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水床蛙类养殖圈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4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土水床蛙类养殖圈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娃类的养殖技术大类上分为半人工养殖和全人工养殖。半人工养殖也称封沟养殖,缺点在于对养殖场地的自然环境要求较高,回捕率低,回报周期长,难于管理等。全人工养殖目前没有统一固定的养殖模式,养殖户通常都是根据本地条件和个人 养殖经验摸索技术,控制手段不精确,产量不稳定,技术成果很难推广,无法实现养殖模式的精确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土水床蛙类养殖圈舍,它可促进蛙类养殖精确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娃圈底部为圆形或椭圆形漏斗状水床,娃圈内壁有蝌蚪饲料投喂台,蛙圈体顶部设有防逃倒沿,在蛙圈的上方设有滴灌水箱,蛙圈的水床外边缘设有滴灌毛细管,滴灌水箱与滴灌毛细管连通,蛙圈的外边有蓄水池,蓄水池通过水床进水管与水床连通,水床底部设有底筛,水床底部与排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土养殖采用光滑致密材料(如塑料布)等铺地,蛙类排出的尿液及粪便不会渗入地表,每天定时冲洗圈舍,蛙圈地面不会滋生致病菌。圆形圈舍可使蝌蚪均匀分布,采食量基本均等,个体发育的大小及周期相差较小,大大降低后期小蛙上岸及饲喂等管理的难度。圆形圈舍还可防止成蛙受逃窜时集中在一起而相互踩踏挤压致死。滴灌既能保持蛙类体表湿润也能使林蛙通过体表吸收部分营养元素及药剂,不用电,不需人工值守。能满足蛙类生长期各阶段的需求,不需倒圈,场地利用率高,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成活率及产量。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I是蛙圈是蛙类整个生长周期使用的圈舍,2是防逃倒沿防止育成蛙逃跑及老鼠等蛙类天敌窜入蛙圈,3是蝌蚪饲料投喂台放置蝌蚪饲料,4是滴灌毛细管以滴灌方式保持蛙圈湿度并使蛙类通过皮肤吸收部分营养元素及药剂,5是滴灌水箱存储滴灌用水,6是水床充水以调节及保持地表温度,7是水床进水管阀门控制水床充水,8是水床出水管水床换水,9是水床排水阀门控制水床排水,10是底筛防止排水时将蝌蚪或育成蛙吸入排水管,11是蛙圈排水阀门控制蛙圈排水,12是排水管排水,13是水位刻度I :冬眠水位,14是水位刻度2 :饲养蝌蚪水位,15是水位刻度3 :种蛙产卵水位,16是水位刻度4 :变态期水位,17是蓄水池蓄水,兑药,18是潜水泵泵水,19是水管,20是水泵电源线,21是配电箱,22是空气泵气管给水体增氧,23是沙头增氧。I、无土传统的蛙类养殖方式,无论是野生放养、半人工饲养或全人工饲养,都要求养殖场地面为土地。土地的优点在于一是保证地表无长期积水,二是当含水量接近100%时地表温度相对恒定;缺点在于蛙类在生长过程中排泄的尿及粪便都会污染土壤,土壤中滋生的致病菌返回来会使蛙类患多种致命的病毒性传染病。土地养殖的缺点在伏天体现的尤为明显,很多养殖户即使每天定时消毒,还会出现一个圈舍内的蛙几天内全部病死的恶果。无土养殖采用光滑致密材料(如塑料布)等铺地,蛙类排出的尿液及粪便不会渗入地表,每天定时冲洗圈舍,蛙圈地面不会滋生致病菌。2、水床蛙类属两栖动物,自身没有调节温度的能力,体温主要受地表温度影响。传统的养殖模式基本采用通风等对气温的控制手段调节地表温度,起效慢,恒温效果差。水床直接控制地表温度,而且水的比热大,这一物理特性使得水床控温起效快,恒温效果好。3、娃圈设计为圆形蝌蚪有洄游觅食的习性。传统的方形圈舍使蝌蚪在角落的密度远远大于其它位置,蝌蚪采食量不平均,个体发育的大小及周期相差悬殊,为后期小蛙上岸及饲喂等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圆形圈舍可使蝌蚪均匀分布,采食量基本均等,个体发育的大小及周期相差较小,大大降低后期小蛙上岸及饲喂等管理的难度。圈舍的进水管沿池壁顺时针放水,圆形圈舍使水流在池内形成涡流,将水中的杂质及赃物吸卷至池底中心,打开排水阀门后彻底排出。4、倒沿倒沿内防蛙逃跑,外防鼠、蛇等蛙类天敌。5、饲料投喂台蝌蚪白天会在潜水区觅食,晚上到深水区隐蔽休息。饲料投喂台恰好是蝌蚪白天觅食最积极的区域,在这里投喂饲料利用率高效果好。6、圆锥形池底小蛙上岸时都会就近选择登陆点,如果登陆点过于陡峭或由于其它原因无法攀爬,小蛙会在不断尝试上岸的过程中耗尽体力而死亡。圆锥形池底能够保证各个方向坡度一致,最大概率上保证小娃成功上岸。7、滴灌蛙类属两栖动物,皮肤呼吸为主,肺呼吸为辅,为了能使蛙类皮肤呼吸顺畅,必须保证林蛙皮肤的湿度。传统养殖方式大多采用定时喷淋保湿,这种方式有几个缺点,第一,喷淋会使蛙类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生长;第二,喷淋必须用电,浪费能源且在电力没有保障时造成灾难性恶果;第三,喷淋要求饲养员根据经验密切监控,不足量与过量都不利于林蛙生长,尺度不宜把握。滴灌保湿客服了喷淋等加湿方式的缺点,第一,它不需要电,完全靠重力供水;第二,它不需要监控,根据圈舍养殖数量一次安装足够的滴灌头即可。[0026]蛙类的皮肤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部分营养元素及药剂,滴灌技术可根据蛙类生长的各个阶段将营养元素及药剂溶解在水中供给,计量精确,节省药剂及人工。8、水面中间设空气泵沙头空气泵沙头使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水体溶氧量。同时沙头暴气会使水面中间水位高出周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使水体形成从中间到边缘从水面到水底的微流,这种微流是蛙类冬眠最理想的水环境。同时这种微流结合圆锥形池底使水中的赃物集中在池底中心,打开排水阀门即可排出,有效的保障了水体清洁。9、综合性强传统的养殖方式,尤其是全人工养殖,需根据蛙类的不同生长阶段设计不同的圈舍,这种方式有若干缺点,第一,暂时用不到的圈舍被闲置,浪费场地;第二,倒圈耗费大量人工;第三,部分蛙会在倒圈的过程中或由于应激反应或受伤而死亡。本专利设计的圈舍能满足蛙类生长期各阶段的需求,不需倒圈,场地利用率高,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成活率及产 量,有利于蛙类养殖的精确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权利要求1. 一种无土水床蛙类养殖圈舍,其特征是蛙圈底部为圆形或椭圆形漏斗状水床,蛙圈内壁有蝌蚪饲料投喂台,蛙圈体顶部设有防逃倒沿,在蛙圈的上方设有滴灌水箱,蛙圈的水床外边缘设有滴灌毛细管,滴灌水箱与滴灌毛细管连通,蛙圈的外边有蓄水池,蓄水池通过水床进水管与水床连通,水床底部设有底筛,水床底部与排水管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无土水床蛙类养殖圈舍,属于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蛙圈底部为圆形或椭圆形漏斗状水床,蛙圈内壁有蝌蚪饲料投喂台,蛙圈体顶部设有防逃倒沿,在蛙圈的上方设有滴灌水箱,蛙圈的水床外边缘设有滴灌毛细管,滴灌水箱与滴灌毛细管连通,蛙圈的外边有蓄水池,蓄水池通过水床进水管与水床连通,水床底部设有底筛,水床底部与排水管连通。有益效果是蛙圈地面不会滋生致病菌。圆形圈舍可使蝌蚪均匀分布,采食量基本均等,个体发育的大小及周期相差较小,大大降低后期小蛙上岸及饲喂等管理的难度。能满足蛙类生长期各阶段的需求,不需倒圈,场地利用率高,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成活率。
文档编号A01K67/02GK202456136SQ201220047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谷弘毅 申请人:谷弘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185815... 来自[中国] 2021年05月30日 16:30
    这样就收钱太草率了吧?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