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280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包含:水车组件,其漂浮于水体的表面,水车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及通过连动轴连接至驱动单元的叶片组;以及伸缩导管,伸缩导管的一端位于水面上并连接至水车组件,而伸缩导管的另一端位于水面下,另一端的管体包含环状腔室,当空气注入环状腔室时,另一端利用环状腔室的浮力往该端方向移动;其中,驱动单元驱动叶片组对水体进行拨打,将靠近该端的水体拨出伸缩导管外,而使水体由另一端进入伸缩导管中并往该端移动。
【专利说明】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协助养殖用的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养殖池池水的增氧方式,大多都仅采用水车打水来增加池水的溶氧量。简单来说,当水车载浮于水面时,水车两侧的叶片会伸入水中,然后在马达的带动下而旋转,使叶片不断地拨打池水,而使水珠四溅并与空气接触,以增加池水的溶氧。
[0003]然而,当水车的叶片拨打池水时,仅对池水表面进行拨打,所以在水池表面的池水固然可以获得良好的增氧效果,但在池水的底部,却无法获得与水池表面相当的增氧效果,而因池中的鱼、虾大多位于较深处的水中,所以对于鱼、虾而言,虽然水池表面的池水增氧,但水池底部的水却还是在缺氧的状态,所以根本无法提供整体较好且均匀的水质。[0004]另一方面,也就是由于鱼、虾等多生活于水池底部,而使得它们的排泄物等几乎是位于底部,造成水池底部的水质明显较水池表面要差,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所养殖鱼、虾的健康及品质也随之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上述现有技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以解决水池表面与底部的水质及溶氧量不均匀的问题。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包含:水车组件,其漂浮于水体的表面,水车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及通过连动轴连接至驱动单元的叶片组;以及伸缩导管,伸缩导管的一端位于水面上并连接至水车组件,而伸缩导管的另一端位于水面下,另一端的管体外侧包含环状腔室,当空气注入环状腔室时,另一端利用环状腔室的浮力往该端方向移动;其中,驱动单元驱动叶片组对水体进行拨打,将靠近该端的水体拨出伸缩导管外,而使水体由另一端进入伸缩导管中并往该端移动。
[0007]优选地,伸缩导管包括相互卡合的多个导管单元,使水体仅能自另一端进入伸缩导管且自该端离开伸缩导管。
[0008]优选地,各导管单元的长度可为100~120厘米。
[0009]优选地,另一端可邻近水体的底部。
[0010]优选地,伸缩导管的截面积与叶片组匹配,使叶片组仅可接触伸缩导管内的水体。
[0011]优选地,环状腔室包括进气口及出气口,且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
[0012]优选地,驱动单元可为马达。
[0013]优选地,叶片组可具有6片叶片。
[0014]优选地,水车组件还可包括多个圆柱状浮桶,使水车组件浮于水面上。
[0015]优选地,其中该端通过集水箱连接至水车组件,且集水箱的截面积可与叶片组匹配,使叶片组仅接触集水箱内的水体。[0016]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下述优点:
[0017](I)此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可通过伸缩导管延伸到池底,促进水体表面及底部的水质交换及增氧。
[0018](2)此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可通过环状腔室将伸缩导管收起,避免干扰渔民的捕捞作业。
[0019](3)此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可通过伸缩导管将养殖池表面及底部的水体混合,减少这些水体之间的温差,以增加所养殖的鱼、虾等水产的活动空间,进而提高水产品质。
[0020](4)此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可通过伸缩导管将养殖池表面及底部的水体混合,增加水体中细菌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以促进细菌代谢速率,协助清除水中污染物,使水质适
合水产养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1、2_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11、21-水车组件,111、211-驱动单元,112、212-叶片组,113,213-圆柱状浮桶,12,22-伸缩导管,121,221-环状腔室,122,222-导管单元,12a、22a- —端,12b、22b-另一端,24-集水箱,241-延伸部,Θ -预定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多种变换和多种实施方式,因而将参照附图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然而,这并非为了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特定的实施方式,而应解释为包含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所覆盖的所有的改变、等同物和替代物。
[0026]当描述一个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应解释为连接或接近另一个元件,并且有可能二者之间可具有另一元件。另一方面,如果描述一个元件“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应解释为二者之间不具有其他元件。
[0027]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28]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I包含水车组件11及伸缩导管12。水车组件11位于水体的表面,水车组件11可包括驱动单元111以及叶片组112。在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11可为马达,用以驱动水车组件11对水体进行拨打。在另一实施例中,叶片组112通过连动轴(图未示)连接至驱动单元111,使驱动单元111的动力通过连动轴传送至叶片组112,驱动叶片组112拨打水体。优选地,叶片组112可包括4?8片成对的叶片。进一步地,叶片组112可包括6片成对的叶片,使用者可依使用需要自行调整叶片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
[0029]在一实施例中,水车组件11可包括多个圆柱状浮桶113,这些圆柱状浮桶113可提供适当的浮力,使水车组件11可位于水体表面,且使叶片组112可与水体表面接触并进行拨打。
[0030]在一实施例中,伸缩导管12的一端12a位于水面上并与水车组件11连接,而伸缩导管12的另一端12b位于水面下并且邻近水体的底部,使水体仅能自另一端12b进入伸缩导管12。伸缩导管12的截面积可与叶片组112匹配,使叶片组112仅接触伸缩导管12内的水体,且叶片组112可顺利拨打伸缩导管12内的水体而不受阻碍。
[0031]在叶片组112的拨打下,水体自一端12a离开伸缩导管12,并落下到伸缩导管12外的水体。也就是说,当叶片组112对伸缩导管12内的水体进行拨打时,位于伸缩导管12内且靠近一端12a的水体会被拨往伸缩导管12外,而位于伸缩导管12内且靠近另一端12b的水体,便会向一端12a移动进行补充。因此,可以达到在为水体增氧的同时,也具有将水体表面及底部混合的功效。
[003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伸缩导管12包括相互卡合的多个导管单元122,导管单元122的长度为约80?160厘米,优选地为约100?120厘米。使用者可依据水体的深度,而调整伸缩导管12中导管单元122的数量,图1中以伸缩导管12包括3个导管单元122为例,应不以此为限。
[0033]在一实施例中,伸缩导管12的另一端12b的管体还可包含环状腔室121。其中,环状腔室121可围绕伸缩导管12的另一端12b的管体外侧,环状腔室121亦可位于伸缩导管12的另一端12b的管体内侧,在此以位于管体外侧为例。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环状腔室121包括进气口及出气口(图未示),且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如此一来,当通过进气口打气时,原本位于环状腔室121中的水体便会被空气挤压,而通过出气口离开环状腔室121。此外,由于进气口的面积大于出气口的面积,使得当空气通过管线注入环状腔室121时,由进气口注入的空气量远大于由出气口离开的空气量,进而提供环状腔室121浮力,另一端12b便利用环状腔室112的浮力往一端12a方向移动。相反地,当不再自进气口注入空气时,水体便会自出气口进入环状腔室112,使环状腔室121浮力逐渐减弱,另一端12b便慢慢地回到原本邻近水体底部的位置。
[0034]故,根据上述实施例,当使用者欲使用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对水体进行水体混合及增氧时,便不用对环状腔室注入空气,伸缩导管的另一端则位于邻近水体底部的位置。然而,当使用者欲进行捕捞作业时,可对环状腔室注入空气,使伸缩导管的另一端通过浮力往位于水面的一端方向移动,使伸缩导管的长度缩短,避免影响使用者的捕捞作业。
[0035]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2的结构与运行与图1所示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I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同处在于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2还包括集水箱24。
[0036]在一实施例中,集水箱24为碗状结构,其与伸缩导管22的一端22a相接处较为狭窄,且与伸缩导管22的一端22a的截面积相仿,集水箱24与伸缩导管22相接,使叶片组212拨打集水箱24内的水体时,水体可自伸缩导管22的另一端22b向集水箱24的方向补充。优选地,集水箱24与水体表面相接的截面积可与叶片组212匹配,使叶片组212仅接触集水箱24内的水体。集水箱24具有位于水面上的延伸部241,其与水体表面具有预定夹角Θ,该预定夹角Θ可为约15?45°,且优选地为25?35°。延伸部241可协助叶片组212将水体自集水箱24内向集水箱24外拨打,增加水体表面与底部交换的效率。
[0037]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的。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水车组件,其漂浮于水体的表面,该水车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及通过连动轴连接至该驱动单元的叶片组;以及 伸缩导管,该伸缩导管的一端位于水面上并连接至上述水车组件,而该伸缩导管的另一端位于水面下,该另一端的管体包含环状腔室,当空气注入该环状腔室时,该另一端利用该环状腔室的浮力往该端方向移动; 其中,上述驱动单元驱动上述叶片组对上述水体进行拨打,将靠近上述一端的上述水体拨出上述伸缩导管外,而使上述水体由上述另一端进入上述伸缩导管中并往上述一端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导管包括相互卡合的多个导管单元,使所述水体仅能自所述另一端进入所述伸缩导管且自所述一端离开所述伸缩导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管单元的长度为100?120厘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端为邻近所述水体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导管的截面积与所述叶片组匹配,使所述叶片组仅接触所述伸缩导管内的所述水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腔室包括进气口及出气口,且该进气口的面积大于该出气口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马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具有6片叶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车组件还包括多个圆柱状浮桶,使所述水车组件浮于水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混合及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通过集水箱连接至所述水车组件,且该集水箱的截面积与所述叶片组匹配,使所述叶片组仅接触该集水箱内的所述水体。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709057SQ201320833725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苏子乾 申请人:简学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