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25584阅读:27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生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草原白蘑又名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 Ii cum Imai)属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 aceae)、口蘑属(Tricholoma)是生长在北方的食用菌。草原白蘑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钾、硒、铁、磷等矿物元素和多糖、多肽、三萜等活性成分,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保健作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吉林的草原、丘岭地带。
草原白蘑的菌肉肥厚、质地细腻、郁香醇正,味道独特鲜美,为菌中珍品,一直畅销国内外市场,是我国宝贵的食用菌资源。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破坏,草原退化和采集过度等原因,产量大幅下降,草原白蘑这一珍贵的野生菌种已濒临灭绝。近年来草原白蘑濒临灭绝的问题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对草原白蘑的生长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也开展了草原白蘑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但目前尚未获得实质突破。草原白蘑是生长在北方的野生食用菌,具有以下独特的生物特征I、地域分布,草原白蘑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吉林等省的草原、丘岭地带,在蒙古国、俄罗斯也有分布。2、地理气候特点,草原白蘑适宜生长地区海拔600 - 1700m,年平均气温-3 —1°C,大于等于10°C积温在1800 - 2600°C,无霜日数90 — 110天左右,年降水量300 — 600毫米,其中50%集中在7 — 8月,年温润度为0.3 — 0.7,大气湿气4 一 7mb,具有雨热同期和昼夜温差大的特点。3、草原白蘑菌丝生长发育特性,菌丝野外越冬可在_45°C存活,每年5月上旬随气温回升开始恢复生长,在土下5 - 20cm深处生长蔓延,7月初至8月上旬在土壤3 — IOcm深处形成绒状菌丝和原基,7月下旬至9月上旬产生子实体,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子实体多发期。4、土壤类型,草原白蘑生长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粟钙土,土壤PH值5. 6— 7. 2,含水量25 — 40%,土表牧草枯层3 - 5cm,腐殖质层30 — 40cm,植物根系在25cm以上的腐殖层中。5、植被结构,草原白蘑植被以特有的蘑菇圈类型分布,植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为主,建群种为羊草,主要植物种类包括羊草、贝加尔针芋、冰草、隐子草、日阴菅、冷蒿、褡草、线叶菊、羊芋、黄囊苔草、星毛萎、陵菜、知母、柴胡等组成,植物平均闻 15 — 25cm,总覆度 50 — 80 。6、土壤微生物,草原白蘑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和活跃度情况为,好气性细菌、真菌的数量和活跃度与草原白蘑子实体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草原白蘑子实体发生期也是好气性细菌、真菌类群数量较多较活跃期;芽孢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和活跃度与草原白蘑菌丝生长具有正相关性,草原白蘑菌丝发生期也是芽孢细菌、放线菌类群数量较多较活跃期;由此得出芽孢细菌、放线菌有利于草原白蘑菌丝体生长,好气性细菌、真菌有利于草原白蘑子实体发生,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与蘑菇菌丝相互作用为子实体发育和蘑菇的形成提供了特殊的环境条件。7、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通过对土壤生物化学活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草原白蘑生长土壤的代谢过程,对调节控制白蘑生长土壤的生物化学强度和土壤中碳、氮、磷等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呼吸作用在草原白菌丝生长时最高,具有正相关性,说明菌丝在生长时具有旺盛的呼吸代谢作用,转化酶、磷酸酶、脲酶的活性在草原白蘑菌丝和子实体生长较低,不具有正相关性,表明菌丝生长对其活性有抑制作用。8、草原白蘑的碳氮源营养特性,草原白蘑菌丝和子实体最佳碳源为蔗糖、可溶性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碳源的量对于菌丝和子实体影响很大,初始碳源不足会影响菌丝生长,延长生长期,降低子实体的生物量,影响产量;草原白蘑菌丝和子实体最佳氮源为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硝酸铵等,氮源不足会产生影响菌丝的发育和子实体的生长,较佳碳氮比为 20 1 — 40 lo综上所述,草原白蘑的道地性为草原白蘑野生菌丝在_45°C能够存活,5°C以上开始恢复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 - 28°C,生长地带为海拔600 - 1500m草原、丘岭,年降雨400 - 600mm,50%集中在7 — 8月,雨热同期,日温差14 — 17°C,昼夜温差大,年相对湿度为65%左右,7 — 8月达75%以上,最佳碳源为蔗糖,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蛋白胨,较佳碳氮比为20 :1 — 40:1,PH值为6. O —7.0,Vc、Vb6和α —荼乙酸能较好的促进菌丝的生长,植被结构为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建群种为羊草。由此得出,野生草原白蘑在气温条件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影响草原白蘑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土壤的碳氮比例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和活跃度。由于草原白蘑道地性的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相互综合作用,形成了草原白蘑菌丝和子实体的生物特性,现有的草原白蘑人工驯化栽培方法大多采用的是生物特性不突出、适应性较广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能满足草原白蘑生长所需环境条件,存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菌丝虽易成活,但子实体不易形成问题,这正是人工栽培草原白蘑技术至今未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野外栽培方法,使草原白蘑在野外环境进行人工栽培,实现野生草原白蘑大规模生产的目的。本发明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人工培育母种、复壮母种,培养原种和栽培菌种,依据草原白蘑的生物特性配制栽培料,并用麻袋片制成栽培袋内装栽培料,将栽培菌种接入,放置在选定栽培规划区内的棚架下,遵循草原白蘑的道地性,在草原白蘑原生态区域利用当地气候环境和自然植被条件,辅助人工干预措施大规模生产草原白磨。I、培育菌种采集选择健壮的草原白蘑制作母种,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新鲜野生草原白蘑子实体,选取菌盖菌柄交界片的菌肉组织,移入含有PDA培养基的器皿内,将其放入恒温箱内培养,当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即完成母种的制作;将获得的母种植入扩大的含有PDA培养器皿内,放入恒温箱培养,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即完成母种的复壮培育,将复壮母种菌丝连同含有PDA培养基的器皿放入_20°C恒温箱内保存,待第二年培养栽培原种和栽培菌种。第二年的5月将复壮母种菌丝逐步升温达到10°C左右,当菌丝恢复生长后放入扩大的PDA培养器皿内,在恒温箱中培养,当菌丝生长满培养器皿后得到草原白蘑原种;将得到的草原白蘑原种放入扩大的培养基容器内,在20 - 25°C的环境中自然培养,当菌丝体长满培养基容器即制得批量草原白蘑栽培菌种。所述母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20g/L,蔗糖100g/L,磷酸氢二钾5g/L,Vb620mg/L,酵母膏 5g/L,琼脂 50g/L,水 100ml,比例配制,PH 6. O - 7. O ;所述复壮母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蔗糖50g/L,麦芽糖50g/L,蛋白胨10g/L,磷酸氢二钾 5g/L,酼酸镁 lg/L, VB6 20mg/L,水 100ml,比例配制,PH 6. O - 7. O ;
所述的原种的PDA培养基与复壮母种的PDA培养基相同;所述的栽培菌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燕麦30% — 50%,腐草粉30 — 35%,牛粪20 — 30%,石骨粉 I — 5%,酵母骨 5 — 10%,鹿糖 2 — 5%,Vb6 I — 5%,料水比例 I :0· 8,比例配制,PH为6. O — 7.0。2、栽培料制作,栽培料的配方为牛粪40%、腐草屑25%,粟钙土 25%、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2%、酵母膏4%,栽培料采取堆制方法加工,将牛粪、腐草粉、粟钙土逐层堆放,逐层加入石膏粉、过磷酸钙、蔗糖、酵母膏,用水淋透,当料温达到70 - 80°C时翻堆,经过4 一 5次翻堆使配料翻拌均匀,并进行发酵,碳氮比达到35 :1,水分保持60 — 65 %,PH调整在6. O — 7. 0,灭菌后备用。3、选择原生态栽培环境,原生态是指草原白蘑自然生长繁育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本发明所述的原生态环境是选择草原白蘑的原生态生长地,充分利用自然气候、自然植被、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土壤生物化活性、碳氮源营养满足草原白蘑的生物特性和道地性,自然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或供给的采用人工干预辅助方法进行调整。在草原白蘑原生态区域,综合考虑水资源、交通等基础条件选定草场进行规模栽培,采用围栏方式进行保护和管理。4、辅助人工设施建设,在栽培区内建设微喷灌溉设施、棚架设施、气候环境监测等设施,实现气候监测、自动微喷灌溉和覆膜增湿、覆膜遮光,形成人工灌溉、增湿、调整温度、调节光照的能力。5、栽培管理方法,采用麻袋片加工制成栽培袋,内装堆制的栽培料,将草原白蘑栽培菌种接入袋内的栽培料内,把栽培袋摆放到规划建设栽培区域内的棚架下,上覆腐草或腐草屑,或在栽培区棚架下的草原上挖浅沟,将接入栽培菌种的栽培袋放置沟内上覆腐草或腐草屑。在管理上注意观察气候和水肥情况,当自然环境不能满足草原白蘑的生长条件时,利用微喷灌溉增加水分,增加湿度,利用棚架设施覆膜提高温度或遮阳,还可以喷施营养液肥,调整PH值,确保草原白蘑的原生态环境和条件。进一步,由于采用气候监测、自动微喷灌溉和覆膜等设施,改善了野外栽培草原白蘑的环境和条件,使草原白蘑子实体的生长期由在自然状态下的8月上旬(子实体发生期)到9月下旬(菌丝衰退期)的一个半月,前延到7月上旬,后延到9月下旬的三个月,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栽培效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人工培育复壮母种,培养原种和栽培种,依据草原白蘑的生物特性配制栽培料,在草原白蘑原生长态域利用自然气候环境和植被条件,辅助人工干预措施,大规模生产草原白蘑,突破了草原白蘑人工栽培在生物特性、道地性方面的难点,使得濒临灭绝的草原白蘑实现了人工栽培,并保持了野生白蘑营养丰富,味鲜香浓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该栽培方法不施用化肥农药,不破坏草原生态,保持了草原白蘑天然、无污染、绿色栽培的野生特性,延长了子实体的生长发生期,提高了草原白蘑的生产能力和产量,而且该栽培方法适用于工厂化生产和大面积栽培,该栽培方法节约资源,增加草原养分,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草原白蘑原生态栽培方法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培育菌种选择健壮的野生草原白蘑制作母种,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新鲜野生草原白蘑子实体,选取菌盖菌柄界处的菌肉组织,移入装有PDA培养基的器皿内放入恒温箱中培养,温度保持在25 - 28°C,经过25 - 3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即完成母种的制作;将获得的母种植入扩大的装有PDA培养基器皿内放入恒温箱,温度保持在25 - 28°C,经过25 - 3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即完成母种的复壮培育,将复壮母种菌丝放入_20°C恒温箱内保存,待培养原种和栽培种使用。在培养原种和栽培种时,将复壮母种菌丝逐步升温达到10°C左右,复壮母种菌丝恢复生长能力后放入扩大的PDA培养基器皿内,在25 - 28°C恒温下培养20 — 25天,当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后即得到草原白蘑原种;将草原白蘑原种放入扩大的培养基容器内,放置20 - 25°C的环境内自然培养,经20 - 25天自然生长,当菌丝体长满培养容器即获得批量草原白蘑栽培菌种。所述的培育母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20g/L,蔗糖100g/L,磷酸氢二钾5g/L,VB6 20mg/L,酵母膏 5g/L,琼脂 50g/L,水 100ml,比例配制,PH 6. O — 7. O。所述的复壮母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蔗糖50g/L,麦芽糖50g/L,蛋白胨10g/L,磷酸氢二钾 5g/L,酼酸镁 lg/L, VB6 20mg/L,水 100ml,比例配制,PH 6. O — 7. O。所述的菌丝原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与复壮母种菌丝的PDA培养基成分相同。所述的栽培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燕麦30 % — 50 %,腐草屑30 — 35 %,牛粪20 —30%,石膏粉I — 5%,酵母膏5 — 10%,蔗糖2 — 5%,Vb6 I — 5%,料水比为I :0·8,ΡΗ
6.O - 7. 0,所述的腐草屑为草原白蘑原生植被的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实施例2栽培料制作,栽培料的配方为牛粪40%、腐草屑25%,粟钙土 25%、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2%、酵母膏4%。栽培料采取堆制方法加工,将牛粪、腐草屑、粟钙土逐层堆放,逐层加入石膏粉、过磷酸钙,用水淋透,当料温达到70 - 80°C时翻堆,经过4 一 5次翻堆使配料拌匀,并进行发酵,在最后一次翻堆时放入蔗糖和酵母膏,碳氮达到35 :1,水分保持60 — 65 %,PH调整在6. O — 7. 0,灭菌后备用。实施例3选择原生态栽培环境,在草原白蘑原生态生长地选择栽培区,综合考虑水资源、交通等条件确定栽培草场进行种植规模,采用围栏方式进行保护和管理。实施例4辅助人工设施建设,在栽培规划区内建设微喷灌溉设施、棚架设施、气候环境监测等设施,实现气候监测自动微喷灌溉和覆膜增湿,覆膜遮光,形成草原野生白蘑大规模栽培人工灌溉、增湿、调整温度、调节光照的能力。实施例5栽培管理方法,采用麻袋片加工制成长50cm、宽30cm、厚20cm的栽培袋,内装堆制的栽培料,将草原白蘑栽培菌种接入袋内的栽培料内,把栽培袋按横间隔60cm,纵间隔20cm成排摆放到栽培规划区的棚架下,上覆3 — 5cm腐草或腐草屑,或在栽培规划区棚架下挖深25cm、宽35cm的浅沟,浅沟间隔60cm,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置沟内上覆3 — 5cm的腐草或腐草屑。在管理上注意观察气候和水肥情况,当自然环境不能满足草原白蘑的生物生长条件时,利用微喷灌溉、增加水分、增加湿度、利用塑料棚设施提高温度或调节光照,还可 以喷施营养肥,调整PH值,保持草原白蘑的原生态生长环境和条件,实现草原白蘑大规模野外栽培和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采用人工培育母种、复壮母种,培养原种和栽培种,依据草原白蘑的生物特性配制栽培料,并用麻袋片加工制成栽培袋内装栽培料,将栽培菌种接入,放置在选定的栽培规划区内的棚架下,遵循草原白蘑的道地性,在草原白蘑原生态区域利用当地气候和自然植被条件,辅助人工干预措施大规模生产草原白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人工培育母种、复壮母种,培养原种和栽培种的方法为 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新鲜野生草原白蘑子实体,选取菌盖菌柄交界处的菌肉组织,移入装有PDA培养基的器皿内放入恒温箱中培养,温度保持在25 - 28°C,经过25 — 3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即完成母种的制作; 将获得的母种植入扩大的装有PDA培养基器皿内放入恒温箱,温度保持在25 - 28°C,经过25 - 3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即完成母种的复壮培育,将复壮母种菌丝放入_20°C恒温箱内保存; 在培养原种和栽培种时,将复壮母种菌丝逐步升温达到10°C左右,当复壮母种菌丝恢复生长能力后放入扩大的PDA培养器皿内,在25 - 28°C恒温下培养20 — 25天,当菌丝长满培养器皿后即得到草原白蘑原种; 将草原白蘑原种放入扩大的培养基容器内,放置20 - 25°C的环境中自然培养,经过20 - 25天自然生长,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容器即获得批量草原白蘑栽培菌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培育母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20g/L,蔗糖100g/L,磷酸氢二钾5g/L,VB6 20mg/L,酵母膏5g/L,琼脂50g/L,水 100ml,比例配制,PH 6. O - 7. O ; 复壮母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蔗糖50g/L,麦芽糖50g/L,蛋白胨10g/L,磷酸氢二钾5g/L,酼酸镁 lg/L,VB6 20mg/L,水 100ml,比例配制,PH 6. O - 7. O ; 培养原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与母种复壮的PDA培养基成分相同; 培养栽培种的PDA培养基成分为燕麦30 % — 50 %,腐草屑30 — 35 %,牛粪20 — 30 %,石骨粉I — 5%,酵母骨5 — 10%,鹿糖2 — 5%, Vb6 I — 5%,料水比为I :O. 8,PH为6. O —7.0,所述的腐草屑为草原白蘑原生植被的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栽培料的配方为牛粪40%、腐草屑25%,粟钙土 25%、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2%、酵母膏4% ;栽培料采取堆制方法加工,将牛粪、腐草屑、粟钙土逐层堆放,逐层加入石膏粉、过磷酸钙,用水淋透,当料温达到70 - 80°C时翻堆,经过4 一 5次翻堆使配料拌匀,并进行发酵,在最后一次翻堆时放入蔗糖和酵母膏,碳氮达到35 :1,水分保持60 - 65%,PH调整在6. O — 7. 0,后灭菌。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其特征是,辅助人工设施是在栽培规划区内建设微喷灌溉设施、棚架设施、气候环境监测设施。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麻袋片加工制成长50cm、宽30cm、厚20cm的栽培料袋,内装堆制的栽培料,将栽培菌种接入栽培料内,把栽培袋按横间隔60cm,纵间隔20cm成排摆放在栽培规划区的棚架下,上覆3 — 5cm腐草或腐草屑,或在栽培规划区棚架下挖深25cm、宽30cm的浅沟,浅沟间隔60cm,将接种后的栽培料袋放置沟内上覆3 - 5cm的腐草或腐草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草原白蘑野外栽培方法,使草原白蘑在原生态环境下进行人工栽培,本方法采用人工培育母种、复壮母种,培养原种和栽培种,依据草原白蘑的生物特性配制栽培料,遵循草原白蘑的道地性,在草原白蘑的原生态区域利用自然气候和植被条件,辅助人工干预措施大规模生产草原白蘑,使濒临灭绝的草原白蘑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了草原白蘑营养丰富、味鲜香浓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该栽培方法不施用化肥农药,不破坏草场生态,保持了草原白蘑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特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860218SQ20121037429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日
发明者徐国元 申请人:徐国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