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6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动物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蜈蚣又叫天龙、白脚、松毛虫、百足虫,千足虫等,有红头、青头、金头等20多个品种,是珍贵的二类中药材,目前非常紧缺。蜈蚣入药主治风毒疮肿、恶血积聚等症,具有怯风、镇惊、抗癌、解毒、抗肿瘤、抗惊厥等作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畏热喜寒,蜈蚣的主要繁衍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其适应性强,容易人工养殖。蜈蚣喜欢在枝木、淫 Iuan石堆、荒芜阴湿的茅草地及大石下等隐蔽处生活,昼伏夜出,晚秋后钻入离地面10 13厘米深的土中越冬,到翌年惊蛰后才开始活动。我国人工饲养的蜈蚣多为绿头少棘蜈蚣, 它的生长快,繁殖能力较高,一条成虫每年可孵出幼蜈蚣一百多条。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蜈蚣的价值越来越高,养殖规模化要求就越来越高,普通的散养已经满足不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从而提高蜈蚣的养殖成功率。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特征是1、饲养环境饲养土既是蜈蚣栖居、生活、繁殖的场所,也是蜈蚣逃避各种不利因素的“避风巷”,因而对蜈蚣非常重要。蜈蚣对饲养土的土质必需疏松、潮湿,而且要保温、保湿性能好。所以饲养土最好是较为疏松的土壤,粘土不要用作饲养土。在饲养土的表层铺上一层银杏叶,作用有1、做为蜈蚣的温床,冬暖夏凉。铺到下面冬天保温,夏天保湿;2、含有多种药用成份,增加蜈蚣药性,银杏叶中可提取160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5种;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病,银杏提取物为浓缩颗粒状,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银杏叶中的黄甙、氨基酸和氨基酸合成胶原蛋白成份对人体美容,抑制黑色素生长,保持皮肤光泽与弹性起着不小的作用。此外, 据现代临床研究,对以阴性症状为主(如社会退缩,懒散,思维贫乏,呆滞等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显著效果,对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效果;3、抗菌,在蜈蚣养殖过程中有效的预防疾病,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体,黄酮体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及不稳定的分子破坏,自由基及不稳定的分子会破坏身体组织与健康的细胞,使蜈蚣容易生病。自由基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基因的突变、疾病、老化或环境污染等等,抗氧化物质能预防自由基的形成,而使蜈蚣更健康。
2、精选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顿、蜗牛以及壁虎、蛇、 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蜈蚣一般每隔2—3天喂一次,活动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需要投放食物和水。喂食时间是每天的19:00—20:00之间,喂食后的次日早晨必须将残余食物清除。蜈蚣投喂饲料可参照下列配方①各种昆虫类动物 70%,熟土豆20%,碎粒、青菜或面包碎片10% ;②各种禽兽类或其它动物的肉泥70%,鱼粉或蚕蛹粉20%,青菜碎片10%。每天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蝶盘,供蜈蚣饮用。3、饲养蜈蚣的密度蜈蚣喜欢群居,饲养蜈蚣的密度,应该根据节气、虫型、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一些,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密度要稀些。离开产房的幼蜈蚣每平方米养殖1000条左右为宜,虫体长度在 5厘米的养殖700条左右,7-10厘米的可养殖500条左右,12-13厘米的可养殖400条左右, 15厘米以上养殖300条左右为宜。4、幼蜈蚣的饲养管理。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当仔蜈蚣各个系统已发育完整,外形上与成体蜈蚣已基本相似,体色由刚破卵膜时的米白色变成蛋黄色时,它们已具备了捕捉食物、寻觅饮水、逃避敌害等方面的本能,可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要及时将幼体蜈蚣分出来。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放在较小的容器(如塑料盆、玻璃缸等)中养殖。每个直径约0. 5米的塑料脸盆可放养2——3窝同时出生的幼蜈蚣。大小分群,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因为我们观察到蜈蚣间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而同窝内发生的较少。初期幼蜈蚣的饲料以蛋黄和牛奶较好,蛋黄搅成糜状后直接投放于塑料板上,而牛奶则需要先溶于水,再以小海绵吸饱和,然后将小海绵置于塑料板上,每天更换一次。要特别注意清洗塑料板与海绵,当发现海绵发出腐臭味时,应更换。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蛋黄、牛奶喂量,同时饲喂蚯蚓等其他饵料。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平方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蜈蚣的规模化养殖,繁殖速度快,繁殖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干扰,产出比高。银杏叶做为蜈蚣的温床,冬暖夏凉。同时银杏叶含有多种药用成份, 增加蜈蚣药性,银杏叶还能抗菌,在蜈蚣养殖中能够预防疾病,而使蜈蚣更健康。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一步加以说明实施例首先建造养殖池,养殖池要建在背阳通风、排风条件好而又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养殖池用砖或石块等材料砌成,水泥抹面,池深在80厘米为宜,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镶一圈玻璃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 宽度在15厘米为宜,防止蜈蚣外逃。池内可铺上杂草树木,并堆放一些石块、瓦片等供蜈蚣栖息。制作饲养土,饲养土既是蜈蚣栖居、生活、繁殖的场所,也是蜈蚣逃避各种不利因素的“避风巷”,因而对蜈蚣非常重要。蜈蚣对饲养土的土质必需疏松、潮湿,而且要保温、保湿性能好。所以饲养土最好是较为疏松的土壤,粘土最好不要用作饲养土。在饲养土的表层铺上一层银杏叶,作用有1、做为蜈蚣的温床,冬暖夏凉。铺到下面冬天保温,夏天保湿;2、 含有多种药用成份,增加蜈蚣药性,银杏叶虽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病,3、抗菌,在蜈蚣养殖过程中预防疾病,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体,黄酮体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及不稳定的分子破坏,而使蜈蚣更健康。其次分阶段饲养管理,幼蜈蚣的饲养管理,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放在较小的容器 (如塑料盆、玻璃缸等)中养殖。每个直径约0. 5米的塑料脸盆可放养2——3窝同时出生的幼蜈蚣。大小分群,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因为我们观察到蜈蚣间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而同窝内发生的较少。初期幼蜈蚣的饲料以蛋黄和牛奶较好,蛋黄搅成糜状后直接投放于塑料板上,而牛奶则需要先溶于水,再以小海绵吸饱和,然后将小海绵置于塑料板上,每天更换一次。要特别注意清洗塑料板与海绵,当发现海绵发出腐臭味时,应更换。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蛋黄、牛奶喂量,同时饲喂蚯蚓等其他饵料。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平方米。种蜈蚣的饲养管理,蜈蚣一般一年产卵两次,每次产卵 40-60枚左右,产卵后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孵化20天左右出壳,45天之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和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5 32°C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 -70%之间。适时采收与留种,当蜈蚣生长到第五龄时,绝大多数蜈蚣都已达到了药用蜈蚣的体长标准而且都已进入了性成熟期。最好将整个饲养池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将所有的蜈蚣都清理出来,放于若干个容器中,从中挑选出个体肥大、健康强壮、体表色泽鲜艳、活动力强的蜈蚣,并将1 4的雌雄比例选好雄、雌蜈蚣作为种用,其余的蜈蚣可以作为商品采收,进行初加工等处理。病虫害防治蜈蚣的天敌很多,有蟾蜍、蛙类、鼠类、夜行鸟类、某些爬行类、蚁类等,但在人工养殖尤其是室内养殖的情况下,只有鼠类、蚁类能构成直接威胁,而其他类在室外养殖时才会构成一定威胁。处于孵化中的雌蜈蚣是蚂蚁的主攻对象,而此时的雌蜈蚣又常常因体力衰竭而处于半冬眠状态.平常要仔细检查饲养舍或池内是否已有蚂蚁侵入, 一旦发现蚂蚁侵入,则应立即消灭。疾病防治1、绿僵菌病多发于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使蜈蚣受绿僵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治疗方法是 食母生0. 6克,土霉素0. 25克,氯霉素0. 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勻喂病蜈蚣,直到病愈。2、肠胃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湿时期患此病。得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治疗方法是用磺胺片0. 5克研细后用饲料300克拌勻,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勻,隔日错开喂食。3、脱壳病由于蜈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使真菌在躯体寄生引起。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缓慢,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治疗方法是土霉素0. 25克,食母生0. 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勻,连喂10天即可痊愈。
权利要求
1.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特征是饲养环境要求,饲养蜈蚣的土质必需疏松、潮湿,而且要保温、保湿性能好,在饲养土的表层铺上一层银杏叶。作用有1、做为蜈蚣的温床,冬暖夏凉,铺到下面冬天保温,夏天保湿;2、含有多种药用成份,增加蜈蚣药性,银杏叶中可提取160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5种;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病,银杏提取物为浓缩颗粒状,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银杏叶中的黄甙、氨基酸和氨基酸合成胶原蛋白成份对人体美容,抑制黑色素生长,保持皮肤光泽与弹性起着不小的作用,此外,据现代临床研究,对以阴性症状为主(如社会退缩,懒散,思维贫乏,呆滞等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显著效果,对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效果;3、抗菌,在蜈蚣养殖过程中有效的预防疾病,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体,黄酮体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及不稳定的分子破坏,自由基及不稳定的分子会破坏身体组织与健康的细胞,使蜈蚣容易生病,自由基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基因的突变、疾病、老化或环境污染等等,抗氧化物质能预防自由基的形成,而使蜈蚣更健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特征是精选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用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喂养,也可以喂养蜘蛛、蚯顿、蜗牛以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蜈蚣一般每隔2-3天喂一次,活动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需要投放食物和水,喂食时间是每天的 19 00-20 00之间,喂食后的次日早晨必须将残余食物清除,蜈蚣投喂饲料可参照下列配方①各种昆虫类动物70%,熟土豆20%,碎粒、青菜或面包碎片10% ;②各种禽兽类或其它动物的肉泥70 %,鱼粉或蚕蛹粉20 %,青菜碎片10 %,每天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蝶盘,供蜈蚣饮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特征是饲养蜈蚣的密度蜈蚣喜欢群居,饲养蜈蚣的密度,应该根据节气、虫型、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一些,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密度要稀些,离开产房的幼蜈蚣每平方米养殖1000条左右为宜,虫体长度在5厘米的养殖700条左右,7-10厘米的可养殖500条左右,12-13厘米的可养殖400条左右,15厘米以上养殖300条左右为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特征是幼蜈蚣的饲养管理,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放在较小的容器如塑料盆、玻璃缸等中养殖,每个直径约0. 5米的塑料脸盆可放养2——3窝同时出生的幼蜈蚣,大小分群,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初期幼蜈蚣的饲料以蛋黄和牛奶较好,蛋黄搅成糜状后直接投放于塑料板上,而牛奶则需要先溶于水,再以小海绵吸饱和,然后将小海绵置于塑料板上,每天更换一次,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蛋黄、牛奶喂量,同时饲喂蚯蚓等其他饵料,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 平方米。
全文摘要
蜈蚣规模化养殖技术,属于特种动物的养殖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特征是饲养环境饲养蜈蚣的土的土质必需疏松、潮湿,而且要保温、保湿性能好。在饲养土的表层铺上一层银杏叶,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以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蜈蚣的规模化养殖,繁殖速度快,繁殖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干扰,产出比高。银杏叶做为蜈蚣的温床,冬暖夏凉。同时银杏叶含有多种药用成份,增加蜈蚣药性,银杏叶还能抗菌,在蜈蚣养殖中能够预防疾病,而使蜈蚣更健康。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160535SQ20111006182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5日
发明者鞠芳 申请人:鞠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