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涉及农田灌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与管道化灌溉配套的水力驱动、具有活动劈尖的射流施肥泵。
背景技术
灌溉施肥是施肥与灌溉有机结合的一种先进农业技术,它通过灌溉施肥设备将可溶性肥料或农药溶液注入灌溉系统的压力管道内,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省药、优质、高产、高效、环保等优点。随着微灌、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等管道化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灌溉施肥设备与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目前无外加动力的活塞式施肥器,以灌溉系统管道的压力水驱动活塞,随着活塞的运动抽吸和注入肥液,因其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易于控制施肥浓度、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运行费用低等优势,而成为灌溉施肥的一种重要设备。但现有活塞式施肥器大都采用弹簧或机械式联动换向机构实现活塞的换向运动。采用弹簧进行换向的活塞,在注入肥液时,需要压缩弹簧而损耗一定的水压,而且换向过程取决于弹簧的刚度和初始压缩量,弹簧在频繁的往复运动作用下,也易于损坏。机械式联动换向机构势必增加活塞及缸体的结构复杂性,对机械密封性、制造精度、可靠性及耐久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申请号为200910031992.3的中国专利“一种射流施肥泵”公开了一种具有固定劈尖、控制通道及排空道的射流施肥泵,射流通道与排空通道没有物理阻隔,对排空道的位置、尺寸、进口角度要求极其严格,设计或制造商的微小偏差,就容易使射流有排空道排出,造成水量与能量的浪费。而且控制通道入口在输出道上,易于造成活塞行程中间状态时产生切换,出现活塞行程不足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与缸体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换向可靠性与耐久性强,利用射流附壁及负载反馈切换技术驱动活塞往复运动,具有活动劈尖的射流施肥栗。本发明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其特征在于射流施肥栗由射流兀件、活塞组和缸体构成。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射流元件包括收缩段、导流段、喷嘴、射流空间、复位腔一侧的壁面、推进腔一侧的壁面、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转轴、活动劈尖、劈座、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排空道、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推进腔入口、复位腔入口。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射流元件最前端是前大后小形状的收缩段,收缩段后面连接导流段,导流段的末端是喷嘴,喷嘴后是一段前小后大形状的射流空间,射流空间的两侧分别为复位腔一侧的壁面和推进腔一侧的壁面;所述的活动劈尖位于射流空间的末端,并将射流空间的末端分割成为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和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所述活动劈尖为L形,所述活动劈尖绕转轴旋转,所述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和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12)分别位于活动劈尖下方的两侧;所述劈座位于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和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的后方;所述排空道位于劈座内,排空道为垂直于射流元件正立面的空心圆柱体,排空道的一端与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及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连通,排空道的另一端通向射流元件外部;所述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后面连接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复位腔入口位于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末端;所述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后面连接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推进腔入口位于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末端;
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活塞组为活塞杆前后两端都设有活塞的结构体,活塞组安装在缸体内,缸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缸体分为前后两个腔室;活塞组的前端活塞安装在缸体的前腔室内,将缸体的前腔室分为推进腔和复位腔,推进腔入口连通推进腔,复位腔入口连通复位腔(20);活塞组的后端活塞安装在缸体的后腔室内,将缸体的后腔室分为进排气腔和肥液腔;缸体的进排气腔侧壁上开有进排气孔,肥液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吸肥口和注肥口,吸肥口处设置吸肥单向阀,注肥口处设置注肥单向阀。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活动劈尖可以绕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活动劈尖顺时针旋转到极限时,活动劈尖右侧与劈座右侧紧密贴合,活动劈尖左侧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紧密贴合,此时活动劈尖打开了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关闭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同时关闭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打开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活动劈尖成为复位腔一侧射流通道与推进腔一侧排空通道的一个物理阻隔;活动劈尖逆时针旋转到极限时,活动劈尖左侧与劈座左侧紧密贴合,活动劈尖右侧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紧密贴合,此时活动劈尖打开了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关闭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同时关闭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打开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活动劈尖成为推进腔一侧射流通道与复位腔一侧排空通道的一个物理阻隔。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为形成二维射流,尽可能减少能量损失,保证射流元件同侧壁的作用面积,减少射流同元件上下盖板间的相互作用面,保持射流的稳定性,所述射流元件的收缩段、导流段、喷嘴、射流空间、复位腔一侧的壁面、推进腔一侧的壁面、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射流元件轴向与缸体和活塞组轴向有两种装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射流元件的轴向与缸体和活塞组的轴向平行装配;第二种方案是射流元件的轴向与缸体和活塞组的轴向垂直装配。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喷嘴宽度是喷嘴左侧壁与右侧壁的间距;位差是喷嘴的左侧壁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或喷嘴的右侧壁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位差与喷嘴宽度的比值为1:0.3 1:2 ;劈距是喷嘴至活动劈尖顶端的长度,劈距与喷嘴宽度的比值为1:3 1:15 ;张角是喷嘴的左侧壁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的夹角或喷嘴的右侧壁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的夹角,张角为6° 20° ;喷嘴深度为喷嘴前壁与后壁的净间距,喷嘴深度与喷嘴宽度的比值为1:1.2 1:5。所述的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在灌溉管路上并联使用。工程应用时,射流元件的入口与灌溉管路的上游端连接。肥液腔的吸肥口与储肥容器连接,注肥口与灌溉管路的下游端连接。灌溉管道中的压力水流由射流元件入口进入收缩段,经收缩段的调整,使水流更为流畅的进入导流段,经过导流段的导向及平稳水流,通过喷嘴形成射流,进入射流空间。由于射流元件几何结构的微小不对称性及射流本身存在的紊乱,射流的卷吸和射流空间两侧壁面之间的干涉效应将不对称,在射流两侧产生压差,推动射流的偏转,将产生附壁效应,贴附于射流空间的一侧壁面上,沿壁面流动,到达该侧的射流输出口。假设射流先附壁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则压力水流作用于活动劈尖位于复位腔一侧的表面,那么活动劈尖在压力水流作用下,将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此时活动劈尖打开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关闭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同时关闭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打开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压力水流将通过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进入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通过复位腔入口进入复位腔,将压力作用在复位腔活塞的有效面积上,推动活塞组由肥液腔向推进腔方向运动,肥液腔产生负压,将储肥容器中的肥液吸入肥液腔,实现吸肥过程。与此同时,推进腔内的余水,通过推进腔入口进入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在活动劈尖的阻隔下,进入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由排空道排出。当活塞组运行到肥液腔终点时,活塞组突然静止,导致复位腔内的水流发生水击现象,复位腔内的水击压力通过复位腔入口、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反馈至复位腔一侧的壁面,作用于当前附壁流,推动射流换向,使射流附壁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此时,压力水流作用于活动劈尖位于推进腔一侧的表面,活动劈尖在压力水流作用下,将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活动劈尖打开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关闭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同时关闭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打开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压力水流将通过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进入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通过推进腔入口进入推进腔,将压力作用在推进腔活塞的有效面积上,推动活塞组向肥液腔方向运动,将肥液腔中的肥液注入压力管道,实现注肥过程。与此同时,复位腔内的余水,通过复位腔入口进入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在活动劈尖的阻隔下,进入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由排空道排出。当活塞组运行到推进腔终点时,活塞组突然静止,导致推进腔内产生水击,推进腔内的水击压力通过推进腔入口、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反馈至推进腔一侧的壁面,作用于当前附壁流,推动射流换向,使射流再次切换到复位腔一侧,再度推动活塞组反向,使活塞组向推进腔方向运动,进行吸肥。如此循环往复,则产生持续的吸肥、注肥过程,达到灌溉施肥的目的。本发明构造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应用射流附壁及负载反馈切换技术,利用活塞组缸体内的反馈水压,切换射流方向,驱动活塞组往复运动,简化了活塞组与缸体部分的结构,密封性能也得以提高。取消了弹簧、机械联动换向机构等易损部件,提高了换向机构的可靠性与耐久性,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利用活动劈尖将水流流动划分为两个隔离的区域,一侧区域用于射流的输出,另一侧区域用于排空腔体内的回水,两个区域能够随着射流的切换而同步转换射流与排空的功能,两区域互不干扰,做到排水的通道内无射流输入,射流的通道内无排水的输出,从而保证射流的稳定性与排水的可靠性。应用水压负载反馈切换技术,使活塞组的换向都发生在行程的终点,不易产生活塞组行程中间状态的切换现象。利用灌溉管道的水压运行,不需要外加动力。独立于灌溉管道和储肥容器,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在灌溉管路上并联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射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射流元件内部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射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缩段2.段导流3.喷嘴4.射流空间5.复位腔一侧的壁面
6.推进腔一侧的壁面 7.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8.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9.转轴10.活动劈尖11.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 12.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 13.排空道14.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 15.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 16.推进腔入口 17.复位腔入口18.推进腔19.缸体20.复位腔21.活塞组22.进排气孔23.肥液腔24.注肥口 25.吸肥口 26.注肥单向阀27.吸肥单向阀28.劈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3。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由射流元件、活塞组21和缸体22构成。射流元件包括收缩段1、导流段2、喷嘴3、射流空间4、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7、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转轴9、活动劈尖10、劈座28、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 11、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 12、排空道13、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推进腔入口 16、复位腔入口 17构成。射流元件最前端是前大后小形状的收缩段1,收缩段I后面连接导流段2,导流段2的末端是喷嘴3,喷嘴3后是一段前小后大形状的射流空间4,射流空间4的两侧分别为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和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活动劈尖10位于射流空间4的末端,并将射流空间4的末端分割成为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7和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活动劈尖10为L形,所述活动劈尖10绕转轴9旋转。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11)和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12)分别位于活动劈尖(10)下方的两侧。劈座28位于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 11和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 12的后方,排空道13位于劈座28内。排空道13为垂直于射流元件正立面的空心圆柱体,排空道13的一端与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11及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 12连通,排空道13的另一端通向射流元件外部。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7后面连接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复位腔入口 17位于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末端。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后面连接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推进腔入口 16位于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末端;活塞组21为活塞杆前后两端都设有活塞的结构体,活塞组21安装在缸体19内,缸体19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缸体19分为前后两个腔室。活塞组21的前端活塞安装在缸体19的前腔室内,将缸体19的前腔室分为推进腔18和复位腔20,推进腔入口16连通推进腔18,复位腔入口 17连通复位腔20。活塞组21的后端活塞安装在缸体19的后腔室内,将缸体19的后腔室分为进排气腔和肥液腔23。缸体19的进排气腔侧壁上开有进排气孔22,肥液腔23的侧壁上设置有吸肥口 25和注肥口 24,吸肥口 25处设置吸肥单向阀27,注肥口 24处设置注肥单向阀26。参照图1、图2和图3。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的活动劈尖10可以绕转轴9旋转。活动劈尖10顺时针旋转到极限时,活动劈尖10右侧与劈座28右侧紧密贴合,活动劈尖10左侧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紧密贴合。活动劈尖10逆时针旋转到极限时,活动劈尖10左侧与劈座28左侧紧密贴合,活动劈尖10右侧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紧密贴合。收缩段1、导流段2、喷嘴3、射流空间4、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7、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的横截面为矩形。射流元件的轴向与缸体19和活塞组21的轴向平行。喷嘴宽度b为4mm,位差d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0.75,劈距h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9.2,张角Θ为15°,喷嘴深度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2。图1所示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的主要创新点是:应用射流附壁及负载反馈切换技术,切换射流方向,驱动活塞往复运动。配置活动劈尖将水流流动划分为两个隔离的区域,一侧区域用于射流的输出,另一侧区域用于排空活塞内的回水,两个区域能够随着射流的切换而同步转换射流与排空的功能。图1所示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具体实现过程:灌溉管道中的压力水流由射流元件入口进入收缩段1,经收缩段I的调整,使水流更为流畅的进入导流段2,经过导流段2的导向及平稳水流,通过喷嘴3形成射流,进入射流空间4。由于射流元件几何结构的微小不对称性及射流本身存在的紊乱,射流的卷吸和射流空间两侧壁面之间的干涉效应将不对称,在射流两侧产生压差,推动射流的偏转,将产生附壁效应,贴附于射流空间的一侧壁面上,沿壁面流动,到达该侧的射流输出口。假射流先附壁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则压力水流作用于活动劈尖10位于复位腔一侧的表面。活动劈尖10将在压力水流作用下,顺时针转动至极限位置,打开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7,关闭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 11,同时关闭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打开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 12。此时,压力水流将通过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7进入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通过复位腔入口 17进入复位腔20,将压力作用在复位腔活塞的有效面积上,推动活塞组21由肥液腔23向推进腔18方向运动,肥液腔23产生负压,将储肥容器中的肥液吸入肥液腔23,实现吸肥过程。与此同时,推进腔18内的余水,通过推进腔入口 16进入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在活动劈尖的阻隔下,进入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12,由排空道13排出。当活塞组21运行到肥液腔23终点时,活塞组21突然静止,导致复位腔20内的水流发生水击现象,复位腔20内的水击压力通过复位腔入口 17、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7反馈至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作用于当前附壁流,推动射流换向,使射流附壁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使压力水流作用于活动劈尖10位于推进腔一侧的表面。活动劈尖10在压力水流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至极限位置,打开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关闭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 12,同时关闭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 7,打开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 11。此时,压力水流将通过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进入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通过推进腔入口 16进入推进腔18,将压力作用在推进腔活塞的有效面积上,推动活塞组21由推进腔18向肥液腔23方向运动,将肥液腔23中的肥液注入压力管道,实现注肥过程。与此同时,复位腔20内的余水,通过复位腔入口 17进入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在活动劈尖10的阻隔下,进入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 11,由排空道13排出。当活塞组21运行到推进腔18终点时,活塞组21突然静止,导致推进腔18内产生水击,推进腔18内的水击压力通过推进腔入口 16、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 8反馈至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作用于当前附壁流,推动射流换向,使射流再次切换到复位腔20 —侧,再度推动活塞组21反向,使活塞组21向推进腔18方向运动,进行吸肥。如此循环往复,则产生持续的吸肥、注肥过程,达到灌溉施肥的目的。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实施例2所示的一种水力驱动射流施肥泵,射流元件的轴向与缸体(19)和活塞(21)的轴向垂直。喷嘴宽度b为5mm,位差d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0.5,劈距h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6,张角Θ为13°,喷嘴深度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2.5。除活动劈尖的结构略有差异,其余零部件的结构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具有相同结构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不再对其进行说明。该实施例的原理与实现过程也与第I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本发明射流三通已通过实施例予以充分揭示,但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还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如分流劈顶面可以为弧面、平面等;活塞可以为“工”字形,“T”字形等。在表明本发明的范围时,应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前述的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其特征在于,由射流元件、活塞组(21)和缸体(22)构成,所述射流元件由收缩段(I)、导流段(2)、喷嘴(3)、射流空间(4)、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7)、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8)、转轴(9)、活动劈尖(10)、劈座(28)、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11)、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12)、排空道(13)、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推进腔入口(16)、复位腔入口(17)组成;所述射流元件最前端是前大后小形状的收缩段(I ),收缩段(I)后连接导流段(2),导流段(2)的末端是喷嘴(3),喷嘴(3)后是一段前小后大形状的射流空间(4),射流空间(4)的两侧分别为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和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所述活动劈尖(10)位于射流空间(4)的末端,并将射流空间(4)的末端分割成为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7)和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8),所述活动劈尖(10)为L形,所述活动劈尖(10)绕转轴(9)旋转,所述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11)和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12)分别位于活动劈尖(10)下方的两侧;所述劈座(28)位于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11)和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12)的后方;所述排空道(13)设于劈座(28)内,排空道(13)为垂直于射流元件正立面的空心圆柱体,排空道(13)的一端与复位腔一侧的排空口(11)和推进腔一侧的排空口(12)连通,排空道(13)的另一端通向射流元件外部;所述活动劈尖(10)顺时针旋转到极限时,活动劈尖(10)靠近复位腔的一侧与劈座(28)靠近复位腔的一侧紧密贴合,活动劈尖(10)靠近推进腔的一侧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紧密贴合,活动劈尖(10)逆时针旋转到极限时,活动劈尖(10)靠近推进腔的一侧与劈座(28)靠 近推进腔的一侧紧密贴合,活动劈尖(10)靠近复位腔的一侧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紧密贴合;所述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7)后面连接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复位腔入口(17)位于复位腔一侧的输出道(15)末端;所述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8)后面连接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推进腔入口( 16)位于推进腔一侧的输出道(14)末端;所述活塞组(21)为活塞杆前后两端都设有活塞的结构体,活塞组(21)安装在缸体(19)内,缸体(19)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缸体(19)分为前后两个腔室;活塞组(21)的前端活塞安装在缸体(19)的前腔室内,将缸体(19)的前腔室分为推进腔(18)和复位腔(20),推进腔入口(16)连通推进腔(18),复位腔入口(17)连通复位腔(20);活塞组(21)的后端活塞安装在缸体(19)的后腔室内,将缸体(19)的后腔室分为进排气腔和肥液腔(23),所述缸体(19)的进排气腔侧壁上开有进排气孔(22);所述肥液腔(23)的侧壁上设置有吸肥口(25)和注肥口( 24 ),吸肥口( 25 )处设置吸肥单向阀(27 ),注肥口( 24 )处设置注肥单向阀(2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元件的收缩段(I)、导流段(2)、喷嘴(3)、射流空间(4)、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复位腔一侧的输出口(7)、推进腔一侧的输出口(8)的横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元件的轴向与缸体(19 )和活塞组(21)的轴向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元件的轴向与缸体(19)和活塞组(21)的轴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元件的喷嘴宽度(b)是喷嘴(3)左侧壁与右侧壁的间距;位差(d)是喷嘴(3)的左侧壁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之间的最小距离或喷嘴(3)的右侧壁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之间的最小距离,位差(d)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0.3 1:2 ;劈距(h)是喷嘴(3)至活动劈尖(10)顶端的长度,劈距(h)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3 1:15 ;张角(Θ )是喷嘴(3)的左侧壁与推进腔一侧的壁面(6)的夹角或喷嘴(3)的右侧壁与复位腔一侧的壁面(5)的夹角,张角(Θ)为6° 20° ;喷嘴深度为喷嘴(3)前壁与后壁的净间距,喷嘴深度与喷嘴宽度(B)的比值为1:1.2 1:5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劈尖射流施肥泵,由一种具有活动劈尖的射流元件、活塞和缸体构成。活塞安装在缸体中并且形成推进腔、复位腔和肥液腔,射流元件的两个输出口分别与推进腔、复位腔相连接,活动劈尖将输出流道划分为两个隔离的区域,一侧区域用于射流的输出,另一侧区域用于排空活塞内的回水,两区域互不干扰,保证射流的稳定性与排水的可靠性。利用射流的附壁与负载换向技术推动活塞循环往复运动,实现注肥与吸肥过程。提高了换向机构的可靠性与耐久性,简化了活塞与缸体结构,提高整体密封性能。使用灌溉管路中的水力驱动,安装使用方便,可适用于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等灌溉的施肥需求。
文档编号A01C23/00GK103185042SQ2013101195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9日
发明者王新坤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