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5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包括栽培地的整地、播种、搭架、提蔓过程,先将栽培地做成龟背形,播种时每畦播二行,栽培地的畦面搭设支撑架:其特征是,栽培地整地时,控制畦宽与沟宽比为1:1,支撑架搭成上大下小的“V”字型,支撑架的交叉处横向捆扎一根横杆,蔓生豆类作物抽蔓后,将茎蔓引至支撑架基部,使其沿支撑架缠绕向上生长。本发明通过将支撑杆设置成“V”字型,使豆科作物的茎蔓在架上形成了一个较为扁平宽幅的生长面,作物的受光面积达到最大,可显著提高蔓生豆科作物的产量;沟宽加大后,田间的通风条件可得到有效改善,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同时也方便了采摘。
【专利说明】一种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属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蔓生类作物通常为豆科作物蔬菜,其生产过程需要进行搭架,使其茎蔓能沿支撑架缠绕向上生长,实现高产栽培。现有的栽培技术方案中,通常畦面宽1.2米与沟宽0.4米,畦面宽与沟宽比为3:1左右,利用两根竹竿作为支撑杆,在一个较宽的畦面种植两行小苗,用竹竿搭成如图2所示的“人字形”,其架脚插在畦面的两侧。这样的栽培方式中,因支撑架的角度小,作物的茎蔓顺着支杆往上爬,形成一个较为垂直的受光面,作物的光合作用面积较小,产量低;同时,此搭架方式下作物枝蔓集中在狭小空间范围内,通风、透光性差,增加了田间湿度,增加病害发生危害;其三,豆荚下挂后分布在畦面的支撑架内,收获者站在沟内采摘豆荚时极为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能改善作物受光面积,减少病害,并方便采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包括栽培地的整地、播种、搭架、提蔓过程,先将栽培地做成龟背形,播种时每畦播二行,栽培地的畦面搭设支撑架:其特征是,栽培地整地时,控制畦宽与沟宽比为1:1,所述的支撑架搭成上大下小的“V”字型,支撑架的交叉处横向捆扎一根横杆,蔓生豆类作物抽蔓后,将茎蔓就近引至支 撑架基部,使其沿支撑架缠绕向上生长。
[0004]本发明通过将原有的支撑杆的设置方式改为上大下小的“V”字型,使豆科作物的藤蔓缠绕支撑杆向上生长,随着枝蔓的生长,生长面从畦的上方逐步延伸至沟的上方,形成一个较为扁平宽幅的生长面,使作物的受光面积达到最大。受光面积的增大,能显著提高蔓生豆科作物的产量;同时,宽沟的通风条件好,减少了田间相对湿度;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其三,采摘时人可以站在沟中的棚架下采摘,减轻了采摘时的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传统的搭架栽培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搭架栽培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6]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首先按畦2面宽0.8米与沟3宽0.8米(1:1)的比例整出栽培畦2和沟3,将畦2的畦面做成龟背形。播种时每畦播二行,小苗开始抽蔓时在畦2面搭设支撑架I。
[0007]支撑架I搭成如图1所示的上大下小的“V”字型,支架原材料可用小树技或者竹杆,粗度应选用直径2 — 3cm,长度为250cm为好(以人能采摘顶部的豆荚的为宜)。在支撑架I两杆的交叉处捆扎一根横杆4,将畦2面上的每个单个的支撑架I连成一体,增强支撑架I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8]作物的栽培管理与普通生产方式相同。
[0009]作物抽蔓后,将茎蔓就近引至支撑架I基部,使其茎蔓延支撑架I向上生长,最终在支撑架I上端形成一个较为平展宽幅的生长面。这样,作物成熟时,成熟的果实(豆荚)下挂面处于沟3的上方 ,十分方便人们的采摘。
【权利要求】
1.蔓生豆类作物的栽培方式,包括栽培地的整地、播种、搭架、提蔓过程,先将栽培地做成龟背形,播种时每畦播二行,栽培地的畦面搭设支撑架:其特征是,栽培地整地时,控制畦宽与沟宽比为1:1,所述的支撑架搭成上大下小的“V”字型,支撑架的交叉处横向捆扎一根横杆,蔓生豆类作物抽蔓后,将茎蔓就近引至支撑架基部,使其沿支撑架缠绕向上生长。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988673SQ20141021071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丁潮洪, 许志鸣, 章根儿 申请人: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