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27355阅读:4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包括种子预处理、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等步骤;其中,种子预处理,是将刺嫩芽的种子用水浸泡后沥干,然后与细河沙拌匀,装入木箱内进行催芽,种子裂口率达到70%后把种子移到0~5℃的恒温室冷冻1~3个月;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肥水管理、整枝、病虫妨害和盛产期管理。本发明提供的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具体改进了刺嫩芽栽培中种子预处理,田间管理及合理的配置农药防治病虫害等,采用本方法生产的刺嫩芽出品质优良、产量稳定。
【专利说明】一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刺嫩芽的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刺嫩芽,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别名:刺龙芽、刺老芽、辽东惚木、龙芽惚木、鹊不踏等。其质地脆嫩,风味特异,有“东北竹笋”之称。它属于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品,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同时具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刺嫩芽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刺嫩芽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B2、维生素B1、尼克酸、维生素C、钠、钙、镁、铁、锰、锌、钡、铅、铜、磷、钴、铬、镍、硼、锶和肽等成分。药用价值很高,植株总皂甙含量20.4%,是人参的2.5倍。
[0003]刺嫩芽的嫩芽为食用部分,食用方法多样。可以生食、炒食、酱食、做汤、做馅,或加工成不同风味的小咸菜。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多年来, 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而且供不应求。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称赞。可称得上是“美味山珍”。
[0004]目前,刺嫩芽主要靠采集野生为主,人工栽培面积较少,而野生的分布零散和资源不断被破坏,产量极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具体改进了刺嫩芽栽培中种子预处理,田间管理及合理的配置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生产出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刺嫩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包括种子预处理、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等步骤;其中,种子预处理,是将刺嫩芽的种子用水浸泡后浙干,然后与细河沙拌匀,装入木箱内进行催芽,种子裂口率达到70%后把种子移到O~5°C的恒温室冷冻I~3个月;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肥水管理、整枝、病虫妨害和盛产期管理。
[0008]优选地,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0009](I)种子预处理,将种子用25~30°C的水浸泡4~6小时浙干,然后将种子与细河沙拌匀,装入木箱于15~20°C下进行催芽处理,每隔5~7天翻动I次;种子裂口率达到70%后,把种子移到O~5°C的恒温室冷冻I~3个月;
[0010](2)播种,将经过步骤(1)预处理的种子进行生理后熟,在日均温达到10°C时播种;在栽培地的床面上横向开沟,沟深2~3cm,宽5cm,行距10cm,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种子间距离2cm,用种量15kg/hm2,覆土厚2cm, 10~13个月后得到种苗;
[0011](3)定植,定植所用壤土层深20cm~30cm, 土壤pH值6.0~7.5,土壤容重为
0.98g/cm3 ;每亩施有机肥8000公斤,按行距60cm开沟,株距50cm栽步骤(2)所得种苗,培土踏实并渗水,每亩植苗2200~3000株;其中,林冠下栽培郁闭度在0.6以下;
[0012](4)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肥水管理、整枝、病虫妨害和盛产期管理;
[0013](5)采收,嫩芽芽长6~10cm,尚未展叶时,用夹子将嫩芽轻轻采下,装入竹筐、纸箱或编织袋中。
[0014]优选地,步骤(1)所述细河沙湿度为60%~70%,温度为O~5°C,种子与细河沙比例为1:5。
[0015]优选地,步骤(4)所述肥水管理是指定植栽苗2~4个月后在苗旁开沟追肥,第一次肥料为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16-16-16)和过磷酸钙均为300kg/hm2,第二次为越冬肥,施草木灰或农家肥75t/hm2或氯化钾复合肥(16-16-16) 450kg/hm2。
[0016]优选地,步骤(4)所述整枝是每年春季发芽后将植株除去顶端,促进侧枝生长,每枝茎基部留2个芽苞,顶芽收获后还可收获第I侧芽和第2侧芽,第2侧芽收获完毕后,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
[0017]优选地,步骤(4)所述病虫防害,是指刺嫩芽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灰霉病、软腐病、立枯病和疫病等的处理;防治灰霉病,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500倍液,或1:1: 200波尔多液(Ig硫酸铜,Ig生石灰,加水200毫升),或40%多硫悬浮剂(20%多菌灵和20%硫磺混合而成)600倍液,或50%灰霉灵500倍液,隔5~7天喷I次,连喷2~3次;防治软腐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药量2.25~2.70kg/hm2),或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000倍液(用药量1.5kg/hm2),或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用药量1.875kg/hm2),重病田采用药液浇根的办法防病;防治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植株兼防立枯病;防治疫病,以预防为主,冬、春季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虫害主要有卷叶虫和蚜虫,可用敌敌畏、敌杀死、灭杀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其它地面性虫类,如蚂蚁等,采用诱杀方式,对虫害进行防治;利用敌百虫干料与糖按1:1的比例进行混合,每3~5米撒放IOg~15g,减少杀虫剂的污染。
[0018]前3年管理:第一年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2~3次;第二年春季扩穴I次,同时,株施有机肥I~2kg,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2~3次;第三年春季扩穴I次,5月中下旬顶芽、侧芽采收后进行截干(干高60cm),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I~2次。
[0019]优选地,步骤(4)所述盛产期管理是指栽植4~5年后,在土壤上冻后到萌芽前进行更新促萌,方法是每年4月末前,在地上60cm处进行截干或断根,促进当年萌发2~3个枝干,最终每667m2,保留枝干数2500~3000个。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1]本发明提供的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其中种子预处理提供了优良的种源;田间管理中整枝的步骤除去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提高芽苞个数和总产量;合理的配置农药防治病虫害,采用本方法生产的刺嫩芽出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生长3年的刺嫩芽产量为4公斤/每颗,生长5年的刺嫩芽产量为6公斤/每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权利要求的全部内容,但不限于此。
[0023]实施例1
[0024]I)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0025]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集成熟的果实,晒干后搓去果皮,取出种子;11月下中旬,将种子用25~30°C的水浸泡4~6小时,捞出浙干,搬入干净的细河沙,湿度保持60%~70%,温度保持O~5°C,种子与沙子的比例为1:5.拌匀后装入木箱内,堆放在15~20°C的室内进行催芽处理,每隔5~7天翻动检查I次,到I月上中旬,种子开始裂口,标志种子形态后熟已完成,裂口率达到70以上,把种子移到O~5°C的地方恒温冷冻至播种。
[0026]2)播种
[0027]选取经过I)步骤处理过的种子,3月上旬完成种子省里后熟,4月上旬日均温稳定在10°C时开始播种。在床面上横向开沟,深2~3cm,宽5cm,行距10cm。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种子间距离2cm,用种量15kg/hm2。覆土厚2cm。4月中旬出苗,翌年3月中旬开始定植。
[0028]3)定植
[0029]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壤土层20cm~30cm以上,pH值6.0~7.5之间,土壤容重在0.98g/cm3,以下的荒山、荒地及林下空地。林冠下栽培郁闭度在0.6以下,坡向、坡度可不做要求,有冻拔的 地块不能选。
[0030]每亩施有机肥8000公斤,深翻细耙,准备栽苗。栽苗时从育苗畦起出苗木,防止伤根。按苗木大小分级栽植,按行距60cm开沟,株距50cm栽苗,培土踏实并渗足根水,每亩植2200 ~3000 株。
[0031]4)田间管理
[0032]肥水管理。刺嫩芽喜肥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5~7月结合中耕除草2~3次,在植株旁开沟追肥(分2次进行),可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16-16-16)和过磷酸钙各为300kg/hm2。冬季植株进入休眠后,11月上中旬开沟施I次越冬肥。施草木灰或农家肥75t/hm2或氯化钾复合肥(16-16-16) 450kg/hm2,为翌年植株的健康生长奠定物质基础。
[0033]整枝。刺嫩芽生长到第2年需进行整枝。植株达到一定高度即可除去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并尽量多留侧枝,提高芽苞个数和总产量。整枝每枝茎基部留2个芽苞,其余全部除掉。顶芽收获后还可收获第I侧芽和第2侧芽。第2侧芽收获完毕后,立即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这样从基部发出的枝到秋季可长成充实的茎,为翌年丰产奠定基础。
[0034]病虫防害。刺嫩芽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软腐病、立枯病和疫病等。防治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500倍液,或1:1: 200波尔多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灰霉灵500倍液,隔5~7d喷I次,视病情连喷2~3次即可。防治软腐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IOd喷I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药量2.25~2.70kg/hm2),或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000倍液(用药量1.5kg/hm2),或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用药量1.875kg/hm2),重病田也可采用药液浇根的办法防病。防治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植株兼防立枯病。防治疫病,以预防为主,冬、春季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施肥时要注意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刺龙芽的抗病能力,株行距要适宜,以利通风降湿;发病初期可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虫害主要有卷叶虫和蚜虫,可用敌敌畏、敌杀死、灭杀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其它地面性虫类,如蚂蚁等,采用诱杀方式,对虫害进行防治。利用敌百虫干料与糖按1:1的比例进行混合,每3~5米撒放IOg~15g,减少杀虫剂的污染。
[0035]前3年管理:第一年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2~3次;第二年春季扩穴I次,同时,株施有机肥I~2kg,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2~3次;第三年春季扩穴I次,5月中下旬顶芽、侧芽采收后进行截干(干高60cm),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I~2次。
[0036]盛产期管理:栽植4~5年后,在土壤上冻后到萌芽前进行更新促萌。方法是每年4月末前,在地上60cm处进行截干或断根(用锹距树干四周IOcm处断根),促进当年萌发2~3个枝干。最终每667m2,保留枝干数2500~3000个左右。
[0037]5)采收。
[0038]采收时间:4月下旬~5月中旬。
[0039]采收标淮:芽长6~10cm,尚未展叶时进行采收。
[0040]采收方法:用专用夹子将嫩芽轻轻册下,装入竹筐、纸箱或编织袋中上市销售。
[0041]实施例2
[0042](I)种子预处理,将种子用25°C的水浸泡6小时浙干,然后将种子与细河沙拌匀,装入木箱于15°C下进行催芽处理,每隔7天翻动I次;种子裂口率达到70%后,把种子移到(TC的恒温室冷冻I个月;所述细河沙湿度为60%,温度为0°C,种子与细河沙比例为1:5。
[0043](2)播种,将经过步骤(1)预处理的种子进行生理后熟,在日均温达到10°C时播种;在床面上横向开沟,沟深2~3cm,宽5cm,行距10cm,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种子间距离2cm,用种量15kg/hm2,覆土厚2c`m,10~13个月后得到种苗;
[0044](3)定植,定植所用壤土层深20cm~30cm, 土壤pH值6.0~7.5,土壤容重为
0.98g/cm3 ;每亩施有机肥8000公斤,按行距60cm开沟,株距50cm栽步骤(2)所得种苗,培土踏实并渗水,每亩植苗2200~3000株;其中,林冠下栽培郁闭度在0.6以下;
[0045](4)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肥水管理、整枝、病虫妨害和盛产期管理;
[0046]所述肥水管理是指定植栽苗2~4个月后在苗旁开沟追肥,第一次肥料为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16-16-16)和过磷酸钙均为300kg/hm2,第二次为越冬肥,施草木灰或农家肥75t/hm2 或氯化钾复合肥(16-16-16) 450kg/hm2。
[0047]所述整枝是每年春季发芽后将植株除去顶端,促进侧枝生长,每枝茎基部留2个芽苞,顶芽收获后还可收获第I侧芽和第2侧芽,第2侧芽收获完毕后,于基部留2个芽苞,表1]去其余部分。
[0048]所述病虫防害,是指刺嫩芽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灰霉病、软腐病、立枯病和疫病等的处理;防治灰霉病,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500倍液,或1:1: 200波尔多液(Ig硫酸铜,Ig生石灰,加水200毫升),或40%多硫悬浮剂(20%多菌灵和20%硫磺混合而成)600倍液,或50%灰霉灵500倍液,隔5~7天喷I次,连喷2~3次;防治软腐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I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药量2.25~2.70kg/hm2),或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000倍液(用药量1.5kg/hm2),或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用药量1.875kg/hm2),重病田采用药液浇根的办法防病;防治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植株兼防立枯病;防治疫病,以预防为主,冬、春季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虫害主要有卷叶虫和蚜虫,可用敌敌畏、敌杀死、灭杀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其它地面性虫类,如蚂蚁等,采用诱杀方式,对虫害进行防治;利用敌百虫干料与糖按1:1的比例进行混合,每3~5米撒放IOg~15g,减少杀虫剂的污染。
[0049]前3年管理:第一年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2~3次;第二年春季扩穴I次,同时,株施有机肥I~2kg,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2~3次;第三年春季扩穴I次,5月中下旬顶芽、侧芽采收后进行截干(干高60cm),6月中旬~8月中旬除草I~2次。
[0050]所述盛产期管理是指栽植4~5年后,在土壤上冻后到萌芽前进行更新促萌,方法是每年4月末前,在地上60cm处进行截干或断根,促进当年萌发2~3个枝干,最终每667m2,保留枝干数2500~3000个。
[0051](5)采收,嫩芽芽长6~10cm,尚未展叶时,用夹子将嫩芽轻轻采下,装入竹筐、纸箱或编织袋中。生长3年的刺嫩芽产量为4公斤/每颗,生长5年的刺嫩芽产量为6公斤
/每颗。
[0052]实施例3
[0053]重复实施例2,其不同之处仅在于,种子预处理,将种子用30°C的水浸泡4小时浙干,然后将种子与细河沙拌匀,装入木箱于20°C下进行催芽处理,每隔5天翻动I次;种子裂口率达到70%后,把种子移到5°C的恒温室冷冻3个月;所述细河沙湿度为70%,温度为5 °C,种子与细河沙比例为1:5。
[0054]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预处理、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等步骤;其中,种子预处理,是将刺嫩芽的种子用水浸泡后浙干,然后与细河沙拌匀,装入木箱内进行催芽,种子裂口率达到70%后把种子移到O~5°C的恒温室冷冻I~3个月;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肥水管理、整枝、病虫妨害和盛产期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1)种子预处理,将种子用25~30°C的水浸泡4~6小时浙干,然后将种子与细河沙拌匀,装入木箱于15~20°C下进行催芽处理,每隔5~7天翻动I次;种子裂口率达到70%后,把种子移到O~5°C的恒温室冷冻I~3个月; (2)播种,将经过步骤(1)预处理的种子进行生理后熟,在日均温达到10°C时播种;在栽培地的床面上横向开沟,沟深2~3cm,宽5cm,行距10cm,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种子间距离2cm,用种量15kg/hm2,覆土厚2cm, 10~13个月后得到种苗; (3)定植,定植所用壤土层深20cm~30cm,土壤pH值6.0~7.5,土壤容重为0.98g/cm3 ;每亩施有机肥8000公斤,按行距60cm开沟,株距50cm栽步骤(2)所得种苗,培土踏实并渗水,每亩植苗2200~3000株; (4)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肥水管理、整枝、病虫妨害和盛产期管理; (5)采收,嫩芽芽长6~10cm,尚未展叶时,用夹子将嫩芽轻轻采下,装入竹筐、纸箱或编织袋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细河沙湿度为60%~70%,温度为O~5°C,种子与细河沙比例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肥水管理是指定植栽苗2~4个月后在苗旁开沟追肥,第一次肥料为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和过磷酸钙均为300kg/hm2,第二次为越冬肥,施草木灰或农家肥75t/hm2或氯化钾复合肥450kg/h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整枝是每年春季发芽后将植株除去顶端,促进侧枝生长,每枝茎基部留2个芽苞,顶芽收获后还可收获第I侧芽和第2侧芽,第2侧芽收获完毕后,于基部留2个芽苞,割去其余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嫩芽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盛产期管理是指栽植4~5年后,在土壤上冻后到萌芽前进行更新促萌,方法是每年4月末前,在地上60cm处进行截干或断根,促进当年萌发2~3个枝干,最终每667m2,保留枝干数2500~3000 个。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688718SQ20131068073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2日
【发明者】徐建友 申请人:白山市林源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