米,侧支柱6与主支柱相隔 1.5米,高X宽X厚分别为3.5X0.35X0.08米,埋入土中深0.7米;边支柱8与侧支柱相 隔1.5米,高X宽X厚分别为3.5X0.1X0.1米,各水泥柱间采用毛竹棍作为辅支柱7, 粗度约10厘米。在离地面1.7米处,用铁丝固定弹簧卡槽11。弹簧卡槽11中通过弹簧 12压住薄膜。在每跟主干的中间,用裙边压膜线10固定薄膜。五、联栋大棚的门单栋棚的棚壁取掉中央主支柱9与两侧的两跟毛竹辅支柱 7,留侧支柱6、边支柱8以及中间的毛竹辅支柱7,侧支柱6之间用毛竹杆做门顶横梁 13,并用门顶小柱5支撑拱梁形成门,在后侧的支持杆用两根水泥柱分别是门柱115与门 柱2构成“Λ”形,并用两根钢索分别固定在两根水泥柱上。六、覆膜用7米宽0.04毫米厚4丝的薄膜1盖在大棚上,然后用压膜线16将 塑膜压紧。膜与顶梁之间用10厘米长直径5厘米的杉木垫片做为枕木3隔离。七、通气孔单体棚纵向每隔12米开一个通气孔,用于调节棚内的温湿度。用 1.2米的凹形铝片22,做成通气孔的固定槽,并用弹弓扣26将铝片与薄膜连接,铝片与 塑料绳24固定,塑料绳与滑轮23相连,塑料绳用水泥砖块25垂重。八、采用架式适用于水平小棚架、高宽垂“T”、双十字“Y”型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联栋大棚将工业化的标准厂房构造模式引进到了农业 生产上,将单棚改进为联栋模式,方便了作业、行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保温效果; 采用轻质、经济、环保的毛竹片、杉木棍等材料作为联栋大棚的主要骨架;由水泥柱、毛竹片、钢索组合为主,单栋双行,单棚宽和水泥柱间距固定,用钢索将水泥柱纵横固 定,顶上均勻分布毛竹片,棚间以水泥柱、钢索相联,即基本形成由水泥柱毛竹片钢索 组合的新型轻质葡萄联栋大棚;利用竹片替代原来钢管降低成本,应地取材,应用时可 根据各自的地理、气候、环境、面积大小、品种成熟期和鲜果市场需求选择促成或延迟 栽培,取材方便,适用面广;棚体纵横钢索,并由边桩线拉紧固定好,而边桩线固定在 深达1米的水泥块中,棚体结构牢固;竹片质量轻于钢管,具有柔韧性,不易折断;棚 内通风顺畅,抗风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被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 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包括有单体棚,其特征是所述的单体棚骨架由位于中间的 直柱(29)和位于纵向端头的支撑柱(18、19、20)组成,所述的支撑柱(18、19、20)斜 撑于地面,并通过钢索(21)固定;所述的单体棚梁架包括顶梁(17)和拱梁(2),所述的 顶梁(17)纵向连接于直柱(29)、支撑柱(18、19、20)的顶部,拱梁(2)搭接于顶梁(17) 的上部;所述的直柱(29)横向配装有横梁(14),所述的横梁(14)配装有棚顶支柱(4), 且该棚顶支柱(4)与所述的拱梁(2)连接,所述的拱梁(2)顶面覆盖有薄膜(1);所述的 单体棚纵向壁面上配装有主支柱(9)、侧支柱(6)和边支柱(8),所述的主支柱(9)与侧 支柱(6)之间、侧支柱(6)与边支柱⑶之间均配装有辅支柱(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单体棚跨度为6米, 棚顶高3.5米,肩高2.5米;所述的直柱(29)和支撑柱(18、19、20)均为水泥材料制成, 所述的直柱(29)长度为3.5米,与地面安装时其高出地面2.8米、埋入地面中深度为0.7 米,纵向横向的间距为6米X3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位于中间的支撑柱(18)长 度为4.5米、埋入地面中深度为0.8米;位于两侧的支撑柱(19)长度为4米、埋入地面中 深度为0.8米;再位于最外侧的支撑柱(20)长度为3.5米、埋入地面深度为1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杆(18、19、 20)的顶部用钢索(21)固定,并牵引到柱外2米至2.5米处;横向在支撑杆(18、19、20) 顶部95厘米处和135厘米处各用钢索(21)穿孔固定,所述的钢索(21)牵引到柱外1.5米 至2米处;挖1米深、20厘米直径的穴埋锚块,用混凝土固定,将钢索(21)通过花栏螺 栓固定在穴埋锚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拱梁(2)由毛竹片制 成,其宽度为10厘米、长度为7.2米;纵向直柱(29)之间配装有8根拱梁(2),且间隔 80厘米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支柱(9)位于单体 棚纵向壁面的中央位置,其高度、宽度及厚度尺寸分别为4米、0.35米和0.05米,且埋入 地面中深度为0.5米;所述的侧支柱(6)与主支柱(9)相隔1.5米,其高度、宽度及厚度 尺寸分别为3.5米、0.35米和0.08米,埋入地面中深度为0.7米;所述的边支柱(8)与侧 支柱(6)相隔1.5米,其高度、宽度及厚度尺寸分别为3.5米、0.1米和0.1米;所述的辅 支柱(7)采用毛竹棍制成,其粗度尺寸为1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单体棚纵向壁面经 铁丝固定有弹簧卡槽(11),且该弹簧卡槽(11)离地面高度为1.7米;所述的弹簧卡槽 (11)中配装有弹簧(12),且该弹簧(12)与所述的薄膜⑴弹扣压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支柱(9)、侧支 柱(6)、边支柱(8)及辅支柱(7)的间隔之间处均配装有裙边压膜线(10),且裙边压膜线 (10)与所述的薄膜(1)压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单体棚纵向壁面还 制有开门体,该开门体的两侧均为侧支柱(6),所述的侧支柱(6)之间顶部配有门顶横梁 (13),并用门顶小柱(5)支撑拱梁(2);所述的开门体后侧支撑有两根构成Λ形的门柱 (15),并通过两根钢索(14)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其特征是所述的单体棚纵向每隔12 米开一个通气孔,每一通气孔包括有凹形铝片(22),并通过弹弓扣(26)与薄膜(1)固定 连接;所述的凹形铝片(22)上还连接有塑料绳(24),并通过滑轮(23)与外部的泥砖块 (25)连接;所述的薄膜(1)与顶梁(2)之间还垫配有枕木(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新型轻质联栋大棚,包括有单体棚,单体棚骨架由位于中间的直柱和位于纵向端头的支撑柱组成,支撑柱斜撑于地面,并通过钢索固定;单体棚梁架包括顶梁和拱梁,顶梁纵向连接于直柱、支撑柱的顶部,拱梁搭接于顶梁的上部;直柱横向配装有横梁,横梁配装有棚顶支柱,且该棚顶支柱与拱梁连接,拱梁顶面覆盖有薄膜;单体棚纵向壁面上配装有主支柱、侧支柱和边支柱,主支柱与侧支柱之间、侧支柱与边支柱之间均配装有辅支柱;将单棚改进为联栋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保温效果;采用轻质材料作为联栋大棚的主要骨架;利用竹片替代原来钢管降低成本,应地取材,取材方便,适用面广;竹片质量轻于钢管,具有柔韧性;棚内通风顺畅,抗风能力强。
文档编号A01G9/14GK201797807SQ20102025183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
发明者丁松棋, 唐萍华, 张同心, 张望舒, 徐永江, 徐腾达, 汪国云, 沈波, 王立如, 郑金土 申请人: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