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文档序号:24856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在黄土高原区域内播种时,将豆科和禾本科牧草进行混播,其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以0.3∶0.7的比例进行混播;在混播草地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氮肥(纯N)85kg/hm2,钾肥(K2O)110kg/hm2,磷肥(P2O5)70kg/hm2。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豆科+禾本科牧草搭配,形成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事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相互结合,可以有效降低黄土区荒山的土壤侵蚀,提高草地物种的丰富程度,在增加生物量的同时,提升草地的自然更新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建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背景技术】
[0002]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和封山禁牧工程实施以来,荒山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成效显著,但坡地的利用度尚不高,群众不能有效的放牧利用,问题是人工草地的建植不合理。
[0003]现有技术的缺点:混播草地建植过程中草种选择混乱;草种配比;施肥不合理。
[0004]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0007]在黄土高原区域内播种时,将豆科和禾本科牧草进行混播,其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以0.3: 0.7的比例进行混播;在混播草地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氮肥(纯N) 85kg / hm2,钾肥(K20) IlOkg / hm2,磷肥(P205) 70kg / hm2。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豆科+禾本科牧草搭配,形成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事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相互结合,可以有效降低黄土区荒山的土壤侵蚀,提高草地物种的丰富程度,在增加生物量的同时,提升草地的自然更新能力。通过在坡地建植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草地物种的丰富程度提高24.7%,密度增加3-6种/ m2,生物量提高31.6%,草地覆盖度提高71 %,坡面径流减少 87.3%。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10]本发明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证明:在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建植过程中,草种的选择是关键;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建植人工草地是理想的组合;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的人工草地群落中,可以有效的解决光竞争,增强了群落稳定性。
[0011]合理的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草种的配比更有助于建成稳定的人工草地群落,按照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为0.3: 0.7草草种进行配比建植的混播人工草地的生态群落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0012]合理施肥是牧草生长的保证,通过合理的施肥既可提高人工草地的产草量,又可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合理调控混播人工草地的N,P和K肥料比例可以保持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
[0013]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人工草地群落中,光的竞争是关键,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的优点是苜蓿秋季枯黄晚,可以适当延长家畜放牧时间,增长了混播草地的利用时间。苜蓿作为优良的豆科牧草与无芒雀麦混播具有更大的生产潜力,更适宜制作青贮饲料。
[0014]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以0.3: 0.7的比例进行混播。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种群产草量的净积累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苜蓿开花前)。
[0015]N,P和K肥均对牧草生长有影响,适量的N,P和K配比有利于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生长,其中,N肥和K肥对无芒雀麦的生长更为有利,P肥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混播草地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氮肥(纯N)85kg / hm2,钾肥(K20) IlOkg / hm2,磷肥(P205) 70kg / hm2。该施肥处理可以使混播草地增产1847.2kg /hm2,其中紫花苜蓿增产35.76%,无芒雀麦增产75.98%。
[0016]下述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验证:[0017]实施例: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南距西安12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地处甘肃平凉、陕西宝鸡、铜川、咸阳四个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素有“丝路明珠”之称。全县辖13个镇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 35.5万人。彬县年平均气温9.7°C,昼夜温差11.7°C,年平均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180天,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通过对彬县地区坡地进行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建植,为合理管理和利用混播草地提供理论依据。
[0018]1、苜蓿在孕蕾~盛花期、无芒雀麦在拔节~初花期单播草地产草量增长最快,以后增长缓慢,到成熟期产草量达到最大。混播延长了种群产草量积累时间,混播草地最高产草量出现时期晚于单播草地。播种当年混播草地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地,而在以后二年混播草地产草量明显低于单播草地。
[0019]2、随着草地年龄增长,单播无芒雀麦群落生长势衰弱,植株低矮,叶片呈黄绿色,而混播草地中的无芒雀麦长势较旺盛,株体较高,叶片呈深绿色。单播无芒雀麦群落随着年龄增长,产草量明显下降,生长第三年草地产草量比生长第二年的同期产量低56%。在生长第三年草地中,不同刈割茬次间产量差异更加明显,第二茬和第三茬草产量分别比头茬草低2.83倍和3.21倍。
[0020]3、在生产实践中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草和地方封山禁牧工程的实施,对需要进行恢复的所有荒山,在自然封禁恢复的基础上,然后对〈15°以下的缓坡,建植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保护地面原有天然植被,然后按照坡面的自然草地植被恢复成效进行合理的放牧利用。放牧采用轮封轮牧技术,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一般在草地覆盖度80 %以上,放牧强度为2-3个羊单位/ hm2,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进行放牧。在>15°以上的陡坡,主要推广坡面天然植被封禁恢复技术措施,建造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然后按照坡面植被恢复状况进行放牧利用。放牧采用短期轮封轮牧技术,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一般在草地覆盖度70%以上,放牧强度为2-3个羊单位/ hm2,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进行放牧。
[0021]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豆科+禾本科牧草搭配,形成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事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相互结合,可以有效降低黄土区荒山的土壤侵蚀,提高草地物种的丰富程度,在增加生物量的同时,提升草地的自然更新能力。通过在坡地建植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草地物种的丰富程度提高24.7 %,密度增加3-6种/ m2,生物量提高31.6 %,草地覆盖度提高71 %,坡面径流减少87.3%。[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 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黄土高原区域内播种时,将豆科和禾本科牧草进行混播,其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以0.3 ;0.7的比例进行混播;在混播草地播种时适宜的施肥 量为:氮肥(纯N)85kg / hm2,钾肥(K20) IlOkg / hm2,磷肥(P205) 70kg / hm2。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3828584SQ201410091326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程积民, 杨培志, 李伟, 金晶炜, 邱莉萍, 杨云贵, 井赵斌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