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404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移箱机构、纵向送秧机构、秧箱组成,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两侧,且母本秧苗栽植臂相邻两栽植臂的行距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291mm,分插机构为曲柄摇杆式,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来实现推秧器的送秧功能,秧箱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安徽地区对父母本同栽的行距要求,同时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插秧效率,节省农时,降低生产成本,并解决了劳力紧缺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专利说明】—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主要针对安徽及周边地区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插的插秧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
【背景技术】
[0002]经试验研究表明,安徽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稻制种母本移栽所需行距为5.5-5.6寸左右,父本移栽所需行距为8— 9寸左右,父母本间距为一边7寸,一边I尺。而目前水稻插秧机的行距多为300mm或240mm,无法满足安徽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稻制种要求;而且现有的父本、母本秧苗移栽方式多为人工移栽,其工序繁琐、耗工量大、工时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并且会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主要是针对安徽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该地区杂交稻制种存在的以下两大问题:一是现有的杂交稻杂交制种大多数使用人工移栽的落后生产方法,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二是现有的水稻插秧机的行距多为300mm或240mm,不能满足该地区的杂交稻制种要求。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移箱机构、纵向送秧机构、秧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所述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所述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两侧,且母本秧苗栽植臂相邻两栽植臂的行距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291mm,所述分插机构为曲柄摇杆式,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来实现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
[0006]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采用弯臂式钵体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两端8个采用直臂式毯状苗栽植臂,靠近中间2个采用弯臂式毯状苗栽植臂。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可保证母本行距为177mm,父本行距为291臟,父母本间距为一边238mm,一边300mm,能够满足安徽地区对父母本同栽的行距要求。本插秧机秧箱每次移距为20mm,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满足了杂交稻制种插秧机的农艺要求,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插秧效率,节省农时,降低生产成本,并解决了劳力紧缺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1]图3为移箱机构装配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附图,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1、移箱机构2、纵向送秧机构、秧箱3组成,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4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5,母本秧苗栽植臂4布置在两侧,且母本秧苗栽植臂4相邻两栽植臂的行距为177mm,父本栽植臂5和母本栽植臂4 一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5的行距为291mm,分插机构为曲柄摇杆式,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来实现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3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5采用弯臂式钵体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4两端8个采用直臂式毯状苗栽植臂,靠近中间2个采用弯臂式毯状苗栽植臂。
[0013]使用过程中,可保证母本秧苗行距为177mm,父本秧苗行距为291mm,父母本秧苗间距为一侧为238mm,另一侧为300mm。而且螺旋轴导程为40mm,螺旋轴通过滑块15与移箱轴装配体相连,移箱轴装配体两侧移箱驱动臂与秧箱固定,使得秧箱横向移动。为了能保证秧箱每次横向移距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驱动结构中的抬把13通过抬把圆柱销12与棘轮座销11相连,棘轮座销11插在棘轮座8下方的小孔中,棘轮7与棘轮座8上方的大孔装在一起,当主动送秧凸轮17使纵向送秧凸轮16拨动时,抬把13拨动,继而使棘轮座11销拨动棘轮7,6送秧轴带动皮带滚轮9转动,继而使送秧皮带10向下拨动,送秧皮带10每次移距为20mm,满足了杂交稻制种插秧机的农艺要求。
[0014]与现有的插秧机械相比,本发明母本秧苗行距为177mm,父本秧苗行距为291mm,父母本秧苗间距一侧238mm,另一侧300mm,可保证安徽及周边地区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行距要求。秧箱每次横向移距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满足杂交稻制种插秧机的农艺要求。本发明插秧深度可调,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由分插机构、移箱机构、纵向送秧机构、秧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插机构包括有秧苗栽植臂,所述秧苗栽植臂为12个,分别为10个母本秧苗栽植臂和2个父本秧苗栽植臂,所述母本秧苗栽植臂布置在两侧,且母本秧苗栽植臂相邻两栽植臂的行距为177mm,父母本栽植臂一侧间距为238mm,另一侧间距为300mm,两父本秧苗栽植臂的行距为291mm,所述分插机构为曲柄摇杆式,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来实现推秧器的送秧功能,所述秧箱每次横向移距为20mm,纵向送秧皮带每次送秧距离为1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父本秧苗栽植臂采用弯臂式钵体苗栽植臂,母本秧苗栽植臂两端8个采用直臂式毯状苗栽植臂,靠近中间2个采用弯臂式毯状苗栽植臂。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423952SQ201320516667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熊玮, 朱德泉, 宋宇, 张健美, 朱良科, 姚亚芳, 王延庆, 吴作龙, 孙磊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