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鱼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2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新型鱼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鱼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级鱼漂、连接导杆、二级鱼漂、连接圆套和插头构成。所述的一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和连接导杆组成;所述的连接导杆设在一级鱼漂的下端,且其表面相对光滑;所述的二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连接圆套和插头组成;所述的连接圆套设在二级鱼漂上端,其为圆环形,并通过上述的连接导杆与一级鱼漂相连接;所述的插头设在二级鱼漂下端,其主要起到将鱼漂与钓鱼线相连接的作用。当鱼钩上的饵食被小鱼“偷吃”时,鱼钩的运动幅度不大,这时鱼漂不是会上下浮动;当有大鱼上钩时,由于鱼钩及二级鱼漂的运动幅度较大,这时一级鱼漂也会随二级鱼漂一起上下运动,以此向钓鱼者发出信号提示。
【专利说明】新型鱼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一种新型鱼漂。
【背景技术】:
[0002]钓鱼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休闲活动之一,而鱼漂又是钓鱼所必须的渔具之一,现在市场上的鱼漂,绝大部分都是“一体型”的,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偷吃”饵食时,鱼漂都会开始上下浮动,以此向钓鱼者发出信号,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钓鱼者则不喜欢钓小鱼,对于他们来说,小鱼“偷吃”饵食时,他们是不需要有任何的信号提示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鱼漂,它主要是将鱼漂分为一级鱼漂和二级鱼漂,两者通过套杆连接,在连接杆上留有一缓冲区,当鱼钩上的饵食被小鱼“偷吃”时,鱼钩的运动幅度不大,这时鱼漂不是会上下浮动。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鱼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级鱼漂、连接导杆、二级鱼漂、连接圆套和插头构成。所述的一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和连接导杆组成;所述的连接导杆设在一级鱼漂的下端,且其表面相对光滑;所述的二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连接圆套和插头组成;所述的连接圆套设在二级鱼漂上端,其为圆环形,并通过上述的连接导杆与一级鱼漂相连接;所述的插头设在二级鱼漂下端,其主要起到将鱼漂与钓鱼线相连接的作用。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鱼钩上的饵食被小鱼“偷吃”时,鱼钩的运动幅度不大,这时鱼漂不是会上下浮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二级鱼漂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3是连接圆套的剖面示意图。
[0010]其中,1-一级鱼漂、2-连接导杆、3-二级鱼漂、4-连接圆套、5-密封空腔、6-插头。【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鱼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级鱼漂、连接导杆、二级鱼漂、连接圆套和插头构成。所述的一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和连接导杆组成;所述的连接导杆设在一级鱼漂的下端,且其表面相对光滑;所述的二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连接圆套和插头组成;所述的连接圆套设在二级鱼漂上端,其为圆环形,并通过上述的连接导杆与一级鱼漂相连接;所述的插头设在二级鱼漂下端,其主要起到将鱼漂与钓鱼线相连接的作用。
[0012]在图1、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鱼漂分为一级鱼漂和二级鱼漂,两者通过连接导杆和连接圆套相连接,在连接导杆上留有一缓冲区,由于二级鱼漂自身的浮力作用,鱼漂在刚浸入水中时连接圆套会运动到连接导杆上端。在人们钓鱼过程中一级鱼漂是浮在水面上的,而二级鱼漂的浸在水中的,当鱼钩上的饵食被小鱼“偷吃”时,鱼钩的运动幅度不大,二级鱼漂则会在水中发生上下运动,这时由于连接导杆上缓冲区的作用,但一级鱼漂不会随二级鱼漂上下运动;当有大鱼上钩时,由于鱼钩及二级鱼漂的运动幅度较大,这时一级鱼漂也会随二级鱼漂一起上下运动,以此向钓鱼者发出信号提示。
[0013]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鱼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级鱼漂、连接导杆、二级鱼漂、连接圆套和插头构成,所述的一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和连接导杆组成;所述的连接导杆设在一级鱼漂的下端,且其表面相对光滑;所述的二级鱼漂主要由密闭空腔、连接圆套和插头组成;所述的连接圆套设在二级鱼漂上端,其为圆环形,并通过上述的连接导杆与一级鱼漂相连接;所述的插头设在二级鱼漂下端,其主要起到将鱼漂与钓鱼线相连接的作用。
【文档编号】A01K93/00GK203482779SQ201320646066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0日
【发明者】夏丹 申请人:夏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