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新菌株及其驯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20阅读:1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桑黄新菌株及其驯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桑黄QPhellinus Iin teus, PL)是寄生桑树的一种稀有真菌,属多孔菌目 (/ 斤pora^as)、多孔菌科(/ 斤poeaceae)、针层孔菌属iphellinus)。原产于北亚热带的日本、冲绳、女岛分布的野生桑树上。其主要特征子实体黄色,菌盖呈牛蹄状,间生黑色绒毛状结构(此为子实体形态识别菌种的主要标识)。据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认为桑黄(PL)的活性物质对肿瘤抑制率可达96. 7%;提高巨噬细胞五倍;提高T细胞三倍;具强大抗氧化性,优于灵芝,其强大的抗肿瘤功能,日本人誉之为‘梦幻蕈’。
背景技术
隶属于针层孔菌属的有不少菌种。分布在我国有此属的、并称为桑黄的,甚至有桑黄产品上市的大多菌种是(A ingniarius, PI)0而PL与PI是不同的菌种,其有效活性物质以及抗肿瘤功效完全不同。据日本有关单位研究,在PL中分离到许多菌株(PL-01>L_18)其活性物质和产量是不同的,并认为只有PL-08,PL-10菌株及其PL-08培养法,才能得到这种功效。此菌株和培养法在日本、韩国对外保密基本上不外传。我们得到二株PL菌种,其中一株为PL-08。

发明内容
经我们研究并在自己研发的C助剂(C助剂的作用1,加速了菌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速度;2,明显提高了菌丝的抗杂能力;3,延缓菌丝衰老,同等条件下能延长存储时间70% ;4,具有消除自由基作用)培养下,不断驯化培养,得到自主的新菌株,PL-06K和 PL-10S。驯化的菌株适应镇江地区、北亚热带北缘生产。本发明PL菌株,其菌丝浓黄色、爬壁能力强、在适温、适湿下10天能长满试管,菌丝不易老化;本发明的加C助剂培养方法,能显著提高抗杂菌污染能力,生产栽培出子实体质量好体大,极具规模化生产的前景。
权利要求
1.用自配C助剂(以下简称C助剂)制成PDA加富培养基,将桑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生产出纯母种桑黄菌株,再将纯母种桑黄菌株转接到首代桑黄母种菌株培养基上,培养出首代母种桑黄菌株,完成桑黄新菌株及其驯化。
2.PDA加富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 5 克、VBllO毫克、琼脂18-20克、桑树枝(截成3厘米左右)100克、加入C助剂1000毫升。
3.制作方法a,将桑树木段放入C助剂100°C中煮沸20分钟,过滤取其滤液,不足1000毫升补足, 马铃薯洗净去皮去芽眼,切成小薄片放入桑枝滤液中煮沸,马铃薯煮至酥而不烂时用8层纱布过滤,滤液加C助剂补足1000毫升,再将其它物质加入滤液中,搅拌使其充分溶化,趁热分装入试管中,擦掉试管壁上培养基,塞上棉塞,十只一捆,棉塞端包上报纸、盖上高压塑料膜,放入高压锅中灭菌,当锅内压力达0. 05MP时,打开放气阀排净冷空气,指针回零后, 重新升至0. 1-0. 13MP时维持25-30分钟,指针自然回零后取出,制成PDA加富培养基,培养基在温度25° C室温下放置两天,检查无杂菌菌落,即可在接种箱内将桑黄子实体组织接入试管中,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生产出纯母种桑黄菌株。b,重复完成(a,)的PDA加富培养基制作过程,然后将纯母种桑黄菌株接入PDA加富培养基试管中,在温度23° C-25° C,湿度65%,避光培养7-10天菌丝长满试管,检查无杂菌感染,培养出首代母种桑黄菌株,完成桑黄新菌株及其驯化的方法。
全文摘要
桑黄(Phellinuslinteus,PL)是寄生桑树的一种稀有真菌菌种。原产于日本国女岛。据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PL的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功能。中国也有桑黄(Phellinusingniarius,PI)的分布,与日本的桑黄是同名异种。PL与PI的活性物质是不同的,PI抗肿瘤的功效比PL的差。本发明是在引进PL菌种的基础上,经自助剂诱变处理、分离、筛选获得新桑黄菌株。新菌株子实体质量好、产量高,极具规模化生产的前景。
文档编号C05G3/00GK102334418SQ201110095370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
发明者付红敏, 吴立云, 蒯元璋 申请人:付红敏, 吴立云, 蒯元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