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8328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羊肚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云南、四川、甘肃、新疆、陕西、河北、辽宁等地。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交易的羊肚菌主要通过野生采集获得,受气候、环境影响,资源少且产量极不稳定。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人类对其生物学特性缺乏深入了解,力口之生活史过程和营养特性复杂,使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一直没有很好解决。首要需要解决的是羊肚菌的驯化问题。而且大面积人工栽培羊肚菌重复性较差,产量不稳定,一直未实现生产推广。目前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有1982年OWER等发明的羊肚菌iM.esculenta)人工栽培方法,是在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供给养分促其形成菌核,并以菌核作为接种体,通过浸水诱发菌核长出的新菌丝形成原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促使原基长大形成子实体。我国从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时有栽培成功的报道,如用80 % 90 %泥土、混入10 % 18 %植物有机质,再播入10 %的菌种,经过一定时期的控温控湿培养即可获得羊肚菌或其种植方法只需采用类似普通食用菌栽培料即可获得羊肚菌子实体;或采用堆肥发酵技术栽培羊肚菌、将杂木屑、农作物秸杆等原料采用层播方法,覆土后即能成功获得羊肚菌子实体;还可用小麦粒25 %,杂木屑30 %,谷壳14 %,碎玉米芯30 %,每100 kg料再加磷酸二氢钾40 g,氯化镁10 g,蔗糖I kg,过磷酸钙1kg,再加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浸出液拌匀、装袋,常规灭菌、接种、管理后即可栽培出羊肚菌。但以上方法目前仍依赖于栽培环境场地(包括土壤特性、温度、湿度)、栽培料(圆叶杨等),再覆盖上原发生过羊肚菌的地表土(尤其是杨属根土)、草木灰才能栽培成功,产量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操作条件难以控制,温度或高或低不稳定。目前也有采用羊肚菌与小麦间作的方法,为小麦播种后,将行间土地耙细,然后按木屑75%、麸皮20%、磷肥3%、石膏2%的比例配料,拌匀后均匀撒在条垄上(每亩可撒配料200 250Kg),再将配料与土壤充分翻拌均匀,水分欠缺的土壤要一次性均匀灌足水,一般土壤要保持70% 90%的湿度。等灌入的水渗完后,直接将菌种接入土壤中,覆盖2 3厘米厚细土并喷适量水,以利菌种保湿。这种羊肚菌与小麦间作模式对培育羊肚菌有一定的作用,但羊肚菌产量依然不稳定和不高,羊肚菌每亩产量为75 80kg。而且间作在实际生产中排水性不好,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产量高且稳定、操作简单,推广容易的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田间准备:
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90-110 Cm,沟宽30-40 Cm、沟深20_30cm。沟可以排水、让人行走和方便田间操作。步骤二:羊肚菌和小麦播种:
撒播75-150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4-6cm ;浇水后施用10_20Kg/亩复合肥;施复合肥1-10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2 — 5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以便保湿发菌并促进小麦种萌发。羊肚菌种用量少影响产量,用量多会因密集影响生长和浪费菌种。菌丝体充分生长形成子实体后出土率与覆盖土的厚度有关,太薄,菌丝体在土层下的生长不够,太厚,突破土层比较困难,也影响产量。复合肥为N、P、K复合肥(15-25%),提供菌种的生长所需要营养;施肥时间在羊肚菌种和播小麦种之间,均衡提供羊肚菌种和小麦种生长的营养,使它们生长一致,便于形成出土后小麦能提供羊肚菌的天然屏障。小麦播种选择在羊肚菌种播之后,因为提前播小麦,小麦生长快而密集,无法通风透光,从而影响后播种的羊肚菌生长;而小麦播种时间过迟,会导致小麦生长的高度无法为羊肚菌遮荫挡雨。11月是羊肚菌的正常播期,同期也是小麦的正常播期。在此期间内,羊肚菌播期越早,菌丝萌发越好,产量越高,播期与后期产量成一定正相关。也是本发明中羊肚菌菌种播期先于小麦的正常播期的原因之一。步骤三:施入羊肚菌 生长促进剂:
小麦播种后35-45天,厢面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1500-1900袋/亩,羊肚菌生长促进剂为川野食品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生长促进剂。羊肚菌菌丝不易生长成子实体,而羊肚菌生长促进剂能够促使其生长。小麦播种后的35-45天是羊肚菌菌丝刚好长满厢面的时候,对羊肚菌生长促进剂吸收最好。步骤四:羊肚菌出菇采菇田间管理:
遮阴、烧水,厢面湿度60—80%ο施入促进剂50—60天后,可以提闻遮阳网,便于田间操作。羊肚菌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渐发育形成子实体。这时仍然需要厢面洒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一般10-20天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成熟。羊肚菌生长15 — 20天后便可采菇,出菇时小麦已经生长到10-15厘米。湿度60— 80%,合宜湿度促进小麦和羊肚菌生产,湿度过高影响小麦和羊肚菌产量。步骤五:小麦田间管理:除草、追肥。本发明中优选方案,步骤二中撒播100_125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收获羊肚菌
量高和稳定。另,步骤二中可撒播3 — 4Kg/亩小麦。由于做羊肚菌栽培厢面减少了小麦播种面积,因此,小麦播种量应比小麦净作田块播种量少,每亩播种量以3— 4公斤为最好,为羊肚菌提供最佳遮阴保湿,使羊肚菌产量达到最高,同时也收获小麦200-300kg。所述步骤一中挖沟时的土打碎后覆盖在厢面,盖住羊肚菌菌种。充分利用沟中的土,节约操作成本。步骤三中厢面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1600-1700袋/亩。促进羊肚菌最好生长且用量不浪费。所述步骤三中羊肚菌生长促进剂施入在离沟15-25cm的厢面上,上下间距35-45cm。羊肚菌生长促进剂施入厢面距离为羊肚菌菌丝体生长能充分吸收营养的范围。所述步骤三中羊肚菌生长促进剂平行两排施入在厢面上。方便操作
从步骤三开始遮阳网随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高度而升高,便于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和人员能够进入遮阳网内采菇和管理。所述步骤一中在播种前对土翻动2-3次,让土松紧度适合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野生羊肚菌生长在阴山草坡上,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高。羊肚菌和小麦播种期比较一致,小麦越冬时期生长慢,羊肚菌菌丝体大量生长。小麦和羊肚菌套种一起,出菇前田间不除草,创造一个适合羊肚菌生长的自然环境。春季雨水相对多时,小麦和草相当于自然屏障,挡住雨水,避免雨水直接淋在羊肚菌上,又能让土壤保持羊肚菌所需要的一定的湿度;并且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为羊肚菌提供所需要的生长营养物质,促进羊肚菌生长。另,需要随时保持土壤湿润,经常喷水保湿。必要时要进行灌水保湿。二者用水量基本一致。与常规生产一样,小麦需要墒情好,产量才有保障。套种羊肚菌需要随时保持土壤湿度,对小麦生长极其有利。本发明中小麦和羊肚菌的栽培方法,采用野生驯化的方式,让羊肚菌在生态环境中生长,保持所需要湿度又不积水;成本低、产量高且稳定、经济效益好,操作简单,环保,推广容易。本发明中驯化培育的羊肚菌大小均匀、生长整齐,口味接近于野生羊肚菌。
具体实施例
`
以下实施例中羊肚菌菌种、小麦和复合肥购于市场,羊肚菌生长促进剂为川野食品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生长促进剂。连续多年的示范推广实践证明,该技术产量稳定,技术成熟度非常高。实施例1
旋耕土 2-3次,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90-110 Cm,沟宽30-40 Cm、沟深20_30cm。撒播75-150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4-6cm ;浇水后施用10_20Kg/亩复合肥;施复合肥1-10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2 — 5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以便保湿发菌并促进小麦种萌发。小麦播种后35-45天,在厢面两边离沟15-25cm的地方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上下间距35-45cm,平行两排,1400-1800袋/亩。遮阴、浇水,厢面湿度60—80%。施入促进剂50— 60天后,羊肚菌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渐发育形成子实体。这时仍然需要厢面洒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一般15天左右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成熟。遮阳网随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高度而升高,便于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和人员能够进入遮阳网内采菇和管理。羊肚菌生长15 — 20天后便可采菇,出菇时小麦已经生长到10多厘米。小麦田间管理:除草、追肥。小麦管理:正常管理,每亩小麦产量在200— 300公斤。实施例2
2013年,在崇州桤泉、隆兴和大邑的董场镇示范栽培380亩,平均亩产羊肚菌204公斤,小麦252公斤。具体步骤如下:旋耕土 3次,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90 Cm,沟宽30 Cm、沟深20cm。撒播150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4cm ;浇水后施用20Kg/亩复合肥;施复合肥5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4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以便保湿发菌并促进小麦种萌发。小麦播种后35-45天,在厢面两边离沟15cm的地方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上下间距35cm,平行两排,1800袋/亩。遮阴、浇水,厢面湿度70%。施入促进剂60天后,羊肚菌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渐发育形成子实体。这时仍然需要厢面洒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一般15天左右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成熟。遮阳网随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高度而升高,便于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和人员能够进入遮阳网内采菇和管理。羊肚菌生长15 — 20天后便可采菇,出菇时小麦已经生长到10多厘米。小麦田间管理:除草、追肥。实施例3
2011—2012年,在崇州桤泉镇和隆兴镇示范栽培200亩,平均亩产羊肚菌201公斤,小麦245公斤。将田块旋耕两次后用石灰按照厢面100 Cm、沟宽40 Cm间隔放线,再撒播125kg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将沟内的土壤打碎,覆到厢面6cm,盖住羊肚菌菌种,沟深达到30 cm ;在厢面浇透水并施用复合肥15kg/亩后,撒播5kg/亩小麦后盖遮阳网遮阴。以后间隔2-3天在遮阳网表面浇一次水,以便保湿发菌并促进小麦种萌发。在播种后40天,按1600袋/亩的量在土面施入专用生长促进剂,然后继续覆盖遮阳网遮阴并保持水土湿润。40天后去掉生长促进剂袋,继续保持地面湿度80%。同时用竹架拱高遮阳网,一般人员能够进入遮阳网内采菇和管理。施入促进剂50天后,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渐发育形成子实体。这时仍然需要厢面洒水,保持土壤的湿度,1 5天左右子实体生长成熟。

羊肚菌生长15 — 20天后便可采菇,出菇时小麦已经生长到10多厘米。亩收羊肚菌200公斤左右。实施例4
旋耕土 2-3次,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110 Cm,沟宽35 Cm、沟深25cm。撒播75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5cm ;浇水后施用IOKg/亩复合肥;施复合肥10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3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以便保湿发菌并促进小麦种萌发。小麦播种后45天,在厢面两边离沟25cm的地方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上下间距45cm,平行两排,1400袋/亩。遮阴、浇水,厢面湿度60%。施入促进剂55天后,羊肚菌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渐发育形成子实体。这时仍然需要厢面洒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一般15天左右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成熟。遮阳网随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高度而升高,便于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和人员能够进入遮阳网内采菇和管理。羊肚菌生长15 — 20天后便可采菇,出菇时小麦已经生长到10多厘米。小麦田间管理:除草、追肥。实施例5
旋耕土 2-3次,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100 Cm,沟宽35 Cm、沟深25cm。撒播IOO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5cm ;浇水后施用ISKg/亩复合肥;施复合肥10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2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以便保湿发菌并促进小麦种萌发。小麦播种后45天,在厢面两边离沟25cm的地方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上下间距45cm,平行两排,1500袋/亩。遮阴、浇水,厢面湿度75%。施入促进剂60天后,羊肚菌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并逐渐发育形成子实体。这时仍然需要厢面洒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一般15天左右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成熟。遮阳网随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高度而升高,便于羊肚菌和小麦的生长和人员能够进入遮阳网内采菇和管理。羊肚菌生长15—20天后便可采菇,出菇时小麦已经生长到10多厘米。小麦田间管理:除草、追肥。本发明中驯化培育的羊肚菌大小均匀、生长整齐,菌盖5-8cm、菌体3-5cm、菌体粗壮的优质个体占总量的90%以上,口味接近于野生羊肚菌。本发明中羊肚菌产量和成本分析:
表一羊肚菌栽培试验历年产量比较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田间准备: 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90-110 Cm,沟宽30-40 Cm、沟深20_30cm ; 步骤二:羊肚菌和小麦播种:撒播75-150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4-6cm ;浇水后施用10_20Kg/亩复合肥;施复合肥1-10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2 — 5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 步骤三: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小麦播种后35-45天,厢面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1400-1800袋/亩; 步骤四:羊肚菌出菇采菇田间管理: 遮阴、浇水,厢面湿度60— 80% ; 步骤五:小麦田间管理:除草、追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撒播100-125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撒播3—4Kg/亩小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厢面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1600-1700袋/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覆盖一层土为挖沟时的土打碎后覆盖在厢面,盖住羊肚菌菌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羊肚菌生长促进剂施入在离沟15-25cm的厢面,上下间距35-45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羊肚菌生长促进剂平行两排施入在厢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播种前对土翻动2-3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羊肚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组成步骤一田间准备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90-110cm,沟宽30-40cm、沟深20-30cm;步骤二羊肚菌和小麦播种撒播75-150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浇水后施用复合肥;施复合肥1-10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2—5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步骤三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小麦播种后35-45天,厢面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步骤四羊肚菌出菇采菇田间管理遮阴、浇水,厢面湿度60—80%;步骤五小麦田间管理除草、追肥。本发明成本低、产量高且稳定、操作简单,推广容易。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202177SQ2013101291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
发明者陈文 , 吴光顺 申请人: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