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35582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属于刺参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刺参养殖发展迅速,刺参育苗也随之发展,原有的其它海产品育苗室都开始搞刺参育苗,但育苗产量2 mcg/m3,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目前国内已见关于刺参工厂化育苗的报道有(1) 1976年在烟台成功研究出刺参人工育苗及增殖技术,并获得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奖。随着对人工育苗规律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改进,稚参单位水体出苗量不断提高,至1982年,单位水体稚参的出苗量达到10万头/m3以上;(2)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1月在全国通过了“刺参人工育苗工艺流程”鉴定之后,两年来又有了进展,1984年首先在长岛增殖站突破100万头;1985年又在蓬莱海珍品增殖中心的192m2 的水体中育出幼参323万头,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规格5000 10000头)16,798头/ m2, 最高池单位出苗量(规格5000 10000头)23,960头/ m2 ; (3) 2009年10月16日,在蓬莱市刘家沟镇海益育苗场,对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刺参中间苗种培育新技术研究”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结果,刺参中间苗种培育池87个,每池12m3,总水体1044m3 ;平均体重5. 02g ;单位水体出苗量 5. ^g/m3。(4) 2009年10月山东省无棣县友发水产有限公司创造过每m3水体出苗3. 5kg 的记录。此种育苗方式日常管理主要操作要点是控制育苗水温,刺参优质苗种高密度繁育及大规格苗种技术模式研究除了继续加强对控温这一要素的研究外,还要对一定温度下, 刺参饵料配方、饵料投喂方法、换水量大小、疾病预防及控制方面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工厂化育苗属集约化养殖,与刺参海上网箱育苗的模式相比较,生产成本中要多出水电费、 饵料费、工人工资等费用,因此如何减少生产成本,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才是该模式的研究重点及创新点所在。目前,刺参优质苗种高密度繁育及大规格苗种技术模式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育苗、养殖生产效率高,实现高密度繁育,培育出的苗种质量好的刺参苗种繁育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种参筛选一种参升温促熟培育一恒温培育待产一产卵受精与孵化一幼体培育一幼参的培育一充气一倒池与换片。具体为
1、种参筛选
在阳历11月份,选择个体在250g以上的浅海野生参作为种参;
2、种参升温促熟培育、恒温培育待产(1)、密度及温度控制
蓄养期间种参在蓄养池内的密度控制在15-20头/m3、蓄养池内的溶氧浓度控制在 5-8mg/ml,种参的升温促熟培育,即阳历1月中旬入池,促熟过程要有计划地使培育水逐渐升温,以促进种参的性腺发育种参入池后水温控制在2-3°C,保持2-3天,此后每日升温 1 "C,当升到6°C时,恒温培育6-8天,此后每日升温0. 5°C,当升到10°C时恒温培育6-8天, 此后每日升温0.5°C,当升到15°C时恒温培育待产;
(2)、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促熟过程中,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种参重量的3-5%,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1 :(6-8)混合,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30-50% ;鼠尾藻干粉10-30% ;马尾藻干粉5-25% ;孔石莼干粉5-15% ;鱼粉5-20% ;酵母粉1-10% ;复合维生素1_3%,白天不投饵,每晚投喂,投喂后1. 5-2. 5小时换水或流水;
(3)、促熟期的水温控制
促熟过程中每日换水1-3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60%,所换的水是海水高潮期间的优质海水,该海水经过沙滤处理;
3、产卵受精与孵化
种参产卵受精后,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个/ ml,池水温度控制在21. 5-22. 5°C ;
4、幼体培育 (1)、密度控制
耳状幼体培育密度控制在0. 2个/ ml以内,最适密度0. 15个/ ml-0. 2个/ ml,池水温度控制在20-23°C,樽形幼体密度控制最适密度0. 1个/ ml-0. 15个/ ml。
(2)、饵料质和量的调控
浮游期的投料以单细胞藻类为主,同时,搭配一定量的海洋红酵母、螺旋藻粉、鲜酵母,以求品种的多样化,其中,单细胞藻类、海洋红酵母、螺旋藻粉、鲜酵母四者的重量比为 100 :(20-60) :(20-60) (20-60),投喂量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每次投喂前进行镜检,根据胃含物的多少确定投喂量;
所述单细胞藻类为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小新月、菱形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樽形幼虫至稚参附着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稚参重量的5-8%,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2:1混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0%,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15-25%、鼠尾藻干粉35-45%、马尾藻干粉 10-20 %、孔石莼干粉12-16 %、鱼粉3-7 %、酵母粉3-7 %、复合维生素0. 5-1. 5 %,每次投喂后过3-5小时后换水或流水;
幼虫附着之后的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配料组分脱胶海带干粉35-45%, 鼠尾藻干粉15-25 %,马尾藻干粉10-20 %,孔石莼干粉8-12 %,鱼粉7_11 %,酵母粉3-7 %, 复合维生素0. 5-1. 5%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要超过10% ;
一旦发现参苗附板之后的养殖过程中发现粪便粘连,要加大海泥的投喂量,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0. 8-1. 2):1混合,因为海参自身的消化能力弱,借助海泥中细菌的能力帮助消化,海泥用时一定要曝气,要勤观察,每天投饵前观察海参的活动范围,活动范围小,证明饲料够用,活动范围大,说明缺饵; (3)、附着器投放聚乙烯波纹板33cmX42cm,每20片组装成一组,其筐式框架,投放波纹板附着器,按 100片/m3投入,根据变态幼体的数量应对各池幼体密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使稚参附着的数量更为合理,每片波纹板附着900-1100头稚参为合适,为使稚参附着较均勻,投放附着器后应进行微充气培养,附着器投放30天后倒池一次;
5、幼参的培育
幼参的培育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幼参重量的4-6%, 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1: (3-4)混合,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35-45 %、鼠尾藻干粉18-22 %、马尾藻干粉13-17 %、孔石莼干粉8_12 %、鱼粉 7-11%、酵母粉2. 5-3. 5%、复合维生素1. 5-2. 5%,每次投喂后过3_5小时后换水或流水, 池水温度控制在20-23 °C ;
6、充气
从种参促熟培育至幼参的培育阶段都需要充气,利用超微孔纳米增氧管不间断向池中充气,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空气压缩泵加压,使曝气管均勻扩张,大量直径为20-30um的微细气泡从管壁冒出,在水中处于烟雾飘散状态,上升速度极慢,溶氧效果显著,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养殖密度,提高了水体底部溶氧量,使得溶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均勻分布,保证刺参健康生长; 7、倒池与换片
倒池附着器投放30天后倒池一次,水温控制在18-23°C时4-6天倒池1次,水温控制在13-16°C时8-12天倒池1次,倒池后对水池进行消毒处理; 换片每观-32天换片一次;
所述复合维生素为维生素B1、B2、B6、B12、稳定VC、烟酸、叶酸、泛酸钙、肌醇、氯化胆碱以及维生素A、D3、E、K3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
本发明刺参苗种繁育方法所培育出的健康优质种参比自然海区提前2 3个月成熟, 从而延长当年刺参苗种的适温生长期,采取水质调控、科学投饵、生态防病等技术措施培育出健康参苗,通过采取控温、控光、强化投饵等措施,从种参培育到大规格参种出池,该养殖方法能有效防治病害,实现苗种高密度繁育,稚参至商品苗的成活率达80% 90%。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参筛选
在阳历11月份,选择个体在250g以上的浅海野生参作为种参;
2、种参升温促熟培育、恒温培育待产 (1)、密度及温度控制
蓄养期间种参在蓄养池内的密度控制在15-20头/m3,蓄养池内的溶氧浓度控制在 5-8mg/ml,种参的升温促熟培育,即阳历1月中旬入池,促熟过程要有计划地使培育水逐渐升温,以促进种参的性腺发育种参入池后水温控制在2-3°C,保持2-3天,此后每日升温 10C,当升到6°C时,恒温培育6-8天,此后每日升温0. 5°C,当升到10°C时恒温培育6-8天,此后每日升温0.5°C,当升到15°C时恒温培育待产;
(2)、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促熟过程中,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种参重量的3-5%,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1 :(6-8)混合,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30-50% ;鼠尾藻干粉10-30% ;马尾藻干粉5-25% ;孔石莼干粉5-15% ;鱼粉5-20% ; 酵母粉1-10% ;复合维生素1-3%,白天不投饵,晚上投喂后1. 5-2. 5小时换水或流水;复合维生素为维生素B1、B2、B6、B12、稳定VC、烟酸、叶酸、泛酸钙、肌醇、氯化胆碱以及维生素 A、D3、E、K3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
(3)、促熟期的水温控制
促熟过程中每日换水1-3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60%,所换的水是海水高潮期间的优质海水,该海水经过沙滤处理;
3、产卵受精与孵化
种参产卵受精后,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个/ ml,池水温度控制在21. 5-22. 5°C ; 4、幼体培育
(1)、密度控制
耳状幼体培育密度控制在0. 2个/ ml以内,最适密度0. 15个/ ml-0. 2个/ ml,池水温度控制在20-23°C,樽形幼体密度控制最适密度0. 1个/ ml-0. 15个/ ml。
(2)、饵料质和量的调控
浮游期的投料以单细胞藻类为主,同时,搭配一定量的海洋红酵母、螺旋藻粉、鲜酵母,以求品种的多样化,其中,单细胞藻类、海洋红酵母、螺旋藻粉、鲜酵母四者的重量比为 100 :(20-60) :(20-60) (20-60),投喂量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每次投喂前进行镜检,根据胃含物的多少确定投喂量;单细胞藻类为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小新月、菱形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鲜酵母是一种没有经过干燥、造粒工艺的酵母,与干酵母相比,鲜酵母具有活细胞多, 发酵速度快、发酵风味足、使用成本低等优点,鲜酵母最适合的存放是在0 — 4°C冷藏,因为 0 - 4°C酵母处于休眠状态,只有缓慢的代谢来维持生命,鲜酵母在0 — 4°C条件下可存放 45天,如果存放温度低于0°C,由于鲜酵母含70%左右的水,鲜酵母会开始结冰,酵母会停止代谢逐渐死亡,导致酵母逐渐失活,发面速度逐渐变慢。冷冻使水结冰后还会将酵母细胞壁胀破,酵母受到损伤,过多的水结成冰块后还使酵母块周边鼓起来,化冻后酵母变软没弹性、严重的变成稀糊状,酵母彻底死亡,不能发面,如果存放温度高于5°C,鲜酵母开始复苏, 若存放温度过高,酵母代谢旺盛,老化加快,活酵母减少,发面速度变慢甚至不发面,酵母死亡后成了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会生长霉菌。海洋红酵母是指自然海域中存在的酵母菌,其细胞中富含蛋白质、肝糖颗粒、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海洋红酵母(Iihodotorula benthica)是海洋中自然存在的一种单细胞酵母品系,海洋红酵母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使用方便,净化水体等许多优良特性,在饲育参、蟹、虾、贝幼体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效果及综合性功能完全超过单胞藻类;本产品是经过数年努力,集高效酶生物工程、高密度发酵工程、超浓缩工程三项高新生物技术于一体,并采用独特的培养方法,使海洋红酵母吸收了新鲜海泥的活性因子,精制而成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成份 海洋红酵母菌、总菌数彡100亿/g、粗蛋白彡35%、虾青素彡600yg/g,产品性状粉红色粉末;适用范围1、海参、贝类、对虾、鱼、海胆、蟹等工厂化育苗及亲贝的培养。2、用于对虾、海参保苗期和养成期饲料添加剂。3、轮虫养殖及营养强化。产品特性1、菌种纯净从自然海域中筛选出来的优良海洋红酵母菌种,经纯化、发酵及浓缩制备而成,总菌数高达100亿cfu/ml。2、营养丰富富含虾青素(β-类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及粗蛋白等营养物质同时采用独特的培养方法使海洋红酵母吸收了新鲜海泥中的的活性成分,使营养更为全面。3、性能稳定超浓缩制剂,无杂菌、无辅料,保质期内活菌率达95%,区别于普通酵母,适应海水渗透压,是海洋中天然种类。作用功效1、强苗壮体本品富含类胡萝卜素,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抗氧化能力;由于海洋红酵母中所含类胡萝卜素是对抗自由基最有效的抗氧化剂之一所以本品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能力,可以促进抗体的产生、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2、营养促长海洋红酵母个体形态为椭圆形、4-6 微米、红色单细胞、适口性强、悬浮性好还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和B族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弥补常规饵料的营养缺陷,另外海洋红酵母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够分泌多种高活性的消化酶,产生多种维生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饵料的消化吸收,本品可在提高苗种的成活率的同时提高饲料效率。3、预防疾病按用量投入本品后,海洋红酵母菌可在育苗水体的微生态系统中形成种群优势,抑制其它杂菌和有害菌的生长繁殖,降低发病率,本品富含的营养物质同时可减少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用法用量1、用作海参、贝类、虾蟹类、鱼类及海胆育苗期开口饵料,配合常规饵料使用,建议用量为5-15g/m3·日;2、用于亲贝培育以及海参保苗、养成,配合常规饵料, 建议用量5-10g/m3·日;3、对于轮虫孵化、土池育苗等用户亦可根据养殖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本品的使用量;用法使用时可直接将本品与其他饵料混合投喂,或稀释后全池定点或均勻泼洒;亲本投喂按质量比添加到投喂饵料中;海参保苗期补充用量为2-5g/m3水体;成参养殖中按1%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混勻投喂;对虾养殖中按制成药饵,阴干后投喂。注意事项为确保海洋红酵母的活性,勿与消毒剂、抗真菌类抗生素同时使用;本品出现少许沉淀属正常情况,请摇勻后使用。贮存方法贮存于阴凉干燥出,防潮保存,开封后需尽快使用。樽形幼虫至稚参附着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稚参重量的5-8%,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2:1混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0%,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15-25%、鼠尾藻干粉35-45%、马尾藻干粉10-20 %、孔石莼干粉12-16 %、鱼粉3-7 %、酵母粉3-7 %、复合维生素0. 5-1. 5 %,每次投喂后过3-5小时后换水或流水;复合维生素为维生素Bi、B2、B6、B12、稳定VC、烟酸、叶酸、 泛酸钙、肌醇、氯化胆碱以及维生素A、D3、E、K3中的任意一两种或几种;
附板之后的饲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要超过10%,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配料组分脱胶海带干粉35-45%,鼠尾藻干粉15-25%,马尾藻干粉10-20 %,孔石莼干粉 8-12%,鱼粉7-11%,酵母粉3-7%,复合维生素0. 5-1.5% ;复合维生素为维生素Bi、B2、 B6、B12、稳定VC、烟酸、叶酸、泛酸钙、肌醇、氯化胆碱以及维生素A、D3、E、K3中的任意一两种或几种;
一旦发现参苗附板之后的养殖过程中发现粪便粘连,要加大海泥的投喂量,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0. 8-1. 2):1混合,因为海参自身的消化能力弱,借助海泥中细菌的能力帮助消化,海泥用时一定要曝气,要勤观察,每天投饵前观察海参的活动范围,活动范围小,证明饲料够用,活动范围大,说明缺饵; (3)、附着器投放
聚乙烯波纹板33cmX42cm,每20片组装成一组,其筐式框架,投放波纹板附着器,按 100片/m3投入,根据变态幼体的数量应对各池幼体密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使稚参附着的数量更为合理,每片波纹板附着900-1100头稚参为合适,为使稚参附着较均勻,投放附着器后应进行微充气培养,附着器投放30天后倒池一次;
5、幼参的培育
幼参的培育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幼参重量的4-6%, 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1: (3-4)混合,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35-45 %、鼠尾藻干粉18-22 %、马尾藻干粉13-17 %、孔石莼干粉8_12 %、鱼粉 7-11%、酵母粉2. 5-3. 5%、复合维生素1. 5-2. 5%,每次投喂后过3_5小时后换水或流水, 池水温度控制在20-23°C ;复合维生素为维生素Bi、B2、B6、B12、稳定VC、烟酸、叶酸、泛酸钙、肌醇、氯化胆碱以及维生素A、D3、E、K3中的任意一两种或几种;
6、充气
从种参促熟培育至幼参的培育阶段都需要充气,利用超微孔纳米增氧管不间断向池中充气,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空气压缩泵加压,使曝气管均勻扩张,大量直径为20-30um的微细气泡从管壁冒出,在水中处于烟雾飘散状态,上升速度极慢,溶氧效果显著,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养殖密度,提高了水体底部溶氧量,使得溶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均勻分布,保证刺参健康生长; 7、倒池与换片
倒池附着器投放30天后倒池一次,温度在18-23°C时倒池,4-6天倒池1次;温度在 13-16°C时倒池,冬季8-12天倒池1次,倒池后对水池进行消毒处理; 换片每观-32天换片一次;
本发明刺参苗种繁育方法所培育出的健康优质种参比自然海区提前2 3个月成熟, 从而延长当年刺参苗种的适温生长期,采取水质调控、科学投饵、生态防病等技术措施培育出健康参苗,通过采取控温、控光、强化投饵等措施,从种参培育到大规格参种出池,该养殖方法能有效防治病害,实现苗种高密度繁育,稚参至商品苗的成活率达80% 90%。育苗期间疾病的防治措施
1.耳状幼体烂胃病主要发生在大耳幼体期,一开始表现为胃壁增厚、粗糙,胃的边缘模糊不清,进而萎缩,严重时整个胃溃烂破碎,绝大部分幼体在变态发育中死亡。发病原因 (1)耳状幼体培育密度过高。( 饲料品质不佳,饲料生物老化或被污染,饲料品种单一。 (3)育苗用水污染或理化指标不平衡。(4)获取的受精卵质量差或不成熟。2.稚参“滑板”病该病多发生在稚参附着40d内,尤其在附着后5d 20d滑板的现象严重,稚参发病较快,传染性较强。表现为稚参在附着基上收缩,不伸展,生长十分缓慢,附着力差,逐渐脱落或解体,骨片散落。投喂光合细菌也是一种有效防治“滑板”的措施。 发病原因(1)饲料质量差,营养单一。⑵附着基投放时间过早或过晚。⑶稚参附着密度过大,活动空间小,摄食量不足,造成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4)不能及时倒池, 致使育苗池水质环境污染或水质老化。3.水蚤的防治水蚤伴随整个育苗期间,因其卵小,无论水过滤多么严格,都会在池内快速繁殖,在稚、幼参阶段,水蚤的危害严重。此阶段应勤观察,一旦发现应立即用灭蚤灵处理,证后大换水。
4.细菌性溃烂病在稚参培育阶段,正值高温季节,此时,如果密度大,很容易患此病, 一旦发病,参苗溃烂,大的个体,因溃烂面大,可迅速传染,使参苗化皮,造成大范围死亡。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在附着基上有紫红色的菌斑时,投喂光合细菌可以有效改善育苗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稚参抗病能力。有化皮苗时,投碘制剂,因碘制剂药效时间长,刺激小,连投3d,能有效地控制参苗的化皮。 自然成熟种参和本发明人工培育种参方法的比较见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参筛选一种参升温促熟培育一恒温培育待产一产卵受精与孵化一幼体培育一幼参的培育一充气一倒池与换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A、种参筛选在阳历11月份,选择个体在250g以上的浅海野生参作为种参;B、种参升温促熟培育、恒温培育待产(1)、密度及温度控制蓄养期间种参在蓄养池内的密度控制在15-20头/m3、蓄养池内的溶氧浓度控制在 5-8mg/ml,种参的升温促熟培育,即阳历1月中旬入池,种参入池后水温控制在2_3°C,保持 2-3天,此后每日升温1 °C,当升到6°C时,恒温培育6-8天,此后每日升温0. 5°C,当升到 10°C时恒温培育6-8天,此后每日升温0.5°C,当升到15°C时恒温培育待产;(2)、投喂粉状配合饲料促熟过程中,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种参重量的3-5%,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1 :(6-8)混合,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30-50% ;鼠尾藻干粉10-30% ;马尾藻干粉5-25% ;孔石莼干粉5-15% ;鱼粉5-20% ; 酵母粉1-10% ;复合维生素1-3%,白天不投饵,每晚投喂后1. 5-2. 5小时换水或流水;(3)、促熟期的水温控制促熟过程中每日换水1-3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60%,所换的水是海水高潮期间的优质海水,该海水经过沙滤处理;C、产卵受精与孵化种参产卵受精后,受精卵密度控制在1个/ ml,池水温度控制在21. 5-22. 5°C ;D、幼体培育(1)、密度控制耳状幼体培育密度控制在0. 2个/ ml以内,池水温度控制在20-23 °C,樽形幼体密度控制最适密度0. 1个/ ml-0. 15个/ ml ;(2)、饵料质和量的调控浮游期的投料以单细胞藻类为主,同时,搭配海洋酵母、螺旋藻粉、鲜酵母,其中,单细胞藻类、海洋红酵母、螺旋藻粉、鲜酵母四者的重量比为100 :(20-60):(20-60):(20-60), 投喂量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每次投喂前进行镜检,根据胃含物的多少确定投喂量;樽形幼虫至稚参附着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稚参重量的5-8%,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2:1混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0%,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15-25%、鼠尾藻干粉35-45%、马尾藻干粉 10-20 %、孔石莼干粉12-16 %、鱼粉3-7 %、酵母粉3-7 %、复合维生素0. 5-1. 5 %,每次投喂后过3-5小时后换水或流水;附板之后的饲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要超过10%,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配料组分脱胶海带干粉35-45%,鼠尾藻干粉15-25%,马尾藻干粉10-20 %,孔石莼干粉 8-12%,鱼粉7-11%,酵母粉3-7%,复合维生素0.5-1.5%;(3)、附着器投放投放波纹板附着器,每片波纹板附着900-1100头稚参,投放附着器后应进行微充气培养,附着器投放30天后倒池一次;E、幼参的培育幼参的培育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投喂量占池中幼参重量的4-6%, 其中,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为1: (3-4)混合,上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料脱胶海带干粉35-45 %、鼠尾藻干粉18-22 %、马尾藻干粉13-17 %、孔石莼干粉8_12 %、鱼粉 7-11%、酵母粉2. 5-3. 5 %、复合维生素1. 5-2. 5 %,每次投喂后过3_5小时后换水或流水, 池水温度控制在20-23 °C ;F、充气从种参升温促熟培育至幼参的培育阶段都需要充气,利用超微孔纳米增氧管不间断向池中充气;G、倒池与换片倒池附着器投放30天后倒池一次,温度在18-23°C时倒池,4-6天倒池1次,温度在 13-16°C时倒池,季节4-6天倒池1次,冬季8-12天倒池1次,倒池后对水池进行消毒处理;换片每观-32天换片一次。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耳状幼体的培育密度为0. 15个/ ml-0. 2个/ ml。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附着器投放,其中波纹板附着器为聚乙烯波纹板33cmX42cm,每20片组装成一组,其筐式框架,投放波纹板附着器,按100片/m3投入。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附板之后的养殖过程中,若发现参苗粪便粘时,要加大海泥的投喂量,饲料与海泥按重量比 (0. 8-1. 2) 1 混合。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维生素为维生素B1、B2、B6、B12、稳定VC、烟酸、叶酸、泛酸钙、肌醇、氯化胆碱以及维生素A、D3、E、K3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刺参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单细胞藻类为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小新月、菱形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参苗种繁育方法,属于刺参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种参筛选→种参升温促熟培育→恒温培育待产→产卵受精与孵化→幼体培育→幼参的培育→充气→倒池与换片。本发明刺参苗种繁育方法所培育出的健康优质种参比自然海区提前2~3个月成熟,从而延长当年刺参苗种的适温生长期,采取水质调控、科学投饵、生态防病等技术措施培育出健康参苗,通过采取控温、控光、强化投饵等措施,从种参培育到大规格参种出池,该养殖方法能有效防治病害,实现苗种高密度繁育,稚参至商品苗的成活率达80%~90%。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283156SQ20111019893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6日
发明者刘志兴, 刘永旗, 孙卫明, 庄德强, 张榭令, 梁文恒, 王增东, 王静, 邹士刚, 邹士方, 邹安革 申请人:蓬莱市安源水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