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8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坐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从秧苗供给部和载苗台上将输送中的秧盘方便取出的乘坐式插秧机。
背景技术
常用的插秧机中,存放秧苗的秧盘从秧苗供给部开始经过载苗台再往载苗台下方的压苗装置送苗。输送秧苗时,秧盘利用自身的重力往下方移动,同时通过驱动滚轮把秧盘往载苗台输送。在完成了预定量的秧苗移栽后或秧盘发生堵塞,需将秧盘从秧苗供给部和载苗台里面取出。而现有的乘坐式插秧机在取出秧盘时,当秧盘分别处在秧苗供给部、载苗台和压苗装置的位置时,存在着联动性差的问题,难以准确定位而控制秧盘的运动,秧盘很容易脱落,或者产生不及时取下已完成送苗的秧盘,后续秧盘与之发生堵塞碰撞的问题,同时在秧盘的传送过程中,设置了较多的驱动滚轮和压苗滚轮,它们之间的联动使得结构复杂,把秧盘往上提着取出来,很费功夫,另外秧盘在下方压苗装置被取出时,压苗装置上的压苗杆很容易伤害到残留在秧盘里的秧苗,此时无论从上或下取秧盘都会产生一些问题。综上所述,如何轻松取出秧盘,简化秧盘传送结构,是当前插秧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乘坐式插秧机,以简化秧盘的传送结构,解决现有插秧机的秧盘不易从秧苗供给部和载苗台取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坐式插秧机,包括机体、连接机体两端的前轮和后轮,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的机体中部下方 设有种植装置,种植装置的上方,安装有将秧苗压出的压苗装置,压苗装置的上方连接有载苗台,载苗台的上方,秧苗供给部以倾斜方式与载苗台连接,秧苗供给部平行于送苗方向安装有边缘处具有等距间隔孔的秧盘,秧盘从秧苗供给部经载苗台送至压苗装置,所述的秧苗供给部上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输送滚轮,输送滚轮具有凸起的、节距与间隔孔间距相同的轮齿,对应输送滚轮的上方的秧苗供给部的导向壁板上设有将秧盘边缘压向输送滚轮、使轮齿与秧盘边缘处的间隔孔重合的压苗板。这种结构的乘坐式插秧机,由于在秧苗供给部的底部,只设置安装了输送滚轮,并在输送滚轮相对的上方,设置有压苗板,使得输送结构变得简单。输送秧盘时,压苗板把秧盘的边缘部从上方挤压送入输送滚轮,使得输送滚轮凸起的轮齿与秧盘边缘部的间隔孔相啮合,通过输送滚轮的转动平稳地将秧盘输送出去。另外,即使在输送滚轮的轮齿与秧盘边缘部的间隔孔相啮合的状态下,只要把秧盘往上提起,压苗板就会向上方移动,随之啮合状态慢慢消失,无需做任何其他操作就能很容易地取出秧盘,输送秧盘时,秧盘自身的重量会使得输送滚轮运转,用驱动方式也能驱使输送滚轮运转。所述的秧苗供给部的导向壁板近载苗台的弯曲部位处设有可引导秧盘送到载苗台的秧盘导向板。秧盘导向板一方面是引导被输送的秧盘往载苗台输送,另一方面则是引导已经被输送到载苗台的秧盘能够在输送滚轮和秧盘导向板之间或是秧盘导向板的下流处被取出。设计了这样的秧盘导向板,使得从秧苗供给部被输送的秧盘能够一边变换角度连续作业一边往载苗台输送。所述的秧苗供给部上还安装有检测秧苗供给部上有无秧盘的第一检测器,苗载台上设定安装有能检测出载苗台上有无秧盘的第二检测器。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能够对秧苗供给部和载苗台上的秧盘进行检测,防止在载苗台上的秧盘处于等待状态而秧苗供给部秧盘却在被输送情况的发生,并且能减少秧盘堵塞的可能,确保能够安全稳定地输送秧盘。 所述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分别在检测到有无秧盘时控制电机的运转而驱动输送滚轮转动。这样可以仅仅在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有秧盘存在,而第二检测器没检测秧盘存在的情况下运转电机,将秧苗供给部的秧盘输送到载苗台。所述的秧苗供给部下部近载苗台处且位于第一检测器与第二检测器之间还设有能检测秧盘有或无的第三检测器。设置了第三检测器后,秧苗供给部等待被输送的秧盘就能从下方进行输送,突出在秧苗供给部外的等待被输送的秧盘的后端部分可以被沉下去,也就是说,插秧机操作者的操作位置从秧苗供给部开始到后方的视野,可能被突出在秧苗供给部外的等待被输送的秧盘所挡住,特别是驾驶座设计在机体后部的插秧机,有可能给机器的驾驶操作带来障碍。但是,如果从下方输送秧盘,就能确保有良好的视野,以及排除各种驾驶和作业时的障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压苗板将秧盘压下与输送滚轮配合而输送秧盘,由于未使用很多的输送滚轮,使得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也便于机器的保养;取出秧盘时,即使秧盘处在秧苗供给部和载苗台的位置,也不需要做其他任何的操作,就可以既快又方便地取出秧盘,并且,在取出秧盘时,因为不需要通过压苗装置,所以不会伤害到秧盘上残存的秧苗;同时通过增加检测器,就能收集秧苗供给部内的等待被输送的秧盘情况,只要能明确已被输送的秧盘位置后就能保证进行秧盘的连续输送,减少了整个作业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秧盘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秧苗供给部以及载苗台的斜视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秧苗供给部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B-B方向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秧盘与输送滚轮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单个秧盘的输送状态图。图8是两个秧盘的输送状态图。[0022]图9是秧盘取出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所述秧苗供给部以及载苗台的斜视结构图。[0024]图中I.机体2.前轮3.后轮4.种植装置5.压苗装置6.载苗台7.秧苗供给部71.导向壁板72.底板73.倾斜板8.秧盘81.间隔孔9.输送滚轮91.轮齿10.压苗板11.秧盘导向板12.第一检测器13.第二检测器14.第三检测器15.电机16.空秧盘存放框17.预备苗台18.驾驶座19.驱动轴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的一种乘坐式插秧机,包括机体1,设在机体I两端的前轮2和后轮3,位于前轮2与后轮3之间的机体I中部下方设有种植装置4,在种植装置4的上方,设有从秧盘8中压出秧苗的压苗装置5,压苗装置5的上方安装有倾斜的载苗台6。载苗台6的上方,秧苗供给部7以倾斜的形式与载苗台6连接在一起。从种植装置4开始,连着压苗装置5、载苗台6、秧苗供给部7的这个整体的部件,通过液压气缸(图中未显示)可以进行上下操作。在压苗装置5压苗方向的前方,安装着用来回收经过压苗装置5的空秧盘存放框16 ;机体I的后部安装上预备苗台17,预备苗台17上放着许多秧盘8,坐在机体I后部驾驶座18上的操作者可从预备苗台17上取出秧盘8,放入秧苗供给部7。秧盘8,如图2所示,采用树脂制成,具有可弯曲性,整体呈矩形状。存放秧苗的苗格是横竖被划分成有相等间隔的小格,苗格的底部具有压苗装置5的压出销(图中未显示)能够插通的略成Y字型的狭缝。在与输送方向相平行的长边侧的两侧的边缘部开设有等间距的正方形间隔孔81。秧苗供给部7,如图3 图6所示,包括放置秧苗的底板72、分别位于底板两侧的导向壁板71以及与载苗台6连接的倾斜板73,所述的导向壁板71近载苗台6的弯曲部位处设有可引导秧盘8送到载苗台6的秧盘导向板11。秧盘导向板11,是与秧盘8的边缘处有相同宽度的片状板,秧盘导向板11的一端固定在秧苗供给部7往载苗台6方向去的有角度变化的屈曲部位的导向壁板71上侧处,另一端固定在近载苗台6处的导向壁板71上,且与底板7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8的厚度。[0031 ] 在秧苗供给部7,往秧盘导向板11输送方向的上部的间隔处,安装了输送滚轮9和压苗板10。输送滚轮9安装在底板72的两端开口的上部,且突在外面,左右的输送滚轮9则是用驱动轴19连接。左右输送滚轮9的周向具有凸起的、节距与秧盘8上的间隔孔81间距相同的轮齿91,驱动轴19的一端被固定在导向壁板71的一端上,且与电机15相连接,通过电机15的转动来驱动左右输送滚轮9的转动。而电机15则受后面所述第一、第二检测器12、13的检测状况所控制。为了使输送滚轮9与被放置的秧盘8呈相对位置,所以压苗板10被安装在导向壁板71的内侧。压苗板10,板片形状,把它的上端部固定在导向壁板71的上侧附近。同时安装上与导向壁板71之间有弹性的弹簧20。把压苗板10的下端部分用弹簧20固定在输送方向的下部处往输送滚轮9方向靠近的地方。当秧盘8往下方被输送,其间隔孔81与输送滚轮9的轮齿91出现错位时,只要按住秧盘8的后端侧,压苗板的10的下端部分就会有所延伸。这样就可利用秧盘8自身的重量来控制往下掉落的速度,防止秧盘8在与输送滚轮9发生错位时马上掉落。所述的秧苗供给部7的底板72上安装有检测秧苗供给部7上有无秧盘8的第一检测器12,苗载台6传送方向位于中间位置上安装有能检测出载苗台6上有无秧盘8的第二检测器13。第一检测器12和第二检测器13分别在检测到有无秧盘8时控制电机15的运转而驱动输送滚轮9转动。这样可以仅仅在第一检测器12检测到有秧盘8存在,而第二检测器13没检测到秧盘8存在的情况下启动电机15,将秧苗供给部7的秧盘8输送到载苗 台6。第一检测器12和第二检测器13,能够对秧苗供给部7和载苗台6上的秧盘8进行检测,防止在载苗台6上的秧盘8处于等待状态而秧苗供给部7上的秧盘8却在被输送情况的发生,并且能减少秧盘8堵塞的可能,确保能够安全稳定地输送秧盘8。以下根据图7和图8来说明秧盘的供给过程。操作者在秧苗供给部7的底板72上放上秧盘8,由于秧苗供给部7是倾斜的,秧盘8依靠自重会朝下方移动,秧盘8前端的顶部,如图6所示,会进入压苗板10和输送滚轮9的之间,输送滚轮9的轮齿91卡入秧盘的间隔孔81中。在这种状态下,秧盘背面的钵苗体与第一检测器接触,朝着下方按压,这个时候由于载苗台6中没有秧盘8,第二检测器13没检测到秧盘8存在,于是电机15启动来带动输送滚轮9转动。由输送滚轮9的驱动,秧盘8被传送到载苗台6,在传送过程中压苗板10附着在秧盘8边缘处上面,所以输送滚轮的轮齿91经常会卡入秧盘的间隔孔81中而稳定地传送秧盘8。与此同时,秧盘8还会被秧盘导向板11整理之后进入到下面的载苗台6。之后进一步地秧盘8会被不断传送,秧盘8的后端会和输送滚轮9分离开,依靠自身重量朝着载苗台6的方向行进,这个时候,由于压苗板10仍然压在秧盘8的后端上,秧盘8与输送滚轮9的连接脱开时,不会由于自身重力而马上落到下面,因而防止了秧盘8从压苗装置5上急速落入种植装置4上而造成秧盘8损坏的可能。秧盘8和输送滚轮9脱离时,就不再和第一检测器接触,输送滚轮8停止转动。当秧盘8全部被传送向载苗台6时,秧盘8和第二检测器相接触,此时,第二检测器处于关闭状态。秧盘8中的秧苗经压苗装置5压出,由种植装置4种植。而且,上一个秧盘8被完全传送到载苗台6之后,秧苗供给部7变空了,如图7所示,下一个秧盘8由操作者从底板72放在和上面相同的位置上,第二检测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输送滚轮9不会转动起来。因此,就不会发生前面的秧盘8由于输送滚轮9转动的原因与后面的秧盘8碰撞而造成秧盘8阻塞的情况。另外,当上一个秧盘8被压苗装置5上的传送装置传送到最后,全部的秧苗被压出后,空的秧盘8将会被上面的这个传送装置送到空秧盘存放框16。另外,当上一个秧盘8被送到空秧盘存放框16后,会和第二检测器13分开,第二检测器13会变成启动状态,这样,电机15启动,将下一个秧盘8传送过去。同样地机器会自动将秧盘8依次不断地传送到秧苗供给部7来进行插秧工作。下面,根据图9来说明一下当插秧工作结束以及在插秧工作当中发生情况时如何取出秧盘8。秧盘8根据要取出的位置不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时当秧盘8位于秧苗供给部7,而秧盘8的间隔孔81和输送滚轮9的轮齿91相连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秧盘8的后端从底板72处用手抬举出来,接着把秧盘8的前端也抬举出来,同时也把压在秧盘8上面的压苗板10顺势反方向旋转,这样,上面的挤压就没有了,输送滚轮9的轮齿91和秧盘8的间隔孔81的连接分开,只会向后面拉紧,这样秧盘8就可以从秧苗供给部7取下来了 ;第二种情况是秧盘8被传送到了载苗台6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秧盘8直接抬举出来,然后在秧盘导向板11的传送方向的开始的地方的上面部位有一个位于输送滚轮9前端的开口,通过这个开口很容易就能取出秧盘8。另外,第三种情况是秧盘8的前顶端部分被送到了压苗装置5的情况。这个时候从压苗装置5中拉出秧盘8的话,秧盘导向板11的传送方向的后段部分也不会覆盖在秧盘8的上面,所以很容易就能把秧盘8从载苗台6上取下来。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型,如
图10所示,是在所述的秧苗供给部7下部近载苗台6处且位于第一检测器12与第二检测器13之间还设有能检测秧盘8有或无的第三检测器14。设置了第三检测器14后,秧苗供给部7等待被输送的秧盘8就能从下方进行输送,突出在秧苗供给部7外的等待被输送的秧盘8的后端部分可以被沉下去,也就是说,插秧机操作者的操作位置从秧苗供给部7开始到后方的视野,可能被突出在秧苗供给部7外的等待被输送的秧盘8所挡住,特别是驾驶座18设计在机体I后部的插秧机,有可能给机器的驾驶操作带来障碍。但是,如果从下方输送秧盘8,就能确保有良好的视野,以及排除各种驾驶和作业时的障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秧苗移栽机,从秧苗供给部7能够输送秧盘8,只要确认已被输送的秧盘8位置后就能保证连续地进行秧盘8的输送。同时未使用很多的输送滚轮9而简化了传送结构,也降低了成本,并且保养起来也很方便。秧盘8从秧苗移栽机上被取出时,即使秧盘8残留在秧苗供给部7和载苗台6的位置上,也不需要做其他任何的操作,就能既快又方便地就能被取出。并且,在取出秧盘8时,因为不需要通过压苗装置5,所以不会伤害到秧盘8上残存的秧苗。其次,只增加了一个检测器,就能检测秧苗供给部7内的等待被输送的秧盘8,这给整个作业减少了出现障碍的可能性,同时,也确保了作业者的视线。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乘坐式插秧机,包括机体(I)、连接机体(I)两端的前轮(2)和后轮(3),位于前轮(2)与后轮(3)之间的机体(I)中部下方设有种植装置(4),种植装置(4)的上方,安装有将秧苗压出的压苗装置(5),压苗装置(5)的上方连接有载苗台(6),载苗台(6)的上方,秧苗供给部(7)以倾斜方式与载苗台(6)连接,秧苗供给部(7)平行于送苗方向安装有边缘处具有等距间隔孔(81)的秧盘(8),秧盘⑶从秧苗供给部(7)经载苗台(6)送至压苗装置(5),其特征是所述的秧苗供给部(7)上设有由电机(15)驱动的输送滚轮(9),输送滚轮(9)具有凸起的、节距与间隔孔(81)间距相同的轮齿(91),对应输送滚轮(9)的上方的秧苗供给部(7)的导向壁板(71)上设有将秧盘(8)边缘压向输送滚轮(9)、使轮齿(91)与间隔孔(81)重合的压苗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乘坐式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秧苗供给部(7)的导向壁板(71)近载苗台(6)的弯曲部位处设有可引导秧盘(8)送到载苗台(6)的秧盘导向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乘坐式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秧苗供给部(7)上还安装有检测秧苗供给部(7)上有无秧盘(8)的第一检测器(12),苗载台(6)上设定安装有能检测出载苗台(6)上有无秧盘(8)的第二检测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坐式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检测器(12)和第二检测器(13)分别在检测到有无秧盘⑶时控制电机(15)的运转而驱动输送滚轮(9)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坐式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秧苗供给部(7)下部近载苗台(6)处且位于第一检测器(12)与第二检测器之(13)间还设有能检测秧盘⑶有或无的第三检测器(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坐式插秧机,在前轮与后轮之间的机体中部下方设有种植装置,种植装置的上方,安装有压苗装置,压苗装置的上方连接有载苗台,载苗台的上方,秧苗供给部以倾斜方式与载苗台连接,秧盘从秧苗供给部经载苗台送至压苗装置,秧苗供给部上设有输送滚轮,输送滚轮具有凸起的轮齿,对应输送滚轮的上方的秧苗供给部的导向壁板上设有将秧盘边缘压向输送滚轮的压苗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压苗板将秧盘压下与输送滚轮配合而输送秧盘,由于未使用很多的输送滚轮,使得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也便于机器的保养;取出秧盘时,即使秧盘处在秧苗供给部和载苗台的位置,也不需要做其他任何的操作,就可以既快又方便地取出秧盘。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354062SQ201120483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冈本善嗣, 史步云, 数内正俊 申请人:实产业株式会社, 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永福贸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