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24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条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条播器。
背景技术
当前水稻机插秧育秧主要采用人工散播或工厂化育秧流水线机器撒播,其播种稀密不等,均匀度较差,严重影响插秧机作业效率与作业质量。在生产上,往往用提高播种量的办法来提高播种均匀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种子成本低廉的常规稻,但杂交水稻种子成本高,要求用种量尽可能少,生产中不能依靠提高播种量来提高播种均匀度。因此,如何在不提高播种量的前提下,提高播种的均匀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条播器,以在不提高播种量的前提下,提高播种的均匀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条播器,包括:进谷斗;与所述进谷斗相连的振动器;设置于所述进谷斗出料口处的导种槽,所述导种槽上设有平行布置的多个种子导引槽。 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振动器上设有夹持板,所述进谷斗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夹持板通过固定件相连。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栓。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还包括与所述导种槽相连的底板,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振动器的一侧与所述进谷斗可转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进谷斗锁可通过锁紧装置紧固。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振动器的一侧与所述进谷斗同合页连接。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进谷斗的入料口端为漏斗状结构。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种子导引槽为弧形槽或梯形槽。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谷斗的出料口两侧的挡板,所述挡板延伸至所述导种槽处。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导种槽为具有20个所述种子导引槽的导种槽。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导种槽为具有24个所述种子导引槽的导种槽。优选地,在上述条播器中,所述导种槽为具有26个所述种子导引槽的导种槽。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条播器,种子由进谷斗进入,在进谷斗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导种槽中,并平均分布在导种槽的各个种子导引槽内,并由种子导引槽散播出去,每个种子导引槽散播的种子形成一行。本实用新型采用条播的形式,播种时将育秧盘在空间上分成行距相等的若干行,来提高杂交水稻播种的均匀度,用条形播种降低播种的不均匀性,从而达到提高播种均匀度,改善插秧机作业质量,减少用种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条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种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夹持板,2为振动器,3为固定件,4为进谷斗,5为合页,6为底板,7为挡板,8为导种槽,81为种子导引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条播器,以在不提高播种量的前提下,提高播种的均匀度。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条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条播器,包括进谷斗4、振动器2和导种槽8。其中,进谷斗4用于容纳种子,使得种子能够由该进谷斗4的进料口端进入,出料口端流出。振动器2与进谷斗4相连,用于在振动的作用下,使得种子在进谷斗4流出,并由导种槽8散播出去。导种槽8设置于进谷斗4出料口处,导种槽8上设有平行布置的多个种子导引槽81。实际应用中,种子导引槽81的行数与播种的均匀度有很大关系,种子导引槽81行数越多,行距越小,均匀度越高,但行数越多,条播器排种口宽度(种子导引槽81的宽度)越小,播种时堵塞的风险越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条播器,种子由进谷斗4进入,在进谷斗4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导种槽8中,并平均分布在导种槽8的各个种子导引槽81内,并由种子导引槽8散播出去,每个种子导引槽81散播的种子形成一行。本实用新型采用条播的形式,播种时将育秧盘在空间上分成行距相等的若干行,来提高杂交水稻播种的均匀度,用条形播种降低播种的不均匀性,从而达到提高播种均匀度,改善插秧机作业质量,减少用种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振动器2上设有夹持板I,进谷斗4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和夹持板I通过固定件3相连。优选地,固定件3为固定螺栓。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导种槽8相连的底板6,底板6靠近振动器2的一侧与进谷斗4可转动连接,另一侧与进谷斗4锁可通过锁紧装置紧固。导种槽8的一端通过底板6与进谷斗4可转动连接,使得导种槽8可绕该转动端旋转,以调整导种槽8的倾斜角度,继而调整调整导种槽8出料的流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倾斜角度越大,种子的流动性越强,则单位时间内播出的种子越多;相应的,倾斜角度越小,种子的流动性越差,则单位时间内播出的种子越少。在调整好倾斜角度后,则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以保持相应的倾斜角度。锁紧装置的形式有很多,可通过紧定螺钉等方式实现紧固。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底板6靠近振动器2的一侧与进谷斗4同合页5连接。还可通过其他铰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合页5仅是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而已,本文不局限于合页5 —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进谷斗4的入料口端为漏斗状结构。种子导引槽81可为弧形槽或梯形槽,本文不做限定。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设置于进谷斗4的出料口两侧的挡板7,挡板7延伸至导种槽8处。由于在导种槽8倾斜后,进谷斗4的出料口与导种槽8之间会出现缝隙,由进谷斗4流出的种子会在振动的作用下,由该缝隙处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谷斗4的出料口两侧设置挡板7,并将挡板7延伸至导种槽8处,这样会通过挡板7的作用封堵该缝隙,以避免种子由该缝隙流出而浪费。请参阅图3-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种槽的结构示意图。导种槽8可为如图3所示的具有20个种子导引槽81的导种槽,还可为如图4所示的具有24个种子导引槽81的导种槽,还可为如图5所示的具有26个种子导引槽81的导种槽。表I不同播种密度下播种方式对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均匀度的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条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谷斗(4); 与所述进谷斗(4)相连的振动器(2); 设置于所述进谷斗(4)出料口处的导种槽(8),所述导种槽(8)上设有平行布置的多个种子导引槽(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2)上设有夹持板(I),所述进谷斗(4)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夹持板(I)通过固定件(3)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为固定螺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导种槽(8)相连的底板(6),所述底板(6)靠近所述振动器(2)的一侧与所述进谷斗(4)可转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进谷斗(4)锁可通过锁紧装置紧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靠近所述振动器(2)的一侧与所述进谷斗(4)同合页(5)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谷斗(4)的入料口端为漏斗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导引槽(81)为弧形槽或梯形槽。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谷斗(4)的出料口两侧的挡板(7),所述挡板(7)延伸至所述导种槽(8)处。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种槽(8)为具有24个所述种子导引槽(81)的导种槽。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条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种槽(8)为具有20或26个所述种子导引槽(81)的导种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条播器,包括进谷斗;与所述进谷斗相连的振动器;设置于所述进谷斗出料口处的导种槽,所述导种槽上设有平行布置的多个种子导引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条播器,种子由进谷斗进入,在进谷斗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导种槽中,并平均分布在导种槽的各个种子导引槽内,并由种子导引槽散播出去,每个种子导引槽散播的种子形成一行。本实用新型采用条播的形式,播种时将育秧盘在空间上分成行距相等的若干行,来提高杂交水稻播种的均匀度,用条形播种降低播种的不均匀性,从而达到提高播种均匀度,改善插秧机作业质量,减少用种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C7/08GK202979636SQ201220721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任万军, 胡剑峰, 雷小龙, 李培程, 张强, 张培培, 周伟, 陈勇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