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注水播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585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谷子注水播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谷子注水播种机,包括机架、地轮、地轮轴、排种轮、籽粒孔、种子斗、水箱、种子管、刮板、水管、开沟铧、开沟铧固定杆、注水铧、喷头、埋沟刮板、镇压轮、扶手、气压装置、充气杆、拔杆、弹簧、调节杆和牵引环。地轮轴的中间固定连接着排种轮,排种轮的上方连接种子斗,种子斗的后方安装水箱,水箱内部的一侧设有气压装置。机架下方从前向后依次设有开沟铧、种子管、注水铧、埋沟刮板、镇压轮。采用本发明播种谷子,在实现单粒播种的同时,将有限的水资源施用于谷种上局部范围的土壤,增加了谷种上部土壤的湿度,使土壤墒情达到谷子出苗的条件,从而解决了完全靠天等时播种的问题,实现按谷子生长生育期限播种的目的。
【专利说明】谷子注水播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机具,特别是适用于谷子播种时遇到干旱,在播种的同时在谷种上部注入一定水分的农机具。
【背景技术】
[0002]谷子是我国的主要杂粮之一,谷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我国谷子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干旱的丘陵地区,因此,长期以来有两个问题困扰着谷子栽培管理。一是谷子的颗粒很小,千粒重仅有2-3克,因此,幼苗纤细,出土时顶土力弱,为保全苗,长期以来采用高密度播种的方法解决。然而,高密度播种的后果是谷子必须间苗,谷子间苗需要曲膝下蹲,边间苗边蹲步前移,其劳动强度非常大。且高密度播种的方式用种量也很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在谷子播种季节,谷子种植地区经常遇到干旱,有时甚至无法下种,即时播种也难以出苗。一般情况下,只能等待降雨后才能播种,导致谷子的生长期不够,造成谷子的欠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谷子注水播种机,该机具在播种的同时,给刚刚播种的谷种上部注入一定水分,在局部范围增加土壤湿度,使土壤墒情达到谷子出苗的条件,使谷子实现按时播种的效果。
[0004]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的谷 子注水播种机,它包括机架、地轮、地轮轴、排种轮、籽粒孔、种子斗、水箱、种子管、刮板、水管、开沟铧、开沟铧固定杆、注水铧、喷头、埋沟刮板、镇压轮、扶手、气压装置、充气杆、拔杆、弹簧、调节杆和牵引环。地轮轴的中间固定连接着排种轮,排种轮的圆周边上均匀布满一圈间距为3-5cm的籽粒孔,排种轮的上方连接种子斗。在机架上种子斗的后方安装水箱,在种子斗底部的前方、与排种轮上的籽粒孔相对应处设有种子管,在种子斗内下方与排种轮间距2-4mm处设有刮板。水箱的下方设有水管,排种轮的正下方设有开沟铧,开沟铧固定在开沟铧固定杆的前端,开沟铧固定杆的后端连接机架的后端。种子管的下端设在开沟铧的正后方,注水铧设在种子管的正后方,水管的下端设有喷头,设在注水铧的正后方,在水管的正后方设有埋沟刮板,埋沟刮板的正后方设有镇压轮。从机架的后端的两端点向后上方相向延伸构成扶手。所述的水箱内部的一侧设有气压装置,气压装置外侧设有充气杆,在气压装置一侧的地轮上靠近轮边缘、与充气杆相对应处设有拔杆,在充气杆与机架之间设有弹簧。
[0006]所述的镇压轮由调节杆与机架的后端活动连接。
[0007]所述的籽粒孔为直径较谷子粒径大Imm的半圆球形孔。
[0008]所述的刮板在种子斗内为斜向30-60度排列,设有3-5块,刮板之间的间距为3_6cm0
[0009]所述的调节杆的上部为多孔结构,与机架的后端以销孔结合方式连接。[0010]所述的牵引环设在机架的前端中间。
[0011 ] 作业时,首先通过调节杆将开沟铧调节至入土 3cm的标准,依靠两个地轮和镇压轮定位谷子注水播种机。将牵引环与拖拉机连接,将精选的谷种倒入种子斗,将水注入水箱,打开水管开关。当拖拉机前行时,一方面固定在地轮轴上的排种轮随着地轮逆时针转动,此时谷种在动态的排种轮与种子斗中静态的刮板作用下不断的运动,确保籽粒孔内始终充满谷种,且只能装入单粒谷种,随着排种轮的转动,籽粒孔内的谷种落入种子管,开沟铧入土开出3cm深的播种沟,谷种经种子管从开沟铧的后面落入土壤中,随后土壤自然覆盖谷种;另一方面,地轮前行时,地轮上的拔杆转到气压装置一侧时,与充气杆的下端横档接触,拔杆通过充气杆横档将充气杆向上推,当地轮继续转动到拔杆与充气杆横档离开时,连接在充气杆与机架之间的弹簧将充气杆拉回到原位,地轮每转一圈气压装置完成一次充气作业,使水箱中的水经常保持有一定的压力。同时,在种子管后面的注水铧开出比开沟铧深度少一厘米的沟,水从注水铧后的水管喷头喷出,然后由埋沟刮板覆盖,最后由镇压轮将土壤压实,使谷种与土壤紧密结合,为谷种吸收土壤水分,保证发芽、出苗打好基础。
[0012]本发明的谷子注水播种机的有益效果:(I)采用本发明的谷子注水播种机播种谷子,实现单粒播种,免除了谷子间苗,减轻谷子作业的劳动强度,节省了谷子栽培管理的劳动力;(2)在实现单粒播种的同时,将有限的水资源施用于谷种上局部范围的土壤,增加了谷种上部土壤的湿度,使土壤墒情达到谷子出苗的条件,从而解决了完全靠天等时播种的问题,实现按谷子生长生育期限播种的目的;(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5]图中:1、机架,2、`地轮,3、地轮轴,4、排种轮,5、籽粒孔,6、种子斗,7、水箱,8、种子管,9、刮板,10、水管,11、开沟铧,12、开沟铧固定杆,13、注水铧,14、喷头,15、埋沟刮板,16、镇压轮,17、扶手,18、气压装置,19、充气杆,20、拔杆,21、弹簧,22、调节杆,23、牵引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谷子注水播种机包括机架1、地轮2、地轮轴3、排种轮4、籽粒孔5、种子斗6、水箱7、种子管8、刮板9、水管10、开沟铧11、开沟铧固定杆12、注水铧13、喷头14、埋沟刮板14、镇压轮16、扶手17、气压装置18、充气杆19、拔杆20、弹簧21、调节杆22,牵引环23。牵引环23设在机架I的前端中间。地轮轴3设在机架I的前方,地轮轴3的中间固定连接着排种轮4,排种轮4的圆周边上均匀布满一圈间距为3-5cm的籽粒孔5,籽粒孔5为直径较谷子粒径大Imm的半圆球形孔。在排种轮4的上方连接种子斗6。在机架I上种子斗6的后方安放着水箱7,在种子斗6底部的前方、与排种轮4上的籽粒孔5相对应处设有种子管8,在种子斗6内下方与排种轮4间距2-4_处设有3-5块刮板9,刮板,9在种子斗6内为斜向30-60度排列,刮板9之间的间距为3-6cm。在水箱7的下方设有水管10,在排种轮4的正下方设有开沟铧11,开沟铧11固定在开沟铧固定杆12的前端,开沟铧固定杆12的后端连接机架I的后端。种子管8的下端设在开沟铧10的正后方,注水铧13设在种子管8的正后方,水管10的下端设有喷头14,设在注水铧13的正后方,在水管O的正后方设有埋沟刮板15,埋沟刮板15的正后方设有镇压轮16,镇压轮16由调节杆22与机架I的后端活动连接,调节杆22的上部为多孔结构,与机架I的后端以销孔结合方式连接。从机架I后端的两端点向后上方相向延伸构成扶手17。在水箱7内部的一侧设有气压装置18,气压装置18外侧设有充气杆19,在气压装置18 —侧的地轮2上靠近轮边缘、与充气杆19相对应处设有拔杆20,在充气杆19与机架`I之间设有弹簧21。
【权利要求】
1.一种谷子注水播种机由机架(1)、地轮(2)、地轮轴(3)、排种轮(4)、籽粒孔(5)、种子斗(6)、水箱(7)、种子管(8)、刮板(9)、水管(10)、开沟铧(11)、开沟铧固定杆(12)、注水铧(13)、喷头(14)、埋沟刮板(15)、镇压轮(16)、扶手(17)、气压装置(18)、充气杆(19)、拔杆(20)、弹簧(21)、调节杆(22)、牵引环(23)构成,牵引环(23)设在机架(1)的前端中间,地轮轴(3)设在机架(1)的前方,从机架(1)的后端的两端点向后上方相向延伸构成扶手(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轮轴(3)的中间固定连接着排种轮(4),排种轮(4)的圆周边上均匀布满一圈间距为3-5cm的籽粒孔(5),排种轮(4)的上方连接种子斗(6);在机架(1)上种子斗(6)的后方安放着水箱(7),在种子斗(6)底部的前方、与排种轮(4)上的籽粒孔(5)相对应处设有种子管(8),在种子斗(6)内下方与排种轮(4)间距2-4mm处设有3-5块刮板(9);所述的水箱(7)的下方设有水管(10),排种轮(4)的正下方设有开沟铧(11),开沟铧(11)固定在开沟铧固定杆(12)的前端,开沟铧固定杆(12)的后端连接机架(I)的后端;种子管(8)的下端设在开沟铧(10)的正后方,注水铧(13)设在种子管(8)的正后方,水管(10)的下端设有喷头(14),设在注水铧(13)的正后方,在水管(10)的正后方设有埋沟刮板(15),埋沟刮板(15)的正后方设有镇压轮(16);所述的水箱(7)内部的一侧设有气压装置(18),气压装置(18)外侧设有充气杆(19),在气压装置(18) —侧的地轮(2)上靠近轮边缘、与充气杆(19)相对应处设有拔杆(20),在充气杆(19)与机架(1)之间设有弹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子注水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镇压轮(16)由调节杆(22)与机架(1)的后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子注水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籽粒孔(5)为直径较谷子粒径大Imm的半圆球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子注水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板(9)在种子斗(6)内为斜向30-60度排列,刮板(9)之间的间距为3-6cm。
【文档编号】A01C7/04GK103583117SQ201310635698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王留旺 申请人:王留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