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08阅读:46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蚕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蚕儿结茧的蚕簇,属于桑蚕养殖装备技术。
背景技术
所述蚕簇,是供蚕儿结茧的器具。在蚕儿成熟结茧前,蚕儿就会从蚕床表面自行爬到蚕簇上,找到它们认为合适的地方后再吐丝结茧。已有的所述蚕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承久远的用农作物桔杆(主要是稻麦秸杆)绞制的“蚕龙”,另一种是近代开始使用的用纸板生产的呈格栅状结构的“方格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蚕龙”和“方格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采茧操作困难,且不能适应规模化工厂养蚕的机械化采茧;二是由于蚕儿结茧时间有先后,而在后结茧的蚕儿所排空的蚕粪和蚕尿,会玷污在前所结的且处在下位的蚕茧,而使蚕茧发黄、玷黑,严重影响蚕丝的品质;三是由于“蚕龙”无法实施杀菌消毒,而结茧蚕儿有可能会患病,且更不能实施重复回用,加重了蚕农经济负担。据统计,我国现有1000万亩以上的桑田。养蚕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研发一种能够克服以上所述“蚕笼”和“方格簇”所存在问题的蚕簇,便成为广大蚕农的期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保障蚕茧品质,方便采茧的蚕簇,以满足养蚕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构想,一是采用木质板或塑料件制作蚕簇,从而实现用前消毒和重复回用;二是将其由簇片分开布置所构成的若干条横向布置的簇槽,供蚕儿在簇槽内吐丝结茧,以避免蚕儿粪便掉落到处在下位的蚕茧上,影响蚕茧的品质;三是在蚕儿结茧后,可用手工工具或机械手沿簇槽将蚕茧从蚕簇上推刮下来,既便利人工采茧,也可以实施机械方式采茧,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基于上述技术构想,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蚕簇,包括若干根横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片和若干根竖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肋,且所述若干根簇片沿簇肋高度方向有间距分开布置,而所述若干根簇肋沿簇片横向有间距分开布置,簇肋布置在簇片的后侧面且与簇片的后侧面连接,从而构成有若干个簇槽的格栅状结构。由以上所给出的本实用新型主旨技术方案,结合前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想可以明了,蚕儿在本实用新型横向布置的簇槽内结茧,从而实现了其所要实现的目的。出于给蚕儿结茧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环境,以进一步提高蚕茧的品质的考虑,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簇肋嵌入簇片内互呈交叉连接,从而构成蚕儿结茧窝。所述簇肋嵌入簇片的距离在簇片宽度的1/4 1/5范围内,约为r6mm。由于蚕茧的直径一般在小25臟左右,这样簇肋就不会影响以上所述的人工或机械采茧;且由于所述蚕儿结茧窝是具有4个侧边的结茧窝,这给结茧蚕儿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结茧环境,有利于蚕儿四周吐丝编网和在蚕网中结茧,这对于提高单个蚕茧的蚕丝长度是非常有益的。[0013]为了便于所述蚕簇在蚕床(或蚕筐)上的定位布置,本实用新型还主张,在位于最低位置的簇片的两端还有用来安置蚕簇的簇座;所述簇座与所述簇片连接,且所述簇座与簇片呈正相交布置。出于部分蚕农习惯将所述蚕簇吊挂在蚕床上的考虑,本实用新型还主张,在位于最高位置的簇片的两端还有用来吊挂蚕簇的簇钩,所述簇钩与所述簇片固定连接。所述簇钩可以是弯钩螺钉,也可以是一板件,且将所述板件与处在最高位置簇片的两端连接,而所述板件的指向朝下。这样,所述簇钩便可以与蚕床左、右沿蚕床长度方向布置的2根挂缆挂接定位。当然本实用新型蚕簇的处在最低位置的簇片要与蚕床表面尽量靠近,以便于蚕儿沿着簇肋向上爬行,最终进入蚕儿结茧窝内吐丝结茧。基于有利于蚕儿结茧和为蚕儿结茧提供足够空间的考虑,本实用新型还主张,2个相邻簇片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直径。根据目前蚕儿所结茧子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相邻簇片间的间距设定为30mm。基于同样的考虑,本实用新型还主张,2个相邻簇肋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长度。根据目前蚕儿所结茧子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相邻簇肋之间的间距设定为40mm。本实用新型还主张,当簇片,簇肋,簇钩和簇座均是木质薄板时,它们的相互连接为嵌接或胶接;当簇片,簇肋,簇钩和簇座均是塑料件时,则所述蚕簇是整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制件。本实用新型积极推荐的蚕簇是整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制件,以此谋求本实用新型最低的制备成本,诚轻蚕农的经济负担。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结构合理,能保障蚕茧品质,方便采茧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后视图;图3是图I的左视图;图4是图I的俯视图;图5是图I的A-A剖视图;图6是图I的B-B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左视图(其主视图和后视图分别与图I和图2基本相同);由该附图可见,簇片I与簇肋2是相互交叉连接的;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图7的C-C剖面图;图10是蚕儿在本实用新型的蚕儿结茧窝5内的结茧状态参考图。图中所示7为蚕茧。以上所列附图I飞是本实用新型由本质板材的簇片I、簇肋2、簇钩3和簇座4经由嵌装粘结连接成一体的蚕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如附图I飞所示。一种蚕簇,包括若干根横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片I和若干根竖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肋2,且所述若干根簇片I沿簇肋2高度方向有间距分开布置,而所述若干根簇肋2沿簇片I横向有间距分开布置,簇肋2布置在簇片I的后侧面且与簇片I的后侧面粘结连接,从而构成有若干个簇槽6的格栅状结构。在位于最低位置的簇片I的两端还有用来安置蚕簇的簇座4 ;所述簇座4与所述簇片I可拆式连接。在位于最高位置的簇片I的两端还有用来吊挂蚕簇的簇钩3,所述簇钩3与所述簇片I固定连接。且相邻2个簇片I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直径。相邻2个簇肋2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长度。当簇片1,簇肋2,簇钩3和簇座4均是木质薄板时,它们的相互连接为嵌接或胶接;当簇片1,筋2,簇钩3和簇座4均是塑料件时,则所述蚕簇是整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之二,如附图7、所示。一种蚕簇,包括若干根横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片I和若干根竖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肋2,且所述若干根簇片I沿簇肋2高度方向有间距分开布置,而所述若干根簇肋2沿簇片I横向有间距分开布置,簇肋2布置在簇片I的后侧面,且所述簇肋2嵌入簇片I内互呈交叉连接,从而构成具有若干个通孔蚕儿结蚕窝5的格栅状结构。在位于最低位置的簇片I的两端还有用来安置蚕簇的簇座4 ;所述簇座4与所述簇片I可拆式连接。在位于最高位置的簇片I的两端还有用来吊挂蚕簇的簇钩3,所述簇钩3与所述簇片I固定连接。2个相邻簇片I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直径。2个相邻簇肋2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长度。当簇片1,簇肋2,簇钩3和簇座4均是木质薄板时,它们的相互连接为嵌接或胶接;当簇片1,簇肋2,簇钩3和簇座4均是塑料件时,则所述蚕簇是整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制件。在上述二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簇片I的宽度为30mm,厚度为5 8mm,所述簇肋2的厚度为5mm,宽度为5 8mm,相邻2根簇片I之间的距离为30mm,相邻2根簇肋之间的间距为40mm。整个蚕簇采用15根簇片I和13根簇肋2组成(如附图I所示),当然,并不局限于此。而本实用新型的簇座4与簇片I和簇肋2的可拆式连接,是簇座4通过设在簇座4上的凹槽,分别与簇片I和簇肋2相紧配合嵌装的(如附图6所示)。当然也可以用适量的胶粘剂实施粘接。当本实用新型是一体式塑料制件时,则本实用新型为非可拆式连接制件。本实用新型初样通过今年春夏秋三季五批养蚕结茧试用,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不但蚕茧洁白,未发现有一粒蚕茧被玷污,而且蚕茧排列整齐,所述结茧窝5的满窝率达到98%以上。受到了养蚕专家和江苏省行政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称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为农村经济养蚕业提供了一项具有现实和潜在价值的所型蚕簇。
权利要求1.一种蚕簇,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横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片(I)和若干根竖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肋(2),且所述若干根簇片(I)沿簇肋(2)高度方向有间距分开布置,而所述若干根簇肋(2)沿簇片(I)横向有间距分开布置,簇肋(2)布置在簇片(I)的后侧面且与簇片(I)的后侧面连接,从而构成有若干个簇槽(6)的格栅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蚕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簇肋(2)嵌入簇片(I)内互呈交叉连接,从而构成蚕儿结茧窝(5)。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蚕簇,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最低位置的簇片(I)的两端还有用来安置蚕簇的簇座(4);所述簇座(4)与所述簇片(I)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蚕簇,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最高位置的簇片(I)的两端还有用来吊挂蚕簇的簇钩(3),所述簇钩(3)与所述簇片(I)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蚕簇,其特征在于,相邻2个簇片(I)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蚕簇,其特征在于,相邻2个簇肋(2)之间的间距大于蚕茧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蚕簇,其特征在于,当簇片(1),簇肋(2),簇钩(3)和簇座(4)均是木质薄板时,它们的相互连接为嵌接或胶接;当簇片(1),簇肋(2),簇钩(3)和簇座(4)均是塑料件时,则所述蚕簇是整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制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蚕簇,以其包括若干根横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片(1)和若干根竖着布置的木质或塑料簇肋(2),且所述若干根簇片(1)沿簇肋(2)高度方向有间距分开布置,而所述若干根簇肋(2)沿簇片(1)横向有间距分开布置,簇肋(2)布置在簇片(1)的后侧面且与簇片(1)的后侧面连接,从而构成有若干个簇槽(6)的格栅状结构为主要特征,具有结构合理,能保障蚕茧品质和方便采茧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K67/04GK202354238SQ20112048048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凌川保 申请人:常州市三新蚕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