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1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了收割农田的未割谷物杆的收割装置、和对收割谷物杆的谷粒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技术,其具备:具有行驶部及驾驶座位的行驶机体;具有切割刀片的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从收割装置向脱粒装置供给收割谷物杆的送料室;驱动各部件的发动机;筛选脱粒装置的脱粒物的谷粒筛选机构;收集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物箱,能够连续地收割农田的未割谷物杆并对其进行脱粒(专利文献I)。另外,还公知经由送料室及击送轮(e — >)从收割装置向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386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42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I或专利文献2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在收割装置及脱粒装置的左右两侧方设置有驱动皮带或链,从而需要在收割装置及脱粒装置的左右两侧确保驱动机构的安装空间,发动机或脱粒装置等的配置构造相互制约,存在不能简单地更换驱动皮带等的构造上的问题。即,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提高机体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平衡、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研究了这些现状并实施了改善的作业车辆。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的发明是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和具有驾驶座位的行驶机体,经由送料室从所述收割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其中,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搭载发动机,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轴支承所述脱粒滚筒的脱粒滚筒轴的后端侧,另一方面,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传递到所述收割装置,经由所述脱粒滚筒轴驱动所述收割装置。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经由所述送料室及击送轮从所述收割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向所述收割装置和所述击送轮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并经由所述脱粒滚筒轴驱动所述击送轮,经由所述击送轮驱动所述收割装置。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在所述脱粒装置中设置谷粒筛选机构,将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筛选驱动皮带连结在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侦!|,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向所述谷粒筛选机构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在所述脱粒装置中设置谷粒筛选机构,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一侧配置谷物箱,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另一侧朝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将动力传递到所述收割装置的收割驱动皮带、和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筛选驱动皮带。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将副轴设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相同的高度位置,将所述输出轴上的发动机输出带轮、所述副轴上的副带轮和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输入带轮同一平面地配置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表面。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具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和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通过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泵使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工作,驱动左右的履带,在所述副轴上配置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一侧配置谷物箱,在所述行驶机体中的所述谷物箱后部下方搭载所述发动机,将所述谷物箱的谷粒排出带轮与所述副带轮同一平面地配置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表面。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在所述脱粒装置中具有谷粒筛选机构,在轴支承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滚筒的脱粒滚筒轴的一端侧配置所述脱粒输入带轮,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另一端侧向所述收割装置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传递收割驱动力或筛选驱 动力。发明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的发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和具有驾驶座位的行驶机体,经由送料室从所述收割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其中,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搭载发动机,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轴支承所述脱粒滚筒的脱粒滚筒轴的后端侧,另一方面,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传递到所述收割装置,经由所述脱粒滚筒轴驱动所述收割装置,从而通过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配置所述发动机,能够稳定地良好地支承收割宽度大的大型的所述收割装置,能够提闻所述行驶机体的如后平衡。即,能够提闻水田等中的收获作业性或恶劣路面上的机动性。另外,由于利用所述脱粒滚筒轴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收割装置,所以即使分离地设置所述收割装置和所述发动机,也能够简单地构成从所述发动机到所述收割装置的传动路径。即,能够提高所述收割装置或所述脱粒装置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经由所述送料室及击送轮从所述收割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向所述收割装置和所述击送轮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并经由所述脱粒滚筒轴驱动所述击送轮,经由所述击送轮驱动所述收割装置,从而能够利用所述脱粒滚筒轴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所述击送轮和所述收割装置,即使分离地设置所述收割装置和所述发动机,也能够简单地构成从所述发动机到所述击送轮或所述收割装置的传动路径。即,有助于提高所述收割装置或所述脱粒装置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所述脱粒装置中设置谷粒筛选机构,将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筛选驱动皮带连结在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向所述谷粒筛选机构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从而能够简化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的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驱动输入构造。能够缩短所述筛选驱动皮带,并且能够自所述行驶机体后部的发动机将动力分别从所述谷粒筛选机构中的高转速侧(扬谷扇)的筛选输入部开始按顺序传递到各筛选输入部。能够几乎不被所述发动机的设置位置制约地从高转速侧(扬谷扇)开始按顺序排列并驱动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多个输入部。能够利用少量条数的所述筛选驱动皮带以适当的转速使例如扬谷扇、一级传送机构、二级传送机构、摆动筛选盘等工作。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所述脱粒装置中设置谷粒筛选机构,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一侧配置谷物箱,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另一侧朝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将动力传递到所述收割装置的收割驱动皮带、和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筛选驱动皮带,从而能够从与所述谷物箱设置侧相反的机体侧简单地执行所述收割驱动皮带或所述筛选驱动皮带等的更换或维护作业。由于不需要在所述收割装置及脱粒装置的左右两侧确保驱动皮带机构的安装空间,所以所述发动机或脱粒装置等的配置构造不相互制约,能够简单地更换所述收割驱动皮带或所述筛选驱动皮带等,能够提高所述驱动皮带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另夕卜,不需要在所述脱粒装置和谷物箱之间确保所述筛选驱动皮带等的设置空间,能够使所述脱粒装置和谷物箱相互接近地配置,能够提高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平衡。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将副轴设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相同的高度位置,将所述输出轴上的发动机输出带轮、所述副轴上的副带轮和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输入带轮同一平面地配置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表面,从而能够将从所述发动机向所述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脱粒驱动皮带等紧凑地组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后面侧或所述脱粒装置的后面侦U。另外,能够将悬挂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皮带的所述副带轮配置在减小所述发动机的振动的位置。另外,通过开放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能够从所述行驶机体的后方简单地执行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皮带或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驱动皮带的更换或维护作业。即,能够简化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构造,并且能够提高处理的作业性。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具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和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通过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泵使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工作,驱动左右的履带,在所述副轴上配置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从而能够与所述发动机相邻地将所述行驶液压泵紧凑地设置在发动机仓内。另外,能够通过所 述发动机的冷却风简单地对所述行驶液压泵进行空气冷却。能够简化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泵和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之间的液压配管构造等,并且能够提高所述履带的驱动效率。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一侧配置谷物箱,在所述行驶机体中的所述谷物箱后部下方搭载所述发动机,将所述谷物箱的谷粒排出带轮与所述副带轮同一平面地配置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表面,从而通过开放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能够从所述行驶机体的后侧简单地执行所述谷物箱的谷粒排出皮带的更换或维护作业。能够简化向所述谷物箱的动力传递构造,并且能够提高处理的作业性。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所述脱粒装置中具有谷粒筛选机构,在轴支承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滚筒的脱粒滚筒轴的一端侧配置所述脱粒输入带轮,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另一端侧向所述收割装置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传递收割驱动力或筛选驱动力,从而能够简单地构成从所述发动机向所述收割装置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传动路径。能够提高所述收割装置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另外,能够利用简单的皮带驱动构造有效率地驱动从高转速侧(扬谷扇)开始按顺序排列的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多个输入部。例如能够利用少量条数的筛选驱动皮带以适当的转速使扬谷扇、一级传送机构、二级传送机构、摆动筛选盘等工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图3是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4是该联合收割机的驱动系统图。图5是行驶机体的左侧视图。图6是行驶机体的俯视图。图7是脱粒装置的驱动部的左侧视图。图8是从后方观察脱粒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图9是从前方观察脱粒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图10是联合收割机的液压回路图。图11是联合收割机的驱动部的后视图。图12是联合收·割机的行驶驱动部的侧视图。图13是从前方观察该行驶驱动部的立体图。图14是从后方观察该行驶驱动部的立体图。图15是该行驶驱动部的俯视图。图16是该行驶驱动部的放大俯视图。图17是减速齿轮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适用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附图(图1至图3)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其右侧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首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联合收割机的概要构造。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I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地将朝向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具有作为行驶部的被铁制的左右一对履带2支承的行驶机体I。在行驶机体I的前部,能够被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升降调节地安装有收割稻(或麦或大豆或玉米)等的未割谷物杆并将之取入的收割装置3。在行驶机体I的前部,搭载有供操作员乘坐的驾驶台5。在驾驶台5的后方,配置有用于存储脱粒后的谷粒的谷物箱6。在谷物箱6的后方,配置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7。在谷物箱6的后部的右侧,能够回旋地设置有谷粒排出搅龙8。谷物箱6内的谷粒从排出搅龙8前端的投谷口 8a被送出到例如货车的载货台或集装箱等。在行驶机体I的另一侧(实施方式中的左侧),搭载有用于对从收割装置3供给的收割谷物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
9。在脱粒装置9的下部,配置有用于进行摆动筛选及风筛选的谷粒筛选机构10。收割装置3具有:与脱粒装置9前部的处理口 9a连通的送料室11 ;与送料室11的前端连续设置的横长铲斗状的谷物割穗机12。在谷物割穗机12内能够旋转地轴支承有拢集搅龙13。在拢集搅龙13的前部上方配置有带拉杆拢集拨禾轮14。在谷物割穗机12的前部配置有推刀状切割刀片15。在谷物割穗机12前部的左右两侧突出设置有左右的分草体16。另外,在送料室11中内置有供给传送带17。在供给传送带17的输送终端和处理口9a之间设置有收割谷物杆投入用击送轮18。此外,送料室11的下表面部和行驶机体I的前端部经由升降用液压缸4连结,收割装置3通过升降用液压缸4而升降移动。通过上述结构,左右的分草体16间的未割谷物杆的穗尖侧被拢集拨禾轮14拢集,未割谷物杆的杆侧被切割刀片15收割,通过拢集搅龙13的旋转驱动而集中在谷物割穗机12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部附近。谷物割穗机12的收割谷物杆的全部量通过供给传送带17被输送,并通过击送轮18被投入脱粒装置9的处理口 9a。此外,具有使谷物割穗机12围绕水平控制支点轴19a转动的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通过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调节谷物割穗机12的左右方向的倾斜,相对于农田地面水平地支承谷物割穗机12、切割刀片15及拢集拨禾轮14。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9的处理室内能够旋转地设置有脱粒滚筒
21。将脱粒滚筒21轴支承在沿行驶机体I的前后方向延长的脱粒滚筒轴20上。在脱粒滚筒21的下侧,张设有使谷粒漏下的拦网24。此外,在脱粒滚筒21前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有螺旋状的螺旋叶片状的取入叶片25。通过上述结构,从处理口 9a被投入的收割谷物杆通过脱粒滚筒21的旋转被向行驶机体I的后方输送,并且在脱粒滚筒21和拦网24之间被揉搓而进行脱粒。比拦网24的网眼小的谷粒等的脱粒物从拦网24漏下。未从拦网24漏下的杆屑等通过脱粒滚筒21的输送作用,从脱粒装置9后部的排尘口被排出到农田。此外,在脱 粒滚筒21的上侧,能够转动地枢接有调节处理室内的脱粒物的输送速度的多个放尘阀(省略图示)。通过所述放尘阀的角度调整,能够根据收割谷物杆的品种或性状调节处理室内的脱粒物的输送速度(滞留时间)。另一方面,作为配置在脱粒装置9的下方的谷粒筛选机构10,包括具有谷物盘、糠筛、谷物筛和秸杆筛等的比重筛选用的摆动筛选盘26。另外,作为谷粒筛选机构10,具有供给筛选风的扬谷扇29等。通过脱粒滚筒21被脱粒并从拦网24漏下的脱粒物通过摆动筛选盘26的比重筛选作用和扬谷扇29的风筛选,被筛选成谷粒(精粒等)的一级品、带枝梗谷粒等的二级品及杆屑等。在摆动筛选盘26的下侧,作为谷粒筛选机构10,具有一级传送机构30及二级传送机构31。通过摆动筛选盘26及扬谷扇29的筛选,从摆动筛选盘26落下的谷粒等的一级品通过一级传送机构30及扬谷传送带32被收集到谷物箱6。带枝梗谷粒等的二级品通过二级传送机构31及二级还原传送带33等返回到摆动筛选盘26的筛选始端侧,并通过摆动筛选盘26进行再筛选。杆屑等从行驶机体I后部的排尘口 34被排出到农田。而且,如图1至图3所示,在驾驶台5上配置有转向柱41和供操作员乘坐的驾驶座位42。在转向柱41上配置有:作为操纵杆的左右的变速杆43、44,用于变更行驶机体I的路径或者变更移动速度;收割姿势杆45,用于沿前后方向倾倒而使收割装置3升降,或者沿左右方向倾倒而使拢集拨禾轮14升降;控制发动机7的旋转的加速杆46 ;使谷粒排出搅龙8工作的谷粒排出杆47。此外,还配置有对收割装置3或脱粒装置9的动力传递进行离合操作的作业离合器杆(省略图示)等。另外,在驾驶台5的上方侧通过支柱48安装有遮阳篷式的顶棚49。如图1所示,在行驶机体I的下面侧配置有左右的履带架50。在履带架50上设置有:将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到履带2的驱动链轮51 ;维持履带2的张紧的张紧辊52 ;将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在接地状态的多个履带辊53 ;保持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中间辊54。通过驱动链轮51支承履带2的后侧,通过张紧辊52支承履带2的前侧,通过履带辊53支承履带2的接地侧,通过中间棍54支承履带2的非接地侧。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具有:配置在谷物箱6的底部的底部输送传送带60 ;配置在谷物箱6的后部的纵输送传送带61。左右的底部输送传送带60在谷物箱6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延长,并朝向竖直地设置的纵输送传送带61的下端侧输送谷物箱6底部的谷粒。纵输送传送带61在谷物箱6的后部沿上下方向延长,并从纵输送传送带61上端侧朝向谷物箱6右侧的谷粒排出搅龙8的输送始端侧输送谷粒。谷物箱6内的谷粒被输送到排出搅龙8前端(输送终端侧)的投谷口 8a。谷粒排出搅龙8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地被支承在纵输送传送带61的上端侧。能够升降地构成谷粒排出搅龙8的输送终端侧即投谷口 8a这一侧。另外,能够围绕纵输送传送带61的传送带轴芯(水平方向)移动地构成投谷口 8a这一侧。即,使投谷口 8a这一侧向行驶机体I的前部下方侧移动,并通过搅龙架8b将谷粒排出搅龙8收纳在驾驶台5及谷物箱6的右侧部。另一方面,使谷粒排出搅龙8的输送终端侧即投谷口 8a侧上升,并使投谷口 8a这一侧向行驶机体I的侧方或后方移动,使谷粒排出搅龙8向行驶机体I的侧方或后方突出,从而使投谷口 8a与货车的载货台或集装箱等相对,将谷物箱6内的谷粒送出到货车的载货台或集装箱等。以下,参照图4至图9说明联合收割机的驱动构造。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具有一对斜板可变型的左右行驶液 压泵65的行驶变速用的泵壳66。在行驶机体I的右侧后部上表面搭载有发动机7,在发动机7左侧的行驶机体I上表面配置有泵壳66。另外,在左右的履带架50的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在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上分别配置有行驶液压马达69。通过发动机输出皮带231连结从泵壳66向后方突出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和从发动机7向后方突出的输出轴67。在脱粒装置9后部侧方的行驶机体I上表面侧设置有发动机7和泵壳66,并在发动机7和脱粒装置9之间配置有泵壳66。此外,驱动升降用液压缸4等的供给泵(千>7°) 68也与行驶液压泵65设置在同轴64上。另外,将使升降用液压缸4或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等工作的作业用液压泵70配置在发动机7上,与行驶液压泵65同样地,通过发动机7驱动供给泵68及作业用液压泵70。通过上述结构,发动机7的驱动输出经由输出轴67被传递到左右行驶液压泵65。通过左右行驶液压泵65分别独立地驱动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通过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使左右履带2正反转而前进后退移动。另外,控制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的旋转速度,使通过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驱动的左右履带2的旋转速度不同,变更行驶机体I的移动方向(行驶路径),执行农田的地脊上的方向转换等。S卩,左右一对行驶液压马达69经由闭环液压回路被液压连接在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上。通过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经由驱动链轮51沿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驱动左右履带
2。操作员操纵左右的变速杆43、44,分别调节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的斜板角(变速控制),由此,分别变更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的转速或旋转方向,左右的履带2相互独立地被驱动,从而行驶机体I前进移动或后退移动。如图4、图7、图8所示,具有轴支承脱粒输入轴72的脱粒滚筒驱动箱71。将脱粒输入轴72经由脱粒驱动皮带232连结在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经由并用了张紧辊的脱粒离合器233和脱粒驱动皮带232,将发动机7的动力从行驶驱动输入轴64传递到脱粒输入轴72。此外,通过操作员的杆操作对脱粒离合器233进行离合控制。另外,脱粒输入轴72经由脱粒滚筒驱动皮带234被连结在脱粒滚筒轴20的一端侧(后端侧)。通过脱粒离合器233的离合操作,经由脱粒输入轴72驱动控制脱粒滚筒21,从击送轮18投入了的谷物杆被脱粒滚筒21连续地脱粒。而且,在脱粒装置9的前面壁体上设置有收割筛选输入箱73。将收割筛选输入轴74轴支承在收割筛选输入箱73上。将收割筛选输入轴74的一端侧(右侧端部)经由锥齿轮75连结在脱粒滚筒轴20的另一端侧(前端侧)。将收割筛选输入轴74的另一端侧(左侧端部)经由击送轮驱动皮带238连结在轴支承击送轮18的击送轮轴82的左侧端部。将击送轮轴82的左侧端部经由筛选输入皮带235连结在轴支承扬谷扇29的扬谷轴76的左侧端部。将扬谷轴76经由传送带驱动皮带237连结在一级传送机构30的一级传送带轴77的左侧端部和二级传送机构31的二级传送带轴78的左侧端部。将二级传送带轴78的左侧端部经由摆动筛选皮带236连结在轴支承摆动筛选盘26后部的曲轴状的摆动驱动轴79的左侧端部。此外,经由一级传送带轴77驱动扬谷传送带32,将一级传送机构30的一级筛选谷粒收集到谷物箱6。另外,经由二级传送带轴78驱动二级还原传送带33,使二级传送机构31的混有杆屑的二级筛选谷粒返回到摆动筛选盘26的上表面侧。另一方面,将轴支承供给传送带17的输送终端侧的收割输入轴89的左侧端部经由收割驱动皮带241及收割离合器242连结在击送轮轴82的左侧端部。将收割输入轴89的右侧端部经由割穗机驱动链90连结于设置在谷物割穗机12上的割穗机驱动轴91。将割穗机驱动轴91经由拢集驱动链92连结在轴支承拢集搅龙13的拢集轴93。将割穗机驱动轴91经由中间轴95及拨禾轮驱动链96、97连结在轴支承拢集拨禾轮14的拨禾轮轴94。另外,将切割刀片15经 由切割刀片驱动曲轴机构98连结在割穗机驱动轴91的右侧端部。通过收割离合器242的离合操作,驱动控制供给传送带17、拢集搅龙13、拢集拨禾轮14和切割刀片15,连续地收割农田的未割谷物杆的穗尖侧。如图1、图4、图7、图9所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粒装置9、和具有驾驶座位42的行驶机体1,从收割装置3向脱粒装置9经由送料室11及击送轮18供给谷物杆,其中,在行驶机体I的后部搭载有发动机7,将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到轴支承脱粒滚筒21的脱粒滚筒轴20的后端侧,另一方面,将发动机7的动力从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传递到收割装置3和击送轮18,经由脱粒滚筒轴20驱动击送轮18,并经由击送轮18驱动收割装置3,因此通过将发动机7配置在行驶机体I的后部,能够稳定地良好地支承收割宽度大的大型的收割装置3,并能够提高行驶机体I的前后平衡。即,能够提高水田等中的收获作业性或恶劣路面上的机动性。另外,由于利用脱粒滚筒轴20将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到击送轮18及收割装置3,所以即使分离地设置收割装置3和发动机7,也能够简单地构成从发动机7到击送轮18或收割装置3的传动路径。即,能够提高收割装置3或脱粒装置9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
如图4、图7、图9所示,是在脱粒装置9中设置谷粒筛选机构10的构造,在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连结有作为谷粒筛选机构10的筛选驱动皮带的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将发动机7的动力从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传递到谷粒筛选机构10,从而能够简化对发动机7的动力进行传递的谷粒筛选机构10的驱动输入构造。与例如不经由脱粒滚筒轴20地将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到谷粒筛选机构10的构造相t匕,能够缩短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并且能够分别从行驶机体I后部的发动机7将动力从谷粒筛选机构10中的高转速侧(扬谷扇29)的筛选输入部开始按顺序传递到各筛选输入部。对于发动机7的设置位置几乎没有制约,能够从高转速侧(扬谷扇29)开始按顺序排列并驱动谷粒筛选机构10的多个输入部。例如,能够通过少量条数的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以适当转速使扬谷扇29、一级传送机构30、二级传送机构31、摆动筛选盘26等工作。如图4、图7、图9所示,是在脱粒装置9中设置有谷粒筛选机构10、且在脱粒装置9的一侧配置有谷物箱6的构造,在脱粒装置9的另一侧朝向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有将动力传递到收割装置3的收割驱动皮带241、将动力传递到谷粒筛选机构10的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从而能够从与设置谷物箱6的一侧相反的机体侧简单地执行收割驱动皮带241、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等的更换或维护作业。由于不需要在收割装置3及脱粒装置9的左右两侧确保驱动皮带机构的安装空间,所以发动机7或脱粒装置9等的配置构造相互不被制约,能够简单地更换收割驱动皮带241、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等,并能够提高所述驱动皮带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另外,不需要在脱粒装置9和谷物箱6之间确保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等的设置空间,能够相互接近地配置脱粒装置9和谷物箱6,能够提高行驶机体I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平衡。而且,如图4所示,将底部输送传送带60的底部输送传送带轴103的后端侧经由谷粒排出皮带244及谷粒排出离合器245连结在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后端部。将下部中介轴105的一端侧经由纵输送驱动链104连结在底部输送传送带轴103的后端部。将中介轴105的另一端侧经由锥齿轮 机构107连结在纵输送传送带61的纵输送传送带轴106的下端侧。将上部中介轴109的一端侧经由锥齿轮机构108连结在纵输送传送带轴106的上端侧。将谷粒排出轴111的一端侧经由谷粒排出驱动链110连结在上部中介轴109的另一端侧。将谷粒排出搅龙8的排出搅龙轴112的输送始端侧经由锥齿轮机构113连结在谷粒排出轴111的另一端侧。通过谷粒排出离合器245的离合操作,驱动控制底部输送传送带
60、纵输送传送带61和谷粒排出搅龙8,将谷物箱6内的谷粒排出到货车载货台或集装箱
坐寸ο另外,如图2所示,在谷物箱6的底部设置有前后的谷粒排出口 221、222。另外,在谷粒排出口 221、222下方的行驶机体I上表面侧能够进出地配置有稻承接台223。在以水平的作业姿势支承稻承接台223的状态下,除了驾驶座位42的操作员以外的作业者乘坐于稻承接台223,将稻米袋安装在未图示的稻承接棒,并将谷物箱6内的谷粒排出到该稻米袋。使填充了谷粒的稻米袋从稻承接台223翻落到农田并回收。通过上述结构,通过从谷粒排出口 221、222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能够不中断收割脱粒作业地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即,与从谷粒排出搅龙8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的作业相比,几乎不需要中断收割脱粒作业,从而在收获作业中,能够缩短中断收割脱粒作业的时间,并能够提高收获作业效率。以下,参照图10至图17说明联合收割机的液压构造和行驶驱动构造。如图10所示,作为液压执行机构,具有所述收割升降用液压缸4、所述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能够升降地支承拢集拨禾轮14的左右的拨禾轮升降用液压缸251、和能够升降地支承谷粒排出搅龙8的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借助通过水平控制用开关254的操作进行工作控制的水平控制用电磁液压阀253,将作业用液压泵70以液压方式连接在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操作员操作水平控制用开关254,使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工作,由此,将行驶机体I的左右倾斜维持在水平或任意倾斜。此外,如图5、图6、图9所示,在收割姿势杆45的上端部设置有水平控制用开关254。另外,将作业用液压泵70经由收割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以液压方式连接于收割升降用液压缸4。通过使收割姿势杆45沿前后方向倾倒的操作,使收割升降用液压缸4工作,操作员使收割装置3升降移动到任意高度(例如收割作业高度或非作业高度等)。另一方面,将作业用液压泵70经由拨禾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以液压方式连接于拨禾轮升降用液压缸251。通过使收割姿势杆45沿左右方向倾倒的操作,使拨禾轮升降用液压缸251工作,操作员使拢集拨禾轮14升降移动到任意高度,从而收割农田的未割谷物杆。另一方面,将作业用液压泵70经由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以液压方式连接于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通过使谷粒排出杆47沿前后方向倾倒的操作,使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工作,操作员使谷粒排出搅龙8的投谷口 8a升降移动到任意高度。此外,通过电动马达(省略图示)使谷粒排出搅龙8沿水平方向转动,并使投谷口 8a沿横向移动。S卩,使投谷口 8a位于货车载货台或集装箱的上方,将谷物箱6内的谷粒排出到货车载货台或集装箱内。而且,如图10所示,将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经由左右的闭液压回路261分别以液压方式连接于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经由伺服阀机构262分别与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的输出调节用斜板65a连结,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成正比地变更输出调节用斜板65a的支承角度。即,通过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分别驱动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的驱动力经由减速齿轮箱63的减速齿轮机构263分别被传递到左右的履带2,左右的履带2沿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被驱动。通过上述结构,通过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向机体前方倾倒,能够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正比的车速向前进方向直行移动。通过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向机体后方倾倒,能够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正比的车速向倒车(后退)方向直行移动。另一方面,在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向机体前方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下,或者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向机体后方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下,或者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中的任意一方向机体前方倾倒并且使另一方向机体后方倾倒的情况下,能够沿左右方向修正行驶机体I的路径。换言之,在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操作量或操作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正比的车速,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之差成正比的回旋半径,使行 驶机体I沿左右方向回旋移动。此外,左右的闭液压回路261经由油冷却器264及线路过滤器265被连接在供给泵68的高压油排出侧,并向左右的闭液压回路261补给油箱266内的工作油。油箱266被搭载在发动机7的燃料箱267的左侧的行驶机体I的上表面,驾驶座位42借助座椅架268被配置在燃料箱267的上方。而且,如图11至图15所示,内置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的泵壳66在被搭载在行驶机体I后部的右侧上表面上的发动机7、和被搭载在行驶机体I的左侧上表面上的脱粒装置9的右侧壁体之间,借助前部支承体271和后部支承体272被固定在行驶机体I的上表面侧。通过螺栓273将前部支承体271的U字状中间部紧固在行驶机体I的上表面。通过螺栓274将泵壳66的左右侧面紧固在前部支承体271的U字状两端部。即,配置有供给泵68的泵壳66前部通过前部支承体271被支承在行驶机体I上。如图12至图14所示,通过螺栓276将后部支承体272的底面侧紧固在行驶机体I上表面侧的安装台275。通过螺栓277将泵壳66的后面侧紧固在后部支承体272的前面侦!|。从后部支承体272的后面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支承臂体272a,通过螺栓279将后部轴承体278的下端侧紧固在支承臂体272a的后端部。另外,使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后端侧从泵壳66的后面朝向后方突出,使行驶驱动输入轴64贯穿后部支承体272和后部轴承体278。在所述后部支承体272和后部轴承体278之间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轴支承有悬挂发动机输出皮带231的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280、和悬挂脱粒驱动皮带232的脱粒输出传递带轮281。在从后部轴承体278向后方突出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后端部,轴支承有悬挂谷粒排出皮带244的谷粒排出驱动带轮282。即,在作为副轴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轴支承有作为副带轮的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280、脱粒输出传递带轮281和谷粒排出驱动带轮282。而且,在发动机7的输出轴67上轴支承有发动机输出带轮283,并将发动机输出皮带231悬挂在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280和发动机输出带轮283之间。在脱粒输入轴72的一端侧轴支承有大径侧的脱粒输入带轮284,并将脱粒驱动皮带232悬挂在脱粒输出传递带轮281和大径侧的脱粒输入带轮284之间。在脱粒输入轴72的另一端侧轴支承有小径侧的脱粒输入带轮285,并将脱 粒滚筒驱动皮带234悬挂在脱粒滚筒轴20上的脱粒滚筒输入带轮286和小径侧的脱粒输入带轮285之间。另外,在底部输送传送带轴103的后端侧轴支承有谷粒排出带轮287,并将谷粒排出皮带244悬挂在谷粒排出驱动带轮282和谷粒排出带轮287之间。通过上述结构,从发动机7输出的驱动力通过作为副轴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被分支地传递。即,发动机7的输出从行驶驱动输入轴64被传递到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另夕卜,发动机7的输出从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的脱粒输出传递带轮281,经由脱粒驱动皮带232及脱粒滚筒驱动皮带234被传递到脱粒装置9的脱粒滚筒轴20。另一方面,发动机7的输出从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的谷粒排出驱动带轮282,经由谷粒排出皮带244被传递到谷粒排出搅龙8。如图1、图4、图8、图11、图14、图15所示,一种联合收割机,在行驶机体I的后部搭载有发动机7,在行驶机体I上设置有脱粒装置9及谷物箱6,并在脱粒装置9的前方配置有收割装置3,其中,在与发动机7的输出轴67平行且同一高度位置设置有作为副轴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将输出轴67上的发动机输出带轮283,副轴64上的作为副带轮的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280、脱粒输出传递带轮281或谷粒排出驱动带轮282,以及脱粒装置9的脱粒输入带轮284同一平面地配置在行驶机体I的后表面,从而能够将从发动机7向脱粒装置9传递动力的脱粒驱动皮带232等紧凑地组装在发动机7的后面侧或脱粒装置9的后面侧。另外,能够将悬挂发动机7的输出皮带231的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280配置在减少发动机7的振动的位置。另外,通过开放行驶机体I的后部,能够从行驶机体I的后方简单地执行发动机7的输出皮带231或脱粒装置9的脱粒驱动皮带232等的更换或维护作业。即,能够简化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构造,并且能够提高处理的作业性。如图4、图8、图11、图14、图15所示,是具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和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且通过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使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工作来驱动左右的履带2的构造,由于在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配置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所以能够与发动机7相邻而紧凑地将行驶液压泵65设置在发动机仓内。另外,能够通过发动机7的冷却风简单地对行驶液压泵65进行空冷。能够简化左右的行驶液压泵65和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之间的液压配管构造等,并且提高履带2的驱动效率。如图4、图8、图11、图15所示,在行驶机体I中的谷物箱6后部下方搭载有发动机7,并将谷物 箱6的谷粒排出带轮287与所述各带轮280、281、282同一平面地配置在行驶机体I的后面,通过开放行驶机体I的后部,能够从行驶机体I的后侧简单地执行谷物箱6的谷粒排出皮带244的更换或维护作业。能够简化向谷物箱6的动力传递构造,并且提高处理的作业性。如图4、图8、图9、图11、图14、图15所示,是在所述脱粒装置9中具有谷粒筛选机构10的构造,在轴支承所述脱粒装置9的脱粒滚筒的脱粒滚筒轴20的一端侧配置有所述脱粒输入带轮284,并从所述脱粒滚筒轴20的另一端侧向所述收割装置3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10传递收割驱动力或筛选驱动力,从而能够简单地构成从所述发动机7到所述收割装置3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10的传动路径。能够提高所述收割装置3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10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另外,能够通过简单的皮带驱动构造有效率地驱动从高转速侧(扬谷扇)开始按顺序排列的所述谷粒筛选机构10的多个输入部。例如,能够通过少量条数的筛选驱动皮带(筛选输入皮带235、摆动筛选皮带236、传送带驱动皮带237)以适当转速使扬谷扇29、一级传送机构30、二级传送机构31、摆动筛选盘26等工作。如图16及图17所示,所述减速齿轮箱63具有第一外壳291、第二外壳292和第三外壳293。通过螺栓将第一外壳291紧固在第二外壳292的一端侧,通过螺栓将第三外壳293紧固在第二外壳292的另一端侧,使适量的润滑油进入以密闭构造构成的减速齿轮箱63内。借助油路基体294将行驶液压马达69配置在第一外壳291的外侧面。借助油路基体294及液压配管(省略图示)以液压方式将行驶液压马达69连接在行驶液压泵65。将具有制动杆296的制动机构297设置在行驶液压马达69的马达轴295的一端侧。通过制动杆296的操作对马达轴295进行制动。另外,使马达轴295的另一端侧突入第一外壳291及第二外壳292内。将减速中间轴298轴支承在第一外壳291、第二外壳292和第三外壳293上。经由作为减速齿轮机构263的第一减速齿轮组299将减速中间轴298的一端侧连结在马达轴295的另一端侧。将行驶车轴300轴支承在第二外壳292和第三外壳293上。使行驶车轴300从第三外壳293突出,并将驱动链轮51轴支承在行驶车轴300的突出端部。经由作为减速齿轮机构263的第二减速齿轮组301将减速中间轴298的另一端侧连结在行驶车轴300上。通过上述结构,在通过行驶液压泵65驱动行驶液压马达69时,经由第一减速齿轮组299将马达轴295的旋转减速地传递到减速中间轴298,并经由第二减速齿轮组301将减速中间轴298的旋转减速地传递到行驶车轴300,通过驱动链轮51向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驱动履带2。如图11、图16及图17所示,在将减速齿轮箱63固定在履带架50的后端部上的组装状态下,左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相对于左侧的行驶车轴300被支承在前斜上方,而右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相对于右侧的行驶车轴300被支承在后斜上方。即,将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支承在与履带2的非设置侧相同的高度位置,并且使左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相对于行驶车轴300向前方位移地进行支承,并使右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相对于行驶车轴300向后方位移地进行支承。其结果,如图16所示,左右二组的减速齿轮箱63以连结左右的行驶车轴300的轴心的车轴中心线305为中心对称地配置。因此,即使支承行驶液压马达69的左右二组的减速齿轮箱63的左右宽度尺寸LI之和比左右履带2间的减速齿轮箱设置间隔L2大,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也以支承位置前后错位的状态被安装在同一高度位置。该情况下,左右的制动杆296接近行驶机 体I的左右宽度中央部地配置。另外,如图11所示,左右二组的减速齿轮箱63从后面观察(正面观察)被支承为门形。农田的泥土在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的形成为门形的内部空间中移动,减小了履带2的行驶移动阻力。如图1、图11 图17所示,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粒装置9、和具有左右的履带2的行驶机体1,从收割装置3向脱粒装置9供给谷物杆,其中,成为在安装有左右的履带2的左右的履带架50上分别设置有作为左右的行驶驱动箱的减速齿轮箱63的构造,在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的输出部上分别轴支承有履带2用的左右的驱动链轮51,在左右的履带2的非设置侧的内侧,将分别设置在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的输入部上的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支承在该非设置侧高度位置,从而能够在履带2的外部支承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9,并能够简化行驶液压马达69的拆装作业或液压配管作业,能够简单地减少行驶液压马达69等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行驶液压马达69等的维护作业性,并且紧凑地构成联合收割机机体的全高及全宽,能够降低安装在行驶机体I的上表面侧的脱粒装置9或谷物箱6等的支承高度,并能够简单地防止机体的翻倒等。能够提高出入农田或跨越地脊等的移动作业性。例如,在能够一体回旋地设置有驾驶座位及发动机及作业部的土木机械中,能够较高地构成履带2的非设置侧,从而能够将减速齿轮箱63支承在比履带2的非设置侧低的位置,而在利用行驶机体I的上表面侧整个区域设置驾驶座位42及发动机及作业部(脱粒装置9等)的联合收割机中,需要在行驶机体I的下方设置履带2,从而将行驶液压马达69支承在比履带2的非设置侧低的位置的情况下,行驶液压马达69接近农田地面地被支承。存在农田的泥土大量地附着在行驶液压马达69、或秸杆草大量地缠绕在行驶液压马达69上的不良情况,存在履带2的行驶阻力容易增大的问题,但在技术方案I的发明中,能够防止农田的泥土大量地附着在行驶液压马达69、或秸杆草大量地缠绕在行驶液压马达69上,能够减少履带2的行驶阻力。如图11 图17所示,在减速齿轮箱63下部的机外侧面上设置有驱动链轮51,在减速齿轮箱63上部的机内侧面上设置有行驶液压马达69,并将左右二组的减速齿轮箱63及行驶液压马达69配置成从正面观察呈门型形状,从而在例如水田等的收获作业中,即使在履带2大幅度沉入泥土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左右二组的减速齿轮箱63及行驶液压马达69的下方的空间顺畅地排开农田的泥土,能够防止履带2的行驶阻力增大。能够减小履带2的排土阻力而提高水田中的行驶性能。能够增高行驶液压马达69的对地支承高度,并简化向行驶液压马达69的液压配管构造等。如图11 图17所示,将左右的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9以连结左右的所述驱动链轮51的轴心的车轴中心线305为中心俯视观察时配置在前后对称位置,从而能够使左右二组的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9及所述减速齿轮箱63构成为相同的构造,并能够作为所述左右的履带2的驱动源共用。另外,即使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3或减速齿轮箱63的左右宽度尺寸是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9比机体中心更向相反侧突出的大小,也不会被所述左右的履带2的左右设置间隔限制,能够简单地将左右二组的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9及减速齿轮箱63组装在所述左右的履带2之间。例如,即使在所述左右的履带2的间隔(轮距)比所述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及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9的左右宽度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相互分离地设置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能够防止泥土堆积在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之间。另夕卜,能够防止秸杆草缠绕在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69之间。能够提高所述行驶液压马达69的维护作业性。附图标记的说明I行驶机体2 履带3收割装置6谷物箱7发动机

9脱粒装置10谷粒筛选机构18击送轮20脱粒滚筒轴21脱粒滚筒42驾驶座位64行驶驱动输入轴(副轴)65行驶液压泵67发动机的输出轴69行驶液压马达235筛选输入皮带(筛选驱动皮带)236摆动筛选皮带(筛选驱动皮带)237传送带驱动皮带(筛选驱动皮带)241收割驱动皮带280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副带轮)281脱粒输出传递带轮(副带轮)282谷粒排出驱动带轮(副带轮)283发动机输出带轮
284大径侧的脱粒输入带轮287谷粒排出带·轮
权利要求
1.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和具有驾驶座位的行驶机体,经由送料室从所述收割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搭载有发动机,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轴支承所述脱粒滚筒的脱粒滚筒轴的后端侧,另一方面,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传递到所述收割装置,经由所述脱粒滚筒轴驱动所述收割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送料室及击送轮从所述收割装置向所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 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向所述收割装置和所述击送轮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所述脱粒滚筒轴驱动所述击送轮,经由所述击送轮驱动所述收割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中设置谷粒筛选机构,将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筛选驱动皮带连结在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前端侧向所述谷粒筛选机构传递所述发动机的动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中设置谷粒筛选机构,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一侧配置谷物箱,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另一侧朝向前后方向地延伸设置有将动力传递到所述收割装置的收割驱动皮带、和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谷粒筛选机构的筛选驱动皮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副轴设置在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相同的高度位置,将所述输出轴上的发动机输出带轮、所述副轴上的副带轮和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输入带轮同一平面地配置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和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通过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泵使所述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工作,驱动左右的履带,在所述副轴上配置有左右的行驶液压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一侧配置谷物箱,在所述行驶机体中的所述谷物箱后部下方搭载有所述发动机,将所述谷物箱的谷粒排出带轮与所述副带轮同一平面地配置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中具有谷粒筛选机构,在轴支承所述脱粒装置的脱粒滚筒的脱粒滚筒轴的一端侧配置所述脱粒输入带轮,从所述脱粒滚筒轴的另一端侧向所述收割装置或所述谷粒筛选机构传递收割驱动力或筛选驱动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能够提高行驶机体(1)的前后平衡,并且提高收割装置(3)或脱粒装置(9)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粒装置(9)和具有驾驶座位(42)的行驶机体(1),从收割装置(3)向脱粒装置(9)经由送料室(11)供给谷物秆,其中,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搭载有发动机(7),将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到轴支承脱粒滚筒(21)的脱粒滚筒轴(20)的后端侧,另一方面,将发动机(7)的动力从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传递到收割装置(3),并经由脱粒滚筒轴(20)驱动收割装置(3)。
文档编号A01D69/06GK103249298SQ2011800588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草地宽太, 岛冈俊行, 水畑竜也, 森川裕, 姚勇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