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敷灭螺的方法

文档序号:37136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堆敷灭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杀灭钉螺的方法,具体涉及ー种堆敷灭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报道,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ー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曾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流行,经过50多年的防治,目前该血吸虫病还在其中的7个省流行。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血 吸虫病多年的防治经验表明,在流行地区靠单纯治疗病人是不能消灭血吸虫病流行的,消灭钉螺、积极治疗病人和病牛是过去几十年取得辉煌成果的经验总结。因此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种类和数量众多,野粪污染严重,控制难度大,不消灭钉螺,血吸虫病控制效果难以巩固。全国第三次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已成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之一,居民的感染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居各类流行区之首,钉螺的感染率也较高;这类流行区的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虽然分布在田中的钉螺面积最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渗水草地的有螺面积仅次于田,并且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较高,渗水草地主要分布在田与田之间或田与水源之间,通过沟或直接与田相连接,分布在这类环境的钉螺可随水流进入沟中,然后再扩散到田中,或直接扩散到田中,是田和沟中钉螺的主要来源地,因此消灭渗水草地中的钉螺就成了灭螺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灭螺方法如喷洒法、浸杀法、铲草皮沿边药浸法对这类环境的钉螺灭螺效果不佳,出现“年年灭螺,年年有螺”的现象,基本上起不到灭螺的效果。需找有效灭螺的方法一直是有关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杀灭钉螺的方法,具体涉及ー种堆敷灭螺的方法。本发明依据如下灭螺机理(I)铲草皮和开沟浙水后,渗水草地变为无草的干地,改变了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而不利于钉螺的孳生;(2)钉螺被掩埋土堆里,长期与药物接触并缺氧,有利于钉螺的死亡;(3)钉螺在高浓度药物的刺激下闭厣,避免钉螺逃逸,提供了 ー种堆敷灭螺的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堆敷灭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灭螺药物氯硝柳胺均匀撒在有钉螺孳生的渗水草地上,然后将草皮、灭螺药物和钉螺一起铲起堆积成半球形土堆,被铲草皮的厚度为2 3 cm,并使土堆外表光滑无缝,再在渗水草地上开沟浙水,使土地表面变干燥,最終灭螺。本发明中,灭螺药物为氯硝柳胺;
本发明中,被铲草皮的厚度为2 3 cm ;本发明中,铲起堆积成的土堆呈半球形,球形半径在O. 3米以上。本发明的堆敷灭螺方法选择在适宜的天气、温度和合理的用药量条件下使用,
(1)适宜的天气为5-10月的睛天;
(2)温度在20度左右;
(3)堆敷灭螺法现场使用的药物推荐剂量为4g/m2。本发明进行了现场堆敷灭螺试验,不同剂量药物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灭螺试验之前,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螺框出现率、钉螺自然死亡率和活螺平均密度相似;在灭螺5个月后,4 g/m2及以上剂量组除了能找到死螺外,没有再发现活螺;其它3个组还能找到活螺,特别是对照组和I g/m2组还能发现部分幼螺(如表I所示)。
表I是不同剂量“堆敷”法的现场灭螺效果比较。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堆敷灭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灭螺药物均匀撒在有钉螺孳生的渗水草地上,然后将草皮、灭螺药物和钉螺一起铲起堆积成土堆,使土堆外表光滑无缝,再在渗水草地上开沟浙水,使土地表面变干燥,最终灭螺。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螺药物为氯硝柳胺。
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铲草皮的厚度为2 3cm。
4.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起堆积成的土堆呈半球形。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形土堆其半径大于O.3米。
6.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敷灭螺方法选择适宜的天气、温度和合理的用药量,其中, (1)适宜的天气为5-10月的睛天; (2)温度在20度左右; (3)用药量为4g/m2。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药量是堆敷灭螺法现场使用的药物剂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敷灭螺的方法。本发明针对渗水草地的特点,分析、确定了堆敷灭螺法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实验室灭螺效果,确定了其合理的用药量,利用改变钉螺孳生的环境,使钉螺在高浓度药物的刺激下闭厣,先将灭螺药物均匀撒在有钉螺孳生的渗水草地上,然后将草皮、灭螺药物和钉螺一起铲起堆积成土堆,使土堆外表光滑无缝,再在渗水草地上开沟沥水,使土地表面变干燥,最终灭螺。本发明方法与目前经常使用的灭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实本堆敷灭螺的方法的灭螺效果更显著、持久。
文档编号A01N37/40GK102687718SQ20111006776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
发明者何明祯, 依火伍力, 刘刚明, 周艺彪, 姜庆五, 王海银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