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4776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经济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项工程的实施,苗圃、林场面积不断增加,但单一林木生长周期长、见效慢。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利用早期低龄林地培育平菇,发展林下特色经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场地选择,场地为林地拱棚,要求是通风良好、排水方便。2、菌种选择,所选品种为黑平王,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4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3、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法,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菌袋材质为聚丙烯,规格为30厘米X50厘米。4、接种,接种方式为打眼穴播。5、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7 10厘米,覆土 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浇水,上覆3 4厘米粒状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也可覆盖一层麦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平菇较为干净;遮荫效果不理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 3米最好。6、出菇管理、菌袋发满后,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时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两层,袋与袋之间留5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用木板隔开。本方案的实施可充分利用林下空地的天然环境条件,生产绿色安全食品,既节省平菇培育成本,又能增加林场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场地选择,场地为林地拱棚,要求是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2、菌种选择,所选品种为黑平王,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4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3、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法,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菌袋材质为聚丙烯,规格为30厘米X50厘米。4、接种,接种方式为打眼穴播。5、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7 10厘米,覆土 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浇水,上覆3 4厘米粒状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也可覆盖一层麦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平菇较为干净;遮荫效果不理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 3米最好。6、出菇管理、菌袋发满后,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时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两层,袋与袋之间留5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 之间用木板隔开。
权利要求
1.一种杨树林下平燕培育方法,包括场地选择、菌种选择、菌袋制作、接种、林间覆土栽培、出菇管理六个步骤,其特征在于1)场地选择,场地为林地拱棚,要求是通风良好、排水方便;2)菌种选择,所选品种为黑平王,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4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3)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法,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菌袋材质为聚丙烯,规格为30厘米X50厘米;4)接种,接种方式为打眼穴播;5)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7 10厘米,覆土 2/3,留袋ロ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浇水,上覆3 4厘米粒状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也可覆盖ー层麦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平菇较为干净;遮荫效果不理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 3米最好;6)出菇管理、菌袋发满后,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时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两层,袋与袋之间留5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用木板隔开。
全文摘要
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属于生态经济领域,具体涉及林下资源的合理改造、利用。一种杨树林下平菇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场地选择;2.菌种选择;3.菌袋制作;4.接种;5.林间覆土栽培;6.出菇管理。本发明的实施,可充分利用林下空地的天然环境条件,生产绿色安全食品,既节省平菇培育成本,又能增加林场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039267SQ20121051137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刘聪 申请人:刘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